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基礎建設規格打造 布局長遠的韓國音樂劇
音樂劇以其獨特的表演形式,自美國百老匯發跡後,迅速風靡全球,成為觸及最廣、最能吸引大眾的劇種。矛盾但有趣的是,音樂劇產業就世界版圖而言,卻相對局限,而韓國正是其中異軍突起之例。也因此,近年當台灣劇場思考自身音樂劇產業發展走向時,逐漸將關注焦點自原生發源地的美國百老匯,轉移到同樣接受歐美影響、自橫向移植起步,自無到有長成自身獨特樣貌的韓國,試圖從市場規模與社經背景皆較接近的韓國音樂劇產業,尋找自身可行之路。 近年台韓音樂劇交流日漸熱絡,然此次首爾藝術團(Seoul Performing Arts Company)應C MUSICAL製作、芯誠所製 Sincere LAB與榮耀基金會之邀的「訪台首部曲」,兩日行程涵蓋音樂總監申恩敬大師班、《與神同行_地獄篇》音樂劇SPAC LIVE首映、台韓製作人交流會、韓國音樂劇產業政策對談與Showcase,應可算是最全面、也最深入的交流。事實上,首爾藝術團原預計2020年來台演出《與神同行》,後因疫情而取消。事隔3年,歷經劇場生態與音樂劇產業的巨變,也讓我們得以從劇團觀點一窺韓國音樂劇如何不斷調整體質,以因應不同階段的挑戰。 以原創音樂劇打造外銷市場 正如同所有新興產業,都是從「他山之石」開始打地基的,擔任韓國音樂劇產業政策對談主講的首爾藝術團團長暨藝術總監李有梨,首先也從音樂劇「世界版圖」的角度,分析韓國音樂劇在時間軸與地理空間的位置。她在圖表中闡釋音樂劇自18世紀上半葉自美國百老匯與倫敦西區起源,彼此流通作品,後擴展版圖至澳洲與歐洲。至於亞洲,則是1913年由日本寶塚起頭,加入音樂劇的勢力範圍。1966年接棒的韓國,自版權音樂劇與原創音樂劇雙管齊下,一方面引介上述各國的精采作品,同時也積極發展自身特色,迅速站穩地位。 相較於日本多以搬演版權音樂劇為主,反讓重視原創的韓國音樂劇更具「出口外銷」的市場潛力。李有梨便指出韓國劇場每年約引進9齣版權音樂劇,2齣來自日本、7齣來自英、美、歐、澳等地(澳洲多扮演引介的經紀角色),而反向銷往日本的也有8齣。面對後續新興的中國市場,有鑑於對方追隨韓國腳步發展音樂劇的需求,每年更有約12齣音樂劇銷往中國。然而,即便韓中音樂劇交流促成各種合作(或謂經驗傳承),連帶擴展韓國音樂劇的世界版圖,李有梨
-
攝影手札
金門來了眾志成城的老虎
晚風徐徐的夜,金門大橋邊,紙風車劇團熱鬧上演《武松打虎》。 晚餐後,人們攜家帶眷走出家門,自備座墊的,讓孩子坐在肩上的, 親朋好友一群一群坐在馬路邊的, 一起享受在自己的家鄉熱鬧開心的看戲時光。 一位牽著小孩的觀眾在演後人潮漸散時,經過蹲著拍照的我,對我比了個讚, 滿臉笑容地說:謝謝你們把這麼精采有趣的表演帶來這裡。 被誤以為是工作人員的我,有點錯愕但也與有榮焉。 憶起自己看戲滿足時,也是對呈現一切的人,萬分感謝在那短暫的時光努力工作的人們。
-
書信體
場面調度IV
YC, 「在看不到太陽或月亮,也無從辨識光源時這樣的光穿透某些地方以後,被阻擾而變得不明確,不易辨認譬如,彩色玻璃窗的光線在物體上反射後,再經由彩色玻璃所形成的投影;簡而言之,所有那些藉由不同的物質和最微細的狀況而進入我們的視覺、聽覺等等的物體,以一種不穩定、不清晰、不完美、未完美,或不尋常的方式存在。」 卡爾維諾在談論文學的精準性時,引用了里歐帕第《隨想》裡頭的文字,怪有意思地以他對模糊的歌頌,反向證明了兩組概念的價值,在藝術領域如何相互背離而對向牽引。卡爾維諾闡述里歐帕第以高度專注的凝視和追述光源如何藉由不同物質構成了每個細密的意象,以近乎精確的文字掌握來喚起閱讀時的模糊及曖昧感受。 「最怡人而且富有感覺的是城市裡所看到的光,被陰影所切割,在許多地方明暗呈現對比,在許多角落,光逐漸減弱,譬如說在屋頂上,少數隱蔽處所遮住我們視線中的發光體等等。促成這種愉悅的是多樣性、不定性、不得一覽無遺,因此得以運用想像力漫遊我們看不到的事物。」 請原諒我摘用了這麼漫長的文字來開啟,面對這部多年以前謎樣存在的電影,只能純然感受,爾後發現自己詞窮,無法找出更適切的語彙來鋪敘,只好借用卡爾維諾對精準與模糊的透徹觀點,為這部電影下一個適切的註腳。