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音樂
愛的救贖
當晚的歌者可說都是一時之選,水準非常均衡,其中擔任主角「荷蘭人」的瑞士男中音慕夫(Alfred Muff)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陳秋盛的指揮留給歌者充分發揮的空間,在音量上也不會壓迫歌者。此次演出,中場沒有休息,三幕之間全以間奏帶過,一氣呵成,張力掌握的很好,完全沒有給人疲憊的感覺。蔡秀錦的舞台設計生動活潑,營造了足夠的氣氛。
-
音樂
不同的詮釋,不變的救贖
台北這一場表演的導演用了許多後現代聲光手法,也襲用布萊希特《高加索灰欄記》戲中戲的元素與佈景,他刪略了原劇最後「救贖完成」的部分,得到二種張力,一是聖俗掙扎「多頭的結」,二是觀衆更加深層的吟味。
-
戲曲
論新本《俠女十三妹》
舞台上的戲,在演出時最忌拖沓。《十三妹》改編本的演出,放在何玉鳳替父報仇上面,那麼,著重的戲是在刀馬,當中夾入了〈悅來店〉與〈能仁寺〉的老套兒在內,不但在老觀衆的感受上,有新不如舊之感;就是新觀衆看來,也會感於文武戲份的不能融成一體。
-
舞蹈
一場更癲狂的「失樂園」
嚴格說來,《天國出走》其實是台北越界舞團一九九四年創團首演《失樂園》的放大版、癲狂版,舞者用賁張的肢體去詮釋對混亂年代的熱情與狂想。
-
舞蹈
笑看人世蒼涼的《超時空封神榜》
若說《超時空封神榜》的搞笑、卡通化、多元異質並置、反串、疏離、解構等諸種平面、無深度手法構成了這支舞的後現代風格,隱藏在《超時空封神榜》無厘頭背後的,卻是一層嚴肅的喩意。
-
舞蹈
對觀衆的過度期待
彭錦耀習慣想得很多,他也樂於把所想的透過舞台展現出來,所以作品經常藉由搞笑的方式提出某些思考。《超時空封神榜》強調時空轉換的基調,季節的感覺和男女關係延伸出的社會現象是重點,如果抓住這兩條線,會比較容易爲舞台上的紛亂無章理出個經緯。
-
紐約
展現年輕編舞者的「不滅意力」
兪秀靑與葉景雯,兩位來自台灣的年輕舞者,在紐約聯合發表了一場難得的舞展。透過五支作品,她們呈現了年輕一代對社會及人際關係的種種看法。
-
專欄 Columns
潛伏在心靈中的「魔」
對於處理心靈中的「魔」,大概不外兩種模式:一是壓抑,一是疏導。我國傳統上採取前者,一心擁護孟子的性善說,否認荀子的性惡說,以隱惡揚善的手段企圖把惡封殺於無形。古希臘人採取的是後者,所用的方式主要是「悲劇」,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悲劇可以引發起哀憐與恐懼,使觀者的情緖得到發散。」
-
專欄 Columns
儀式與戲劇
從台灣劇場史觀點來看,台灣當代戲劇應包含傳統戲劇和現代戲劇,而劇場活動形式也應涵蓋劇院、廟會與社區不同形式的演出。換言之,傳統戲曲或民間廟會形式的演出不只是「文化資產」或「民俗活動」而已,它也是構成台灣當代戲劇的重要部分,是表演文化的一環。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接觸即興工作室再度開張 「接觸即興」是源自美國六〇年代,用來開發身體之潛能與動作可能的一項身體訓練。藉由接觸即興的方式嚐試去探索存在自身未被發覺的能力。進而利用我們的身體傳達及接收訊息,與舞伴共舞。 由古名伸主持的接觸即興工作室沈息年餘之後,又將再度展開。此次工作室開有免費接觸即興訓練課程及Jam(開放參加的即興活動),歡迎各個不同領域、不同肢體訓練程度的非舞者及舞者參加。 此期活動自三月一日起至五月三十一日止爲期三個月,歡迎隨時加入。上課時間爲每週六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上課地點在中山北路三段32號3F,果陀劇場敎室。每月第一、二、三個週六由古名伸及蘇安莉授課,第四個週六開放Jam活動。 (編輯室) 〔日本〕 首屆國際戲劇藝術祭 由日本現代戲劇協會所主辦的第一屆國際戲劇藝術祭,將於三月七日起至二十日在東京三百人劇場舉行。演出團體及劇目分別爲:日本沖繩實驗劇團《回來吧!親愛的》、韓國自由劇團《名叫母親的女人》和美國《Parent》(雙親)及中國大陸北京話劇院的《夫妻夜話》等。 四齣戲均以「家族」爲主軸,娓娓道出當今女性所面臨的惶恐及不可逃逸的牽絆,探索存在於現代社會中女性的懊惱、憂慮、迷失和找尋自我。 有執著於和已死的丈夫延續愛戀的母親;抱著孩子與其相依爲命的韓國女星;試管受精長大的美國孩子,對自己身世的質疑;以及中國快速轉變的社會中,在工作、家庭兩者間矛盾的女性。 此次戲劇藝術季繼東京演出後,將陸續在橫濱、名古屋、兵庫及沖繩等地巡迴。現代戲劇協會表示,下一年度的國際戲劇祭,擬邀請台灣的劇團參與演出。 (襲加) 白桃房舞踏東京、紐約同歩演出 巴靜嶺與白桃房舞踏團將於三月八、九日,於東京銀座舉行一項超越時間與空間的'97 Telepresence演出。 這是繼去年三月再度結合藝術與科技的映像演出
