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分享卅載喜悅 台北愛樂家族齊聚演出慶祝音樂會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適逢卅周年,將於十一月三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慶祝音樂會,集合台北愛樂全體家族,包括合唱團、樂團、歌劇、音樂劇團員及龔鈺祺等老朋友共聚一堂分享喜悅。
-
2018松菸Lab新主藝 題材百變無限
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年度自製節目「2018松菸Lab新主藝─創作徵選計畫」公演票券正式啟售,小農心聲、法會科儀、數理序列融入演出題材,挑戰表演藝術回應社會議題、現實百態的不同象限。
-
尋找「身分」最初起源 《未解,懸》開啟跨國文化對話
由台灣與德國藝術家共同組成的聚合舞,「身分計畫」首部曲《未解,懸》透過台、德兩地藝術家各異的生命經驗與不同視角,帶出關於「家庭」與「身分」的全球共同課題,引領觀眾共同思考與討論。
-
相聲大師吳兆南辭世 雋永幽默永銘人心
國寶級的相聲大師吳兆南,已於美國洛杉磯時間十月十四日凌晨一時卅分在家中安詳辭世,享壽九十三歲。 對許多五、六年級生來說,吳兆南與魏龍豪這一對相聲拍檔,可說是最早的相聲啟蒙,兩人錄製的《相聲集錦》、《相聲選粹》等作品,收錄許多經典段子,也播灑下日後的相聲藝術種子。 一九二四年生於中國北平市的吳兆南,本名照南,畢業於中國大學經濟系,師事相聲泰斗侯寶林。幼年成長於北京胡同的他,自小愛聽說書。一九四九年隨國民政府來台,從事相聲及京劇表演;一九五二年起他在台北靠變魔術和說評書討生活,之後受馬繼良在台北創辦的「螢橋樂園」之邀,擔綱「單口相聲」演出,從此開始專攻相聲,並在民國八十八年及九十年,於台北曲藝團與北京曲藝團共同舉辦之《兩岸彈》、《說唱藝術兩岸情》等演出中,登上國家戲劇院舞台。曾獲頒薪傳獎、金鼎獎、文化獎、傳藝金曲獎特別貢獻獎、美國林肯藝術中心終身成就獎等諸多獎項。 一九七三年吳兆南舉家遷往美國,仍從事相聲演出,更在美國獲得「亞洲最傑出藝人金獎」、「終生藝術成就獎」等殊榮。一九九九年起先後收江南、侯冠群、郎祖筠、劉增鍇、 劉爾金、樊光耀等為弟子,之後創辦吳兆南相聲劇藝社,繼續在海內外推廣相聲藝術。
-
「2018承功─新秀舞台」大匯演 戲曲菁英閃耀登場
第三屆「承功─新秀舞台」即將開演,越來越多新秀演員加入演出行列,劇種從京劇、歌仔戲、客家戲擴展到亂彈戲、豫劇等,他們用扎實的表演讓各界看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最具體的呈現。
-
經典法文音樂劇《搖滾莫札特》首度來台演出
經典法文音樂劇《搖滾莫札特》首度登台,大膽融合搖滾及古典風格,並以現代表現手法搭配歐洲宮廷華美舞台,全新演繹莫札特這位一代音樂大師的才華與不羈。
-
馮勃棣X Baboo《神農氏》 最ㄎ一ㄤ的藥命告白
2018國際劇場藝術節首檔國內自製、於國家戲劇院演出的《神農氏》,由馮勃棣編劇,Baboo執導,莫子儀、黃健瑋、林辰唏領銜主演,帶領觀眾進入迷幻美麗新世界,窺見生命幽微秘密。
-
舞蹈空間X無獨有偶《飛飛飛》 「視障」專場開啟無限想像
舞蹈空間舞團新製作《飛飛飛》在文化部「文化平權」的發展重點鼓勵下,邀請啟明學校全體師生觀賞,將好聽的音樂、精采故事與動作的想像,一一講述給這群特殊的「視障」觀眾們欣賞。
-
跟拍陳錫煌十年 《紅盒子》記錄台灣布袋戲之美
由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歷時十年拍攝、最蕩氣迴腸的匠人電影《紅盒子》,將於十月十九日躍上大銀幕,藉由鏡頭深入看見台灣布袋戲的興衰變遷與布袋戲世家的矛盾親情。
-
藝術出走《菲林の映画光年》 厝邊隔壁好戲逗相報
兩廳院「藝術出走巡演計畫」今年持續演出《菲林の映画光年》,將深入到花東鄉鎮,並穿越中央山脈到西部的南投、雲林共五地巡演,帶來最原汁原味的台式歌舞音樂劇。
