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奇才與作曲奇才的春日之約
二○○三年四月,明茲曾來台指揮NSO演出馬勒第一交響曲,並演奏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音樂中充滿了兩位作曲家年少時代的熱情思緒,及繁複多變的美感;今年與NSO再次攜手,演出明朗愉悅的孟德爾頌作品,要讓台灣觀眾感受充滿這位小提琴奇才的浪漫情懷。
二○○三年四月,明茲曾來台指揮NSO演出馬勒第一交響曲,並演奏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音樂中充滿了兩位作曲家年少時代的熱情思緒,及繁複多變的美感;今年與NSO再次攜手,演出明朗愉悅的孟德爾頌作品,要讓台灣觀眾感受充滿這位小提琴奇才的浪漫情懷。
《公寓春光》改編自一九六○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The Apartment,舞台場景從半世紀前的美國搬到當今台灣,仍舊充滿許多有趣的不謀而合。角色之間的情愛、部屬關係,交互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外遇、利用、濫權、自殺事件,恰好就是台灣每日社會版的故事濃縮。導演梁志民說,《公寓春光》雖是喜劇玩法,卻是齣十足寫實的「災難片」。
「洛桑貝嘉芭蕾舞團」三度來台,一口氣獻跳三齣舞碼《愛.舞》、《火鳥》與《艾爾頓貝爾格》,要讓台灣舞迷們大飽眼福。其中《愛.舞》是貝嘉集結了從一九五四年以來,所有以「愛」為主題的舞蹈精華片段,以《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為主軸,道盡了貝嘉半世紀以來,對愛情、青春、希望等美好的詠讚與追尋。
如何在短短五分鐘面試時間內,證明自己的音樂劇演唱實力? 答案是:上台前的溝通準備、適合自己音色音域的自選曲,以及與音樂並重的肢體演出,三者缺一不可!
繼兩廳院邀請來吉他王子約翰.威廉士之後,喜愛吉他的聽眾又可聆聽到吉他名家的弦音了!由旅法吉他藝術家鄒世烈籌畫的「2006福爾摩沙吉他藝術節」,即將在八月登場,邀請了福田進一、帕布羅.馬奎斯、塔妮雅.夏紐等世界大師頂尖演出,並獻上多首民謠曲目,走「古典新局、國際同步」的親民路線,讓台灣樂迷輕鬆領會吉他的迷人魅力。
白天,詹益昌的頭銜是家醫科醫師,下班時間,他則一頭栽進華格納的音樂世界,除了鉅細靡遺翻譯華格納著名樂劇,在週末開設導讀講座外,他也喜歡呼朋引伴,組成「華格納指環音樂團」,遊歷歐洲劇院聆賞全本《指環》演出。 二○○二年他創立了「華格納圖書館」,以此為基地,這位台灣的華格納超級粉絲,要讓華格納的影響力在台灣生根發芽。
李國修:「我希望每一個人走出劇院後,能和我一樣,深深思索誰是你真正值得託付終身的人,找到了,就別繞路,直直地走下去吧!」
《水際》中強調的便是水與舞的互動,人的肢體牽引水紋的變化,水的流動亦帶動著舞者的氣身心。
在這五段由女性創作的舞作中,可以看到堅忍的母愛奉獻、堅貞的男女情愛、現代女性的自我定位,以及內心慾望的探索,「在每段舞作中,都用不同的顏色主題營造不同氣氛,深刻探討女性的外形與內在。」台北民族舞團藝術總監蔡麗華表示。
多年前楊世彭便打算譯導中文版《羅密歐與朱麗葉》,今年夢想終得實現,除了讓劇中人「開口說中文」外,場景設定為十六世紀末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完全遵照原著劇本。相較於台灣戲劇界慣以解構、顛覆、時空搬移手法詮釋莎劇,楊世彭笑說:「我難得來一趟,總要呈現一齣規規矩矩、原汁原味的莎劇給台灣觀眾欣賞吧。」
