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蔚然 文本全面入侵
無論是紅遍大街小巷的人間副刊「三少四壯」,或是印刻文學誌上犀利又自嘲的 「嬉戲」專欄,劇作家紀蔚然總以幽默精鍊的文字書寫風格,通過獨創的「紀式黑色幽默文體」,讓讀者讀來痛快暢然。這些擲地有聲的字句,正是來自於巨量的閱讀累積,也使得他的作品──以《黑夜白賊》為首構成的「家庭三部曲」與批判世代問題的《夜夜夜麻》系列,持續引發廣大回響。
無論是紅遍大街小巷的人間副刊「三少四壯」,或是印刻文學誌上犀利又自嘲的 「嬉戲」專欄,劇作家紀蔚然總以幽默精鍊的文字書寫風格,通過獨創的「紀式黑色幽默文體」,讓讀者讀來痛快暢然。這些擲地有聲的字句,正是來自於巨量的閱讀累積,也使得他的作品──以《黑夜白賊》為首構成的「家庭三部曲」與批判世代問題的《夜夜夜麻》系列,持續引發廣大回響。
鋼琴才俊嚴俊傑,曾以十三歲稚齡拿下柴可夫斯基青少年國際鋼琴大賽第三名,赴德深造後,他成長於台灣的東方背景,加上西洋文化的薰融陶冶,讓嚴俊傑的樂音更顯動人,而廣泛多元的閱讀累積,更是他音樂底子裡深刻人性之靈魂所在。
酒吧中的即興演奏、樂師交手、台下的露水性愛、毒癮、酒精這不僅是巴尼.威倫(Barney Wilen,1937-1996)的傳奇人生,也是爵士樂黃金時期(1955-1965)的時代縮影。這位爵士樂手一生放浪不羈,如同一場場精采的即興演奏,在即興與失衡、狂飆與消沉間,可以看到樂手如跳舞於鋼索間的撼人起落。《巴尼藍調》(大辣出版)是一本漫畫書,編劇巴希果以巴尼‧威倫的生平為本,加入自己虛構的情節;而漫畫家路斯塔用濃烈沉鬱的水彩筆觸,將巴尼精采而哀傷的故事,暈染得入味低迴。(周倩漪) 從理論到實務 透視戲劇治療的威力 蕾妮.伊姆娜《從換幕到真實:戲劇治療的歷程、技巧與演出》 戲劇治療相信人類有能力影響自己的行為,舞台與生命彼此之間,有著相互滋養、穿流活力的驚人能量,因而戲劇性時刻,往往釋放出跨越限制的解脫光芒。《從換幕到真實:戲劇治療的歷程、技巧與演出》(張老師文化出版)完整而有技巧地規劃戲劇治療,細述作者蕾妮.伊姆娜獨有的戲劇理論框架「五階段療法」,從過程、技巧到團體演出,完整呈現。書中所述案主皆為完整的案例,從案主初始的情況、如何發現問題,到實際的療程與其間變化,以至癒後情形,都有平實的敘述。(周倩漪) 教你重新認識世界的顏色 貝蒂.愛德華《像藝術家一樣彩色思考》 梵谷、畢卡索、高更這些知名的畫家是怎麼思考色彩的?以《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一書獲得媒體讚譽的貝蒂.愛德華,再度以《像藝術家一樣彩色思考》(時報出版)教讀者認識畫家的彩色之眼,展現獨特的美學思考:新作以油畫開啟讀者的感官世界。此書同時呈現藝術的科學與美學面向,不只教導讀者調配顏色等實用性的色彩技巧,更呈現色彩的美學觀念,讀者可深刻地了解顏色的基本「構造」,知道如何去看真正呈現出來的顏色。(廖俊逞)
一年之初,人人對未來充滿期待,對即將踏上的路途揣揣不安,就讓我們看看電影中人,如何面他們的人生路途吧!各式各樣的追尋,各式各樣的人生,當然,更要向曾經用電影為我們精采剖析各式各樣人生面相、剛剛走下人生舞台的大導演勞勃.阿特曼致上最後的敬意。
關於這座島嶼,我的好奇心尚未滿足,它比我的想像更具有豐富的意象,也比我的了解更加玄秘複雜。並沒有真正的答案,對於謎樣的過去和撲朔的未來,像一則隱喻中的隱喻,幽微處閃爍著熠熠的光。
從前,徐莉玲是台灣表演藝術最好的支持者,常常有演出,就買下大把的門票,請員工去看戲;中興百貨的櫥窗,總是有一塊是留給表演藝術的。她說:「以前我當觀眾在台下看戲,總會有股衝動,希望為台灣的表演藝術做些什麼事。」如今,學學文創成立後,徐莉玲要為表演藝術找更多的觀眾,開拓更大的市場,把Made in Taiwan這個品牌,推向國際舞台。
