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又見陳澄波 油彩化身鄉土情

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切切故鄉情:陳澄波紀念展」,可說是近廿年來難得再見陳澄波的完整個展,匯集陳氏家族、台灣與香港十多位收藏家提供的陳澄波畫作,共計兩百六十三件,完整呈現陳澄波畢生藝術風華。陳澄波的繪畫特色,在於他將西洋油畫技巧摸索出屬於台灣土地的色彩,並營造出地處熱帶氣候的氛圍,他筆下描繪的故鄉嘉義是為代表作。

文字|吳垠慧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藝@書

《樂來樂想》 穿梭樂海串珠玉

焦元溥的大腦儲存資訊的方式應該異於常人,才能把看起來不相關的事物串連起來。不妨試試看,你能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國作曲家梅諾第的歌劇《電話》、巴黎聖母院管風琴師維爾奈的《西敏寺之鐘》和蘇打綠的《無與倫比的美麗》三首作品嗎?這種看似無稽但又言之成理的跳躍,正是焦元溥隨筆的一大特色。

文字|吳家恆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藝@展覽

和蔡國強一起「泡美術館」

一如本人的幽默、經常語帶雙關的機智和不停運轉的腦子,蔡國強的藝術有著詼諧、遊戲般的性格,表面上以壯觀場景奪人目光,但背後探討的卻是文化爭議、乃至於人類生存等嚴肅議題。這次在北美館的個展,卅五件新舊作當中,除了台灣民眾最為熟知的火藥爆破圖,大型裝置作品如《撞牆》、《不合時宜:舞台一》等從未在台灣展出的代表作,都將首度來台。

文字|吳垠慧
第203期 / 2009年11月號
藝@展覽

日治時期台灣寫真館的影像魔力

老照片不只有悠悠的歷史氛圍,更是充滿魔力的時代印記。現在正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的「凝望的時代:日治時期寫真館的影像追尋」展覽,展出攝影工作者簡永彬花了廿多年的時間,從台灣各地、日治時期台灣人所開設的「寫真館」後人手上,蒐集到大量影像資料,包括照片、玻璃底片、老式攝影器材等。多幀百年前的老照片首度曝光,讓人窺見舊時代的人文風景。

文字|吳垠慧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藝遊在他方

東西薈萃的藝術京城──聖彼得堡

到聖彼得堡遊玩,時間永遠不夠,你的胃永遠裝不了各家跨國連鎖飯店在新俄國砸下重金料理的大餐,眼睛也來不及看完所有的宮殿、宅邸、莊園、教堂、運河筆者建議,不識俄文的遊客,如果是為了聽音樂會來到聖彼得堡,可透過當地的旅行社購票,乃是省事一途。若問聖彼得堡愛樂廳附近的景點,最簡便的方式,就是沿著涅夫斯基大道一遊。 涅夫斯基大道沿線,風光無限 我們姑且將涅夫斯基大道當作台北的忠孝東路。由聖彼得堡的地圖(見圖)便可一目瞭然,從地圖上方延伸,就是「隱士盧」博物館和冬宮,在圖下方自上向下(參考指北針就是由東南向西北)沿著涅夫斯基大道(Nevesky Prospect),首先看到的是圖上的的右方第一條水平延伸的Bolshaya Konyshennaya,這條路與下一條Malaya Konyshennaya都有相當寬闊的林蔭大道與行人徒步區,徒步區兩旁只有車行單行道,沿路遍布許多小店、咖啡館和餐廳。 當我們走到Malaya Konyshennaya時,各位一定不會遺漏右手邊那幢巨大無比的喀山教堂(Kazan Cathedral/Kazansky Sobor)。這幢半環形的建築物,由沙皇保羅一世委託弗隆尼辛(A. Voronikhin)建造。建築師忠實地將沙皇造訪羅馬時非常欽羨的聖彼得大教堂複製過來。大教堂於一八一一年竣工,半環形的柱廊由四排每根十三公尺高的科林斯柱排列而成。中央的大教堂高七十一公尺,以十六世紀出土、有著許多神跡的「喀山聖母聖像」來取名。 在喀山大教堂斜對面的運河邊,您會看到一幢非常有特色的建築物,這就是聖彼得堡市書屋。俄國每個城市都有一間最主要最巨大的書屋Dom Knigi,但這種規模已經不只是家書店,筆者寧稱其為「書屋」。 書屋旁的這座橋就稱為喀山橋,底下是Griboedova運河。這是條有相當多遊河小船營運的運河,原因是聖彼得堡的另一大地標就在附近(在地圖的右方延伸),有一片與小小的運河不成比例的巨大多彩建築群,這就是鼎鼎有名的「寶血教堂」。寶血教堂貼切的翻譯應該是「濺血教堂」(Savior on the Spilt Blood),是為了紀念一八八一年在此遇刺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所建。亞歷山大二世事實上是沙皇王朝中少見

文字|顏華容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