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絶活亮相
曾靜萍掌握角色
雖然發現自己眞假聲的差別,爲此相當苦悶而挫折。但曾靜萍反而從中琢磨出一條路:利用假聲來唱中、高音,低音用眞聲。然而不管聲音「眞假」如何,曾靜萍再次強調,聲音的變化一定要符合人物性格。
-
歌劇
地獄也可以是天堂
台北市交和德國德特蒙劇院合作演出的版本,在舞台、編舞、導演各方面均呈現出大膽的創意,延伸、豐富了原作的戲劇肌理,也爲原音樂帶來新感受,有如樂席和舞台以聽覺和視覺同步「演奏」、分別「詮釋」出一個完整的葛路克,可以說是二十年來西方導演爲傳統歌劇注入現代思維這一潮流的精采範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無到有的瞬間生成
當藝術表演形式日趨客觀化、機械化的同時,即興概念的存在與應用避免了每一次演出僵化的危險,它釋放演出者的心神力量,並使原創作品因爲演出者瞬間臨場的本能展現更豐潤的內涵。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員與導演的集體旅行
台灣劇場的「即興」,概念上是來自西方,八〇年代迄今國內有不少劇場工作者實際摸索、嘗試,並逐漸累積作品,但是「即興」有多自由?它的定義是什麼?它對演員和導演的意義是什麼?和定本排演的過程差異又是什麼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本外的自由
無論是方法演技訓練中,將「即興」視爲解決困難的過程,或是前衞劇場強調的偶發與隨機,都需要參與者開放自由的身心、煥發的臨場精力、豐富的表演技藝和精密的思慮和設計。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即生即滅的神秘靈感
即興在毎一個時期都被廣泛的運用,並賦予不同意義,它不僅平衡演奏者與創作者在藝術天平上的分量,更因爲演奏者瞬間靈感的表達,直接將聽者與創造者的神秘世界接上線。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尋知性與理性的身體哲學
即興舞蹈在發展的幾十年當中,雖然沒有佔領主流的角色,但它一直像一股淸流般,帶領著不同的疑問者思考著肢體的價値。
-
跨台演出
標準生活.優質演員
看過表坊《又一夜他們說相聲》的觀衆,或許會留戀卜學亮的搞笑逗趣,也會欣賞趙自強的揮灑賣力;但多數觀衆絕對忘不了舞台劇的「長跑健將」馮翊綱。目前個人演出場次即將突破千場的他,又將偕同老搭檔丁乃箏、劉亮佐和蕭艾,加上老將金士傑的這股「火力」,以《我和我和他和他》這齣新戲攻佔舞台劇市場新領地─新舞臺。
-
環球舞台
黑騎士的奇幻之旅
一九六二年初抵紐約時,我去看百老匯,我很痛恨,現在仍然痛恨;我去看歌劇,我很痛恨,現在仍然痛恨;我去看巴蘭欽,我很喜愛,現在仍然喜愛;我去看康寧漢,我很喜愛,現在仍然喜愛。 ──羅伯.威爾森,一九八四
-
環球舞台
彼得.布魯克的《人》在巴黎
在巴黎建立「國際戲劇創作中心」的英國導演彼得.布魯克說:「要創造一個有生命力的好劇場,就要不斷開發所有與人相關的課題。因此今天『人腦』成爲我們探討的主題,實在不足爲奇。」
-
回想與回響 Echo
明日幾時有?