張正傑猶記得父親在一次品嚐過自己親手做的炒牛肉後,那份滿足與幸福的表情躍然臉上,張正傑就確定了此生對研究美食的熱愛與決心,他說:「父親那時的表情,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秉持著這份想親手做食物給親愛的人享用的念頭,讓他無時無刻不在思索以美食為生活加分的實踐方式。
「料理最大的樂趣在於有人吃,以前為家人做飯,現在則是為了聯絡感情。」古名伸很享受親自動手的樂趣,「將所有細節串連在一起的過程,就像準備一場表演一樣,每個環節到要照顧到。」
劇場導演王嘉明兄弟從還是小朋友的年代,就經常上館子見識大江南北而日本而西洋種種味覺風情。對義大利料理情有獨鍾的大哥王嘉平,精進美食功力後不但當上廚師,還開了台中知名的義大利餐廳J-Ping Caf;而王嘉明則是念研究所時開始「煮」出興味,還從中推演他的劇場結構思考!
看到舒曼的才華與瘋狂 《魔鬼的顫音─舒曼的一生》 極富才華的作曲家舒曼,右手寫曲,左手寫樂評,不僅為後代留下許多音樂遺產,也以文字挖掘了蕭邦、布拉姆斯等後進,貝多芬晚期的作品得以重新受世人重視,舒曼功不可沒。這樣一位天才,卻深受幻想症、憂鬱症、精神分裂之苦,甚至一度跳入萊茵河企圖自殺,他的一生最後結束在波昂的精神病院。 《魔鬼的顫音─舒曼的一生》(高談文化出版)由國舊金山大學精神醫學教授,亦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音樂家彼得‧奧斯華,親赴德國蒐集大量史料,檢視所有舒曼文獻所完成,企圖曾精神醫學的角度,重新解讀舒曼的一生,企圖找出到底那在舒曼腦子裡竊竊私語的,是誰? 舒曼的才華與瘋狂猶如天使與魔鬼,唯獨窺知兩端,否則參不透那智慧的結晶,而翻開此書之後,也許對天使與魔鬼又另有一番解讀?(林芳宜) 王建民熱,帶動運動社會學 詹偉雄《球手之美學》 以《美學的經濟》掀起追求美學風潮的詹偉雄,趁著國內瀰漫一片由王建民帶起的運動行銷熱時,出版他的運動社會學觀察《球手之美學》(遠流出版)。該書集結作者在《人間副刊》「三少四壯」專欄所撰寫系列運動文章,從棒球、籃球、網球一直談到高爾夫球、足球,散佈字裡行間,俯拾即是的爵士樂、搖滾樂、宗教、電影、歷史、神話種種典故與譬喻,令人深感嘆服。 在此書熱烈的文學、文化情緒、流暢的文字敘事之外,隱藏在此書更底層的那雙「社會學的眼睛」。詹偉雄以其犀利的眼光,從階級、種族、性別、移民、全球化等角度,冷靜剖析「運動職人」這一特殊職業的倫理架構、社會流動、多元價值,從而讓人領略到「職業運動」背後的血汗辛酸,及其成就的艱難不易。(廖俊逞) 從十三歲開始迎向世界 日本作家村上龍《工作大未來》 《工作大未來》(時報出版)為日本知名作家村上龍於二○○四年出版,熱賣超過120萬本的暢銷著作。本書是針對十三歲以上的青春期少年所寫的這
「音樂是唯一的可能,讓我們能夠呈現那瀰漫著氣味、汗水香精揮發的時空。」電影《香水》的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如是說。曾拍過《蘿拉快跑》與《天堂》、集導演、電音音樂家與作曲家於一身的提克威,找來他心目中的夢幻組合:拉圖爵士(Sir Simon Rattel)與柏林愛樂交響樂團 ,加上他的電音鐵三角:克里梅克(Johnny Klemek)與海爾(Reinhold Heil),不只結合視覺與聽覺,連嗅覺都參一腳了。
從金馬影展等電影大拜拜中倖存下來的影迷們,這個月請來體會提早揮發的二○○七年奧斯卡戰場煙硝味,《火線交錯》、《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大片。如果不想聞煙硝,還有徐四金的《香水》可以體驗無上的美妙境界。
像是不祥的預言或末世天譴,在地上玩樂喧嚷的諸神突然化為石像,從此,噤聲靜默,遙望遠方。這是最與世隔絕的人類居住地,距離最近的南美大陸約四千公里,仿若被創世主遺忘。
從年少時期就迷醉古典音樂的嚴長壽,曾經期待自己成為一個指揮家,後來雖然選擇另外的路途,但始終是個認真熱情的聆賞者。他認為,現代人的感官常被多色聲相所鈍,往往讓人難以重返平淡寧靜的心靈,導致了普遍的感官無覺,嚴長壽表示:「欣賞音樂與追尋音樂的練習,讓我的心靈可以更細膩,更能聽見來自客人的想法。」
