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玫
-
特別企畫 Feature
《黑貓》 從小說到劇場 多層次剖析罪犯的懺悔
《黑貓》是愛倫.坡經典小說之一,盧森堡國家劇院與維也納音樂概念公司攜手,於二○一二年將它從文字轉換至音樂劇場,邀請了音樂家馬丁.哈瑟布克、導演法蘭克.霍夫曼與視覺藝術家維吉爾.威垂克共同完成。為將主角多變的心理層層展現,團隊採用英國音樂人大衛.席維安的作品與巴赫的音樂,並結合戲劇、舞蹈及全場如幻似真的大型多媒體投影設計,跨越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的藩籬。
-
即將上場 Preview 大型交響音樂史詩
《成吉思汗》 重現英雄的輝煌與寂寥
由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所寫的《成吉思汗》,原是寫給交響樂團演奏的作品,指揮閻惠昌獲知後,便邀請唐建平將之改編成中樂版本。集合大型國樂團編制,加上六十多人合唱團,更運用了馬頭琴、呼麥、長調,及短曲、嘲爾合唱、四胡等,磅礡氣勢中,成吉思汗的馬上英姿再度馳騁,他曾有的寂寥,也在舞台上展現。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蕭泰然 譜寫台灣的浪漫
資深作曲家蕭泰然,於二月廿四日病逝於美國,享壽七十七歲。際遇坎坷的他,曾被迫離鄉多年不得歸,但蕭泰然將磨難轉為力量,化作旋律,用深情的語調傾訴著一段一段的故事,沒有怨懟、不帶苦澀,只有暖暖的愛與希望。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夢幻的執行者 使命必達
音樂會演出時,舞台上擺滿椅子,演奏家就定位,指揮上台手一揮看似簡單的場面,卻有樂團舞監無數的心血與時間在其中。在排練前調整好團員所需要的活動範圍、準備好樂器,甚至樂器架、安排所有的排練時間、記錄排練的長度,打點好舞台上一切發生的事繁瑣超乎想像,國家交響樂團的現任舞監高冠勳去年底剛完成千載難逢、超大編制的《古勒之歌》演出,他說:「我是個執行者。承辦人告訴我有多少人要在舞台上,或者任何和排練、演出相關的事情,我就必須要去達成。」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近兩千人的跨年狂歡 《古勒之歌》音樂廳幕後直擊
如何把四百多人、適得其所地安排在舞台上?如何掌握時間,讓演出可以準時在跨年倒數前結束,讓繽紛的彩帶適時落下?這一切都需環環相扣、甚至是奇蹟出現才能完成的任務。《古勒之歌》的跨年演出,台前是浪漫樂章,幕後卻是大汗淋漓的緊張刺激!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歷史淘洗不褪的金字招牌
成軍迄今超過九十年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是德國境內廣播電台歷史中的一塊金字招牌,也是迄今德國境內廣播交響樂團最古老的一團。早年多位知名指揮為樂團打下良好基礎,而在現任首席指揮亞諾夫斯基帶領下,不僅讓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更上層樓,且成功引起了許多話題。此次該團在亞諾夫斯基帶領下訪台,將協同歐陸一線小提琴家齊瑪曼,帶來西貝流士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
焦點專題 Focus 阿美族創作歌手
舒米恩 一支麥克風,讓他從墊底跑到先鋒
來自台東都蘭部落的舒米恩,就像個孩子似的,對什麼都好奇,也因為如此,練就一身多才多藝的好本事,能畫能寫能唱能彈,但他的一切,都從他的原住民血液而來。在成名之後,他回到部落為原民文化的延續而努力,雖然不可能回到過去的純樸年代,但他想辦法保留其精神價值,用自己的創作活出現在的樣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歷史煙塵如畫 樂響中品味孤寂
