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誰不愛碧娜‧鮑許?
溫柔之必要 暴力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洋紫荊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擁抱依舊孤寂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跌落,反覆,如四季,旋轉與獨白之必要 奔跑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一張通行證之必要 草一般飄起來的長髮之必要╱椅子與坐姿端正之必要╱一根點燃的香煙之必要╱華麗晚宴服與黑西裝之必要╱不合腳的高跟鞋之必要╱壓抑歇斯底里之必要╱慾望不可得之必要╱詩意哀傷之必要╱緘默之必要 一九七三年,碧娜.鮑許接掌了烏帕塔舞蹈劇場 前衛的理念和表現手法讓她飽受質疑,觀眾叫囂不斷 去年烏帕塔歡度三十歲生日 她那遊走於舞蹈和戲劇交界的「舞蹈劇場」美學 建立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獨特地位並且影響全球 碧娜曾說,她的舞蹈是用真實又確切的眼光來看人性 「我在乎的是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 於是,生命的重量在鮑許手上,化作不能承受之輕盈 重擊我們的靈魂之後,總能得到慰藉的快感 或許,這就是三十年來,我們仍然深愛碧娜‧鮑許的理由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全民愛上兩廳院
去年底,兩廳院規劃了新的「兩廳院之友卡」 插畫家雷驤的輕巧筆觸 將隨著「異想」、「風格」、「典藏」、「金緻」四種卡 邀請大家成為兩廳院的常客 我們將告訴你 如何跟著這四張「通行證」 輕鬆遨遊藝術世界 而雷驤、王浩威、趙令器與楊蓉青 這幾位兩廳院的「老朋友」 也將在此 與你分享與兩廳院「交朋友」的點點滴滴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精神科醫生
王浩威:把兩廳院當作生活煞車的地方
王浩威,兩廳院「異想卡」的代言人,也是一個忙著右腦與左腦並用的精神科醫生。對他而言,欣賞兩廳院節目,猶如從一成不變的生活常軌,暫時出走到一旁的小路,藉由短暫的離開,讓自己獲得全新開始的能量。
-
戲曲新訊
吳兆南師徒同台《吳雞之談》回憶多多
國寶級相聲大師吳兆南為了使傳統相聲能夠繼續傳承,自一九九九年起依序收了江南、侯冠群、郎祖筠、劉增鍇、劉爾金和樊光耀共六名弟子,並成立「吳兆南相聲劇藝社」,今年一月即將過八十一歲大壽,繼去年八十大壽大戲《吳党所踪》,今年吳大師帶領多才多藝的弟子們,為觀眾帶來《吳雞之談》,將演出四段對口相聲與一段群口相聲。 壓軸的群口相聲〈無雞之談〉由吳兆南、侯冠群、郎祖筠、劉爾金演出。吳兆南表示,他的一生趕上七個雞年,最值得慶賀的是抗戰勝利那年也是雞年,在台下景仰侯寶林的相聲,等又過了三個雞年,才正式向侯先生拜師,一九九三年雞年,侯先生辭世,一晃又是一個雞年,感觸良多,好好演出才能對得起這一連串的回憶。
-
音樂新訊
曾耿元揮舞琴弓的魔法
聞名於國際的華裔小提琴家,繼林昭亮、胡乃元之後,最被看好的當屬曾耿元了。雖然他的知名度不及兩位前輩,但已有不少愛樂發燒友對曾耿元國際級的演奏實力掛保證,稱他在一九九三年參加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大賽的實況錄音碟,精采程度只能用瞠目結舌來形容。 已故小提琴大師謝霖曾在一九八三年,預言曾耿元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小提琴大師」,而他也不負大師期待,除了在國際比賽中屢有傑出表現,曾蒙比利時女王召見外,媒體更封他為「揮舞琴弓的魔術師」。曾耿元台風穩重,技巧純熟,精湛的演出深為各方肯定。身兼長榮交響樂團顧問的他,元月的獨奏會將帶來貝多芬《第三號奏鳴曲》、蕭邦《幻想波蘭舞曲》,浦羅柯菲夫《奏鳴曲》李斯特╱米爾斯坦《第1號梅菲斯特圓舞曲》等曲目。(廖俊逞)
-
音樂新訊
年輕旅人之歌,唱出馬勒的青春煩惱
如果不懂馬勒,該如何入門,《年輕旅人之歌》是NSO當家指揮簡文彬的推薦。對於愛情,相信大家都能感同身受,《年輕旅人之歌》一曲就是二十三歲的少年馬勒為愛所苦時的作品,當戀人琵琶別抱時,為愛人心碎,哀嘆、失望與難以言喻的痛苦,藉由創作抒發而出,偉大的作曲家馬勒也有少年維特的煩惱! 馬勒系列之「被遺忘的天使」,還將演出五首《呂克特之歌》和第四號交響曲。《呂克特之歌》堪稱浪漫樂派最後的壓軸大作,充分展現馬勒文學音樂雙修的天才;第四號交響曲則有別於馬勒大多數作品的屬性,在馬勒經歷了第二及第三號交響曲的激越澎湃後,呈現出恬靜、明朗、活潑與喜樂,不只為其第一段交響曲創作時期作結語,也為往後的交響曲內涵作形式與精神上的轉移。(廖俊逞)
-
達人推薦史蘭倩絲卡真是跟台灣觀眾「搏感情」!