我甚至暗暗羨妒這樣的作品,如此信手拈來,渾然天成,沒錯,我想跟你分享奇士勞斯基的《雙面薇若妮卡》,關於迷蒙縹緲的預知感受和命運交會。據說,當年想片名想了老半天,甚至動腦筋動到莎士比亞的十四行情詩,找靈感,費勁費了一輪,最後取用了女主角名字當片名。(法語)Vronique╱(波蘭語)Weroniki,V和W的雙重生命╱生活,身影疊合的兩個字母╱人,共同分享了名字、容貌,近似家庭背景,母親早年離逝,和父親的關係親密,以及懷抱熱切的歌唱音樂夢想,最後走向了不同際遇。 光,是籠罩在兩個生命的敘事,調度了色彩、移動和剪輯。光,掠過街景、閃爍在女孩的臉龐、徘徊在窗框門廊,幻影、浮光,帶領我們穿越法國和波蘭的街區,兩個生命的錯位,一個亮面、一個暗面,彼此在一場街頭運動中相遇,一個驚異發現了一個卻懵然未知。光是陰影裡的話語,靜默有聲,讓疊疊重重的倒影,清澈無痕。有
-
藝術家請回答
鄭宜農 期待永遠有自己還沒發現的聲音存在
你所知道的鄭宜農,是音樂創作者、歌手、文字工作者、演員,也是劇作家。多變的身分,似乎可以在各個角度中,讀得懂你。但你懂她嗎?你對她好奇嗎?藉由這次的活動,粉絲們問得踴躍,鄭宜農也溫柔地加了許多解答。在這些隻字片語中,你會發現,順著她的言語,更拉近了彼此的內心。
-
挑戰邊界
此時此刻
我們的人生都是由一系列超出自己控制的隨機事件所組成的。像是兒時鄰居成為終生好友、在雜貨店遇到的陌生人成為摯愛的伴侶,甚至是餐桌上出現了放著三明治的餐盤這樣簡單的小事。機遇不是偶然發生在生活中的隨機事件,而是生活的全部,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真相。
-
音樂 從鄉野傳奇到殿堂名劇
《魔彈射手》 從浪漫歌劇中傾聽德國民族的聲音
1821年6月18日,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歌劇《魔彈射手》(Der Freischtz)於柏林皇家歌劇院(Knigliche Oper)首演,當晚的觀眾熱情歡呼,安可不斷,此日正是拿破崙滑鐵盧戰役6周年紀念。自從拿破崙攻陷德奧地區,德意志民族意識日漸高漲,百姓們期待一種屬於他們的聲音,這聲音不在義大利絢麗華彩的歌劇中,也不在法國奢華龐大的大歌劇舞台上,而在德國自己的歌劇裡。 《魔彈射手》就是這樣一部反映德國百姓心聲的作品。德文歌劇從早期的「說唱劇」(Singspiel)開始,隨著19世紀初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盛行,出現「德國浪漫歌劇」(German Romantic Opera),《魔彈射手》便是這種歌劇的代表作。在歌劇中,韋伯大膽地呈現民族色彩,不諱言地大談在18世紀理性時期不願多談的鬼神超自然之說;另外,有別於義、法歌劇堂皇地以希臘戲劇及英雄事蹟為題材,這部歌劇則使用德國民間鄉野傳說為劇情。 這部歌劇能如此緊扣德國百姓的心,首先表現在劇情背景的選擇。劇情發生在波希米亞森林中,而森林正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資產。德國的森林帶非常廣大,北從柏林附近經中部的圖林根區到整個南德區域,東接波希米亞森林,南接阿爾卑斯山脈,至西南的黑森林,這片廣大的森林,帶給德國人民龐大的資源、無限的遐想和傳說故事。在歌劇序曲一開頭,法國號就以重奏方式奏出靜謐森林的樂音,而代表森林的法國號在歌劇中多被重用。
-
音樂 以「騰躍的靈魂」為主題
2023 TC音樂節 探討人內心的奮鬥與寧靜
