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台語歌劇 搬演布袋戲大師的戲夢人生
台灣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其生平因侯孝賢的電影《戲夢人生》而廣為人知,而今將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製作為台語歌劇搬上舞台。《李天祿的四個女人》由作曲家錢南章譜曲、妻子賴美貞編劇,創作發想來自詩人路寒袖〈李天祿的四個女人〉四首詩。屆時舞台上除了歌劇,也將邀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一同演出。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建築的思維.理念的交鋒 《源泉》The Fountainhead
「個人的自我是人類進步的源泉。」這句印在初版《源泉》小說扉頁的文字,也可視作艾茵.蘭德思想的體現。這是個與創作有關的故事,也是個關於藝術家面對體制的故事,在問世近百年後,成了導演伊沃.凡.霍夫第一次選擇改編成劇場作品的小說。他認為,現今社會與一九二○年代的氣氛,其實相當近似,即使蘭德已因其理論的政治支持者而引起大多數人側目。 讓我們回到小說,試著將這個故事作為源頭,重新看見蘭德筆下人物,他們所奮鬥的目標、面臨的困境、堅決的意志。以建築設計為題材,複雜的情感糾葛、職場明爭暗鬥等種種情節,全被導演並置在同一個舞台上,話語中辯證著蘭德原著的思維、個人理念的交鋒。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建築之「真」 映照個人之「真」
愛因斯坦在一九四九年發表〈為什麼需要社會主義?〉一文,讚美蘇聯的集體社會才是人類的美好未來,這是蘭德創作《源泉》的時代背景。她在〈廿五周年再版序言〉說:「現代集體主義有各種各樣的變形,他們將宗教的利他主義倫理道德標準全部保留了下來,僅僅用『社會』一詞取代『上帝』一詞。」《源泉》就是要扭轉人類對利他主義與社會的集體崇拜,呼籲人類不要再繼續「背叛自己的靈魂」。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多角關係化繁為簡 空間影像更添張力
凡.霍夫的敘事線緊貼著蘭德的小說,以八位/九位演員演繹十一個角色,情節推動以主角們的重要事件循序發展,而其中對話的機鋒,配以精確的導演手法,才是《源泉》緊湊節奏下的動力,並呼應製作的段落標題,也得以在大量的話語間引導觀眾思考蘭德的論點。導演更以流動的空間運用,輔以鳥瞰角度的即時影像及多樣投影手法,創造出多元的視角。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用現代性的觀看方式 探索創作的價值
繼二○一四年首度來台演出作品《奧塞羅》後,紅遍大西洋兩岸的導演凡.霍夫與阿姆斯特丹劇團將再度造訪,帶來二○一四首演的《源泉》。本刊特地越洋專訪導演凡.霍夫,請他一談本劇的創作源由,他如何處理龐雜劇情與在舞台上以劇場空間與影像重新詮釋這部一九二○年代的小說,從而回觀我們現實的當下。
-
焦點專題 Focus
敲響世界 一擊必勝
身在台灣,我們很喜歡用「與世界同步」作為對自己的期待,但是否想過有一天,台灣也成為世界的驕傲? 國際打擊樂節(TIPC)成立初衷,僅是希望讓國人看到來自世界各國不同的演出方式,也讓國際樂團了解台灣的打擊樂。曾幾何時,它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受各國注目的打擊樂節。三年一度的活動如今已邁入第九屆,歷經廿四年磨練,樂團不但循往例請來頂尖樂團齊聚此地,更在醞釀多時後,宣布舉辦第一屆擊樂大賽。 若說打擊樂節是「全球打擊樂發展現況的縮影」,那麼大賽就是擊樂新秀的搖籃。在這「轟轟烈烈」的五月,讓我們先了解世界擊樂現況、聆聽大賽規則,再對照著本刊的介紹勾選喜愛的節目。當然,別忘了為參賽者加油,願他們敲響世界,一擊必勝!
-
焦點專題 Focus
從最原始到最創新 音樂世界新寵兒
人類很早就會運用身體或物品拍打發聲,藉以傳遞訊號,打擊樂器無疑是除了人聲之外最早的樂器。雖然打擊樂器在西洋音樂史的發展起步甚晚,但從十九世紀末至今,不到一百五十年的時間,不只在樂器構造、音色有大幅的改良外,演奏技巧的提升、新樂器音色的開發,都讓打擊樂變成創作者的新寵兒。踏入廿一世紀,包含表演形式的開發創新,都讓打擊樂的能量持續迸發、源源不斷!