元月最叫我吃驚的表演節目,要數十五日的「露絲‧史蘭倩絲卡封琴紀念音樂會」,獨奏家要連演「李斯特第一」、「蕭邦第二」、「柴可夫斯基第一」三首協奏曲,而在此前三天她還有另一場獨奏會演出蕭邦的全套詼諧曲與敘事曲。真讓我們見識老派演奏家的狂熱與虔誠,像舒納貝爾在一九二七年柏林連演七晚,彈完一整套貝多芬奏鳴曲全集。史蘭倩絲卡真是跟台灣觀眾「搏感情」,簡直就像卡拉揚晚年有一次指揮《崔斯坦與伊索笛》,要一輛救護車在歌劇院停車場隨時待命。大陸聞名的二胡演奏家陳軍所訓練的「東方女子樂坊」,勢必會引發年輕一輩的話題風潮,尤其是與「女子十二樂坊」樂迷的網路論戰。管它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君不見陳美金馬獎典禮那小秀艷姿,鋒頭蓋過十二月開演奏會的任何音樂家。相較起來我要推薦匈牙利揚琴家寇帕欽斯基帶來的吉普賽音樂,尤其是與中國揚琴家李庭耀的華山論劍式講座,保證不會有參加完搖頭派對的虛脫空無。北市交的「全場蕭斯塔可維奇」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元月的〈拉德茲基進行曲〉實在多到反高潮,已經變成季節性的固定套餐。 我不知道黛安‧瑞芙會不會被媒體忽略,千禧年過後瑞芙接連獲三座葛萊美獎,可說是在實力顛峰期光臨台北。近來各種融合爵士蔚起,瑞芙堅守「標準爵士」本位,被視為莎拉‧沃恩的接班人。對爵士樂陌生的樂迷,可嘗試上博客來網站試聽其三張專輯的片段,大可開一場十來分鐘的免付費午夜網路私人音樂會。
-
音樂新訊
黛安.瑞芙唱出爵士的「靈魂」
想要唱好藍調,得要先懂「生死學」?當今爵士樂壇一姐黛安‧瑞芙(Dianne Reeves),多年來鑽研《西藏生死書》,用東方宗教豁達的生命觀,詮釋自由即興的爵士樂,難怪歌曲被她一唱,就特別有「靈魂」! 黛安‧瑞芙被譽為最具比莉‧赫莉黛(Billy Holiday)風範的爵士歌手,她演唱最大特色在於:沙啞低沉嗓音,卻又有溫潤飽滿的質感,歡愉不帶滄桑、細緻中又見感性的音調,更帶出了她獨有的風韻神采。瑞芙的曲風跨界多元,福音音樂、RB、古典音樂、現代流行樂等均是她的強項。 三座葛萊美獎的肯定,黛安‧瑞芙堪稱是二十一世紀的爵士名伶,這次來台演唱,台灣爵士樂迷千呼萬喚始出來。據說她的現場演唱有一種唱片無法捕捉的生命力,如果你有挑剔的藍調神經,不妨現場親身感受。(廖俊逞)
-
藝壇動態藝壇動態
第二屆「青創會」將於二月起舉行 為了讓台灣的表演藝術節目精益求精,持續培育編創人才可說是不可忽視的一環。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建弘文教基金會合作舉辦的「表演藝術青年創意人才工作坊」(簡稱青創會),今年邁入第二屆,由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與洪建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擔任計畫主持人,將甄選廿五位青年藝術家參與,隨著卓明、林奕華、汪其楣、黎煥雄四位導演進行創作工作坊活動。活動預計自二月四日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開,目前已截止報名,入選名單將於一月十八日公佈。(莊珮瑤) 「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開張了 舞台演出稍縱即逝,只能靠影音紀錄留存,但對現在與日後的研究者來說,一個豐富而完整的表演影音資料庫,真的是不可或缺。