搜尋!藝術部落客 BLOG已經成為最新的網路書寫模式,圖文並茂地揮發格主的才情創意,這個月《PAR表演藝術》就為大家介紹幾個勤於筆耕、下筆有料的藝術文化類格主,看他╱她們如何在網路世界經營自己的一方天地。
部落格所在: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0816091600/ 人物小檔案 ▲一九七三年出生,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戲劇系畢。作家、劇場編劇和演員。 ▲劇場演出作品:密獵者劇團《早安夜車》、《床上的愛麗絲》、《歐風晚餐》;外表坊時驗團《一又二分之一》、《道德神經》、《一又三分之一》、《早安夜車/南風版》、《交界》、創作社《影痴謀殺》。 ▲著有長篇小說《蟻獸出發》、《海豚紀念日》、《包子和大寶的愛情故事》(皇冠出版)。 「部落格寫作,就很像在自己家裡客廳喝茶。會有認識的朋友來訪,也會有不認識的人來參觀,不認識的人來了可能就走了,也有可能留下來繼續多認識,變成朋友。在這裡不限話題,不限時間,只是會來的人比較有限罷了。」 四年前,隨著第二本長篇小說《海豚紀念日》問世,希望能和讀者有更直接的互動管道,黃小貓開始部落格寫作。「由於是這樣開始部落格的,所以後來會常態性地將作品藉由部落格來發表也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吧。但這真的很適合我。我想真的是因為我的書寫向來很任性吧。我只是因為想寫而寫的,寫了之後能夠有人閱讀雖然很棒,但畢竟還是寫了之後的事情。這樣任性的動機,大概也只有在自己的部落格裡面能夠盡情。」 對於身兼作家和演員雙重身分的黃小貓而言,部落格的出現對寫作最大的影響,就是鼓勵並鞭策她常態性地持續寫。「不知道為什麼有了部落格之後,要是很久沒有文字發表就會覺得心虛。但是我必須先承認,大部分在我自己的部落格當中,那很可能算不上是寫作,只是心情的抒發而已。」 部落格本身其實能讓人很自然地用不同的嘗試在寫作,然而,部落格書寫還是有其介面的限制,比方說,篇幅可能不會太大,黃小貓說:「基本上我個人很討厭在電腦螢幕上閱讀文字,尤其小說,所以會放上去的東西還是會以輕便短小為主,加上部落格的文字經常搭配圖像,於是不知不覺地便經常以短歌的形式出現,喜歡使用大量的空行,有時寫著寫著散文插入短歌的形式,短歌進行一陣子又回到散文的形式。」 點進黃小貓個人部落格,一幅幅色彩厚重的蠟筆畫撞擊著讀者的視覺,和抒情感性的散文口吻形成強烈對比;黃小貓說她一直很喜
部落格所在: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lassic/ 人物小檔案 ▲媒體工作者,小學念過音樂班,大學卻是唸數學系,出社會則曾經擔任過音樂雜誌主編。 ▲喜歡聽音樂,更愛透過音樂來思考,因為一直持續聽古典寫心得,所以「勉強」可以稱作資深樂評人!未來打算聽寫一輩子,如果耳朵跟眼睛一直沒問題的話。 歐頭這個人,有好幾副耳朵聽各種不同的音樂;有好幾雙手寫各種調性的文章;有好幾個腦子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與身分(註1)。但如果以為他也與絕大部分的部落客一樣,幾乎每個提供部落格的入口網站都開個格子,這邊寫寫、那邊聊聊的話,那就錯了。歐頭在寫格這件事情上,一如他的文風:沉穩、舒緩、舉重若輕。 當二○○○年「明日報個人新聞台」上路時,歐頭當時也是整天掛網工作,而拜網路所賜,當時唱片銷量大幅衰退、古典音樂雜誌也非常低迷,因此他藉由在明日新聞台建置「古典啟示錄」,成為一個既無出版成本,又能維持與愛樂朋友們分享與互動的平台。 歐頭一開始便以品牌的概念經營寫新聞台,以此為網路身分證,將累積多年音樂文字書寫的經驗與成果,結集為一個古典音樂資料庫,進而成為一個「古典音樂欣賞品牌」。「古典啟示錄」開台至今六年,因為主題專一、文章規格整齊,加上歐頭巧妙結合聆聽感想與愛樂知識的敘述,的確在網路世界的古典音樂台、音樂部落格中,已經建立出指標性的品牌形象。