在表演藝術當中除了全新創作外,音樂會的類型較難明確反映社會議題,然而每年暑假,在TC室內樂團的表演中,總能看到音樂總監胡乃元對社會的反思。今年,他開宗明義地說出了他的擔憂:「不管在哪裡,打開電視,覺得這世界紛紛擾擾,似乎到哪裡都有。更糟糕的是人類生存已經受到緊急的威脅,大自然也已經到了存亡的時刻了!」在設計節目時,他想到19世紀工業革命帶給人類的便利,如今終於面臨代價,卻不知如何解決。但人類不斷前進,那種不安的心境,該如何面對?為此,去年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以下簡稱TC)藉由貝多芬、莫札特時代的作品表達光明戰勝黑暗,而今年,則以 「騰躍的靈魂」為主題,探討浪漫音樂時期內心的奮鬥與寧靜。 今年的首場音樂會「騰躍的靈魂」中,將演出華格納《齊格飛牧歌》、理查.史特勞斯的第1號降E調法國號協奏曲及布拉姆斯的第3號交響曲。3首曲目有協奏曲、有英雄式的表現,但特別是最後一首,並非音樂會經常挑選、效果最好的樂曲。原因是,4個樂章都是寧靜的結束,難以在樂曲終了時以輝煌的結尾提示觀眾,來獲得熱烈的掌聲。然而胡乃元認為,布拉姆斯傾向大自然與內心世界的結合,是一種和解、往寧靜走去。 「我們現在不管在哪裡,總需要寧靜的庇護所。」胡乃元回想前陣子看到指揮阿巴多過世的紀念節目,其中一段採訪,有人問他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音樂會是哪一場?他回答有次跟柏林愛樂在維也納演出《德意志安魂曲》,那次演到最後音符結束,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鼓掌,因為大家都不想要打破這個寧靜。「我想布拉姆斯第3號交響曲不一定能跟《德意志安魂曲》比擬,但也許樂曲不一定都要再很激昂的中結束,或許我們可以往另一個方向走,讓短暫的美好成為永恆。」他認為布拉姆斯第3號交響曲一開始是驚天動地的,但第2、3樂章卻藏有作曲家的密碼,這是作曲家的人生經驗,也許跟情感有關、也許跟影響華格納的歌劇有關。為什麼要寧靜的結束?是道別,或是與情感和解?他說:「布拉姆斯的樂曲表達了文字去不了的地方。」 今年參與的音樂家除了胡乃元外,還有擔綱法國號獨奏的貝恩(Andrew Bain)、大提琴家楊文信、小提琴家魏靖儀、中提琴家李捷琦,及中提琴家鈕鮑爾(Paul Neubauer)和首度來台的鋼琴家歐蒂克(Adrian Oetiker)。除了苗栗及北、高兩地演出之外,也各有法國號、大提琴及室
-
音樂劇 台韓共製音樂劇 《伊底帕斯》
往前衝 在悲劇命運中找到光明
喜歡進劇場看表演的人,期待的無非就是劇情的發展,與劇中主角的內心產生共鳴,從而感動、從而刻骨銘心。作為一個希望走國際路線的劇團,挑了一個眾人耳熟能詳又擁有異國情調的題材作為核心,是聰明的選擇。然而作為音樂劇,《伊底帕斯》弒父娶母的劇情注定無法成為娛樂性質的演出。然而即使語言不通、即使了解劇情,在看這部音樂劇時,仍能一步一步地跟著掉進漩渦中,眼睜睜看著悲劇的漩渦將觀眾捲了進去 「這是導演徐在亨第三次以《伊底帕斯》為主題創作了!」C MUSICAL音樂總監張芯慈透露,2000年初期導演做了第一個版本,音樂聽起來傾向歌劇的實驗性質,劇團也去了紐西蘭、新加坡等藝術節表演。第二個版本則是舞台劇,以大舞台的形式演出。這次的音樂劇,則希望音樂與大眾親近一點,因此找了張芯慈擔任音樂創作。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直面社會多元 映照人生戰鬥
兩年一次的「葡萄牙表演藝術平台」(Portuguese Platform for Performing Arts)今年來到第8屆,於6月 6日至10日在首都里斯本東方約100公里的中古世紀城市新蒙特莫爾(Montemor-o-Novo)盛大登場,這也是該平台首次在里斯本揭開第一天的序幕。這個由葡萄牙文化部及新蒙特莫爾市政府挹注支持的國家展演櫥窗,在整整5天內向來自歐洲及亞洲約80位策展人,推介近兩年最具葡萄牙當前文化代表性、及迫切需要關注的18個劇場製作和行為藝術計畫。 透過藝術,找到實踐社會參與的途徑 創辦及執行葡萄牙表演藝術平台的「時光劇院」(O Espao do Tempo),成立於西元2000年,與新蒙特莫爾市府的考古暨文資處共同進駐該市著名的文化遺產建物「致敬修道院」(Convento da Saudao)。時光劇院以提供該國及國際跨學科的藝術駐村為主要任務,包含戲劇、舞蹈、行為表演、音樂、視覺藝術等範疇,關注重點在於發掘新銳具有發展潛力的當代藝術創作。