有鑑於此,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也是創作社劇團主力編導的周慧玲,決意投入台灣現代劇場與表演的影音資料收集,歷經一年多的策劃籌備,成立了「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www.eti-tw.com)。這個資料庫已於去年十一月下旬開張,目前已取得上百筆影音資料,完成第一期的工程,大家不僅可以在此搜尋創作者或劇團資料,還能觀看劇場經典演出一分鐘;如果想看到演出全貌,請向中央大學「戲劇暨表演研究室」借閱。(莊珮瑤)
-
電影新訊
難得一見的寶萊塢風華
印度的電影年產量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但台灣卻非常罕見,這次的「台灣vs印度影展」,廿八部電影,讓我們得以一窺印度電影的風貌。 以一九五○年代寶萊塢黃金時期大師作品為主的專題「金光熠熠一回眸」,將呈現當時獲選奧斯卡金像獎的《印度之母》,及講述印度歷史的《愛在烽火雲起時》等影片。 《寶萊塢生死戀》是印度影史上不斷被翻拍的題材,自一九三五到二○○一年拍了不下十次。本次「半世紀的寶萊塢生死戀」專題,找到一九五五年拍攝的同名作品,可以透過兩部片觀察印度寶萊塢電影的轉變。 寶萊塢之外,印度還有雖沒有唱歌跳舞、但卻撼動人心的電影。「空靈深邃的世界」專題包含三部薩雅吉‧雷的作品,及兩部現代印度導演作品,從他們的影片可一窺印度女性世界。 而為與寶萊塢對照,「台灣三廳電影與印度寶萊塢」專題也推出在台灣電影工業興盛時頗具代表性的三廳電影,《秋歌》、《心有千千結》、《純純的愛》等。(田國平)
-
歐洲人文筆記
那年夏天我也是喜劇演員
那個夏天,我花盡力氣學習做一名演員,還不知道自己具有更多別的天分。我其實並不合適做演員,但我當時卻只對演戲這件事有興趣,我很羨慕一些很會用身體創作的同學,我偷偷地學他們,並苦苦地折磨自己進入戲劇的核心問題,我沒有演技,我擁有的只是面對人生的膽量。
-
演員的庫藏記憶
師父的武功,圓滿了他的生命
他年輕時苦練的功夫,繼而金玉功名的追求,都讓他執迷過,精神也上了不少枷鎖,因為師父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知道只有擺脫了這些才能得到真自由。他的功夫,是保他後半生的命,留著後半生,體會到了眾生的苦,也發現了真的自我,達到一定的圓滿。
-
狂飆繆思為了藝術為了愛
卡拉絲她可以在家裡跟著以前的錄音對嘴唱,但是她不要騙這個世界,因為藝術對她來說是真,是善,是美,是對世界的誠摯宣言,她無法違背這個真理。就是這點,卡拉絲讓後來的歌唱家望塵莫及。
-
音樂招風耳
布萊爾不來歌劇院
倫敦樂評人諾曼‧萊布列希專欄談到,柯芬園皇家歌劇院千禧年前重新開幕,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勉強穿上正式的燕尾服出席致詞。打從上個世紀唯一的一次曝光,布萊爾伉儷從此再沒有進過柯芬園。
-
藝術家的3C生活
無法招架設計魔力的水瓶陳冠宇
