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出神入戲,劇場展現修行人生
若以「修行」的觀點來觀看現代劇場中的創作者與其作品的關係:劉靜敏的實踐、轉化,展現了當代劇場中獨具一格的表演模式;王榮裕借用民間信仰的元素,呈現生、猛的表演特質;賴聲川多齣富含寓意的作品,無形中傳遞佛法的質感。無論是信仰上的昇華,或者是創作上的啓發,他們都帶出了戲劇與宗敎(信仰、修行)的微妙關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東方身體,禪意處處入舞
台灣現代舞蹈中,以宗敎中的靜坐、練氣、冥想等方式引導的「東方身體」語彙的訓練,其饒富禪意的身體觀,對創作者而言與其說是宗敎,不如稱之爲信仰更爲貼切。這波以信仰入舞的創作者如劉鳳學、林麗珍、陶馥蘭及蔡麗華都曾以信仰(宗敎)的角度切入創作,舞作的名稱更是單刀直入地直接點明了信仰(宗敎)內容。而當舞蹈藝術進入宗敎領域,不僅提升了舞蹈的精神層面,也悸動了宗敎的感官印象。
-
特別企畫 Feature
道與藝的殊途與同歸
藝術與宗敎間的關係,不論是從宗敎的角度或藝術的角度來探討這個主題,或從硏究上或生命的體證上關照雙方,都會推到一個對生命「基底本質」的看法。於此,本刊特地邀請林谷芳、金希文、釋惠敏、李豐楙四人, 從藝術與宗敎的「共」與「不共」、道與藝之間的對話部分,來談談藝術與宗敎間的殊途與同歸。
-
環球舞台
聲音藝術──音樂乎?戲劇乎?
紐約市惠尼美國藝術館在一月企劃了「我正坐在一間斗室內:美國藝術家的聲音作品1950-2000」主題展,這次挑選的作品中除了有大師級的作品以外,也有年輕一輩的創作;有鮮爲人知的作品、被遺忘了的作品,也有一般市面上發售的作品。
-
新加坡
熱力四射的絕技藝人秀
從一九九九年到二〇〇一年,太陽馬戲團推出《沙提邦果》Saltimbanco,以新加坡爲起站,開始亞洲巡迴。《沙》讓馬戲不再只是馬戲,在大人小孩都喜愛的絕佳娛樂外,兼顧了藝術的品質。各段表演內容雖不一,但因爲服裝音樂的銜接以及導演的功力,仍呈現出統一的藝術風格。
-
愛舞一族
有張「沙發」歡迎大家來坐坐!
「沙發舞蹈劇場」是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的新生代舞者組成。這幾位成員雖並非舞蹈系科班出身,卻因對跳舞單純的執著把他們從不同的專業領域牽繫在一起。
-
舞蹈
許年輕編舞者一個未來
卓庭竹與布拉瑞揚兩位雲門力捧、具潛力的編舞者,以十年不到的編舞齡能有此作已屬不易。期待新一代的編舞者能熬得住並且持續創作,多思考、多歷練,成爲台灣編舞界的生力軍。
-
戲劇
多元戲劇的展場
彷若世紀末總要有個大回顧、總整理之類的儀式,此次的屛風演劇祭即有大會診的味道,不同劇種、風格的劇目在三個禮拜內連演,雖然劇場是小的,但是劇目卻包羅萬象,短短三星期可以看到風格迥異的演出,無疑是進入戲劇大觀園。
-
戲劇
茶杯裡的風暴
一則是由於劇中人物的自我認同與所處的空間,一則是由於所觸碰議題的私密性,《天亮之前我要你》的戲劇情境是相當封閉的;而和這個封閉的戲劇空間/情境相對應之下,《天》劇的角色們也建立起一個封閉的關係網路,觀衆只能冷眼旁觀,或者偷窺竊喜。
-
戲劇
靠近一點會更好
偷窺眞實,原是誘人的元素;觀衆透過第四面牆窺見一場百無禁忌的私密聚會,卻因爲距離(展演形式與戲劇文本)的稀釋,轉化成不酸不辣的白開水──除去止渴,沒有其他趣味。
-
音樂
一次「義」式「德」聲的演出
對於流著南歐血液的他,德奧傳統那又沉又厚的低音,或許是難以承受的重。辛諾波里追求的詮釋固然引進了活潑、明亮感,卻也讓音樂帶著浮躁、不安定的氣息。
-
戲曲
原漢「牽手」的文化角力
聆賞著這段淒美的牽手情緣,在刺桐花開的季節裡幕起幕落,讓我們見識到歌仔戲力求突破的新實驗。然而,是否創新一定要棄守歌仔戲的「主體性」呢?戲曲的現代化,並不意味著要與傳統決然斷離,而應該是「立足傳統」再加以「轉化創新」吧!