近十年來台灣替歐美舞團培植了許多好舞者,由於衆多因素,這些離了巢的鳥兒即使倦返亦多只作短暫停留,這批頗具實力的舞壇生力軍,不但因環境因素無法固定聚合,只能作偶發性的演出,還得承受一舞定成敗的壓力。
-
回想與回響 Echo
種種徬徨.步步執著
當初傳揚崑劇只是個單純的出發點,如今逐漸意識到培養觀衆的重要,而且又面臨專業與業餘間的猶疑與徬徨,種種足跡,只爲了對崑劇藝術的一份執著。
-
回想與回響 Echo
路還遠,夜還長
導演在劇場中的「全觀」功能,應以「引導」爲主。然而「一桌二椅」整套的活動,是根本的「導演核心論」,演員被視爲工具和棋子,缺乏整體可觀的表現。
-
回想與回響 Echo
翻桌倒椅,百無禁忌
這次整個「中國旅程」的交流活動,引起各方不同的評論與爭議。針對作品本身的詮釋或引發思考的「一桌二椅」的定義,或所謂「中國旅程」的政治意義,佔據討論內容的大幅版圖。劇場編導魏瑛娟是這次參與的十二位導演中唯一的女性;在人馬廝殺的「翻桌倒椅」中,看到這趟旅行背後的「風景」。
-
遊藝場 ART SPECE
人文與科技結合
透過電腦終端機欣賞現場演出?酷!知新廣場自一九九七年起「升級」爲全新面貌的Cybersquare,標準配備正是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流行趨勢──人文與科技結合。
-
專欄 Columns
戲劇的結構
戲劇的結構通常是放在形式底下來談的,然而,同樣地,分析一部劇作的結構的同時,我們也在探究其內容。完美的戲劇結構應是「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 以建築的角度視之,絕佳的戲劇結構是一種纖弱的平衡。
-
專欄 Columns
尋找台灣的文化隱喩
今年暑假,八個表演藝術團體將要去參加亞維儂藝術節,到底要以什麼樣的主題才能顯現台灣表演藝術的特色?或甚至藝術該如何反映台灣的文化特色?就像歌劇能成爲義大利的文化隱喩,具有台灣特色的表演藝術成就當然也可以成爲台灣的文化隱喩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日本〕 日劇首次赴韓演出 在通過韓國政府敎育部諮詢機關、公演倫理委員會的審査後,日本大分市所屬的塚工兵劇團得以順利在漢城以日語演出。 首演作品《賣春搜査官》描述韓國人在日本所受的差別待遇及問題,劇團中的日本演員及韓國演員均以母語演出。大分市敎育委員會表示,當初原本擔心劇本會被更換,後來沒有發生,但是按照規定,劇本可以日語演出,只是未成年觀衆不能入場。儘管如此,這還是戰後以來,首次日語版戲劇得以進入韓國境內演出。 (襲加) 土方巽紀念公演《我的母親》 舞踏家大野一雄今年在橫濱區民中心演出《我的母親》(二月十七〜三月一日),這是繼去年所展開的「土方巽十三回忌紀念公演」系列作品之一。 擔任此回演出製作,也是大野之子的大野慶人表示,土方巽的舞踏表現方式雖與父親不同,但終究目的是一致的,趁著這次機會,再一次重新詮釋土方舞踏的根源與意境。而《我的母親》與《拉.阿爾呼吉那之頌》並列爲大野舞踏的代表作。《我的母親》是一九四九年,大野與土方相遇後共事的作品,源生自「胎內冥想」,一種對胎兒所產生的豐富幻像和變化。 公演時並將發行土方巽未曾發表的舞踏原稿及舞踏譜──土方巽全集。其中除以寫眞版收錄土方的手稿、繪畫、舞台裝置理論、日記等外,第一部分是已出版的《病態的舞姬》等舞踏作品。 在土方巽十三回忌公演中,除了重新再現土方舞踏,對於舞踏界所定位的「光的大野」及「闇的土方」的評價與論定,也藉此得以探看究竟。 (襲加) 〔台灣〕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二屆文藝獎收件 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簡稱文藝獎),將於即日起至四月三十日止受理申請與推薦。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獎勵類別爲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五類,各選拔一名,希望鼓勵具有累積性成就的傑出文藝工作者,得獎者可獲獎金新台幣六十萬元以及獎座乙座。