從支持新創和新銳的初衷出發,該劇院進階籌辦了葡萄牙表演藝術平台,不僅藉由雙年展聚焦國內外藝壇對於該國新銳創作者的關注,拉近了藝術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互動關係,更凝聚了前述兩對象之創作者間良性互動與分享的精神,以及促進節目策展單位間對在地創作環境的認識和討論,藉此降低彼此不良競爭及搶資源的情形發生。 任何一個以「去中心化」為發展核心的藝術機構和計畫,都不可能漠視社會狀態、和社會參與脫鉤。時光劇院自成立以來,意識到藝術實踐作為當代藝術機構回應社會的責任,積極與各級學校與社會機構合作,在小黑盒(BlackBox)提供展演觀賞、工作坊、講座及訓練課程等。2018年, 因該劇院積極以表演藝術作為實踐社會參與而獲得葡萄牙古勒本基安社科和人權獎的知識大獎(Gulbenkian Knowledge Prize),表彰其以非營利組織本質和藝術視野,透過具體行動促動在地社群、社會和藝術社群的改變。同年,因為狂風侵襲,時光劇院所在建物內最主要的排練空間遭到摧毀,也波及建築側翼的本體結構,市政府因此要求劇院限時遷出,自此流離迄今5年的時光劇院,除了想辦法挺過疫情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導演
李銘宸 對於劇場,不能喜歡太多?
李銘宸多年來的創作觸角總是如此敏銳地捕捉世界。生活不用給他太多,一點點小事就能夠引發其無窮盡的創作想像。 能編、善導,偶爾演戲,李銘宸同時富有設計長才。不知是否因為多重身分經常在他腦袋裡跳換,其感受世界的方式也是跳躍轉變,被常人捨棄的美感意識,他喜歡撿起來琢磨玩味,如去年的《超級市場 Supermarket》,明亮開放的空間,在他的創作成的博物館、美術館的人文場域;又或者是更早以前的《解体素描》,是他從日文的「解体」對應中文的「拆除」意涵兩相對照玩味,一路延伸,使該作品試圖解放既有空間的組成,邀請觀眾以感知經驗重新拼裝熟悉的場域。 李銘宸怪得有趣,行之數年,也從小劇場一路走到了大劇院。 旁人看來,那像是一條理所當然的路徑總是如此,必須如此,創作者累積步伐的終點不總是為了擴大自己的舞台嗎? 「30歲以前,我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特別這又是你喜歡的事情。」李銘宸說,然而近年最困惑他的關鍵卻剛好也是這份「喜歡」,他說:「這幾年我常常想,只是因為喜歡,就一直做,這樣真的對嗎?」 以為工作必得是你所喜歡的選擇 新北人,美術班,康輔社李銘宸的學生經驗養成,隱隱給予他走向劇場的3個關鍵優勢:好動的細胞,美感觀察,以及「我比很多人幸運太多了,至少家住台北,沒有那種找不到工作就要回鄉的壓力。」他說。 回憶學生時期,李銘宸不會說那是戲劇的發端,充其量就是性格的養成,他說:「國中高中的時候就會帶隊參加話劇或者歌唱比賽呀,也不是說意識到自己有什麼才華,那種感覺比較像是我站出來說想做,大家跟著附和『那就給你做吧』的氛圍。所以高中說要考戲劇系的時候,同學也跟著鼓譟,說什麼『超適合你的耶』這種話。」 結果呢?他沒考上。 大學放榜那天,沒人敢找他說話,「我想說也不用這樣吧,哈哈。」他自嘲,「我念美術班的,考大學時視覺美術相關科系跟戲劇系都想念,也兩個都去考了。」那一年,李銘宸去讀了視傳系,邊學以拉(編按:Illustrator,圖形製作軟體)邊複習搶救國文大作戰,又戰一回北藝大戲劇系,這回上榜了,「但我不是因為不喜歡視傳系才轉
-
新銳藝評 Review
10年小太陽
2014年,「安徒生與莫札特的創意劇場」 於中山堂將林良經典散文集《小太陽》搬上舞台,以《小太陽:一個家的音樂劇》為題。2023年,10年回望,台中首場演出謝幕時,製作人提到10年來的改變,包含自身成為母親,包含歷經生離死別及與家人間的互動等,進而影響《小太陽》的重新演繹方式。而提及《小太陽》原作曲者劉新誠已離世,更一度哽咽。10年《小太陽》,除了製作團隊的回望凝視,觀眾又如何看待? 《小太陽》以〈一間房的家〉開篇,此文以「窗戶外面是世界,窗戶裡面是家」開篇,突顯家空間的意義。「只有一個房間的家」(意外搭上時事話題),無論哪一版本,皆是舞台的核心。林良在書序中言(2013麥田版),自己最珍視的篇章有二,其一是〈一間房的家〉;無論2014首演或2023新版,都掌握故事由房間啟始的意義,區隔屋裡屋外,陰溼城市與溫暖家屋。