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賴聲川在北京排演的《紅色天空》所引起的紅色效應,雖然並沒有產生撲天蓋地的轟動,但也爲疲軟不振的大陸劇場帶進一股淸新、自然、動人的生命力。今年六月,北京版的《紅色天空》將在台北登場,本刊特別專訪參與此劇的一級演員林連昆,談談他此次合作的經驗。
表演工作坊《紅色的天空》
6月10〜13日
台北市社敎館
是在什麼樣的機緣下,促成了台灣的賴聲川導演遠渡重洋到北京,爲一群大陸著名的老演員合作排演《紅色天空》?
在我前二次到台灣演出時,我就認識賴聲川了。我拜訪過他的工作坊和他的演員見過面,還看了他「即興創作」的排練方式。那時我對賴聲川有一個最深的印象是:他是一個很有想法,很創新的一個導演,在他身上我看見了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很好的融合。
進一步和賴聲川有接觸是九八年四月我接受郭寶坤邀請,到新加坡演出他的新作《靈戲》,原本這個戲是郭寶坤自己要排的,但是因爲他得了病,需要開刀治療,所以才改換由賴聲川來導演。在排演《靈戲》的過程中,我對賴導演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瞭解。後來,我有一個想法,就問賴聲川願不願意到北京排戲?賴聲川說他從沒到過北京(這讓我很吃驚),他說原先是有打算把《暗戀桃花源》帶到北京演的,但是爲了某些敏感的政治因素,沒有通過劇本審査,所以沒有成行。
後來,丁乃竺向我介紹了一些表演工作坊的戲,我很喜歡《紅色天空》,這戲很吸引我,我覺得這整齣戲就像是一首詩,它通過了老人院對生命、對人生進行了探索,這一個主題是超越時空、地域,是恆久不變的,是動人的;還有戲中的人物大多是在台灣的所謂的第一代外省人,在時代背景和人物心理上也是像我這個年紀的演員可以掌握的,所以最後我們就決定排演《紅色天空》。爲此我在回北京後,就找了相當優秀的製作人──阿丁,開始籌組這次的演出。
僅僅因爲共鳴,就促使您做如此大膽的決定,邀請賴聲川到北京排戲?
賴聲川有二點讓我覺得邀請他到大陸來排戲很放心,其一是他擁有「一個導演來自內在的激情」,這一點很可貴,因爲一個導演應該是一個有內在激情的藝術創作者,他不僅只是冷靜、客觀、理性的作一些導演的工作,他必須要進入到戲劇創作中來,才能帶動整個創作體。
第二點是:他是一個善於和演員合作的導演。有些導演雖然很有想法,但不太知道如何通過演員去將自己的想法演繹出來。賴導演很懂得演員,很瞭解演員,不會一味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演員身上,他透過和演員的合作過程,慢慢的將自己的東西變成演員的東西,他這種和演員合作的方式很好,也很不同於大陸的一般導演。
您覺得賴聲川和大陸導演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賴聲川導演與現今大陸一般的導演最大的不同有三個方面。一,他沒有大陸導演的那麼多條條框框,大陸導演或多或少的都受到某種意識型態的限制或藝術創作規律的規範,他較自由。我想若是大陸的導演來排《紅色天空》,你大概會看到滿台的「老有所爲」的精神象徵人物,和「做」出來的老年人歡快的生活,不會像賴聲川讓演員把老年人整日無所事事、不知該做什麼,寂寞無聊的生活,眞實的、準確的呈現在舞台上,這是他和大陸導演不同的一點。
再一點,他是敢於突破一般傳統戲劇觀念,展現自己的藝術追求的「學者型導演」。他不生搬硬套西方先進的戲劇觀念,而是將新觀念與自己的文化、生活體驗相融合,再展現於舞台上。像早先年北京人藝的焦菊隱導演,當今的中央戲劇學院徐曉鐘院長,都是這樣的「學者型導演」,這是現今的大陸導演中少有的。
第三點,因爲賴聲川長期用「即興創作」的方法排戲,使他不僅善於和演員合作,更善於吸收運用演員的創作。在排戲的過程中,演員有了新的體會或表演,他會先做筆記,等多排幾次後,他確定這是演員由衷的體會或想法,不是偶然即興的表現,昨天如此,今天依然如此,而且是他所想要的後才決定採用。這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演,去詮釋我所認知的人物,只要是獲得他首肯的,那就表示我是對的,他總是讓演員自在的創作表演,又總是有方法把演員的創作納入他的導演意圖中。
在排練和演出過程中您感觸最深、記憶最深刻的是什麼?
是小丁丁坐在老金腿上的那場戲!這段戲是帶有男女間性意識的,賴聲川在考慮大陸的觀衆接受層度和尊重演員意願下,詢問我們的意見,若我們不同意,他可以把這場戲拿掉,但是最後我們決定保留這場戲。
其實演這種戲對我們來說還是有所顧忌的,有些心理障礙,尤其和我演對手戲的演員是我同輩演員的女兒,對我們倆來說都不容易,我需要把我的思想理順了,把人物心理狀態理順了,才有可能演好這場戲。但是在排演的過程中,我們一直無法演好這一場戲,而賴聲川也不急於排這場戲,每次排到這裡他就讓我們自己演,也不排也不提意見,演完就排下一場戲,一直到有一天,他提早讓其他演員休息,只留下我和小丁丁,專門只排這場戲。開始他還是要求我們按自己的理解去演,並鼓勵我們大膽去演,他只要求我們在兩人擁抱時要保持一致的呼吸,呼吸的長短自己掌握,他如此智慧的處理和引導,協助了我們克服了心理障礙,完成了這場戲。在這點上又充分展現了他善於和演員合作的長處。
在演出過程中我有一個很深的感慨!在大陸,在演出前五分鐘,演員才匆匆趕來或穿梭前台送票,很是普遍。在《紅色天空》每次演出前,賴導演總帶著所有演員做暖身,調動演員身心的熱情,讓演員保持最佳演出狀態,這在大陸是很少見的,雖然老一輩的演員仍保有敬業精神,會提早到劇場做演出準備,但沒有導演帶著演員一起做的感覺,這才是專業的劇場精神!
《紅色天空》將在六月份到台灣演出,您這次訪台演出與前兩次在心情上有何不同?
這次到台灣演出是有一點受到檢驗的感覺,或許台灣的觀衆不一定會認可我所扮演的台灣老人,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兩岸戲劇交流上跨出了一大步。前兩次演出是將這些年來北京人藝的藝術成果呈現給台灣觀衆,這次演出是爲兩岸戲劇合作開啓大門,交流的意義更大於舞台上的藝術成果!
文字|廖杏娥 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