-
即將上場
新疆木卡姆藝術團
維吾爾族大型民間古典敍詠、歌舞套曲《十二木卡姆》,在世界音樂大系中佔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不僅是伊斯蘭世界的共同財富,同時也是一部中華各民族文化與東西文化交融的史詩;由於歷久不衰,深受新疆各族人民喜愛,以其豐富的音樂、詩歌及舞蹈,成爲反映維吾爾族人民歷史及生活的藝術百科全書。這部以口頭傳授在民間流傳的珍寶,由於流傳年代久遠,在一九四九年自治區成前,僅有二、三位高齡藝人能夠完整演唱《十二木卡姆》。自治區成立後,大陸相關單位即投入人力物力,邀請南北疆碩果僅存的著名老藝人,進行了《十二木卡姆》蒐集、錄音和記譜的整理工作,並成立木卡姆硏究所及新疆木卡姆藝術團,始將這部瀕臨失傳的珍貴藝術遺產完整保存下來。 新疆木卡姆藝術團成立於一九八九年,該團的主要任務是繼承、蒐集、整理和表演以木卡姆爲主的維吾爾族古典民間歌舞和音樂。此次新疆木卡姆藝術團帶來的節目除《十二木卡姆》精采選段外,還包括新疆民間舞蹈、歌謠以及器樂演奏,觀眾可以從演出中領略到維吾爾族民間古典樂舞的神韻。
-
台前幕後
戲劇音樂小檔案
提到戲劇音樂,你會想到什麼?百老匯的音樂劇?還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歌劇?其實你想的都沒有錯,只是我們的思考空間可以再大一點兒,這是一種由音樂產生戲劇的新創作方式,它並不一定要是人聲演唱,器樂演奏也可以製造出戲劇效果,而凡是以這種戲劇音樂爲主角的劇場,我們都可以稱之爲「音樂劇場」。 音樂結合戲劇的新風貌 就現代音樂的創作手法而言,作曲家們大致可分爲兩個方向。一種作曲家是極盡各種可能,創造出新的音響,像約翰.凱吉(John Cage)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把螺絲釘裝在鋼琴琴弦上,讓鋼琴發出許多奇奇怪怪的聲音,幾乎使古典鋼琴家們抓狂,目的只爲改變大衆對鋼琴的刻板印象;而另一種作曲家則是讓音樂結合新的元素,使它產生迥然不同的風貌,戲劇音樂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戲劇音樂源起於德國,後來漸漸風行到整個歐洲,像德國作曲家卡格爾(Mauricio Kagel)及法國作曲家阿貝吉斯(Georges Apergh-is),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法國「圓三重奏」則是勇於嘗試各種戲劇音樂,因此許多作曲家都喜歡找他們當作「實驗品」,甚至依照他們三人的個性,爲他們量身訂做新的作品。 曾經在法國跟隨「圓三重奏」團員佳斯棟.席勒維斯特學習戲劇音樂的打擊樂家吳思珊認爲,戲劇音樂和一般音樂不同的是,戲劇音樂有角色的設計,不同個性的演奏家會詮釋出不同的效果,像她在法國留學初期,由於法語還不是非常流利,只好拼命表現「巧笑倩兮」的模樣,因此常被分配到一些「文靜乖巧」的角色,讓不少台灣友人跌破眼鏡呢! 身兼歌者、演員、演奏者的音樂家 簡單地說,戲劇音樂就像是一齣戲,作曲家們是編劇兼導演,而音樂家們就是演員了,戲劇音樂著重的不祇是演奏出來的音樂,演奏的過程也佔有同樣的份量。例如「圓三重奏」演奏阿貝吉斯的作品《聲音的偵察者》時,佳斯棟雖然用力敲擊鼓面,卻沒有發出聲音,他利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尋找聲音的驚奇與不安;而威利則輕易地找到發出聲音的方式,自得其樂地演奏著;最後,尙皮耶試著以暴力的方式來對抗靜默。這些動作完全是作曲家依照三位音樂家的個性而設計的,而這種作法徹底顚覆了一般人的音樂邏輯,形成了對比性的戲劇效果,也吸引觀衆去探索下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