作家另一珍視篇章為〈小太陽〉,兩次舞台版本皆善用此篇,並皆擷取〈南下找太陽〉的故事,使原書「小太陽」的象徵意義得以具體化。而新版更突顯陽光的無所不在,月色也透過小演員之口定義為「夜晚的太陽」;林良在書中所述「書桌上開鳳梨罐頭」一句,戲劇透過「訪問師母」的方式帶出〈滋味〉一曲,新版更在戲劇首尾的夫妻對話中皆加入此橋段,鳳梨罐頭曾是台灣的黃金傳奇,頗有突顯家庭生活金澄酸甜及台灣時空背景的效果,且與「小太陽」互為輝映。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3-2024新樂季搶先報╱國內篇
在國際各大交響樂團的動盪趨於平穩之時,國內交響樂團也逐漸能夠踏穩步伐。許多出色的節目安排亟欲與觀眾們分享,卻礙於些許細節仍未能對外公布,然而本刊率先取得國內樂團本樂季的上半場節目安排,邀請達人們選出心中的5大不可不看的節目(順序按照姓名筆畫排列),並告訴你內行的門道。要將時間預定下來了,您已經準備好日誌了嗎?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與鄉愁的murmur患者
瓦力 國內樂季演出5大推薦
TSO 殷巴爾與鄧泰山 你相信一個摘下蕭邦鋼琴大賽金牌的得主,並沒有自己的鋼琴嗎?他的名字叫鄧泰山。出生於戰亂的河內,鄧泰山躲在防空洞,仰賴的是一架必須他人共用的、破舊不堪的鋼琴。好不容易有了練習的機會,常常還必須先把老鼠趕出來。但鄧泰山毫不喪志,星夜無光的時候,他用整座鋼琴抵擋外頭砲火的猛烈攻擊,靠的是內心始終未曾放棄的自由音符。 這場音樂會鄧泰山將演出莫札特《A大調第23號鋼琴協奏曲》。莫札特難不難?李希特曾經說,「所有的莫札特都非常難」,他的意思並不是說,彈好莫札特需要艱澀的技巧;而是如果用貝多芬那種對抗命運的「大刀闊斧法」去演奏莫札特,將失去莫札特的靈巧和澄淨。莫札特是「減法的藝術」,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昇華,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人生風景。 或許正因為莫札特始終不是英雄主義的浪漫,所以歷來把莫札特彈得最好的,多是女性鋼琴家如皮耶絲與內田光子。鄧泰山和她們相近,最吸引人的,從來不在於聽到讓耳朵炸裂的超技,而是胸懷裡自然流露出的親暱歌唱性,體現的正是東方禪意的留白美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有本小說名字叫《群山淡景》,用來形容鄧泰山指尖下的莫札特,正是再貼切不過了。 NTSO 卡普松 X 水藍 你一定熟悉德弗札克《新世界交響曲》,可能也知道他的《大提琴協奏曲》和《新世界交響曲》一樣,揉合美國黑人靈歌和波希米亞的古老旋律,都是作曲家寫給故鄉的動人情書。但你知道,《大提琴協奏曲》其實暗藏了一組碎心的愛情密碼? 第二樂章改自德弗札克藝術歌曲《讓我孤獨吧》,原來是作曲家寫給年輕戀人Josefina的旋律。可惜當年德弗札克出身低微,甚至被譏笑為「屠夫之子」,兩人相戀未果,Josefina另嫁捷克貴族Vaclav,愛情無疾而終。 多年後,旅居紐約的德弗札克聽聞Josefina身染重病,遂將藝術歌曲《讓我孤獨吧》發展成憂傷的樂章,當年布拉姆斯看了總譜竟感嘆:「我怎麼不知道大提琴和交響樂團的對話可以寫得如此動人?早知道我就自己也寫一首了!」 高提耶.卡普松的大提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資深音樂工作者
呂岱衛 國內樂季演出5大推薦