-
《星期天的音樂課》 回到兒時音樂時光
為服務「高年級」的樂迷朋友,國家兩廳院今年再度與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合作推出「傳唱記憶」系列《星期天的音樂課》,帶大家上一堂充滿懷舊回憶的音樂課,喚醒大家心中最甜蜜的音樂記憶。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不只華麗 更是求新求變
在本刊272期時,我曾寫到:「日本是一個善於吸收外來事物,融合自身主體特性,形成獨特文化的國家。我們今日所認識的日本文化,是傳統的日本文化和外來文化在不斷接觸、交融、滲透的結果」那是剛整理完「探訪夢幻星花園,寶塚歌劇團A to Z」專題時,看到當時歡慶創立一百周年的寶塚如何將日本傳統與西洋文化接軌,以西方歌劇的舞台效果,包裝日本歌舞演劇,表現「和洋合一」精神後的感觸,那也是他們繼二○一三年首度來台後,第二次訪台時對他們的印象。如今,寶塚歌劇團即將在今年十月三度來台,卻又給台灣的觀眾,帶來不同的驚喜,這次他們選擇改編原本就是由台日合作的《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霹靂布袋戲劇集著手,企圖同步抓住台日兩方戲迷的心。 當然,要如何能讓兩方的戲迷都滿意,這的確是一大挑戰,畢竟人偶殊途,更何況他們所改編的主體《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本來就是一齣以動漫元素結合布袋戲的繁複劇集,所以寶塚也在這次的演出中做出了不同以往的改變,例如:相較於他們首度來台改編自《楚留香》的演出,這次《東離》的寶塚編導小柳奈穗子的改編,相當完整了保留了原創劇作家虛淵玄的故事線,這代表了要將第一季共十三集的劇情濃縮在一個半小時中精華再現,而且其中還要交代虛擬的傳說背景、地理環境、歷史情仇等,而其中各角色間的人魔關係、招式運用,更不是未接觸過布袋戲或武俠小說的日本觀眾原本就有的認知。 所以大量敘述性的口白、兵刃過招的打鬥、動漫式炫麗的投影,取代了寶塚習慣運用的歌舞呈現方式,在這次上半場的《Thunderbolt Fantasy東離劍遊紀》演出中,罕見的只出現原劇集的主題曲,而女主角也只唱了短短的四句。此外,因為原劇集是以動漫闖關的方式推進劇情,所以個角色戲分平均,雖然星組的TOP紅悠智露都在舞台上,但劇中卻也不乏二番手、三番手精采的表現。 當然,寶塚也不會讓喜愛勁歌熱舞、追星的寶塚迷們失望,在下半場寶塚綺幻舞台《Killer Rouge/星秀☆煌紅》即是由編導齋藤吉正,為星組首席紅悠智露特別打造的華麗大秀,也因為要到台灣演出,他們也加入了不少我們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展現星組群星們對台灣觀眾的熱情與努力。而演出中較少見的首席男役恢復女兒身的「反串」搞笑橋段,也展現了與以往寶
-
平心而論
攻人要攻心
創意的想法不能只是說出來,還要以不同的行動去落實!有時我們會先做工作坊,增加前置的心理及身體準備;有時則是要辦個讀書會、討論分享,讓舞者們跟上編舞家的內心世界。「攻人要攻心」從來就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何況每一代的舞者、每次合作的創作者都不相同,所以我也只能在「挑戰」中緩步累積經驗。
-
音樂飛行
我最得意的兩件半事情
我真心地認為,還有什麼比音樂劇這個融合戲劇、歌唱、說白、肢體、美術的項目,更能夠讓孩子們體會美感的多面性與整體性?並且為台灣音樂劇未來的創作、展演、欣賞、推廣奠下堅實根基,但這需要表演藝術與教育體系的共識,讓它成為學校課程、社團活動項目,進而成為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的團體項目,形成一個深遠的政策,提升下一代對於表演藝術與文化創意的投入與欣賞。
-
A Bigger Picture
戲劇,是預防,還是治療?