習慣在網路搜尋各種音樂資料的愛樂者,必定都逛過「古典啟示錄」,也看過歐頭精采文章,這些讀者很少不定時回鍋閱讀的。 雖說以品牌經營的理念寫網路文章,但「古典啟示錄」同時也是歐頭從工作崗位返家之後,解壓的小宇宙,能跟網友們分享音樂世界裡的種種,是歐頭覺得經營「古典啟示錄」最大的收穫。面對現在紅不讓的部落格風潮,歐頭自有穩健的腳步與定見,他認為成功的部落格取決於經營者的想法與內容,雖然現下幾乎人人都是部落客,但大多數都只能稱為網誌寫手,隨性地寫寫殺時間的網路文章。歐頭有系統地經營他的小宇宙,卻有廣大的理想,他認為「古典啟示錄」就像古典音樂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一
部落格所在:http://blog.yam.com/SoundsandFury 人物小檔案 ▲1972年生,寫作範圍包括評論與散文,題材包括政治經濟、搖滾樂,與紐約文化,以及這三者之結合。現於《新新聞》週報、《印刻》文學雜誌分別撰寫政治與音樂專欄。 ▲2004年出版《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一書,在兩岸三地引起不小回響,被評論者譽為中文搖滾寫作的里程碑。 ▲目前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 滑進音樂,你搖滾得聲嘶力竭,你面向社會,直言或低迴或懺情或憤怒,在某個撞擊剎那,你探觸到文化潛勢和改變世界的可能性;而政治與學術,不單是既定形式的高塔權力競逐,如果有聲音,如果有節奏,如果十萬群眾唱著自己的歌,那又是如何的文化運動光景? 張鐵志的Sounds and Fury部落格,便是涵蓋他在音樂、文化、政治、及社運等面向的基進書寫,其精神在部落格的banner上黑底反白地標舉:progressive politics, alternative culture進步政治,另類文化。對張鐵志來說,文字是改造社會的武器,他期盼看到更多元的音樂與文化、更正義的社會,無論是發表在印刷媒體或部落格,都是交叉運用的武器。 Sounds and Fury部落格成立於二○○五年一月,動機為將刊登在不同媒體的文章一網打盡於自己的網站,讓朋友與讀者們共享。部落格如同另類媒體,最大好處在於可激起對話與討論,能讓他重新檢視自己在作品中的想法,同時找到同好,凝聚社群性。張鐵志原本希望關心音樂的朋友也可以關注政治,關懷政治和學術的人,可以對搖滾樂文化更理解,然讀者群似乎各取所需,目前他將音樂類文章另闢部落格(http://soundfe.blogspot.com/index.html)。 作為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學術工作者及撰寫音樂文字的人,張鐵志企圖連結兩者,專注探索文化與音樂如何有效影響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甚而改變世界。他的寫作,一方面讓喜愛搖滾樂的年輕人涉獵音樂背後的豐厚文化意涵與社會相嵌性,另方面也讓學術界或社運界的朋友,對音樂文化多
看藝評 LULUSHARP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yushanlu/ 神秘的很想紅 http://blog.yam.com/dramalove Notre Temps http://blog.yam.com/temps/ 熱鐵皮屋上頂的牛 http://blog.yam.com/musicgarcia/ 戲子雜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eswang/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劇評 http://blog.xuite.net/ringfan/drama 在你說喂之前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llen34/ 