「2005兩廳院廣場藝術節」是兩廳院第一次舉辦帳篷藝術節,走出殿堂之外,以嘉年華會的方式擁抱觀眾。從十月廿一日到十一月六日,連續跨三個週末,共計十七天,近五十場海內外精采節目演出。
四度搬演的表演工作坊經典作《暗戀.桃花源》,導演賴聲川超越眾人想像,找來歌仔戲天團明華園合作,為這齣原本就充滿衝擊力的劇作再添舞台魔力!明華園祭出當家丑旦陳勝在、鄭雅升、陳昭香,以歌仔戲來演出劇中的〈桃花源〉,還加上明華園招牌的吊鋼絲,連賴聲川都說觀眾「肯定笑到流眼淚!」
「偶」的創意運用已經成為新的小劇場美學風潮,今年在牯嶺街舉辦的「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節」就以「偶」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德、英、台的六個表演團隊,展開長達一整月的「人偶嘉年華會」活動,以演出、教學工作坊、展覽活動,多方面談討人偶之間的「操控」關係。
台大經濟系畢業,又取得康乃爾大學傳播碩士後的廖英君,無法忘情藝術歌曲之美,毅然決定遠赴歐洲學習歌劇。去年甫自羅馬音樂學院畢業的她,便受邀出任歌劇《真假新郎》、《波希米亞人》女主角,並在台灣、上海舉辦多次演唱會。廖英君將於八月挑戰國家音樂廳舞台,並邀請曾與帕華洛帝、卡拉絲合作過、具有義大利國寶級地位的鋼家大師羅藍多.尼柯羅西來台助陣。
雅緻古典的南管遇上現代化的國樂,會激出什麼火花來?應國立實驗國樂團之邀,南管名家王心心與該團一起推出「南管音樂之美」音樂會,融合國樂與南管各自的樂器特色及彈奏技巧,賦予傳統樂曲呈現上的變化。王心心十三歲大的兒子也將初試啼聲,讓這場音樂會兼具創新與傳承意味。
集編導於一身的該團藝術總監林胤瑋說,這齣戲要從「迷詩的女兒」追尋「迷失的父親」關係中,來刻劃一般人心中說不出的渴望及疑慮,父親嚴肅表情下柔軟的心,女兒企盼卻又逃避親情擁抱,正是現今親子關係的寫照與問題。
幾年前,台北敦南誠品書店開始二十四小時不打烊,激發了外表坊導演李建常創作「睡衣劇場」的靈感,這回新作《失眠等於睡著》,正是此靈感的實現。李建常邀集老友徐華謙、羅景壬,打造三段失眠故事,針對台北人的獨特的生活模式,提出犀利、鮮明、豐富意象的城市主題觀察報告。
《台灣特技歌舞團家族競技場》,內容結合了現代特技、舞蹈、戲劇,穿插耆老訪問的紀錄片片段。演出地點就選在紅樓戲院,企圖重現光復時期的盛況風華。舞台上,演員不只展現技術性的特技表演,更融入角色情感及個人心路歷程告白,重現昔日家班表演的生活型態
舞台上動人懾魄、與表演亦步亦趨的場景變化,是怎麼「變」出來的?八月份的「Fly out,Fly in」劇場展,將攤開舞台魔術師的寶典,讓你看到他們如何用大大小小的機關設計,讓觀眾遨遊想像的時空。 除了陳列舞台背後的懸吊機關、滑輪、繩結的圖示及實物,讓現場民眾動手實地操作,了解舞台變化的原理及變化外,並展出王孟超所設計的幾米舞台劇《幸運兒》舞台作品,從發想到成型的過程,清楚解說設計脈絡與思維
舞鈴劇場的《嬉遊舞鈴》順利入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追求卓越計畫,實現登上國家戲劇院舞台的終極夢想,大聲向觀眾歡呼:「Its my show time!」舞台上,跳躍飛舞的鈴、七彩發光的繩、以及舞者們優美的肢體律動,將徹底顛覆所有人對扯鈴的舊有印象,舞台上還將呈現高度超過十公尺的「超級螞蟻上樹」,肯定讓觀眾看得目瞪口呆。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