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Scenography及其他 羅夫.可泰舞台設計回顧展

說到近代劇場設計,早期具突破性的觀念實在是來自歐洲,揚棄繪畫佈景,要讓舞台空間產生意義,而非僅是裝飾,開始講求光影、音樂、造型……,掀起了二十世紀的舞台設計革命,而羅夫.可泰正是在英國沿襲這條路,經過近四十年的時光,創出他自樹一幟的設計。

說到近代劇場設計,早期具突破性的觀念實在是來自歐洲,揚棄繪畫佈景,要讓舞台空間產生意義,而非僅是裝飾,開始講求光影、音樂、造型……,掀起了二十世紀的舞台設計革命,而羅夫.可泰正是在英國沿襲這條路,經過近四十年的時光,創出他自樹一幟的設計。

英國舞台設計家羅夫.可泰舞台設計回顧展,已於四月一日起在台北明德春天百貨公司「文化劇場」展出半個月之久,同時羅夫.可泰(Ralph Koltai)與展覽設計人潘蜜拉.荷爾(Pamela Hower)還舉行了公開演講,討論了他的設計理念及方法,對台灣劇場設計界來說,應該是一件大事。一般看來,反應還算是非常熱烈,特別是爲數不少劇場以外的靑年朋友熱烈參與,前往觀賞展覽,聆聽演講,討論問題。這很難得,充分顯示出我們的社會,對表演藝術的喜愛、關心、嚮往。對我這樣一個多年從事劇場設計工作的人來說,實在覺得興奮、鼓舞及感動。

羅夫.可泰這位英國重要的舞台設計家,國內以往對於他瞭解不多,因爲我們多年來的現代技術劇場發展,一直是把學樣焦點放在美國;其實在歐洲也有很多位傑出的設計家,他們的設計也同樣足以影響著這個世紀的劇場藝術,羅夫.可泰就是其中的一位。

這次在台灣的展覽,是其巡迴諸多國家與地區中的一站,就各方面的訊息與報導,這項展覽在各地也都受到熱烈歡迎。主要因爲羅夫.可泰的作品充分勾勒了英國近代劇場發展的歷史過程,也展現出他個人獨特的設計風格與性靈。

全方位的劇場設計觀

說到近代劇場設計,早期具突破性的觀念實在是來自歐洲,在十九世紀末所謂寫實主義走到困境的時候,舞台設計家如:阿皮亞(Adolphe Appia)、哥登克雷(E. G. Craig)等人,領先倡導出新的觀念,他們揚棄繪畫佈景,要讓舞台空間產生意義,而非僅是裝飾,開始講求光影、音樂、造型……。在他們的設計思想啓示下,掀起了二十世紀的舞台設計革命,先是歐洲繼之美洲。在當時的劇場狀況之下,他們的想法也許近乎激進,而二十世紀正是一個充滿變遷的世紀,於是有二〇、六〇、八〇至當今年代,現代劇場設計快速發展與變遷;而羅夫.可泰正是在英國沿襲這條路,經過近四十年的時光,創出他自樹一幟的設計。

在這回展覽中的四十四件各類作品,是經由他二百多件設計作品中篩選出來的,應該是最能表達他的美學思想、獨特創意、設計歷程,以及他的另類風格與實踐方法。我在仔細欣賞了這些作品之後,有了些體察、感想與心得,在這裡綜合分述於下:

一、劇場設計與設計者的另類定位:雖然這項展覽的命名爲「劇場設計:探索空間Theatre Design-The Exploration of Space 」,但在羅夫.可泰作品集、演講論述、一般談話之中,他一律用scenogra-phy(劇場設計)和scenographer(劇場設計者)這個當今國際間通用的名詞來界定他的專業及身份,這是有特殊含意的。這個名詞的運用,其最大的意義在於「名正言順」。因爲一般用stage design、scene design、set design、stage decoration……是將這項劇場工作視爲舞台裝飾、佈景設計、美工,甚至於技術服務。是一個演出的附屬因素,或是局限在舞台佈景範圍之內,原創性也不高;但是scenography則不然,它的含意是:劇場表演空間的整體設計,它應包括心理和生活雙層機能,有內在與外在的表達。這就如捷克劇場設計家斯沃.博達(Josef Svoboda)所給scenogra-phy、scenographer詞彙的說明,他比較願意用scenographer(劇場設計家)而不願意用scene designer(佈景設計者)因爲:

佈景設計主要是從繪畫、背景裝飾去設計舞台。劇場設計是要運用一切可能的元素、手段,使劇本在舞台上產生生命,表達一個演出的基本概念。scenogra-pher比較像建築師,而不是一位畫家,他不僅僅考慮舞台空間,而是整體劇場空間。不僅是繪畫部分,同時還包括聲、光、投影、立體造型,不僅是靜態的佈景,同時還有它表現時的動作。