各大樂團開季音樂會 一覽國內各大交響樂團的新樂季節目,首先要推薦的就是各大交響樂團的開季音樂會。開季音樂會的曲目選擇往往是樂團總監或首席指揮為新樂季展現新風貌的代表作,而且樂團在經過兩個月的修整後,也勢必以最佳狀態迎接新樂季的到來。因此若時間允許,我會推薦樂迷朋友將各大樂團的開季音樂會都聽過一輪,這絕對是內行人的最佳選擇。試想:從NSO開季帶來的兩首理查.史特勞斯交響詩《唐璜》及《死與變容》、NTSO的馬勒第1號交響曲再到TSO的蕭斯塔科維契第12號交響曲,每一首樂曲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考驗樂團技術水準的試金石。只要走進音樂廳,相信我們都能感受到樂團摩拳擦掌、想要為樂迷朋友獻上完美演出的企圖心。 TSO與衛武營歌劇院年度旗艦歌劇《魔彈射手》 很開心又再次能看到TSO推出一年一度的歌劇製作,而這檔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合作推出的韋伯經典名作《魔彈射手》,採用的是茵斯布魯克劇院2020年的嶄新製作,並由簡文彬率領TSO與國內一線聲樂家擔綱演出。《魔彈射手》在歌劇史上的劃時代地位無可撼動,無論是韋伯新穎的音樂手法、流暢的敘事方式與濃郁的民族風格都是這齣歌劇的迷人之處。而TSO在去年恢復歌劇製作後所締造的好口碑,讓他們再接再厲,於今年再度推出製作精良的《魔彈射手》,相信絕對能讓喜愛歌劇的樂迷朋友帶來耳目一新的精采饗宴。
-
特別企畫 Feature 蹦藝術網站執行長.超人氣音樂講座名家
林仁斌 國內樂季演出5大推薦
TSO與衛武營歌劇院年度旗艦歌劇《魔彈射手》 推薦理由:2020年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劇院製作原裝來台 早在衛武營下半年樂季票券開賣第一天,我就已經號召40多位音樂講座學員集體購票,準備9月份直衝衛武營歌劇院欣賞一年一度的歌劇旗艦製作。韋伯的《魔彈射手》原本就是知名度高,音樂動聽且具有歷史意義的歌劇作品,加上衛武營取得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劇院授權進而將全套製作引進來台不用出國,在台灣就能欣賞國際頂巔歌劇製作,更何況還有全場中文字幕,100%完整理解歌劇內容,這麼好康的事情,我是絕對不會錯過der! 身為音樂人與推廣者,我更能理解歌劇製作項目的包山包海與預算費用的兇猛消耗,這些投資根本不是賣票能夠回本的金額,因此能以實際行動支持,到場欣賞,是我誠懇的建議。本次《魔彈射手》將在高雄衛武營歌劇院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演出,心動的大家可以搜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場次時間。 TSO 殷巴爾與鄧泰山 推薦理由:大師X大師=強強合作,絕對經典 北市交自從延請殷巴爾擔任指揮以來,好評音樂會不間斷,2023下半年樂季更將邀請1980年第10屆華沙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鄧泰山來台合作蕭邦F小調第2號鋼琴協奏曲,讓我倍感期待。 各位讀者要知道,蕭邦鋼琴大賽這麼多年來,在決賽裡彈奏第2號鋼琴協奏曲而能獲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演奏者,只有鄧泰山一人,別無分號;而鄧泰山老爺子多年來更以自身傳承與教學經驗,教育出多位大賽重要獲獎者:2021年最新第18屆首獎得主劉曉禹(Bruce Liu),也是鄧老得意門生。筆者研究蕭邦鋼琴大賽多年,對歷屆得獎者演奏如數家珍,因此對我來說,能再次親炙鄧泰山的蕭邦第2號現場風采,品味欣賞大師近年的音樂思維想法新境界,這場音樂會可說是吸引力滿點的最棒選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資深樂評人
林伯杰 國內樂季演出5大推薦
