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墓裡的粉絲站出來! 《盜墓筆記》首開點播作戲熱潮
小說《盜墓筆記》熱銷千萬本,如何召喚書迷進入劇場,是門商業大學問。「你點播我就搬演」的方式應運而生。製作團隊事前事後的分析、研究與修改,造就粉絲的尖叫和百萬票房,證明量身訂製的商業成功。導演不介意專業戲劇評論人的批評,認為能夠打破傳統路數,做一台視覺系的舞台劇,又花心血去研發觀眾的意趣,並成功地討好了他們,這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場人發起「劇場自由行動」 喚起對言論和表達自由的關注
香港傳媒的言論空間日漸收窄,《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被撤換,甚至當街被砍傷,新聞和言論自由響起警號。劇場人發起「劇場自由行動」,以「六刀」為題,利用「接龍」的方式共同創作文本,連結創作人的力量,再透過讀劇及討論會,表達劇場界捍衛新聞及言論自由的積極關注。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賈洛斯基 魅影假聲唱出傳奇
來自法國的假聲男高音菲利普.賈洛斯基擁有可以媲美閹聲歌手的超廣音域及超級技巧,音質輕亮乾淨,在國際間獲獎無數。這次他將率領古樂團中的翹楚──威尼斯巴羅克樂團來台演唱韓德爾與同期對手波爾波拉的作品。名家、名團、兩位作曲家的擂台賽,加上多首未出版作品,讓這場音樂會未開始,就營造了傳奇的氛圍。
-
藝號人物 People 旅美鋼琴家
林佳靜 哪裡可以對話 哪裡就是她的舞台
資賦優異的林佳靜從小學四年級就出國唸音樂學鋼琴,認真努力的態度讓她擁有優異的技巧與內涵,歐美頂級古典音樂品牌競相邀請她錄音。面對不同的場地、不同的鍵盤,即使艱難,依舊奏出漂亮的樂章。雖然不知道接下來她會旅行到那個地方,但只要哪裡可以和觀眾對話,哪裡就會是她的舞台。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行政總監
茹國烈 蓋劇院,不是蓋觀光景點
香港表演場地嚴重不足,填海造地而成的「西九龍文化區」擔負重任,文化區內包含各種文化表演場所。行政總監茹國烈規畫先蓋中小型劇場,讓本土藝文團隊有演出的空間,進而發展出特色,他說:「表演藝術的推廣一定是要先有硬體,再有軟體;先有歌劇院,當地才有歌劇院的文化。」當世界搶蓋大型劇院、博物館作為提升城市形象的手段,香港完全走了不同的路。
-
焦點訪談 Interview 專訪文化部長談表演藝術政策
龍應台:打造沃土,是我們的核心價值
文化部成立將滿兩年,在表演藝術方面的政策,業界的印象除了延續文建會時期的規畫,新的政策則已提出「台灣品牌團隊計畫」與「藝術新秀創作發表補助作業要點」等,四月正式成立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勢必成為文化部在表演藝術發展區塊的重要里程碑。在此時刻,歷經一年多內部盤整,外界也相當期待文化部能標舉出新世紀台灣文化發展的高度與視野。文化部長龍應台首度接受本刊專訪,透過這次的訪問,期待能讓以前感到「霧裡看花」的表演藝術界與關心表演藝術發展的民眾,看到文化部的思維與政策。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全球零時差 莎士比亞生日快樂 Shakespeare 450th Anniversary
不需要以莎士比亞四百五十歲生日為名義,世界劇壇無時無刻都在研究莎劇、討論莎劇、搬演莎劇。 這位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時,開始平步青雲的劇作家,他個人的戲劇事業與英國的黃金盛世交相輝映。 他所留下的卅八部劇作,至今已經有九十多種語言的譯本,遍及全球的影響力,令所有的文學家望塵莫及。 在英國,兼具古典與創新的莎劇詮釋,再加上影視明星加持,熱潮四百年來歷演不衰。 在德國,每年莎劇的搬演數量,遠遠超過英國本地,聲稱莎翁「是他們的」,比英國人還瘋莎劇。 在法國,著重舞台視覺的導演手法,讓莎劇改編脫離文學範疇,表現出當代劇場多元的可能性。 在美國,不論商業製作或是業餘劇團,莎劇都是熱門題材,研究莎劇更是所有演員的入門功課。 在台灣,從現代劇場到傳統戲曲,從在地移植到拼貼解構,莎劇成了跨文化劇場最佳的挪借素材。 四百五十年後,為什麼仍舊是莎士比亞?如果你的心中仍然困惑,或者你跟莎士比亞還不太熟,就從現在開始,感受莎劇的迷人之處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八個問題,揭露你不知道的莎士比亞!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影響力遍及全球,令人望塵莫及。全球各地總有許多國家每年搬演他的作品。即使莎士比亞在戲劇界及文學界的分量如此之重,但是關於他的流言八卦也從沒停止──歷史上真的有莎士比亞這個人嗎?他是同性戀嗎?他有抽大麻?透過以下八個問題,從另一個有趣角度來認識莎士比亞。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他們不再忠於莎士比亞 但更愛莎士比亞
莎劇一直是全球劇場不退流行的主題,各種創意、新奇的詮釋觀點,讓人們見識到莎劇的各種可能。莎士比亞已經不是由這個劇作家與劇本所構成的,而是在四百五十年的傳播與接受史上,莎士比亞已經演化成一個生態系,各種角色、情節、主題或對白之間互相交配繁殖,然後形成一顆莎士比亞星球。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
莎劇故鄉熱潮不衰 創新手法展現新局