每週看戲俱樂部 http://review.microtheatre.org.tw/modules/news/ 談音論樂 http://www.southaudio.com.tw/Music%20AC01.htm blue97 Music Daily http://blog.yam.com/chiu719/ 曉蔚筆記 http://blog.yam.com/david_notes/ Jazzfun http://blog.yam.com/wisconsin/ <stron
扛京劇大旗,闖八方舞台 《絕境萌芽吳興國的當代傳奇》 一九八六年,解嚴前一年,民進黨創黨,龍應台的《野火集》繼續延燒那是個舊與新、黑暗與光明、混亂與希望的交界。一個軍中京劇團出身,才三十歲的年輕人,為了躲過傳統的壓力,扛京劇大旗,闖八方舞台,和時代力爭,讓台灣京劇在絕境中萌芽。這是吳興國和當代傳奇劇場的故事,《絕境萌芽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天下文化出版),一本關於他學戲和成長的書,在當代傳奇劇場二十歲生日的今日,記錄了一個在台灣唱京劇的演員的生涯軌跡。本書作者盧健英為資深藝文媒體工作者,長期關注台灣藝術生態,她說,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在於,面對一個價值混亂的時代,但擁護這樣的藝術家與其相隨而生的作品,至少可以讓我們有一天回頭檢視時,欣然發現自己不是在一個無足輕重的時代。(廖俊逞) 魏海敏:我的人生,是為了上台做準備 《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 京劇名旦魏海敏投入京劇表演近三十年,在深厚的傳統根基上,成功地將京劇程式化的表演,融入現代劇場。最近魏海敏將自己的藝術人生,化為影像和文字,出版《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積木文化出版),記錄她台上台下三十載的演藝生涯,全書更宛如一部台灣近代京劇發展史。「我的人生,是為了上台做準備。」魏海敏說,她的人生,是藝術打造而成的;她就身在傳統文化河水中,舀起一勺水,攬鏡相照,盼望京劇能夠既傳統、又時尚,也希望讀者可以從書中,找到這樣的精采。(廖俊逞) 劇場技術人才的武功密笈 《劇場技術手冊》 《劇場技術手冊》(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出版)為已逝台大戲劇系講師施舜晟生前與范朝煒、連盈合作翻譯。施舜晟生前為國內知名劇場技術指導,曾參與過許多知名戲劇製作,二○○四年五月因下水拯救不慎溺水的學生而意外辭世,令劇場界及教育界震驚不已。此書的出版,除為精進台灣劇場技術的專業度,也為了紀念施舜晟對劇場界的貢獻。原書在美國出版後,不但被
Is You Is or Is You Aint My Baby是烏野薰的第二張專輯作品,最令人激賞的,在於Uno自然而洗鍊的個人風格,一種恬靜溫柔,但是極有個性主見的感覺
秋日引人詩性大發,跟著台北詩歌節一起開演的「番紅花影展」,讓你看見詩人的詩是從怎樣的土地文化撞擊出來的;而向來是影迷朝聖大廟會的金馬影展,今年依然名導與強片如林,構成百花齊放繽紛斑斕的美麗異境。
張贊桃小檔案 ▲雲門舞集技術總監及駐團燈光設計。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設計系碩士。一九八二年加入雲門實驗劇場。 ▲設計作品包括雲門近年重要舞作,如《狂草》、《烟》、《竹夢》、《行草》、《水月》、《白》、《流浪者之歌》等。 ▲雲門之外,也曾為台北越界舞團、果陀劇場、明華園、蘭陵劇坊、三十舞蹈劇場、金枝演社、舞鈴劇場等表演藝術團體設計燈光。 一聽到採訪計畫便堅持我們到雲門排練場的張贊桃,正是雲門舞集的技術總監,也主導雲門的舞台燈光設計,他謙稱家中無長物,但願與我們分享他以雲門為家的劇場 生活。