-
里程碑 Milestone
顚覆傳統的革命鬥士
固爾達(1930-2000.1)在近代古典音樂界裡,算是有史以來最激進,有著最強烈實際行動的思想革命軍。他不只在音樂上,甚至在言論上,都一直不掩飾、不虛僞地致力於實現使命。而他也是唯一一位,能夠橫跨古典與爵士的古典音樂家。
-
世界民族樂
從匹美人到「巴卡超越」
匹美人的複音音樂非常厚重濃密 採取類似岳得爾調的眞聲 假聲交互使用,形成一種波浪的感覺
-
現代音樂盒
新時代來臨的聲音
史旺特納在《餘音綿延》中 追尋一種陰暗晦澀的語法 可是隱隱之間又有一種濃厚的生命力
-
爵士縱橫談
從《迄今爲止》開始
傑克森的演奏層次色彩非常豐富 偏向前衛路線的風格 讓他的音樂中經常帶有 令人驚奇的不可預測性
-
舞與影的對話
光碟網海中的舞影
在遠古,原始部落族群手舞足蹈、祭天祈福 後來,手舞足蹈轉變成舞台演出 現在,舞蹈透過衛星被傳送到電視頻道上播放 未來,只要透過網路發表 舞蹈就能在任何一段時間被任何一個人欣賞
-
新西遊記
流光如潮 厝落定
參與英國格林威治靑少年劇團(Greenwich and Lewisham's Young Peoples Theatre, 簡稱GYPT)敎習劇場的工作經驗,讓筆者深刻體會從事靑年劇場、兒童劇場是件極爲任重道遠的工作。但這項工作是需要文化、敎育單位長期的關注;因爲毫無商業取向的敎育/社區劇場活動也必得在敎育、文化體制的認可下,未來才有可能進入校園與社區實踐的可能。
-
歐陸劇場
重創原始語言悸動的《說─說之歌》
法國國立柯林劇院(Th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總裁亞倫.弗朗松(Alain Franon)指出「戲劇演出不是一面鏡子,而是一具放大鏡,戲劇表演以完全令人始料未及的角度放大呈現某些事件。」觀看其九九年執導的巴黎熱門之作《說─說之歌》,戲中熾熱化的演技與戲劇化的場景設計,在在發顯著戲劇演出這種顯微知著的功能。
-
劇場對談
從〈蘆林〉到〈癡夢〉的表演心路歷程
素有「張三夢」美譽的崑曲名伶張繼靑,去年隨同江蘇崑劇院二度來台,演出包括〈驚夢〉、〈尋夢〉(《牡丹亭》)、〈癡夢〉(《爛柯山》)和〈蘆林〉(《躍鲤記》)等著名戲碼。兼具傳統戲與現代戲表演體驗的張繼靑,是如何創造並豐富了「崔氏」、「龐氏」等膾炎人口的崑曲角色?透過這場張繼靑與國內戲曲學者王安祈的對談,不但反映出崑曲表演者琢磨角色層次的細膩與深刻,也呈現了崑曲劇種的獨特藝術之美與人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