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爐以氣、身、心合一的理念創作已有四年,如今,他的「嬰兒油舞蹈」以另一面貌重新出發,藉作品《油畫》探索繪畫與肢體的關聯。
光環舞集《油畫》
9月6日至12日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進入二十世紀後,舞蹈創作不再只是純玩肢體的遊戲,素材愈來愈多元,使舞蹈作品展現繁複的風景。
美國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多次與雕塑家野口勇合作,讓不同形貌的雕塑與肢體動作結合。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從大自然的生息變化探討生命,作品中常見花、草、羊、狗等動、植物。國內知名編舞家林懷民則偏好「布」的質感,在《薪傳》、《紅樓夢》、《九歌》、《夢土》等作品中賦予布不同的意義。
中生代編舞家劉紹爐自一九九三年起,以融合太極、禪、瑜珈等東方身體律動的「氣、身、心合一」理念來編舞,更突發奇想將肢體的運用與「嬰兒油」結合,走出自己的新路。今年最新力作《油畫》,可說是將「嬰兒油」與「氣、身、心」融合、發展到極致的作品。
從直線推衍到迴旋穿透的動作實驗
劉紹爐說,《油畫》是「嬰兒油的肢體畫」的簡稱。由這句話不難看出編舞家擴展舞蹈素材,與其他藝術結合的企圖心。的確,他有心藉這個作品探索繪畫與肢體的關聯。
《油畫》是四幅油畫之舞,這四段舞蹈每段長約十五分鐘,討論不同的空間感與肢體的發展。嬰兒油當然是不可少的素材。
「平面」的表現是其中一段舞蹈的主題。劉紹爐把舞蹈中很多可能的變化抽離,專注於單純的平行移動,舞者在幾乎保持一直線的狀態下,藉著堆疊、翻滾、推演等互動,去實驗動作力量、時間和空間的變化。
另有一段舞蹈探討的是「立體」。看過電影《戰火浮生錄》的人,都會對拉威爾舞曲《波麗露》那段精采的舞蹈印象深刻。劉紹爐看中該曲重覆與漸增的音樂特色,讓舞者背對背圍成圓圈旋轉,並隨著音樂的重覆與樂器微妙變化,延展肢體動作。他說,舞者要如禪定,觀衆也要靜下來,才能看到其中細微巧妙的改變。
立體的另一種表現法是「環形穿透」或「迴旋穿透」。他說,就像太極中的「玉女穿梭」,如子彈射出的感覺,不過以前他著重多面向的探討,現在則嘗試單純化。氣、身、心結合的肢體觀,配上紐約著名作曲家Bruce Gremo深具禪味的音樂,東方味十足。
還有一段舞蹈在實驗失重、無阻力狀態中肢體碰撞的情形,如太空中漫步,或人在水裡,是很超現實的感覺。
馬蒂斯的動感與蒙德里安的純粹
早年沒有錄影設備,拉邦舞譜爲後人留下無數珍貴舞蹈史料。劉紹爐在紙上信筆塗塗畫畫,腦子裡平面、立體、環形穿透、失重與無阻力狀態等的肢體呈現躍然紙上。其實,肢體就是編舞家的畫筆,他們只是把線條和色彩塗抹在空間裡。
不少舞蹈家由中外繪畫名家的作品得到創作靈感,劉紹爐也有相同經驗。他認爲,繪畫對空間、力的探索超過舞蹈甚多,因爲直接從舞蹈著手容易陷入技巧的框架,他期望藉由相關藝術的探討,突破這個障礙。
以這次新作《油畫》來說,平行移動的部分讓他想到馬蒂斯的畫作《舞蹈》和《游泳》,畫中肢體線條的簡約、流動感,及虛實的空間配置,讓他彷彿「看到」氣的流動。蒙德里安創作時的垂直、平面感,畫面的單純,強調精神的永恆,也深深影響了他。
尋找雕塑般的身體風景
國外的舞評曾讚許劉紹爐的舞蹈肢體如「活的人體素描、雕塑」。他說,可能與他喜愛羅丹的雕塑作品有關,羅丹對肌理的探討是無人能及的,使他在創作嬰兒油之舞時,免不了想到羅丹的雕塑,而與舞者在即興的創作過程中不斷去嘗試尋找如雕塑般的身體風景。
劉紹爐以氣、身、心合一的理念創作已有四年,從最早的《地上游》、《奧林匹克》以嬰兒油借力使力探討肢體的滑動、推、拉等各種可能,到《異形》運用海棉墊,《無礙》嘗試用色彩爲動作加入感覺,《框架》作空間延展的探索,如今他要「嬰兒油上的舞蹈」以另一面貌重新出發。
他說,「去蕪存菁」是舞蹈創作的本質,卻也是不易達到的境界,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現在才算是對「氣、身、心合一」理念有較淸楚的認識,而嘗試以簡單的形式,呈現深厚的內涵。《油畫》就是在追求一種純粹的現代藝術最高境界,即道家、氣功所深信的,超越二元對立的世界:大象無形、大工不巧、大智若愚、大音無聲……。
特約撰述|徐開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