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弗利二重奏是目前炙手可熱的年輕打擊樂團,純熟的默契與精湛的技巧令人嘆爲觀止,他們最大的貢獻在於不只開發了許多新曲目,更改編大量其他樂器演奏樂曲爲打擊樂版本,爲打擊樂演奏開拓了新天地。
沙弗利二重奏打擊音樂會
10月3日
國家音樂廳
相信對音樂活動敏感的人一定會感覺到,近年來,國內打擊樂─不管是演奏會的欣賞還是學習的風氣─眞的是越來越興盛了,一方面要歸功於如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打擊樂團等十年來默默的耕耘,另一方面相信奧福敎學法在國內歷久不衰也是原因之一,因爲他們強調以打擊樂來培養小朋友的節奏感、律動感,十多年來,許多從小受過奧福敎育法薰陶的小朋友,長大後也是以打擊樂爲演奏志業,如著名的年輕打擊樂好手黃馨慧就是很好的例子。
打擊樂的類型
依筆者以最簡略的方法粗分,打擊樂演奏大概可分爲兩種類型,一種爲多人式的打擊樂團,演出團員約爲八、九人以上,甚至到十多人都有,每個人只負責一、兩項最主要的樂器,其他最多只是輔助工具,如國內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打擊樂團、十方樂集打擊樂團等最常以這種方式演奏;而三、四人以下的打擊樂演奏,每個人負責的主要樂器就很多了,有時甚至可能會多達十多種,此時的演奏者除需具備高超的演奏技巧外,靈活的臨場反應以及敏捷的動作都是必須的,如兩、三個月前來台參加基隆國際現代音樂節的法國「圓」三重奏、打擊樂大師佳斯棟(他也是「圓」三重奏中的成員)的個人演出以及即將於十月來台演出的沙弗利二重奏等都屬這樣的演奏方式。
改編大量其他樂器演奏的樂曲開拓新天地
沙弗利二重奏是目前國際上炙手可熱的年輕打擊樂團,該團創立於一九八八年,團名是將兩名成員沙弗里(Uffe Savery)與弗利斯(Morten Friis)兩人姓氏的頭幾個字母所組成,這個成軍至今還不到十年的年輕樂團創立時兩人都還是丹麥皇家音樂院的學生,但其實力早就受到肯定。別看這兩位年齡不超過三十五歲的年輕小伙子,其中一個乍看之下還有點像偶像巨星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但他們純熟的默契與精湛的技巧眞是令人嘆爲觀止,而他們最大的貢獻在於近十年來,他們不只開發了許多新的曲目(包括許多現代作曲家題獻作品給他們),更改編了大量的原以其他樂器演奏的樂曲爲打擊樂版本,爲打擊樂演奏開拓了新天地。
從錄音作品預習演奏風格
在他們來台演出之前,我們不妨先從他們灌錄過的幾張錄音「預習」一番,如此可先熟悉一些比較不常聽到的現代曲目以及先了解一下他們的演奏風格。
「擊樂作品集」(Chandos CHAN 9330)應該是他們在Chandos公司灌錄的第一張錄音,內容全是現代作曲家的作品,其中還有世界首度錄音的作品,若不是唱片公司對他們的實力極有信心,是不會這樣冒險的。這五首打擊樂作品中有三首包括柯普(A. Koppel)所作的《爲馬林巴琴與顫音琴所作的觸技》、富齊(Fuzzy)的《救火工作》Fireplay以及諾加(P. Norgad)的《回音地帶》EchoZone都是受沙弗利二重奏的委託而作,而另一首《馬林巴之魂》Marinba Spiriture則是日本作曲家Minoru Miki在一九八三至八四年間受NHK委託而寫的,在聽過沙弗利二重奏演出此曲的精采錄音之後,欣然同意將此版本特別稱爲《馬林巴之魂II》。別以爲現代樂就是難聽又難懂,這幾首不僅不會難聽,而且各有意涵,越聽越能欣賞出箇中味道,愛樂者不妨一試。
巴洛克音樂改編成打擊樂版本經典
前面曾說過沙弗利二重奏除開發了許多新的曲目外,還改編了許多樂曲,這張「巴赫《英國組曲》與《法國組曲》」就是代表作,它收錄了《英國組曲》的第二號與第四號以及《法國組曲》第六號,這幾首原本是給大鍵琴或鋼琴的鍵盤獨奏曲,但沙弗利二重奏將之改編爲以木琴與鐵琴合奏,結果令人意外的是這樣的演奏方式竟然相當符合巴洛克風格,原來巴洛克時期的鍵盤音樂比較注重透明且高音部泛音較寬廣的音色,而木琴正好就有這樣的特色,而且沙弗利二重奏的演奏更深入巴赫音樂的核心,甚至有評論指出,如果今天巴赫還活在人世,他聽到這個錄音也必定會感動萬分。所以這個世界首度錄音就成了巴洛克音樂被改編成打擊樂版本的經典之作。
台灣成名作
第三張「鋼琴與打擊樂的對話」是沙弗利二重奏與斯洛伐克鋼琴二重奏合作灌錄的一張唱片,這張應該可以說是「台灣成名作」,或許是因爲這張唱片的「主打歌」─魯托斯拉夫斯基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極爲淸新可愛,國內各媒體爭相介紹才使台灣樂迷眞正認識他們。其實打擊樂與鋼琴的合作是相當討好的組合,許多作曲家都有爲這兩種樂器的組合作過曲,如巴爾托克的《雙鋼琴與打擊樂奏鳴曲》,以及在本世紀二〇年代引起極大爭議的《機械芭蕾》(喬治.安泰爾(George Antheil)一九二四年爲打擊樂團與十六台鋼琴作曲,一九五二年改編爲以四台鋼琴與打擊樂團演奏,如今已成爲打擊樂的經典名曲)等等,因爲鋼琴本身也就有敲擊的特質,像巴爾托克甚至認爲鋼琴根本就屬於打擊樂器,所以兩者合奏不僅在性格上可以密切契合,在旋律與節奏上可以做更多的變化與搭配,尋求更多的可能性。在這張「鋼琴與打擊樂的對話」中,就可以明顯感受到這樣的特質,四個人的演奏即使已到了白熱化的時候,仍能搭配得天衣無縫,足見其功力的深厚。
最新一張(一年多前所灌錄)由沙弗利二重奏自己製作的「敲擊淘金客」專輯名稱是取自其中收錄的同名曲《淘金客》,這首也是作曲家維爾杜伊斯(Jacob ter Veldhuis)受沙弗利二重奏委託而作,其中運用了響板、鈸、鐘琴等多種打擊樂器,表現人們到新大陸淘金的故事,是一首極富戲劇性的作品。這張專輯或許會是他們所有專輯中最受喜愛的一張,其中除了仍有接受委託的新作外,更有多首膾炙人口的改編名曲,如蕭邦《幻想即興曲》、拉威爾《小丑的晨歌》、巴赫《平均律鋼琴曲第一集》的第一首等等,其中最令人嘆服的就是蕭邦《幻想即興曲》,須知這首鋼琴曲是蕭邦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多處的快速音群以及左右兩手完全不同的節奏搭配,都是此曲最困難之處,當改編成打擊樂二重奏之後,如何在樂器上精準而急速地敲出音符以及兩人的默契搭配是否純熟就變成沙弗利二重奏最需要克服的難題,當然,毫無疑問的,他們不僅做到,而且更展現出悠遊自在的愜意,光由這首曲子就知道他們的技巧以及音樂性是多麼超人一等了。
文字|王光哲 音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