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共謀「出路」? 訪古名伸
國內近年興起的「東方肢體觀」,從西方後現代舞蹈形式來看,似乎有不謀而合的地方──著重回歸到自身的屬性。
-
焦點
舊曲新詮
今年三十九歲的安傑林.普雷祖卡(Angelin Preljocaj)是出生在法國的阿爾巴尼亞裔。自一九八四年創立自己的舞團至今,普雷祖卡得了無數的編舞獎。他此次帶來的三支舞碼均爲俄國芭蕾舞團歷史經典的重新詮釋。本文擬就《婚禮》(1989)一舞探討普雷祖卡的編舞風格,並嘗試讓它與先存的尼金斯卡版本產生對話。
-
舞蹈
空間與肢體的書寫
《曹》劇避免了所謂「民族舞蹈」的動作語言以及其敍事與空間排列的窠臼,直接自古舞吸取肢體的靈感,再配合現代舞台的觀念,讓我們對民族舞劇的發展有了更深一層的信心與期望。
-
焦點
融入大自然的身體「風」景
永子與高麗,數十年如一日地推出與自然或人類共同經驗有關的舞作。觀衆無論聯想到的是其舞踏的背景或即興的成分,毫不矯飾的呈現,令人印象深刻。舞台上如此,台下亦是。
-
舞蹈
前世今生,一段時空綿延的無盡對話 評林麗珍的《醮》
《醮》不求旣存儀式的重演,但卻處處流露出儀式的專注與虔誠。它有機的舞台生命蘊釀著對人、事、物深刻的情感。敎人在驚豔之餘,數日後仍盤旋腦中縈繞不去。
-
舞蹈
一樣的雲門,不一樣的舞蹈書寫
在同一個晚上觀賞《看不見的城市》與林懷民的《悲歌交響曲》是個有趣又奇特的對比。前者要求觀衆的思考與編舞者多重書寫的表演元素相互激盪,創造多元的詮釋空間;後者則預設了飽脹的情緒,一股腦兒地捧出來,留給觀者極其有限的想像、思考與辯證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蹈界的長靑樹 多面向的模斯.康寧漢
模斯.康寧漢是一位創作力旺盛、勇於實驗的劃時代編舞家。他所提倡的「音樂、視覺藝術,與舞蹈互相獨立」以及「機率編舞」等理念皆出自於他想讓舞蹈回復其本質:即動作在時間與空間中的意義。透過這篇深入淺出的文章,希望能讓讀者進入這位舞蹈界長靑樹豐富多元的創作園地。
-
書介
台灣舞蹈文學的新里程 《舞書》評介
在台灣貧瘠的舞蹈文學園地,任何一本有關舞蹈的著作都是敎人深切盼望的。而在舞蹈界耕耘近十年,身兼編舞家與評論者雙重身份的陶馥蘭,其舞論的集結出版更是令人期待的一件大事。先不論其展現的成果如何,單只這本集子的出現就已爲舞蹈評介與論述在台灣舞蹈史上記下重要的一筆。
-
紐約
舞者的身體成了時間的通道 從一場在紐約的表演談舞踏家田中泯
「我們與我們的身體一起生活;睜大身體之眼,理解世界。我們情緒的源頭也藉此身體之眼,昭示存在。身體──這個稱作『我』的環境──被時間包圍:這就是世界。」──田中泯(摘自Tradition of the Body and Dance Avant-garde)
-
里程碑 Milestone
尋回一頁失落的台灣舞蹈史 與李淸漢、胡渝生談蔡瑞月的舞與人
由台灣劇場舞蹈先驅蔡瑞月一手創立,屹立於中山北路四十多年的中華舞蹈社,將在十月被迫拆遷。這個消息令我們驚覺到,對於雲門之前的台灣舞蹈史,我們的所知是如此匱乏;也讓我們更深刻體會,許多歷史痕跡的脆弱易逝。九月份,舞蹈社的現址有一場蔡瑞月的回顧展。而在此,透過二位早期與蔡瑞月習舞多年的學生,李淸漢與胡渝生,我們希望能捕捉當年點滴,同時也藉此觸發台灣舞蹈史建立的思考。
-
舞蹈
雲門的舞/好一場華麗的夢 評林懷民一九九四的《紅樓夢》
當我們在《紅樓夢》裡見到太多古典芭蕾的影子;當華麗的服飾變成舞蹈的重點,而群舞淪爲美麗的活動佈景時,我們不禁要問:雲門將往何處去?
-
新浪潮
不變與變之間 露辛達.柴德斯(Lucinda Childs)的舞蹈
在編舞時,柴德斯感興趣的並非不斷地介紹新元素,而是如何以各種不同的觀點來處理同一事物。
-
舞蹈
一支用對比激盪出的戲劇舞蹈 林原上的《一念萬年》
這齣「舞蹈戲劇」所使用的肢體語言反映了創作者欲融匯各類表演形式的企圖心。而取擷自日常生活的動作亦能與舞蹈等量齊觀,讓人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