我得先招認,我是水瓶座,對於有時尚以及有設計感的產品,毫無招架能力。 就像我今天帶出來的這些常用的配備,一台DAT隨身錄放音機,三台數位相機,八支手機等等,都還沒用舊,就受不了新的誘惑。但是,我目前非常滿意我的手機,O2 XDA II ,結合了三頻手機、PDA、數位相機於一身,戴上藍芽耳機就可以講電話,搭配上紅外線的鍵盤,這台一九○公克的PDA,變成了簡易的筆記型電腦,可以快速記錄文字、修改文章,插上無線網卡,還可以邊上網,邊收發mail還可以MSN。插上GPS接收器,還能衛星定位,顯示出地圖。 (說著說著電話響起,是電影《海上鋼琴師》的配樂) 看起來好像只是PDA加上手機的功能,你看,剛剛打來的電話,我可以一邊透過藍芽無線通訊,一邊將來電號碼存入通訊錄,並將電話中的重要事項記錄起來,或是加到行程表,增加了時效與人脈的管理效率。 這麼好用的功能應該要早早發明,但是還是發生過一件悲慘的事情,那時新手機才剛使用一個月,出國時因電池沒電,資料還沒備份就全都不見。 有著PDA外型的手機,看起來很大支,買了一個質感很好的皮套,搭配上藍芽耳機,就完全符合水瓶座的個性。但是我的月亮在金牛,買科技產品前,會先買雜誌研究,再去光華商場或博愛路一帶貨比三家。我會利用睡前的空檔K說明書,學習新產品的新功能,務必物盡其用。
-
特別企畫 Feature「暗黑」背後的無限美麗
從一九八六年白虎社來台演出舞踏,造成台灣觀眾的視覺震撼起,這種標舉「暗黑」美學的舞蹈形式,一直讓人覺得神秘難解。全身塗白的扭曲身體,猙獰痛苦的面部表情,其實不是舞踏唯一的面貌;已經成為世界性表演形式的舞踏,到底是源於何種創作思維?又有那些有趣的發展?趁著「山海塾」訪台之際,熟悉日本現代劇場與舞蹈的戲劇研究者林于立立,引領你走進更深刻的舞踏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進出在生死間的神秘儀式
《響》的演出中,液體有節奏地從玻璃甕中滴落至十三個透鏡中,四個舞者如同蓮花一般,在燈光下緩緩舒展開來,像復活的花崗岩雕像,在細沙和光影中、內斂且不疾不徐地移動著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遲到的獻花者
有人問到讓她創作活力泉湧三十年不墜的原因時,她先簡單地說「慾望」二字,然後才接著說:「呈現事件本質的慾望」。你覺得,她的這個內在慾望也未免太強了,太精采了吧。因為,鮑許的作品很完整,我們所處的世界卻,很,破碎。然而,也就因為如此,我們更期待這位總是可以由內到外挖掘世界本質的人,繼續在劇場為我們創造新世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如夢境般的燦爛繁華
鮑許的舞蹈劇場結構以蒙太奇的手法鋪陳出片片段段的意象,有如立體主義一般,以反覆重疊等多重角度呈現主題的可能性,因此製造出有如夢境般的繁華意象。在創作的過程中,鮑許有時鼓勵舞者以肢體或語言回答問題,之後鮑許再將這些回應串聯起來,因此製造出後現代式的拼貼效果,並且自由地遊走於戲劇與舞蹈的邊界,突破傳統上對舞蹈與戲劇嚴格的區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台灣創作者的鮑許DNA
一九九七年,碧娜‧鮑許與烏帕塔舞蹈劇首度訪台,當年認識她的觀眾也許不多,但在表演藝術界早已引起一陣驚嘆,有些人甚至流露出追星一族的迷濛眼神。其實,鮑許的舞蹈作品,早已隨著留洋求學歸國的藝術家,以及各式各樣的影像資料、文字資料,在台灣播灑種子發展影響力,從編舞家陶馥蘭、伍國柱到劇場導演黎煥雄等人,無不因此得到啟發,進而發展出新的創作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