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昭財(林韶安 攝)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倒著走向未來,在機械感官中探索當代議題(上)

邱昭財的機械藝術世界

在藝術愈來愈朝向科技發展的時代,我們似乎正逐漸遠離實體操作的感官體驗。然而,藝術家邱昭財的作品卻是逆流而上,透過他精心設計的互動機械裝置,喚醒我們的身體,讓觀者得以在感官中遊戲。

「我覺得數位的創作比較是讓大腦知道,但身體不見得能真正感受到。我還是希望觀者能觸碰到實體,以及,觀者參與動態發生的過程,藉由操作獲得藝術體驗。」以及「發條機械,這裡面很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能量的交換。」邱昭財認為「它其實就是把觀者的力量灌注進去,透過轉換,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回饋。」這是邱昭財的創作理念,也讓我們重新看待、思考關於未來科技藝術的既有想像。

除了古典與未來之間,邱昭財的作品還模糊了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界線,他的許多作品都像是個小型劇場,觀眾不再是被動的觀看者,而是作品不可或缺的參與者。無論是需要上發條的《疲軟世界》系列,還是需要觀者坐下才會「折腰」的竹子裝置,以及,現在正發生的「動態採集計畫」(編按),都強調身體參與的重要性,也表現出一種公眾與私密的表演性。

《竹林七閒八卦組》(邱昭財 提供)

偶然中的必然:從雕塑到互動機械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原本是主修雕塑的邱昭財,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他改變了創作的方向。邱昭財回憶起「當時,在我組合某個作品的過程中,其中一個零件落下,落下的時候,它很像是個玩具的動態——啄木鳥玩具。」偶然落下的零件,改變了他與作品間的關係。相較於靜態的雕塑,互動性的作品更能吸引人。邱昭財開始探索作品中的互動性,開啟了他創作機械裝置的旅程。從研究玩具的原理開始,邱昭財將簡單的物理定律,轉化為複雜而富有意味的藝術作品。這種轉變不僅體現於作品的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藝術家的思維,與其如何創造作品與觀者間的互動,引入視覺藝術中更多的觀者參與的成分。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疲軟世界》(邱昭財 提供)

以簡馭繁:身體、心理、社會與文化的多重體驗

在早期作品《竹林七閒八卦座》中,邱昭財設計了一個觀者坐下來後,機械竹林七閒八卦座中的竹子就會彎折的裝置。邱昭財說:「竹子在東方象徵著君子,永遠應該是筆直的。我覺得當你坐下的時候,就應該放下身段,才是真正的休息。」這種交流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理和文化層面的,他邀請觀者重新思考何謂君子的含義。

在《疲軟世界》系列裡,邱昭財進一步探索了社會符號。觀者需要親自為雕塑上發條,才能看到原本軟塌的形體暫時「站立」。為什麼是黑色的形體呢?邱昭財解釋「黑色的物件,就像是把這些典型的影子實體化。因為並非所有事物都是永恆不變的,也許在它的內在,已經感到很疲憊了。」透過上發條的實體參與,觀者不僅一同完成作品,也體驗了對社會符號和權力結構的重新思考。

編按:「動態採集計畫」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補助計畫之一。

〈倒著走向未來,在機械感官中探索當代議題—邱昭財的機械藝術世界(下)〉

邱昭財介紹過往作品。(林韶安 攝)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10/04 ~ 2025/01/04
Authors
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 等你來提問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