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鄭淑瑩

發表文章 113 篇
  • 與帕爾曼、祖克曼同級的小提琴大師明茲。
    音樂

    小提琴奇才與作曲奇才的春日之約

    二○○三年四月,明茲曾來台指揮NSO演出馬勒第一交響曲,並演奏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音樂中充滿了兩位作曲家年少時代的熱情思緒,及繁複多變的美感;今年與NSO再次攜手,演出明朗愉悅的孟德爾頌作品,要讓台灣觀眾感受充滿這位小提琴奇才的浪漫情懷。

    文字|鄭淑瑩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公寓春光》由演技派演員(左起)唐從聖、呂曼茵與顧寶明擔綱演出。
    戲劇 顧寶明、唐從聖 災難喜劇來飆戲

    《公寓春光》 揭露職場黑暗面

    《公寓春光》改編自一九六○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The Apartment,舞台場景從半世紀前的美國搬到當今台灣,仍舊充滿許多有趣的不謀而合。角色之間的情愛、部屬關係,交互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外遇、利用、濫權、自殺事件,恰好就是台灣每日社會版的故事濃縮。導演梁志民說,《公寓春光》雖是喜劇玩法,卻是齣十足寫實的「災難片」。

    文字|鄭淑瑩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火鳥》中身著紅裝的男舞者飾演火鳥,成為舞台上的核心角色,以激烈的舞蹈動作表示對命運的衝突對抗。
    舞蹈

    跨界無藩籬,舞動生命追尋 貝嘉舞團三度訪台

    「洛桑貝嘉芭蕾舞團」三度來台,一口氣獻跳三齣舞碼《愛.舞》、《火鳥》與《艾爾頓貝爾格》,要讓台灣舞迷們大飽眼福。其中《愛.舞》是貝嘉集結了從一九五四年以來,所有以「愛」為主題的舞蹈精華片段,以《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為主軸,道盡了貝嘉半世紀以來,對愛情、青春、希望等美好的詠讚與追尋。

    文字|鄭淑瑩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歌劇魅影》音樂總監凡妮莎(左)說,音樂劇「母音」咬字必須比說話更清楚。
    其他分類

    想當上「魅影」?先搞好Audition!

    如何在短短五分鐘面試時間內,證明自己的音樂劇演唱實力? 答案是:上台前的溝通準備、適合自己音色音域的自選曲,以及與音樂並重的肢體演出,三者缺一不可!

    文字|鄭淑瑩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 吉他演奏家鄒世烈籌辦了第一屆的「福爾摩沙吉他藝術節」,希望復興吉他時代。
    音樂

    盛夏六弦饗宴 國際名家齊聚

    繼兩廳院邀請來吉他王子約翰.威廉士之後,喜愛吉他的聽眾又可聆聽到吉他名家的弦音了!由旅法吉他藝術家鄒世烈籌畫的「2006福爾摩沙吉他藝術節」,即將在八月登場,邀請了福田進一、帕布羅.馬奎斯、塔妮雅.夏紐等世界大師頂尖演出,並獻上多首民謠曲目,走「古典新局、國際同步」的親民路線,讓台灣樂迷輕鬆領會吉他的迷人魅力。

    文字|鄭淑瑩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 來自各國的華格納紀念商品,個個都是詹益昌的寶貝收藏。
    特別企畫 Feature 指環在台灣

    超級粉絲 打造台灣的華格納夢土

    白天,詹益昌的頭銜是家醫科醫師,下班時間,他則一頭栽進華格納的音樂世界,除了鉅細靡遺翻譯華格納著名樂劇,在週末開設導讀講座外,他也喜歡呼朋引伴,組成「華格納指環音樂團」,遊歷歐洲劇院聆賞全本《指環》演出。 二○○二年他創立了「華格納圖書館」,以此為基地,這位台灣的華格納超級粉絲,要讓華格納的影響力在台灣生根發芽。

    文字|鄭淑瑩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 《好色奇男子》邀來影劇演員郁方飾演藝妓,與李國修演對手戲。
    戲劇