藝術作品如果不是直接陳述答案,就會被認為曲高和寡。不過,它的可貴性,亦可以在於觀者在觀看時,從外在世界所看見的現象,找到回歸內在的路徑。也就是說,別人的病反射出自己的病,自己也從旁觀變成介入,介入變成當事人,那些別人的問題亦因此成了自己的自覺,那麼,更多有關自己的問題的誕生,實在就是一人兼飾醫生和病者。
-
演出製作事二三
要創作陪伴,也需要製作陪伴
台灣的文化機構常年不斷狹義地,專注在推動年輕的創作力。現在也因國家條件堪憂,所以積極推動國際共製。但國內面對製作的成熟態度是值得質疑的。是目前文化機構所提供的機會以量為主,並未有質的看守。顯現出來的,是公機關年度績效數據的亮眼。而實質上的切實成績,真正作品製作面的檢討往往被輕視。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名家系列「巨匠交鋒-阿雷席夫與弗拉特科維茲」
當代巨匠攜手 共演劃時代的大師巨作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在十一月初,邀來兩位當代大師俄國指揮家阿雷席夫與克羅埃西亞法國號演奏家弗拉特科維茲,與樂團同台演出,這個難得的組合將演出的是廿世紀初兩位大師的經典之作,包括理查.史特勞斯年少與晚年的作品,還有史特拉溫斯基讓大家如雷貫耳的前衛之作《春之祭》,當代大師與劃時代的大師巨作,這場交鋒,可說讓樂迷萬分期待!
-
紐約
韓裔劇作家Young Jean Lee 作品《白人直男》登上白老匯
族群認同是韓裔劇作家Young Jean Lee一向關心的主題,近期她的作品《白人直男》登上百老匯,也讓她成為第一位進入百老匯的亞裔女劇作家。《白》劇戲如其名,是一個白種異性戀男人的故事,但卻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美國白種直男的優勢。
-
柏林
俄國導演的藝術實驗 《道》在城中之城展演
十月三日至十一月九日之間,柏林市中心將搭建起一座原寸複製柏林圍牆的「城中城」,而將在此展演的是俄國導演赫爾札諾夫斯基的作品《道》之第一部分《道自由》。導演在片中重現蘇聯時期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藍道的生平及蘇聯時期的氛圍,透過真實建構的場景與真正生活其中的「居民」,他完成十三部劇情片及兩季份量的電視劇,都將在柏林的城中城面世;除影像外,也有其他藝術家共同製作的部分如表演藝術與音樂的呈現。
-
倫敦
結束「三輪車」的里程 更名「窯劇場」再出發
原名「三輪車」的基爾柏恩地區的社區劇院,歷經整修後重新開幕,並重新更名為「窯劇場」。在藝術總監茵度.茹貝辛翰領軍這六年來,劇院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整修後的劇院除了硬體升級,對茹貝辛翰來說,翻新及更名是一個擴大觀眾群的機會,她希望窯劇場奠定其地位,成為地區上最為熱門的觀戲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