TSO與衛武營歌劇院年度旗艦歌劇《魔彈射手》 身為一位歌劇控,不可錯過9月即將在高雄衛武營與台北表演藝術中心上演的韋伯《魔彈射手》。這齣改編自以靈魂交換百發百中魔彈的民間傳說,被譽為「德國浪漫歌劇」的里程碑,好看好聽又重要,所以得大力推薦。 近年來,衛武營的旗艦歌劇計畫,多採用國外歌劇院的製作授權方式上陣,諸如莫札特《魔笛》、威爾第《唐卡洛》,已深獲台灣樂迷好評。此次《魔彈射手》是來自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劇院的製作,新舊元素融合在舞台上,我特別期待狼谷鑄彈場景將會如何呈現。 簡文彬總監挑選此版的另一因素,乃是原本《魔彈射手》為歌唱與口白交錯的「說唱劇」,但採用白遼士後來將對白改寫為宣敘調的版本,讓全劇的音樂性更加流暢。這次卡司主要皆是台灣青壯世代的優秀聲樂家,他們多年練功,唱作俱佳,早已讓我們放心享受。 臺中國家歌劇院 X NSO 馬斯內歌劇《灰姑娘》 如今歌劇的賣點不單只是演出卡司,舞台呈現更是誘人的關鍵,馬斯內的歌劇《灰姑娘》,嚴格來說,只算得上作曲家的二線作品,但法國名導羅杭.佩利2011的鬼才製作,讓這齣歌劇成為各大劇院爭相邀演的版本。 這部1899年首演的法語歌劇,遵守佩羅的原始童話故事來推動劇情,不像前輩羅西尼1817年的《灰姑娘》那般「去魔法」的亂編,更不像音樂劇大師韋伯的2022年新作《灰姑娘》這樣「強調政治正確」的魔改。而音樂風格揉合了盧利的法式喜歌劇、華格納的主導動機、羅西尼的美聲唱法,構築成詼諧又巧妙的童話歌劇。 此次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製作面原裝呈現佩利名演之外,由林勤超指揮國家交響樂團,分為兩組演出卡司,我個人較推薦旅德次女高音石易巧扮演灰姑娘之場次。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古典樂網站《MUZIK AIR》副總編輯
連士堯 國內樂季演出5大推薦
NSO「精彩對決」 要推薦委託創作節目總是不容易,一方面無法預料作品成果,另一方面也擔心觀眾對於現當代作品的接受度。不過NSO此場「精彩對決」,兩首委創作品將由台灣小提琴家黃俊文,搭配朱宗慶打擊樂團選出的擊樂四重奏合作,光演出陣容就讓人安心,加上打擊樂形式與當代音樂的語彙最能夠相容,各種實驗性質的聲響與節奏,都能因為打擊樂的多變性而更加為觀眾接受,是想要嘗試新作品觀眾的絕佳選擇。即便上半場的當代技法可能讓人不適應,下半場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開出斯特拉溫斯基《夜鶯之歌》與柴科夫斯基《天鵝湖》組曲兩首靈感來源為自然的曲目,展現出交響樂團的不同音色風貌,保證讓觀眾最終能順耳而歸! KSO 名家經典「雲端之歌」 上半年由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大力邀請,於2023年衛武營國際音樂節首次來台便圈粉無數的女高音列茲妮娃(Julia Lezhneva),沒想到台灣觀眾這麼快又能跟她見面!比起4月是搭配鋼琴的獨唱會形式,本次與高市交和指揮楊智欽的合作,更能夠展現列茲妮娃在歌劇演唱的深厚實力。上半場曲目全由莫札特與羅西尼作品構成,是列茲妮娃最擅長的古典與花腔角色,觀眾應能臣服於她對於細節充滿掌握度的美麗聲線。更令人期待的是下半場,楊智欽將指揮馬勒第4號交響曲,此曲不但是馬勒最平易近人的作品,更可以展現指揮與樂團之間合作多年的默契,而第4樂章〈天國生活〉中的女高音獨唱,是馬勒作品中最為安詳光明的樂章,是相當適合列茲妮娃展現,但又是很少看到她演出的曲目,令人好奇。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作曲家
顏名秀 國內樂季演出5大推薦
里柏瑞契、喬瑟芙維琪與TSO 此場音樂會聚焦與文學相關的作品,除了奇幻的俄國民間故事《火鳥》、靈感來自莎士比亞劇作的《仲夏夜之夢》等兩首名曲之外,更加吸引我注目的,莫過於美國當代作曲家亞當斯(John Adams)的戲劇交響曲《雪赫拉莎德2》(Scheherazade.2)! 同樣是以家喻戶曉的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為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筆下的《天方夜譚》充滿異國風情與男性英雄式浪漫;而亞當斯的《雪赫拉莎德2》則是以堅忍又富智慧的女性著眼,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雪赫拉莎德」這個傳奇角色。 