-
即將上場
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
新竹市舉辦的九七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已於二月二十一日展開,活動地點位於新竹市麗池旁(即東大路與公園路交叉口)。此項活動除了以玻璃爲主題的四個主題館展覽外,還有相關講座及玻璃工房的璃璃製作示範,整個活動預計在四月六日結束。 此外在玻璃劇場的演出,安排於每週末下午四點鐘開演。有一系列節目透過音樂、戲劇、舞蹈,展現爵士浪漫、抒情、炫麗與激情的多樣風情。妙傢伙默劇團及博神羅賓等團體演出逗趣熱鬧的兒童劇及魔術,現場還請小朋友上台與表演者們同歡,敎小朋友怎麼變魔術。
-
特別企畫 Feature
碧娜.鮑許
一般的藝術家反省當下的文化現象,偉大的藝術家超越、開創一代美學;世紀的跨越之際,三位重量級劇場大師分別來到了台灣生於1940的碧娜.鮑許、1942的菲利普.格拉斯及1943的梅芮迪斯.蒙克不到六十歲的他們,將是邁開21世紀跨欄第一步的先鋒。 「或許我不應該去試著理解我的想法,而應該著重我的感受。畢竟我仍在從事創作的過程,我完全無法得知結果會如何。」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菲利普.格拉斯
「我們不需要爲觀衆的認知能力太過擔心;因爲,觀衆永遠知道如何去爲他所看到的東西找到解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菲利普.格拉斯來台日記
開場。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暖冬的午後,記者們群聚亞都飯店二樓,等待美國Minimal Music大師菲利普.格拉斯的現身。 轉悠。 新象工作人員正商量著是否該上樓請格拉斯,祇見格拉斯已身著休閒服,手叉褲袋,一派閒適的轉下樓來。 落座。 面對大批攝影記者此起彼落的「卡嚓」聲,微笑配合的格拉斯透著幾許無奈與無措。 切入。 記者們的話題圍著Minimal Music、格拉斯的創作理念、和其他藝術型式合作的經驗打轉。 二十世紀已經過去了。 格拉斯說,對他而言,在一九九三年時,二十世紀便已過去,公元二千年祇是個數字罷了。九三年,在音樂發展上起了根本性變化,不祇是技術層面,而是全面性的劇烈變革,新世代、新型式作曲家紛紛冒出頭,將音樂帶往另一個世紀,另一種思考空間。 和聽衆形成互動。 從十八歲開始彈琴,格拉斯自承直到近年來才眞正領悟到「繪畫是視覺的、舞蹈是動的、詩是說的、而音樂是聽的」的涵意,意即,當你在彈奏時,要聽到自己彈的,因爲聽衆是聽到你彈的,這才是和觀衆眞正的交流。 毎一次都是再創作。 而演奏者如何去彈同一首曲子二、三十次,格拉斯認爲每次演出均不同,因爲很多演奏細節都是偶發的,如力度、速度、音樂線條的質感等,因此,眞正的音樂會不是再製造而是再創作。 最幸福的事。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作曲,沒有記者會、晚餐,是格拉斯認爲最幸福的事。 序曲。 電影《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伴隨著格拉斯的音樂,拉開二十一日下午於師範大學的格拉斯座談會序幕,這場由亞洲作曲聯盟中華民國總會舉辦的座談,原希望能藉格拉斯在音樂創作及與其它藝術合作的經驗,與國內音樂、戲劇、舞蹈、電影界人士做廣泛的經驗交流,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與格拉斯音樂
