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st in Grey》(Maria Falconer 攝 滯留島舞蹈劇場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背後的手(四) 藝術家回應

滯留島舞蹈劇場:打好舞作地基,創作與資源需同步經營

作為深耕南台灣的舞團,滯留島舞蹈劇場的誕生別具意義。團長兼藝術總監張忠安因先天眼疾,在就讀北藝大舞蹈系時惡化,傷退回到屏東老家。他沒有放棄,舞蹈是深埋體內的熱情與動力,也是他回應世界的方式。他先在從小習舞的舞蹈教室打工,爾後開始編舞,靠著編舞向外拓展視野、參加比賽得獎,最終在2010年成立滯留島舞蹈劇場。張忠安的舞蹈,從起跑點就步步限制,先天的、後天的接踵而來,但創造讓他得以實驗身體上、形式上,與腦袋裡的各種可能,讓他自由。

關注社會議題,奠定舞團發展脈絡

滯留島的起步雖不晚,但走得並不輕鬆。張忠安關照真實社會的議題,他不逃避,試圖透過編舞搭起共感的橋樑,喚起觀眾的共鳴。

舞團最初是借助屏東縣文化處的演藝團隊扶植,撐起基本運作;接著自2018年起年年入選國藝會「TAIWAN TOP 演藝團隊」補助,以一年一作的速度,穩定推出作品,成為南台灣不容忽視的一股創作能量。張忠安從沒忘記將關照的眼光向外擴散,投注社會現況,自2016年《Lost in Grey》開始,接連透過舞作探討精障族群的處境、新住民與移工、以及勞工的議題。將日常中的「限制」轉成舞蹈藝術,向大眾拋擲議題彈。2019年滯留島進駐台江文化中心,張忠安順勢將軌跡延伸到台南,以此為基地,擴大舞團的觸角,同步尋找資源,接續往後的創作。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滯留島舞蹈劇場

團長兼藝術總監張忠安為屏東人,高中就讀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七年一貫制,求學期間因眼疾被迫休學,回到家鄉於幼時習舞的舞蹈教室工作。2010年成立舞團,致力栽培屏東在地舞蹈學子,同時開啟系列創作,關注平權與共融議題。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