    《好色奇男子》李國修 探討不確定時代下的男女課題

    李國修:「我希望每一個人走出劇院後,能和我一樣,深深思索誰是你真正值得託付終身的人,找到了,就別繞路,直直地走下去吧!」

    文字|鄭淑瑩
    第148期 / 2005年04月號
  • 《水際》中強調的便是水與舞的互動,人的肢體牽引水紋的變化,水的流動亦帶動著舞者的氣身心。
    舞蹈

    人舞 水舞 光影舞

    《水際》中強調的便是水與舞的互動,人的肢體牽引水紋的變化,水的流動亦帶動著舞者的氣身心。

    文字|鄭淑瑩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張夢珍的《牡丹紅》
    舞蹈

    牡丹開五色,燦爛女人花

    在這五段由女性創作的舞作中,可以看到堅忍的母愛奉獻、堅貞的男女情愛、現代女性的自我定位,以及內心慾望的探索,「在每段舞作中,都用不同的顏色主題營造不同氣氛,深刻探討女性的外形與內在。」台北民族舞團藝術總監蔡麗華表示。

    文字|鄭淑瑩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楊世彭
    戲劇 不顛覆不解構 要讓學生演得像歐美職業劇團

    莎劇名導楊世彭 帶來原味《羅密歐與朱麗葉》

    多年前楊世彭便打算譯導中文版《羅密歐與朱麗葉》,今年夢想終得實現,除了讓劇中人「開口說中文」外,場景設定為十六世紀末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完全遵照原著劇本。相較於台灣戲劇界慣以解構、顛覆、時空搬移手法詮釋莎劇,楊世彭笑說:「我難得來一趟,總要呈現一齣規規矩矩、原汁原味的莎劇給台灣觀眾欣賞吧。」

    文字|鄭淑瑩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 《達文西狂想曲》
    藝術節 殿堂擺兩邊 帳篷擺中間

    2005兩廳院廣場藝術節 歡樂派對整個秋天

    「2005兩廳院廣場藝術節」是兩廳院第一次舉辦帳篷藝術節,走出殿堂之外,以嘉年華會的方式擁抱觀眾。從十月廿一日到十一月六日,連續跨三個週末,共計十七天,近五十場海內外精采節目演出。

    文字|田國平、廖俊逞、鄭淑瑩
    第154期 / 2005年10月號
  • 《暗戀.桃花源》四度搬演,表演工作坊與明華園當家演員同台拼戲。
    戲劇 在舞台上讀到賴聲川的創意學!

    表演工作坊 × 明華園=《暗戀.桃花源》n ?!

    四度搬演的表演工作坊經典作《暗戀.桃花源》,導演賴聲川超越眾人想像,找來歌仔戲天團明華園合作,為這齣原本就充滿衝擊力的劇作再添舞台魔力!明華園祭出當家丑旦陳勝在、鄭雅升、陳昭香,以歌仔戲來演出劇中的〈桃花源〉,還加上明華園招牌的吊鋼絲,連賴聲川都說觀眾「肯定笑到流眼淚!」

    文字|鄭淑瑩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 佛羅倫.費索改編自希臘神話的《伊卡魯斯》。
    戲劇 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人.偶.嘉年華 撞擊「操控美學」

    「偶」的創意運用已經成為新的小劇場美學風潮,今年在牯嶺街舉辦的「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節」就以「偶」為主題,邀請來自美、德、英、台的六個表演團隊,展開長達一整月的「人偶嘉年華會」活動,以演出、教學工作坊、展覽活動,多方面談討人偶之間的「操控」關係。

    文字|鄭淑瑩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 廖英君
    音樂 邀得義大利國寶鋼琴家尼柯羅西助陣

    廖英君昂揚唱出「仲夏奇緣」

    台大經濟系畢業,又取得康乃爾大學傳播碩士後的廖英君,無法忘情藝術歌曲之美,毅然決定遠赴歐洲學習歌劇。去年甫自羅馬音樂學院畢業的她,便受邀出任歌劇《真假新郎》、《波希米亞人》女主角,並在台灣、上海舉辦多次演唱會。廖英君將於八月挑戰國家音樂廳舞台,並邀請曾與帕華洛帝、卡拉絲合作過、具有義大利國寶級地位的鋼家大師羅藍多.尼柯羅西來台助陣。

