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舞蹈空間 勥3《談彈》 演繹東拉西扯彈性人生的新創沉浸式演出
承襲舞蹈空間創意DNA的「勥」系列,即將推出黃于芬新作《談彈》,邀請大家一同走進充滿視覺張力的新旅程。
-
大稻埕青藝節《形色抄》 形、色都是藏身人間的穿戴
第九屆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實驗京劇《形色抄》4月9、10日公演,由五段各自獨立的故事組成,每段都是人與鬼之間的遭遇。本劇將陰陽兩隔的生者與死者聯結,看似平行時空,卻能交織對話,彼此有糾纏不清的愛恨情仇。
-
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補助專案受理申請
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補助專案,將於2022年5月1日至5月16日受理申請,歡迎有志於表演藝術評論者提案申請。
-
雲門舞集《霞》 映照人類色彩斑斕的內心世界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在去年疫情期間,巡演取消的同時,利用時間累積創作能量,新作《霞》將於4月15日至5月8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啟動巡演,挑戰雙版本演出。鄭宗龍表示:「又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次創作一個作品夠頭痛,這回一次創作兩個作品很痛苦。」《霞》以日本音樂家清水靖晃透過薩克斯風詮釋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為結構,觸發25位舞者以自己的生命經驗發展出25條故事,延展出兩套身體動作編排及互相映照的服裝風格樣貌。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交接 朱宗慶卸任 交棒高志尚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2屆董事長朱宗慶歷經5年3個月的兩任任期屆滿,於今(2)日上午假國家戲劇院大廳舉行交接典禮,由文化部長李永得擔任監交人,移交給企業家高志尚擔任第3屆董事長。現場有除了第2、3屆董監事們蒞臨,國表藝三館一團主管同仁亦在場觀禮。
-
記錄經驗用心傳承 朱宗慶出版國表藝董事長五年工作實錄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在第二屆任期即將屆滿之前,將帶領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三館一團的工作經驗累積整理,出版了《心有所愛,全力以赴:國表藝董事長五年工作實錄》專書。全書共5個章節加上結語╱後記,高達17萬字、400頁的內容,堪稱為堪稱一份「給藝文未來進行式的備忘錄」。
-
2022新點子實驗場 「好野」上場
春暖花開之際,國家兩廳院「2022新點子實驗場」將喚醒你心中熱血,跟著藝術家們一起「好野」冒險。實驗場帶來四段奇幻狂想旅程,途中展現藝術家們在創作中勇敢而冒險的精神,分別為黃鼎云《操演瘋狂》、陳履歡《困獸》、洪于雯《聲妖錄》及「三個人」樂團──郭靖沐、任重、潘宜彤的跨域作品《催化效應融.共感》,4檔精采節目共20場演出,將在5月27日至6月26日於實驗劇場登場。
-
2022台北新劇團「京劇薈演」 經典戲碼再現
繼去年演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編京劇《魔笛》,台北新劇團開春將重現「新老戲」品牌的經典傳統戲碼,5齣充分展現各行當壓箱絕活的精采好戲薈萃於一台。同時,宣告2022年最新一季戲曲線上頻道「酷雲劇場」隆重開播。
-
2022「為你朗讀Ⅷ」新銳劇本甄選
身體氣象館自2005年承接牯嶺街小劇場之營運後,針對小劇場在整體文化脈絡上的影響與軌跡審慎思索,致力推廣前衛的表演藝術、實驗的跨界藝術及創意的形式藝術,並促進時代精神的匯聚、互動、發聲,以期展現真正的文化公共性,具體深化的文化教育。
-