膾炙人口的霸王虞姬故事,是許多藝術家喜愛的創作題材,在作曲家馬水龍的筆下,更是充滿故事畫面的樂章。馬水龍最新出版的音樂專輯《霸王虞姬》交響組曲,以六段架構鋪陳情節,更以嗩吶、胡琴與琵琶三種傳統樂器,代表故事中的三位主角:項羽、虞姬及劉邦。讓你聽著樂音,想像悲壯的楚王,品味那在歷史煙塵中不褪色的千年寂寞
-
藝號人物 People 華裔指揮暨作曲家
譚盾 心中懷抱未來 超越沒有界線
以作曲的豐沛成就揚名於世,卻也以指揮專業風靡世界樂壇這就是譚盾,在創作上屢屢打造新視野的他,說自己:「我做任何演出,並沒有想到過東方與西方,也沒有太想過去,我想的是未來。我對世界未來的興趣遠遠大於過去。」他的未來沒有界線,沒有常規,隨心而行,處處可能是創作素材,他說:「我並沒有刻意追求新的作品素材,而是想誠實地去反映自己的生活態度。我的音樂就是我的生活。」
-
即將上場 Preview 小巨人絲竹樂團「打拳賣膏藥」
養生音樂會 解密「冬蟲夏草」
傳統音樂為什麼會跟本草漢方有關係?小巨人絲竹樂團音樂總監陳志昇發揮自己的兩項專業身分:國樂指揮與生化科技專長,從「打拳賣膏藥」的銷售概念,藉由多媒體影像、音樂演出與專業講解,讓樂迷一舉了解「冬蟲夏草」的神奇!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樂與文字的美好共鳴
音樂素養廣博且深厚的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將將音樂的線條盡情編織,延伸了小說的空間。連他自己都說:「若沒有迷醉於音樂,我可能不會成為小說家。」但在指揮家小澤征爾面前,他就像個忠誠又害羞的粉絲,透過六次訪談,兩人深度地交換了對音樂的愛與心得,打造出《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一書,音樂與文字美好共鳴。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跨年夜迎向新挑戰 超越浪漫新樂章
荀貝格的《古勒之歌》,是他耗費了十多年歲月才完成的巨構,也是他從浪漫風格轉換至「無調性」的創作見證;更因為編制除了特大型的管絃樂團外,還要三組男聲四部合唱,八部男女混聲合唱,五位獨唱歌手和一位朗誦,舞台上動輒塞滿四、五百人,可說是音樂史上最難演出的作品之一。而NSO將在跨年之夜迎向這艱鉅的挑戰,音樂總監呂紹嘉的帶領下,首度搬上台灣舞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5:改革樂器及編制,國樂團向「西」靠攏?
追求好聲音 不止「西化」更待「多元化」
國樂界為追求更多藝術可能性,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歇;而今年,台灣兩大國樂團臺灣國樂團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分別在樂器與編制上展開變革,前者以「環保胡琴」統合樂團音色,後者以之前未用到的傳統樂器加入編制、改良音準等,對國樂交響化形式來說,頗具指標意義。雖然國樂的西化、交響化是大勢所趨,但傳統音樂的特色是否會流失?國樂的審美能否發展出多元性?也待我們持續觀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下一站,暫停!?
近期兩個音樂圈消息震撼了樂迷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宣布下一屆停演!台灣現代音樂堡壘的「十方樂集」宣布轉型縮編!兩個分別經營十年與數十年的優秀音樂活動與團隊,為什麼在這個時刻選擇暫停?探究其中因由:重視物質更勝心靈的藝文土壤難種新果實,資源短缺也難挹注其生存;而在高倡文創產業的今天,藝術一窩蜂往通俗與同質性走的情況,也逐漸犧牲了前瞻性與獨特性的空間,這些現況,似乎也是聲聲警鐘,讓我們不得不正視。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完美與頂尖的最高等級!
