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文
-
演出製作事二三
WONDER KIT——舞台監督的工具箱
打開舞台監督的工作箱,你會驚訝竟是如此的包山包海從各類文具、各種工具、醫藥衛生用品,到安慰身心、讓人可以安心工作的各種小物要讓一場演出完美呈現,這箱「家俬」,可說是舞台監督的守護者。
-
演出製作事二三
當「自由接案」碰上「專案管理」
對專案管理職位的自由接案者與雇用者來說,時間管理是一個挑戰。本質上,每個專案一旦承接,就是一個全職責任制,只是不固定場所或時間。專案管理者必須要有高度積極主動的實踐力。在每個工作環節點上,都能夠拿出成績,甚至主動出擊。事情運作於無形,而成果有目共睹,是為成就。
-
演出製作事二三
表演藝術中的自由接案者
根據自由接案職場的特性,接案者有權可以或不願意或因有需要而接下專案。但是一旦接下專案任務,就應該一視同仁地、慷慨地,供給所學所長。對自己要有期許是為「做出更成熟決定的人」。市場競爭,往往職場生存者,有一番作為的人都擁有這一特質。
-
演出製作事二三
魔鬼藏在細節裡,而細節是要被管理的!
從一開始創建清單時,拉起觀察天線,揣摩摸索,提出疑問,也從犯錯中學習以及反省,檢查表成為劇場學習過程的累積。但也因為每一次的製作條件都不同,所以清單永遠從頭開始,也因為有了這個清單,經驗紮實地落實累積。而非事過境遷,故事一則。
-
演出製作事二三
演出製作的幕後執行
舞台監督在跟隨著導演與演員,或是編舞與舞者排練過幾個月的過程中,記錄下來所有演員的走位、細小動作,或是舞者的一轉身、跳躍、成群、落單等等舞蹈身段,更有的時候是音樂其中。最後賦予整齣製作生命的就是無數巧思安排的技術提示(cue),引導觀眾專注方向引發最終感動!透過一次一次地跟排,舞台監督累積與演員的默契,將「期望」建立為「預期」,一氣呵成。
-
演出製作事二三
Seriousness——安定製作 嚴謹準備
對於即將要發生的演出,一路的動腦、發想、發掘、探討、理解至精益求精的完善準備之追求,當你發覺有能力可以開始去預期、去預見未來,舉一反三地將面對的製作困難一一解決,也是真正能夠享受劇場工作的開始。
-
演出製作事二三
歸零——每一齣製作都是一個學習
表演藝術製作是一個團體工作,需要的工作技能可以規範與學習,但「人」卻是具備各式各樣的性格,及來自各不同社會層成長背景的養成。經過多年的種種不同製作的試煉,我一路以來每進一齣新製作,都會帶著自己的紀律,歸零的心態,啟動同理心,去理解未來要工作的團隊的需求,以及建立所需要的模式。而這模式每每都會不一樣。我也同樣地透過每次的進程,持續學習。
-
專欄 Columns
跨世代共事的學習
最近最深刻的經驗,是剛剛完成的二○一七年世界大學運動會開閉幕式,整個過程,讓我深深領悟到跨世代的共事是目前表演藝術界所有人的一門重要功課,必須要學習,管道需要建構。所有人的成長都因為何時生、生何處開始建立,這個主要因素也就造就了每一個人之不同。我們需要建立看見彼此差異的能力及如何互補或互閃的事實。並認知到除此之外,前浪或後浪,我們當下都是平等的!
-
兩廳院達人
眾人皆High我獨醒
面對戶外演出,你永遠只能說自己做好了70%的準備,剩下的30%就靠天公賞臉及現場應變。工作人員永遠都要抱持一個正確態度永遠學習,並且不斷回頭檢查錯誤!對週邊及自然環境保持敏銳的觀察,並善用經驗值作出適當的危機處理,才能完成一場完美的戶外演出。
-
兩廳院達人
「專業劇場人」的六大條件
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國大學修讀舞台監督課程,第一堂課,老師一邊在黑板上寫出「專業劇場人的六大條件」:知識、好奇心、學習力、觀察力、適應力、溝通力,一邊撂下狠話:「如果你沒有這些條件,離開請趁早!」
-
兩廳院達人
ASSEMBLE TEAM帶給劇場新驚奇
assemble team最講求的便是「專業」及「和諧」。一個頂尖的assemble team,要能在短時間內,各司其職發揮極致,知道該做什麼?該給什麼?要了解各自的強項弱項,精確卡位補位,擁有良好的默契和信任度,進而創造出一種超越兩人力量的新格局,是一種一加一大於二的做法及挑戰。 《戀人絮語》無疑展現了assemble team的最大魅力,是一場淋漓盡致卻非爭奇鬥艷的演出。
-
兩廳院達人
執著追求完美的DV8
老實說,如果我們今天把DV8的黑布全部掀起來,看到內部螢幕機器的排列組合時,可能覺得「啊!就這麼簡單!」,因為裡面到底有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超複雜技術,其實不得而知。這次嶄新的經驗,我們學會如何去尊重一個創作人的研發過程及心血。
-
兩廳院達人
「玩」舞台
劇院是由各種專業人士所共同維持的專業場地,「兩廳院達人」一欄將陸續邀請兩廳院裡各種台灣罕見的劇場專家和大家說劇院的故事。 這一季邀請的對象是兩廳院演出技術部經理林家文,Jessie,這位個頭小,走路快,說話也快的後台管家,是華人地區少數橫跨商業及藝術專業的舞台監督,也因為她豐富的專業舞台經驗,分別在一九九七及一九九九年參與了香港回歸及澳門回歸的交接大典,成為兩個舉世矚目的典禮上,幕後「發號施令」控制典禮流程的唯一一位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