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昭財與其機械藝術作品。(林韶安 攝)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倒著走向未來,在機械感官中探索當代議題(下)

邱昭財的機械藝術世界

到《光體》系列,不同於先前僅使用物理機制的作品,邱昭財則將注意力轉向到更為抽象和概念化的創作。這次,他使用程式控制的三軸機器,在黑暗的空間中用一個光點,隨時間勾勒出三維形體。每個時刻,觀者看到的都是一個光點,僅能以攝影長時間曝光後,形體才能被記錄並呈現。「當時,我想試著做一個完全虛空,或是不存在的東西。這些形體,其實它就是在這個黑色空間曾經發生過的事,有點像表演。」《光體》挑戰了觀者的視覺感知的界限和記憶能力,體驗如何在腦海中拼湊光點,以趨近完整的形體。

經由這些作品,邱昭財不僅展現了機械的運動,更創造出一種跨越身體、心理、社會和文化的多重體驗。

《發條時間—鼓掌》(邱昭財 提供)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動態採集計畫」:古典自動機械的當代探索

邱昭財的「動態採集計畫」——《發條時間》則是一趟古典自動機械當代表現的探索旅程。這些作品上緊發條後,釋放能量,以機械運動展現生活片段或抽象場景。觀者可以經由與其互動的過程,反覆體驗這些「發條時間」劇場。在機械運轉過程中,人們獲得脫離現實的片刻,進入一個獨特的時空,體驗不同速度的觀察與感知。這種創作形式,將時間、動態和互動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循環往復的體驗。

「我覺得當它夠多的時候,譬如說做到50件、100件,真的就像昆蟲標本一樣。」邱昭財描述他的願景:「或許,做到這個數量,我就能做某種系統性的分類,它將形成一種動態的體系。」

《發條時間》裡的每件作品都是一個小型劇場,觀眾上發條,啟動短暫但意味深長的表演。像是〈鼓掌〉的拍手動作,邱昭財說:「隨著發條驅動力由緊而鬆,由快到慢的速度變化,就像是一開始非常地正面,可是到最後要拍不拍的時候,好像是在喝倒采,我覺得蠻有趣的。」

另一件作品〈夜讀〉則是一個發電檯燈。「一開始很亮,其中有趣的是,最後發條快沒力時,燈光開始轉弱,然後熄滅。就像是夜讀,最後人打瞌睡、睡著的狀態。」在這些作品裡,邱昭財經由機械藝術,模擬了人類行為和情感,創造出獨特的時間體驗。

在「動態採集計畫」中,邱昭財正構建一個獨特的藝術語言和體系。每件作品都是這個體系中的一項元素,共同構成了關於動態、時間和人類感官的圖景。這個計畫展現了藝術家的創造力,也提供觀者重新思考人與機械、人與時間關係的場域。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發條時間—夜讀》(邱昭財 提供)

倒著向未來行走:生活是採集藝術的養分

邱昭財的創作靈感深深植根於他的生活經驗,特別是童年的記憶。作為一個出身於苗栗鄉下的孩子,他回憶起家中的發條鐘或許是個重要角色。「每個禮拜我會有一次機會,可以為時鐘上緊發條。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充滿期待的一件事情。」他接著說,「回想起來,這個過程蠻有儀式感的,當上了發條,注入的力量轉換成時鐘運作,可以看見它時間的顯示和聲音,也算是一種交換的過程。」這個早期與機械的互動經驗,如今看來是藝術創作的小小種子,他將童年的好奇與期待,萌芽為成年後專情於機械藝術的創作,用古老的機械原理探索當代議題,彷彿是倒著走向未來。

關於未來科技藝術時,邱昭財提出了一個反思性的觀點。「當我們習慣的日常,充滿數位、訊號,如同現在可見的機器人。但當回顧兩百多年前的機械人偶,這種完全經由機械運動的過程,相對更是迷人。」這般對古典機械藝術的重視,某種程度上,亦是對數位時代的一種回應。他認為,即使在高度數位化的未來,人類仍然需要實體的、可觸及的體驗。

在邱昭財的機械藝術世界裡,過去與未來交織,機械與人性對話,藝術與生活是一體的。他以古典的技術探索未來,創造出獨特的時間錯置感,豐富了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邱昭財的作品不僅有視覺上的表演,更是一場感官的探險。他邀請觀者重新審視技術、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在他精心構築的機械藝術世界裡,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小宇宙,等待觀者探索、感受、思考。透過這種「倒著向未來行走」的創作方式,觀者彷若同時置於多重時空。在邱昭財的藝術世界裡,每個人不僅是觀者,也是參與者、欣賞者、創造者。在這世界裡,我們得以徜徉於感官的遊戲,重新看向世界,也重新認識生活與自己。

作品動態呈現影像連結
《發條時間—上下》
《發條時間—鼓掌》
《發條時間—夜讀》

〈倒著走向未來,在機械感官中探索當代議題—邱昭財的機械藝術世界(上)〉

邱昭財(林韶安 攝)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4/10/04 ~ 2025/01/04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