羅夫.可泰正是以這個界定來參與劇場、從事設計,因而在他的設計之中,我們可以強烈感覺到,他作爲一個scenographer,所能表現的一切,所該表現的一切。

二、劇場空間、舞台空間的新探索:他極度突破以佈景平片(flats)圍組起來的背景侷限,將空間淨化、立體化。用造型、用反射體、用運動機能,使劇場空間延伸開來,產生張力,跟戲劇動作建立起新的關係。在有限空間之中創造無限,從生理到心理,從眞實到抽象,賦予表演空間更大的可能與意義,不是單薄的裝飾,而是深厚的境界、視象。

舞台設計也是獨立藝術品

三、以隱喩建立形式:他很多設計是由一個隱喩之中擴展出來的。一個抽象意念、一個行爲模式、一句形容字詞……,都可能是個起點,立在這個點上,揮灑出各式各樣的線條、色彩、肌理、質地、造型。冰冷、熾熱、透明、晦暗、衝突、對抗、情慾、衰敗、一個淨空間或一座心靈的城堡……以極簡純的符號,建立起意想不到,甚至令人驚訝的舞台視覺。這正如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所說:「最初一無所有,最後產生一切。」

四、從偶發中構成設計:一塊廢鐵、一枝樹枝、一片破布、一具破舊的汽車變速箱,都可以是舞台上建構的原型或素材。這種以偶然發現的元件(found objects)作爲素材,雖爲現代藝術創作者常用的手法,但羅夫.可泰的即興所爲,每每會閃耀著格外的機敏和氣質。如音樂劇《大都會》Metropolis一劇,用一具破舊的汽車變速箱放大爲舞台造型,就曾引起英國觀衆無數的驚嘆,也引起《泰晤士報》有過不少的評介。

五、新材質與高科技:除去傳統上常用的材料,金屬板、銅管、鋼架、塑膠、泡綿、玻璃纖維、鏡面薄膜等等,都出現在他的舞台上。在結構上、造型上、積量上、尺度上,也都有高難度的要求。渾圓的球體,凹凸的形狀,以噸位來計算的移動物件,要快速靈活地在舞台上遷換、移動,複雜的投影、全反射環境裡投射燈光,這在在都要高科技的配合處理,才能實現。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他的設計是感性地創作,理性地完成。

六、舞台設計也可成爲獨立藝術品:舞台設計只有出現在舞台上,與表演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它才存在,離開劇場它就等於消失了,而羅夫.可泰展出的作品,在另一方面,它已成爲獨立的藝術品,可以視爲一件雕塑或一種裝置藝術。事實上在這次展品中,有些件作品,就是從博物館借展的收藏品,顯得格外珍貴難得,同時這也提升了舞台藝術的創作層次。

七、舞台新景觀:以另類觀點觀察世界,釋解眞實。自然景觀的眞實環境,在羅夫.可泰的空間裡,是另類的呈現,他把很多環境因素,由具象演化成抽象,尖銳割裂的板塊、巨大的鏡面、人體的局部、彎曲的網幕,這些就是大地、空間、無盡的視野。在交錯光影反射間、在隱現軀體上、在淨潔的面板上,出現了經過新解的環境,映出所謂「眞實」的深層意義。

八、表演、空間、視覺與觀賞之間的新關係:古今中外,劇場藝術一直都是在表演、空間、視覺與觀賞之間的關係軌跡上演變,而劇場工作者總是傾力在這關係上找尋新的可能。從圓形劇場、鏡框舞台、庭院劇場,露天、室內,寫實、抽象,豪華、貧窮,唯美、殘酷,從眞理到荒謬、從疏離到親密,劇場創造過無限魅力,也一直耗盡無數藝術家的智慧與心力。我想羅夫.可泰就是用其一生中四十年的精華歲月,無時不是在探索這層關係的奧祕。在其設計創作中,他用新的語彙,把觀衆引入前所未有的關係境界,他把空間解構,再建構空間,強化了表演,也提供觀衆無限想像。他給觀賞者幻覺,也反幻覺,他有實也有虛,在劇場、表演、視覺、觀賞之間,創造了另類的互動,給予人們未曾有過的視覺經驗與心靈感受。

歷經十五天的展覽,已經在盛況之中落幕。作爲一個觀賞者,一個專業劇場設計者,在享用到如此視覺的饗宴之後,我也愼作一些省思,而有了這些體會及感想,願在此作一些說明和陳述與朋友們分享。同時我也想到有什麼樣的文化、社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劇場,有什麼樣的劇場環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劇場設計。我們都曾經付出,而在見識到他人的可能與成就,面對未來的世紀,我們實在還有許多要努力的空間。

參考書目:

1. Sylvia Backemeyer, edited, Ralph Koltai Designer For The Stage, Lund Humphries The Lethaby Press.1997

2. Jarka Burian, Svoboda: Wagner,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1983

3. Denis Bablet, The Revolutions Of Stage Design In The 20 Century, Leon Amiel Publisher 1977

4. 羅夫.可泰 英國舞台設計大師回顧展目錄

 

文字|聶光炎  劇場設計家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