睽違七年,指揮大師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這將再度訪台,以解樂迷思渴之情。楊頌斯這位備受讚譽的指揮家,今年初宣布不再與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絃樂團續約,卻將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長合約至二○一八年,可見後者於他而言是多麼契合的音樂夥伴。此次訪台也邀到鋼琴大師齊瑪曼演出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次的演出對樂迷而言,不啻是完美與頂尖的最高等級!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帶頭的首席,也是背後的靠山
採訪完畢,攝影師想捕捉他們拉琴的樣子。有人提議莫札特小夜曲,其他兩位都同意。音樂一開始,悠揚的齊奏立刻飄揚在空氣中,但說完開場白,進到主旋律時,三人卻不約而同地跳伴奏的部分,讓大夥兒笑成一團。 薛志璋、姜智譯、李宜錦,三位小提琴家分屬高雄市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與國家交響樂團。在台前他們是樂團的首席,在台下卻是認識很久的好朋友。雖然一個外冷內熱,一個陽光型男,加上一個高EQ美女,無論個性外型都很不一樣,但有個共通點,就是非常年輕就當上首席。即使三人面對這個頭銜都相當謙虛,但聊到工作卻是欲罷不能。在一個回答、又有另一個補充後,我終於可以了解,他們要扮演的角色不僅是領軍、還要隨時救援,而他們的存在,就是教人安心。
-
焦點專題 Focus
從古希臘到中國唐朝 歌劇「穿越」大驚奇
這齣充滿作曲家與劇作家黑色幽默的《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雅德妮》,本就是形式自由、連音樂也挑戰傳統的創作,導演麥可.斯特明格決定將喜劇的場景移到廿一世紀的現代來,然後將歌劇的部分轉換成中國唐朝的時空,「最重要的是要用服裝來融合兩者,讓喜劇與悲劇發展出更新、更寬廣的想法」。
-
音樂新訊
俄國鋼琴大師 魯比莫夫首度訪台
一九四四年生於莫斯科的魯比莫夫(Alexei Lubimov),在莫斯科音樂院時受教於小涅高茲(Heinrich Neuhaus)門下,鑽研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之外,他也熱愛廿世紀作曲家荀貝格、史托克豪森、布列茲、艾維士、李格替等人的作品。特別的是,早在一九六八年,他還在莫斯科首演約翰.凱吉與泰瑞.萊利(Terry Riley)的創作。但也因為在俄國首演廿世紀音樂家作品的行徑,讓他受到當局的批評,並限制離境。為此他轉而將重心轉往十六、七世紀音樂,崇尚以古樂器演出外,更建立「莫斯科巴洛克四重奏」(Moscow Baroque Quartet)與「莫斯科室內樂協會」(Moscow Chamber Academy),也在一九八八年開辦名為Alternativa的前衛音樂節。 在解除出境禁令後,魯比莫夫巡迴歐、美、日等地,迅速躋身為世界知名鋼琴家之列。雖說他持續灌錄了許多「很古老」與「很新潮」的錄音,但對十八、九世紀的經典作品也很有見解。今年七十歲的他,終於將首度來台演奏。除了帶來莫札特、李斯特、舒伯特之外,更有來自愛沙尼亞的當代作曲家佩爾特(Arvo Prt)及俄國女性作曲家烏絲特佛斯卡雅(Galina Ustvolskaya)的經典,值得觀眾親炙大師丰采、細細品味。
-
音樂新訊 八十歲鋼琴演奏會
傅聰 永遠的東方鋼琴詩人
一九三四年,傅聰生於上海,在文學家父親傅雷的薰陶下,他浸潤於中國傳統的古典文學、詩、詞、小說、戲劇、美術、語文知識、道德觀念、老莊哲學等。他的血液、他的內涵中,埋藏的是深厚的東方文化。一九五五年,傅聰以壓倒性的優異琴藝,讓蕭邦鋼琴大賽破天荒將「馬祖卡獎」頒給一位中國人。從此,「賦有蕭邦的靈魂」、「中國籍的波蘭人」不但成為他的標誌,連鋼琴女皇阿格麗希對對於他深刻的音樂詮釋,都自嘆弗如:「傅聰的蕭邦、舒伯特與莫札特是我學習的目標。」他的韻味,可以超越西方,成為鋼琴詩人的化身。 今年,高齡八十歲的他,仍以世界為舞台,如自己所說的一樣,在一個又一個國家間「跑碼頭」。音樂是他畢生的信仰,即使無法再像年輕鋼琴家那般敏捷、靈巧,但他融合東西的氣質及睿智,讓他散發出一種無法仿效的古典美。「當今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是美國《時代週刊》對他的讚賞,而你對他的讚賞是什麼?只有自己來體會。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用聲音 重新認識我們的島
風吹過稻浪、浪花拍打沙灘、樹葉在風中摩擦窸窣你聽見了嗎?長年上山下海在台灣各個角落錄製聲音、創作歌曲、挖掘素人歌手的風潮音樂,以「聽台灣.我的土地音樂風景」音樂會,集結旗下范宗沛、聶琳、謝宛臻、王心心、金木義則、吳昊恩、芮斯、泰武古謠傳唱等音樂家,還有廣藝愛樂的演奏,透過台灣歌謠演奏與原民古調新唱,結合動態影像,讓樂迷透過聲音,重新認識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