賴翃中全新創作《嶙峋》 尊崇土地、體悟生命
翃舞製作2022年開春第一個作品《嶙峋》,由DI YANG操刀擔任視覺總監,出身時尚雜誌圈的他,將時尚雜誌的概念放入舞蹈演出視覺裡,找出本次演出的代表色及在他眼中舞者身體不同面向的美,揉入視覺呈現中。從強烈且貼切演出主軸的視覺切入,賦予「嶙峋」更深刻的意義,並試圖重新定位舞團的品牌形象。
-
薪傳歌仔戲劇團《昭君.丹青怨》 國家戲劇院經典重現
經典重現,返本開新!改編自歌仔戲內台經典劇目《昭君.丹青怨》,由薪傳歌仔戲劇團藝術總監廖瓊枝口述、戲曲教授蔡欣欣執筆,聚焦於王昭君自繪的三幅丹青畫像,如何左右她一生命運。本戲如同王昭君多舛的命運,曾因疫情二度停演,本次將是第三度「昭君進宮」,本週末在國家戲劇院隆重登場。
-
疫情後浴火重生 舞蹈空間✕東京 鷹影像版《月球水2.0》登陸
舞蹈空間舞團和日本全男舞蹈團體「東京 鷹」暌違12年再度攜手合作,推出影像版《月球水2.0》,將於3月25日至27日於OPENTIX Live線上特映。延續《月球水》概念,影像版以「月」、「球」及「水」的主題創作,突破慣有藝術層面的跨界之作,結合搞笑戲劇的漫畫式演出,運用舞蹈、戲劇、音樂、影像與燈光,創造出一檔台日混血娛樂韻味作
-
台灣原創音樂劇《釧兒》 台北國家戲劇院登場
躍演音樂劇團製作的台灣原創音樂劇《釧兒》,歷經7年多次劇本修正與演出,佳評如潮,本週末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4場,這部由澎恰恰以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故事為發想,尚和歌仔戲團長梁越玲編劇,由李哲藝領軍的灣聲樂團現場演奏的作品,將帶給觀眾又甜又酸的都會愛情故事。
-
紙風車30周年大戲《哪吒鬧龍宮》 喚起傳統文化藝術記憶
紙風車劇團將於3月推出全新製作《哪吒鬧龍宮》,2月15日開始會員預購,短短4日2000張票券旋即完售;紙風車再推出加演場次,3月10日中午開賣10分鐘幾乎完售,僅剩零星單一座位,紙風車劇團表示萬分感謝北部觀眾的支持。
-
沙丁龐客劇團《青鳥.尋找真實的幸福》 轉動台灣家庭看見幸福的能力
沙丁龐客劇團今年推出2.0升級版《青鳥.尋找真實的幸福》,為台灣家庭量身打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梅特林克最受歡迎的寓言故事《青鳥》,由台灣當代戲劇小丑教母馬照琪與法國全方位劇場人谷樂熙Luc Ducros 聯手,共同講述如詩如夢、尋找幸福旅程的冒險故事,透過主人翁與夥伴尋找青鳥的過程,學習如何觀看、聆聽、表達;更重要的是學會看清藏在表層底下的真實。
-
以傳統詮釋當代 第35屆臺北市傳統藝術季開鑼
自1988年開始,臺北市立國樂團(TCO)承辦「臺北市傳統藝術季」,每年春季盛大推出的的藝術盛宴,在今年邁入第35屆。為此,從3月中開始至6月止為期3個多月的時間,即將上檔的節目共計27套、30場次的節目。從室內劇場到藝文廣場包括大型器樂合奏、室內樂、獨奏、戲劇、戲曲、歌唱等不同類型的演出。
-
入戲的觀眾
帶著Matteo Goffriller旅行
開車時在廣播聽到馬克.寇佩(Marc Coppey)演奏C. P. E. Bach的大提琴協奏曲,想起與他的一段交往。
-
腦海裡的旋律
你的心情,偶懂!
「和戲偶一起說出你的人生故事」,看到兩廳院會員三月的專屬課程「掌中戲體驗工作坊」好心動,也不禁掉入回憶漩渦。
-
戲劇
台灣劇場與日本文學《之間》的轉譯脈絡與潛在限制
翻開台灣劇場史,將文學帶入劇場的創作探索持續出現,以台灣文學為中心的改編更不乏劇團嘗試過,如南風劇團、綠光劇團、差事劇團均曾推出過文學劇場系列。以外國文學進行改編的劇場作品也不少,較知名的嘗試或許為2004年國家兩廳院的「看不見的城市」戲劇節,由劇場導演和作家合作改編卡爾維諾小說《看不見的城市》。
-
華彩奏
巴赫不插電
幾年前,有人請我為伯納德.艾辛格(Bernd Eichinger)(註)在慕尼黑的葬禮演奏音樂,指定要巴赫(J. S. Bach)D 小調帕蒂塔(Partita,編按:組曲,變奏曲)中的薩拉邦德(Sarabande,編按:舞曲)。據他們說,艾辛格自己和家人都深愛著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