-
焦點專題 Focus
全球擊樂震撼 為人才打造頂尖平台
即將與第九屆「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同步舉辦的「第一屆臺灣國際打擊樂節大賽」,是台灣第一次舉辦國際級大型打擊樂音樂賽事,主辦單位擊樂文教基金會如何規劃與思考,都讓外界相當好奇。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既評審之一的黃堃儼表示,趁著國際打擊樂節世界各國頂尖團隊齊聚台灣的機會來舉辦大賽,正是期待藉此讓高手相互觀摩,也讓優秀新生代能被世界看見。
-
焦點專題 Focus
群英匯聚 擊動音樂擂台
台灣將首度舉辦國際級的擊樂大賽,趁此機會,也讓我們來認識國際上知名的擊樂大賽,如盧森堡國際擊樂大賽、荷蘭的川普國際擊樂大賽、比利時環球馬林巴木琴大賽等,都是各國擊樂菁英登場較勁的音樂擂台。
-
焦點專題 Focus
盡情敲打 點燃熱情五月天
今年的臺灣國際打擊樂節以「非比尋常」為題,邀請當前最熱門、能力與創意正處在巔峰的擊樂家與樂團來台演出,亦包含了罕見的民族樂器石琴、新創樂器飛碟鼓與電子鼓,是世界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同時交會互放光亮的時刻。十二個國家、十一組團隊、共四十一位演奏家,將熱情地點燃台灣五月的天空,掀起擊樂熱,使台灣將再次成為世界擊樂的焦點。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騎士交響夢」
指揮家與大提琴家攜手 揮灑騎士高貴情操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在五月底演出的「騎士交響夢」音樂會,邀請到甫被任命為巴斯克國家樂團音樂總監的卅四歲指揮家羅伯特.崔維諾領軍,演出普羅高菲夫的《降B大調第五號交響曲》與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唐.吉訶德》,更邀到廿六歲的新秀大提琴家巴勃羅.費蘭德斯為後者擔綱主奏;兩位年輕的音樂家攜手,展演騎士理想與高貴的情操。
-
即將上場 Preview 羅莎舞團Fase和《時間的漩渦》
聽見舞蹈的韻律 看見音樂的運動
比利時舞蹈大師姬爾美可將在五月初再度造訪台灣,這次帶來其成名經典FASE與二○一三年作品《時間的漩渦》,姬爾美可本人更將親自演出前者。在Fase和《時間的漩渦》中,姬爾美可用身體重新詮釋了她對於當代音樂的體驗和感動。這兩齣作品打破了和諧的調性和規律的脈動,使觀眾感知到當代音樂潛在的動能,發現身體、空間與聲音之間全新的可能。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點子舞展「微舞作」
林祐如、陳武康、劉彥成 舞動生命當下
給你廿分鐘說說自己,你會怎麼說?編舞家林祐如、陳武康、劉彥成應邀參與今年兩廳院「新點子舞展」中「微舞作」演出,分別用舞蹈述說自己的當下。新手爸爸陳武康的作品近乎平鋪直敘地表達了「舞蹈著、流汗著」的過程;經歷親人殞逝的林祐如學習放鬆,以雲朵的姿態等待未來;劉彥成則向內探掘,透過混搭的音樂與物件,試圖詢問「我如何成為『我』。」
-
即將上場 Preview 《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
余彥芳與夥伴「默默」行來 時間中的身體記憶
從二○一三年啟動的「默默計畫」,是編舞家余彥芳與一群創作夥伴開啟的長期創作磨合過程,重點不在作品,而在每人每天的改變與關係上歷史的堆疊。歷經一四與一五年的工作坊呈現,今年正式推出《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余彥芳以跳躍、拼貼方式處理時間,企圖以四面舞台並陳生活中的同時性感受與素材,呈現身體的時間記憶。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印度導演阿比拉許.畢萊跨國執導
《生之夜色》 從疾病到環境的深層隱喻
EX-亞洲劇團五月份將推出新作《生之夜色》,特邀印度前衛導演阿比拉許.畢萊與編劇家撒西.庫馬爾.瓦力克度,與台灣演員共同打造。文本改編自普立茲獎作品《萬病之王》,演出看似探討癌症議題為基底,其所闡述的卻是當代社會無可避免的生死及環境議題。
-
即將上場 Preview 河床劇團《開房間計劃—徹夜未眠》
夜半時分 一場魔幻旅程
稀少的觀眾人數、獨有的劇場體驗,讓開房間系列就像劇場界的都市傳說,一條看不見、但藝術能量驚人豐沛的地下暗流。今年這條暗流將流至台南的老爺行旅,《開房間計劃徹夜未眠》全程卅分鐘的旅程,將在凌晨一點卅分開放第一位住客check in,引領著你在夜空中飛向傳說中的Neverland。
-
即將上場 Preview 女寇、將軍、海盜們
春藝歌仔戲週週演 題材、角色樣樣變
每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的歌仔戲製作,都是各家劇團展演絕妙功夫的好時機!今年六月連續三週,由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尚和歌仔戲劇團與春美歌劇團,分別推出《女寇 息紅淚》、《將軍的押不蘆花》與《放逐的愛》三檔好戲,主角有英姿颯爽也柔情萬千的女寨主,也有邊疆將軍與公主,還有海盜弟兄與歌仔戲台難得一見的惡女不拘傳統、題材角色都創新,讓戲迷大呼過癮!
-
即將上場 Preview 曾道雄暌違卅六年再次執導
跨越世紀的《浮士德》 善惡較勁的人間戰場
暌違卅六年,「歌劇教父」曾道雄再度將古諾的歌劇《浮士德》搬上舞台,沿用卅六年前由時任台北市長的前總統李登輝所翻譯的中文劇本,這次有更多人生與人性的思辨,對於角色的善惡,曾道雄有更多不同以往的多層詮釋。而回返故鄉台中搬演,曾道雄也充滿回饋之心,不只演出更安排了系列活動,期待「讓歌劇成為優雅的生活方式」。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極致古典」
莎賓.梅耶 兩首協奏曲滿足台灣樂迷
知名單簧管獨奏家莎賓.梅耶將二度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極致古典」音樂會,這次她可說是誠意十足,將演出兩首協奏曲韋伯的《降E大調小協奏曲》和武滿徹的《奇幻詩章》,加上客席指揮麥可.桑德林的布拉姆斯的《第一號交響曲》,一場極致的古典音樂盛宴即將展開
-
企畫特輯 Special 世紀頂尖天團亞洲巡演 台灣唯一限定專場
艾默森弦樂四重奏 傳奇之聲展現詮釋功力
本屆誠品室內樂節最資深的團體、同時也是壓軸演出的艾默森弦樂四重奏,成立迄今已超過四十年,經典樂音打造無數傳奇,被《泰晤士報》讚譽:「有這樣的音樂家在,人類就有希望。」此次訪台將排出兩場演出,將分別演出不同的三部作品,皆以「古典現代浪漫」組合,悠遊於不同的時空,展現全面立體的音樂詮釋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