亞當斯與小提琴家喬瑟芙維琪(Leila Josefowicz)是多年的摯友,這首特別為她量身打造的協奏曲,於2015年也由她與紐約愛樂首演。此次喬瑟芙維琪將帶來此曲的台灣首演,更是令人引頸期待! NSO X 呂紹嘉 「傳奇與傳承江文也與當代台灣」 身處在大時代下的客籍音樂家江文也,被迫在中、台、日三地身分認同的夾縫間生存,人生境遇因此充滿戲劇性的傳奇性。2023年是他逝世40周年,NSO自2021年起,即多方啟動江文也相關系列活動。其中的「傳奇與傳承」計畫,除了推出江文也作品專場音樂會之外,亦同時委託作曲家以江文也為題創作新曲,藉由「傳奇」與「傳承」兩方向,帶領聽眾認識江文也。 延續上個樂季「傳奇與傳承紀念江文也」的方式,「傳奇與傳承江文也與當代台灣」再度精選多首江文也的重要創作:《白鷺的幻想》、《台灣舞曲》、《小交響曲》、《汨羅沈流》等,以回顧大師的人生重要階段。同時,作曲家陳可嘉與李元貞也將以新作向這位音樂大師致敬。跨時空人生巡禮與古今對話,相信是場豐富的音樂饗宴!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3-2024新樂季搶先報╱國際篇
新樂季回來了! 氣勢磅礴且表現多樣的交響樂,是當今世上編制最龐大、也是最複雜的音樂表現型態。它的表現力無可取代,卻也因為眾多演奏家同台的關鍵要素,讓疫情阻擋了它的去路。幸虧經過漫長與艱困的路途,疫後的音樂界以各種形式強勢回歸音樂總監的大風吹、新作品的初登場、性別平權的潛在議題、古典音樂家的慶生與紀念各國不同的新趨勢讓愛樂者雀躍不已。在這歡欣的時刻,本刊特邀專家們為讀者們綜覽國際變化,再請達人們推薦國內不容錯過的節目。讓等待已久的樂迷們,不用出國,也能掌握樂壇動態!當然,也可以開始規劃出國旅遊度假PLUS欣賞音樂會的知性之旅囉。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美
透過「新世代」開拓未來 為市場絞盡腦汁
疫情過後,一個優秀樂團的未來發展應如何定位? 從20世紀初期美國喊出「五大(Big Five)」的說法,這些樂團透過「聲譽」網羅更多優秀人才,並且透過商業錄音發行的全球行銷,建立國際聲望。但在進入21世紀以後,五大的說法不僅早就過時,甚至有更具體的數字分析。2021年一篇根據所有公開的財務公告進行的調查,美國「收入前20的管絃樂團」,顛覆許多人對以往對「知名度」的認知:排名前5依序是洛杉磯愛樂、費城管絃樂團、波士頓交響、舊金山交響和紐約愛樂;「五大」另外兩個樂團,芝加哥和克里夫蘭依序排在第6和第7。根據這篇報告,第一名的洛杉磯愛樂可運用的預算,是第5名紐約愛樂的兩倍。 美國頂尖樂團的定位,也隨不同的首席指揮率領,地位有所輪替改變。當年洛杉磯愛樂始終是最願意延攬相對年輕的首席指揮,祖賓.梅塔(Zubin Mehta)就任時未滿27歲,沙隆年(Esa-Pekka Salonen)就任時34歲,如今當紅的杜達美(Gustavo Dudamel)不滿30歲,加上20年前迪士尼音樂廳開幕,更多元化的演出曲目,包括如今國際不斷想複製的成功案例「電影音樂會」也是從洛杉磯開始,洛杉磯愛樂能成為如今北美洲商業市場影響力第一,定位和其他幾大樂團不同,自然也有關係。但杜達美將於2026年離開,下一任是誰還未知,另外,任職超過20年,將樂團推升成為目前「全美第一」、「世界前十」的首席執行長查德.史密斯(Chad Smith)也將離職轉戰波士頓交響,查德曾歷任兩任首席指揮,從營運長到首席執行長,可以說洛杉磯愛樂近幾年最重要的計畫,都是在他手上推動,他的離職,包括「迪士尼音樂廳」的建築設計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都為此嘆惜。 如果洛杉磯愛樂是北美最積極和青年指揮家合作的樂團,在英國則是一個普遍的風氣,主要來自的英國國家廣播電視公司BBC,長期以來的音樂會轉播及透過「新世代(Next Generation)」計畫,對觀眾的潛移默化養成的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