    文字|鄭淑瑩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 南管名家王心心
    音樂 十三歲兒子初試啼聲 傳承味濃

    王心心與NCO 激盪南管新火花

    雅緻古典的南管遇上現代化的國樂,會激出什麼火花來?應國立實驗國樂團之邀,南管名家王心心與該團一起推出「南管音樂之美」音樂會,融合國樂與南管各自的樂器特色及彈奏技巧,賦予傳統樂曲呈現上的變化。王心心十三歲大的兒子也將初試啼聲,讓這場音樂會兼具創新與傳承意味。

    文字|鄭淑瑩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 戲劇 乘坐列車與詩 回尋記憶深處

    《去過的過去》探討渴望又疏離的親子關係

    集編導於一身的該團藝術總監林胤瑋說,這齣戲要從「迷詩的女兒」追尋「迷失的父親」關係中,來刻劃一般人心中說不出的渴望及疑慮,父親嚴肅表情下柔軟的心,女兒企盼卻又逃避親情擁抱,正是現今親子關係的寫照與問題。

    文字|鄭淑瑩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 戲劇

    為失眠族打造「睡衣劇場」!

    幾年前,台北敦南誠品書店開始二十四小時不打烊,激發了外表坊導演李建常創作「睡衣劇場」的靈感,這回新作《失眠等於睡著》,正是此靈感的實現。李建常邀集老友徐華謙、羅景壬,打造三段失眠故事,針對台北人的獨特的生活模式,提出犀利、鮮明、豐富意象的城市主題觀察報告。

    文字|鄭淑瑩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 《家族競技場》重現光復初年的特技表演盛況,重現昔日家班表演的生活型態。
    親子 嚐嚐古早味 之二 找到精準特技與內在情感的連結

    《家族競技場》 重現光復初的盛況風華

    《台灣特技歌舞團家族競技場》,內容結合了現代特技、舞蹈、戲劇,穿插耆老訪問的紀錄片片段。演出地點就選在紅樓戲院,企圖重現光復時期的盛況風華。舞台上,演員不只展現技術性的特技表演,更融入角色情感及個人心路歷程告白,重現昔日家班表演的生活型態

    文字|鄭淑瑩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 質感造型兼具的遙控翅膀,配合舞台懸吊技術,營造成功的劇場效果。
    跨界

    舞台幻術,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舞台上動人懾魄、與表演亦步亦趨的場景變化,是怎麼「變」出來的?八月份的「Fly out,Fly in」劇場展,將攤開舞台魔術師的寶典,讓你看到他們如何用大大小小的機關設計,讓觀眾遨遊想像的時空。 除了陳列舞台背後的懸吊機關、滑輪、繩結的圖示及實物,讓現場民眾動手實地操作,了解舞台變化的原理及變化外,並展出王孟超所設計的幾米舞台劇《幸運兒》舞台作品,從發想到成型的過程,清楚解說設計脈絡與思維

    文字|鄭淑瑩
    第164期 / 2006年08月號
  • 秋天一段中,國中年紀的舞者們騎著腳踏車追跑,飛揚的髮絲伴隨洋溢的笑容,開始玩起兩人一繩、兩人三鈴等特技。
    舞蹈 現代舞蹈vs.傳統扯鈴

    《嬉遊舞鈴》開創表演新境

    舞鈴劇場的《嬉遊舞鈴》順利入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追求卓越計畫,實現登上國家戲劇院舞台的終極夢想,大聲向觀眾歡呼:「Its my show time!」舞台上,跳躍飛舞的鈴、七彩發光的繩、以及舞者們優美的肢體律動,將徹底顛覆所有人對扯鈴的舊有印象,舞台上還將呈現高度超過十公尺的「超級螞蟻上樹」,肯定讓觀眾看得目瞪口呆。

    文字|鄭淑瑩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舞蹈

    離開殿堂,由你自己發現耀眼

    2023艋舺國際舞蹈節
  • 戲劇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

  • 香港

    防疫鬆綁後,表演藝術界終於展現新氣象

  • 特別企畫 Feature

    蕭煌奇:記憶、練習與模仿,作為建構視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