採訪時正逢新的舞台地板送達,工作人員忙著洗去嶄新地板上的油膜,整個排練場熱鬧翻騰,轟隆作響,就這樣,進入了燈光設計師張贊桃的舞台與家。 在全暗的閣樓中檢示舞台燈光的魔力 雲門搬來八里已經十多年了,當初設置這座排練場的目的以實用為主,因此設計沿用工作室的模式,選在八里的主因是因為場地大,加上日後有可擴充的腹地。初來 時,荒煙蔓草,不時有山蛇闖入,但是排練場所在的這片美妙山景,卻也成了外國舞團參訪時羨慕的優質環境,就在這麼與自然並生的工作空間中,張贊桃成就了他 一齣齣的雲門大戲。 素樸直率的張贊桃,談及工作時,眼神每每綻放出耀人光彩,他展示了雲門燈光師工作的小閣樓;位於排練場上方的一間漆黑的 暗室,可以讓他確認每件登台舞衣在燈光照射下的精確色光。要真正測試舞台燈光的效果時,燈光師張贊桃也必須趁舞者練舞時,在排練場裡爬高爬低來調整燈光進 行「try out」;他笑說:「幸好在國家劇院就不必」。國家劇院專業的調燈梯,讓他的工作可以變得單純,得以專心觀察彩排的舞台燈光。 堅持手工畫燈圖,科技中保留一絲人味 仍用手繪燈光圖的張贊桃,說自己是手工派而非電腦派的,每一幕的燈光,皆在這一張張的平面圖剖面圖中成形,晒圖紙讓非常科技的燈光控制保留一絲人味,就如同 張贊桃的爽朗性格,是他專業之外,更貼近人情味的聯繫。長久在高音量的舞台從事幕後工作,太太說他「眼睛比耳朵好」,而對於日常光影也一定計較,不過在生 活上,張贊桃最注重的是「吃」。從特別因採訪而
劉權富小檔案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第一屆畢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藝術碩士。 ▲致力於電腦燈光(Moving Lights)與表演藝術之結合,燈光設計作品並跨藝術與商業領域,包含音樂歌舞劇、傳統戲曲、戲劇、大型演唱會、建築照明及舞蹈等。 ▲近年多與明華園歌仔戲團合作,並曾為台北新劇團、果陀劇團、國光劇團等表演團體設計燈光。 任教於台大戲劇系的劉權富,的確擁有劇場人的特質,洪亮的嗓音與活潑外顯的性格,如同一顆閃亮星令人視線不能轉移,而他的家洋溢著中國古意風,更令人流連忘返。 間接光源加古董家具,打造濃濃中國風 一進門,劉權富就認真介紹起家中的每處角落,只因家中充滿他與太太的共同珍藏,在燈光的安排上,劉權富認為居家光源是「基本光為主加特殊光」,他把日光白燈 列為拒絕往來戶,而居家愛用是間接光源,也就是他所認定的基本光。鋪陳特殊光的投射燈們,一律襯托著牆面上的木雕裝飾,不過在寬敞的客廳中,他還是忍不住 技癢,以包了色紙的投射角燈小小地幫牆面「烘托」出一些氣氛,更在客廳安排了十多組的燈光開關,用以切換各式照明,讓他與太太可以時時在舒服私密的這處居 家重心裡,喝點白酒、佐上起司浪漫燭光點點連情意。 劉權富家中有許多古董家具,多為老件,最老的是一件一百五十年的鐵梨木邊桌,因為太太喜 愛古董家具的歲月感,所以家中真的布滿濃濃的中國情調,而善用古董窗花等小件製作的居家風景,也在偌大的樓中樓家中隨處可見,不過兩人的收藏並不只有中國 品味,其實從峇里島、威尼斯、瑞士所帶回的小品也散見家中,這當中也蘊藏了劉權富與太太行跡世界的美麗回憶。 工作很科技,回家沉浸古味完全放鬆 因為家裡打理得非常乾淨整齊,所以劉權富最愛溺在家中哪都不去,「我覺得我家比五星級飯店還舒服」,劉權富也頑皮地說:「我的專長雖然在現代數位虛擬上,但 是我的家卻是這種古味洋溢的風格,反差很大。」我想是正由於他截然切割了工作與家的氛圍,因此回到家中的全然放鬆,也緩緩為專業補回一點一滴的創意活水。 擔心家中濃厚的中國風太過剛硬,劉權富也刻意將一些現代成分如矽酸鈣
她笑得很開心,不時羞赧地拿起枝葉草梗遮著臉。我們也很開心,一直對著她的羊駝駱馬傻笑。朋友又爭論起來,不斷翻看手邊僅有的資料,試圖釐清到底哪隻是羊駝哪隻是駱馬也許過於吵鬧騷動,一隻羊駝(或駱馬?)突然生起氣來,皺著鼻子發出如嬰兒般嗚咽哭聲,然後朝我們噴出口水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