作為莎士比亞的故鄉,英國隨處可見莎士比亞戲劇風景,打開各場地節目單,每週總有地方正在演出莎士比亞,或喜或悲隨君挑選。四百多年來莎劇並非一成不變,不斷追求創新下,從場景角色設定、融入當代議題、電影電視明星加持,在在帶給觀眾全新的觀賞體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國
從「德國是哈姆雷特」 到「莎士比亞是德國的」
在廿一世紀的今天,德國人依舊在莎劇人物中不斷地看到自己,或藉此重新定義自己,從一絲不苟的忠實演繹,到肆意地解構莎翁,或拿他當幌子的舞台創作,一應俱全。莎士比亞是一座工廠,而哈姆雷特是這座工廠裡的一部機器,它把大家全攪和了進去。只是,莎士比亞工廠不再局限於德國,而早已擴張為無遠弗屆的跨國文化產業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
實驗劇場美學「寓言」 對當代社會提問
莎劇充滿譬喻性的詩意空間,及對人性的深刻描繪,提供法國劇場相對於莫里哀喜劇的不同面向。然而導演風格迥異,作品呈現各異其趣。利用「空的空間」、燈光、劇場元素等,彰顯莎劇中的戲劇性與詩意。親民的表現手法,打破舞台和觀眾的界線。當導演在創作中取得主導地位,莎劇儼然成為一種實驗劇場美學的「寓言」: 每一種舞台詮釋都要突破成規,顯露出劇場對社會的各種提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國
美國 紐約莎劇玩家競演 觀眾認真投入遊戲
在紐約,幾乎每天都有機會看到經典莎劇或是由莎翁文本改編而成的作品刺激你對莎劇的見解。把莎劇當成自己喜歡的一項運動來看待,不論你對該項運動的認識是深是淺,每次的觀賞經驗都會有新的發現,即便觀賞重播也是如此,不管是電影詮釋、京劇或能劇詮釋,每場不同的演出,都可能會讓你發現莎士比亞的新意。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
跨文化、跨劇種 讓我們再靠近莎士比亞一點!
莎士比亞的劇本耐人玩味,提供多種角度解讀和不同面向探究,尤其對人性精闢的觀照,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世界共通性。面對開放性的文本,導演要採取何種觀點詮釋,將莎士比亞帶到當代觀眾面前,考驗著創作者對莎士比亞的理解和個人的美學策略。本篇帶你一覽台灣劇場界對莎劇不同的詮釋觀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與蘇格蘭國家劇院共製
馬克白夫人沒發瘋? 《馬克白後傳》借古諷今
以莎劇演出為核心的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在歷任藝術總監的帶領下,不止奠定了全球莎劇的權威地位,也戮力於實驗和找尋莎劇的當代詮釋。與蘇格蘭國家劇院共製的《馬克白後傳》,由重量級劇作家大衛.葛雷格執筆,這齣改寫自悲劇《馬克白》的寓言,連結當代觀眾對於浮動、不確定的國際情勢中,人民如何安身的自我詰問。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莎士比亞環球劇院
不只是復古? 《仲夏夜之夢》跨時代與觀眾對話
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以再現文藝復興時期的莎劇古典風貌作為其招牌。從外觀、尺寸、建材選擇到劇院內部、舞台結構,無不鉅細靡遺地試圖重現伊莉莎白時期風格。即將來台演出的《仲夏夜之夢》,在藝術總監壯古的執導下,以古典風格融合現代元素,在倫敦上演時,被譽為近年來亮點最多、表演最精采的版本。
-
即將上場 Preview 頂尖小提琴家與鋼琴家
樫本大進與列夫席茲 搭檔挑戰貝多芬經典
很多人不知道黃金樂團柏林愛樂管絃樂團的小提琴首席是位日本人──樫本大進,接任同為日籍首席的安永徹之位,高超的技巧自然不在話下。他和俄國中生代重量級鋼琴家列夫席茲搭檔,完成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的錄音發行。這次兩人連袂來台,攜手挑戰這千錘百鍊的曲目,引發樂迷高度期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長號名家尤根.范雷彥擔綱
台灣首演長號經典 與美人魚優游共舞
長號歷史雖久,但相較於其他管樂器,獨奏曲目實在少得可憐。這次NSO特別邀請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長號首席范雷彥,演出難得在台灣聽到的兩首長號經典樂曲。范雷彥博古通今,是少數同時專精於巴洛克長號和現代長號的獨奏家。這兩首相距兩百多年的經典作品,讓我們見識范雷彥悠遊於不同時代風格的大師風範。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東歐經典」
跨越百年悲喜 三位作曲家經典再現
長期受政治壓迫的波西米亞與匈牙利在民族覺醒之後,作曲家李斯特、德弗札克與巴爾托克的作品分別體現了對於民族自覺的精神,從傳統語法與形式中尋求手法的創新,並邁向藝術革新的表現力。這次NSO獻演三位作曲家的經典作品,並邀請目前樂壇中最耀眼的大提琴家約翰尼斯.莫瑟,以情韻綿長的技巧與如歌般音樂性,交織呈現出細膩的生命反思樂曲。
-
即將上場 Preview 無言的黑色喜劇
弗洛茲劇團《天堂大酒店》 面具釋放想像力
德國弗洛茲劇團的作品以幽默風趣且飽含詩意著稱,演出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獨特的面具默劇表演形式,引發觀者高度想像力。這次帶來《天堂大酒店》,四個各懷心機的角色,一個意外不斷發生的夜晚,一樁恐怖謀殺案,交織出一場驚悚、詭異、懸疑,卻又充滿笑料的黑色喜劇,宛如電影《黑店狂想曲》的搞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