菲利普.格拉斯曾和許多不同的編舞家合作過,他的音樂也常爲各地的編舞者所使用。談起這段因緣時,他坦誠地說道:當時他還是一個很年輕的作曲者,他希望他的音樂有人聽,而最需要音樂的人是編舞者。 格拉斯與編舞家 曾與格拉斯合作過的編舞者衆多,著名的包括美國編舞家崔拉.莎普的作品In the Upper Room、蘇珊.馬歇爾編作的舞劇,與三年前曾經到台灣演出的獨舞者摩莉莎.芬蕾(Molissa Fenley)的作品A Descent into the Mael-strom,及爲班尼.費曼(Beni Montressor)的舞劇所寫的The Witches of Venice等。 台灣在十幾年前就有編舞家用格拉斯的音樂編舞,除羅曼菲舞作《羽化》、劉紹爐〈游走〉之外,還有在國立藝術學院授課的羅斯.帕克斯舞作《火鳳凰》、蕭靜文舞作《忘了我是誰》,劉淑瑛在美國UCLA分校所發表的《機械火鳥》(Mechanical Fire Bird);另外香港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不眠夜》、及《某些雙人舞》中也用到格拉斯的音樂。 舞蹈編作與音樂設計 在與編舞者合作的過程當中。格拉斯會先和編舞家談一談,但不會談太深入,通常它他會去看舞者,看舞團實際排練的情形,尋找一些靈感,並會親自至演出場地看一看,因爲舞台的大小與音樂的結構、配器有絕對的關係。 當格拉斯被問到:爲舞蹈做音樂的時候所關注的是什麼?他回答道:節奏。舞者需要適切的節奏來賦與動作動力,而且速度不能太快。常常因爲舞團巡迴所遇到的舞台大小都不一樣,有時必須遷就舞台空間的變化將音樂的速度減慢或加快。假如不做這樣的調整就很可能有舞者衝出幕外撞到牆的情形發生。 對於編舞者來說,格拉斯音樂中層層疊疊的和聲、源源不絕的節奏、漫無止境般的前進感,給與編舞者漫想的空間,賦與動作的進行、推衍強大的動力。許多即使不曾與他合作過的編舞家也常常使用他的音樂編舞。原因就在格拉斯的音樂乍看之下沒有明顯分段的結構,給與編舞者相當的自由度,編舞者很容易在樂曲的氛圍之下另起爐灶,另外做一條和音樂無關的舞蹈結構線。當然,也有對樂譜做精密的計算之後,將舞蹈的結構與素樂音樂緊密結合的作品。 <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梅芮迪斯.蒙克
「我希望身體是原始的、自然的,我喜歡較爲古怪的質地,我要所有的人都可以做這些動作。」
-
交流道
企業贊助藝術的成果:「麥芽工廠」
由酒商慷慨購地並捐助成立的「麥芽工廠」,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當代藝術中心。企業與個人的捐助,讓麥芽工廠「釀」出了許多可能性。
-
即將上場
爆笑九七美國妙傢伙默劇團
二度來台演出的妙傢伙默劇團(Funny Stuff Mime Company)是美國家譽戶曉的默劇團體,他們創造了風趣幽默的美國式新默劇,該團曾在全美各地和國外巡迴演出,是近年默劇團體中的佼佼者。 妙傢伙默劇團的團員除在美國受專業的訓練外,也經常赴歐洲學習不同民族、文化的表達方式,來豐富自己的視野及磨鍊自己的演技。演出節目包括:《新機器戰警》、《默劇你我他》、《聯棒大聯盟》、《迴力棒》、《窈窕奶爸》等,將舞蹈、即興表演共冶一爐。 此次二度訪台所帶來的新花樣,相信必能爲台灣的戲劇迷帶來視覺新享受。
-
即將上場
耕莘藝術季繼續發燒
第一屆耕莘藝術季繼一月份臨界點與台灣渥克劇團的演出之後,二月份將再繼續推出三個團體的作品。 《前世前生》敍述一段發生在前世未解決,到下一世再相遇的三角戀情,由泛藝術工作劇團演出。該團是由李元嶽、林省吾、蘇菲菲組成,該團以此命名自許要將戲劇藝術廣泛的傳播到台灣的每個角落。 《愛.情慾.解放》藉由兩岸的一段戀情爲故事大綱,描寫人在慾望、現實、理想中的掙扎,由前鎭藝術工作坊演出。 《人間.遊戲》是太陽劇場舞團繼去年在實驗劇場《不變的年代》演出後的第二版。該團由團長謝宗益爲首,集結幾位長期獻身劇場工作的中、靑代舞者共同合作。此次演出的舞碼包括由徐紫櫻編作《人間.山海》、姚淑芬編作《生之旅》、《遊戲》等。
-
即將上場
來自匈牙利的天使之聲
匈牙利廣播電台少年合唱團成立於一九五四年,目前團員共三十五人,由十二至十六歲的少年組成。他們的表演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所到之處皆留下令人難忘的歌聲。這些活潑可愛團員們,除了合唱訓練之外,都必須學習演奏樂器及各方面的音樂、藝術敎育,造就他們的詠唱乾淨而透明,聲音充滿活力且具彈性,即使演唱難度高的作品也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此次演出的曲目包羅萬象,除將演唱該國作曲家李斯特、巴爾托克、高大宜的合唱作品及匈牙利民謠、流行歌曲外,還有最著名的兒童歌劇,胡伯定克的〈漢塞爾和葛麗泰〉選曲以及獨幕小歌劇。許多曲子都是大家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