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現象觀察1:盤點地下管線後,文化部的下一步?

在新舊震盪之間 尋找文化新局

文字|于國華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2:新舞臺吹起熄燈號!?

搶救藝術地標 商業與文化繼續拉扯

文字|李玉玲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3:李國修辭世,屏風表演班休團

靈魂人物隕落 說承繼太沉重?

文字|汪宜儒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4:貼近土地、深入城市的劇場

創作腳踏泥土 尋索「心的距離」

文字|吳思鋒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5:新作搬演雲湧,讀劇蔚為風潮

於是,重返「劇作家年代」?

文字|王友輝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7:「微型劇場」的空間與創作思考

城市的臨時惡所 讓觀眾快樂「參與遊戲」

文字|郭亮廷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8:小品音樂劇繽紛展現

熱情之聲不受限 困境帶來更多可能性

文字|白斐嵐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9:新編戲曲觸角廣

題材創新不設限 新生代接棒尚迢遙

文字|劉美芳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現象觀察10:「服貿」是福是禍?「審批」大石擋路?

中國市場廣大 想進入得跨越「禁區」

文字|林采韻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陳武康 「驫舞」邁入十年 名揚國內外將登大舞台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李銘宸 日常物件打造奇觀 開創劇場新美學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13

吳曜宇 初次比賽一鳴驚人 聰慧潛質前途看好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3期 / 2014年01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全球舞台超級戰區!倫敦劇場全攻略

全球舞台超級戰區倫敦劇場全攻略 THEATRE SCENE IN LONDON

去年在倫敦登場的奧運盛事,全球矚目的焦點除了競技場上的賽事外,還有讓人驚嘆連連的開幕大秀。 這場以不到京奧三分之一的經費,巧妙結合各種戲劇元素,展示英倫文化特色的演出,導演丹尼.鮑伊,即是出身皇家宮廷劇院。 丹尼.鮑伊說,在有著悠久和輝煌戲劇歷史的英國,劇場,對所有從事表演台前幕後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是最佳的訓練途徑。 早在十六世紀,倫敦就已出現專業劇場, 而長期上演莎士比亞劇作的環球劇場,更是舉世聞名。 長達數百年的發展,今日的倫敦劇場分工精細的產業規模,從演出製作、行銷管理、媒體評論、學術研究到文化政策,環環相扣,形成健全的表演藝術生態。 例如,今年十月剛過五十歲生日的英國國家劇院,無論是經營、策展、美學高度、產業連結度和趨勢性,都可作為世界上任何一間國家劇院的典範,也是廿世紀中至今深深影響英國劇場發展走向的劇院。 此外,以劇作家為重心的皇家宮廷劇院,輸入國外表演藝術的巴比肯中心,歷史悠久的老維克劇院,年輕活力的楊維克劇院,以及西區上演音樂劇的商業劇院等,在倫敦劇院地圖上,多元發展、各自精采。 不同於其他歐陸劇場現象的是,莎劇作為英國劇場的傳統,至今英國劇作家仍享有高於導演的地位。在倫敦劇壇能夠大放異彩的導演,幾乎都具備賦予經典文本當代風貌的詮釋能力。 除了國內觀眾熟知的合拍劇團導演賽門.麥克伯尼、即將於明年台灣國際藝術節三度訪台的迪克蘭.唐納倫之外,本刊特別為讀者引薦六位倫敦劇壇的超級巨星,從他們的作品介紹解析中,一探倫敦當代劇場的新風貌。
PAR表演藝術年鑑廣告圖片

他的小說 是寫給我們每一個人的

卡夫卡與當代表演藝術 文字|耿一偉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蟲變之哀 浮生之夢

當代傳奇劇場《蛻變》的劇本改編 文字|李時雍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除了變成蟲,可還有其他選擇?

吳興國談《蛻變》 劇場中探問卡夫卡 文字|李玉玲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靠經典多近? 離傳統多遠?

吳興國以西方定位東方的美學探索 文字|廖俊逞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從「姿態」出發 劇場變變變!

國際舞台上的卡夫卡作品改編 文字|陳佾均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魅力無邊卡夫卡 劇場粉絲說狂想

專訪黎煥雄 、羅文瑾 、 高俊耀 文字|陶維均、朱安如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特別企畫 Feature

雲門40.稻禾收成

雲門40.稻禾收成

天兔颱風遠離台灣的頭一個上班日,我們早早來到西濱公路近八里一段,準備封面人物林懷民的拍攝。 這天之前,天兔為中秋連假帶來的滂沱大雨,讓編輯部和雲門舞集人員連日神經緊繃,就怕氣候影響拍攝。好不容易,老天爺從前晚就收了風雨,這早天際綻放陽光,一行人心上的石頭才落了地。 但,此刻我們反擔心,陽光普照會不會壞了攝影師想捕捉的畫面感? 這次封面拍攝由攝影師陳敏佳操刀。選擇到西濱公路拍林懷民,是他的提議。「林老師給我的感覺,是個『一直在走路』的人;自己找到一個世界的舞台,找到在台灣生存的方式,一直走一直走,那絕對不是舒服的路。他的路一點都不平緩。我也想起雲門落腳的地方,從市區到城市邊陲的八里,所以我想把這個走了幾十年的抽象的路,變成他腳下真正的路。」 他相中位於八里台北港和火力發電廠間,西濱路旁一片滿布石塊的海灘。灘上四處可見的垃圾令人怵目驚心。空氣中淡淡的魚腥混雜垃圾臭味。忽然想起有人說,雲門在台灣,是「水泥地上開花」。四十年後,這朵奇花在邊陲站穩腳步、吐露芬芳,但台灣有些水泥地依舊不堪。 這樣的主題,陽光當然不是合適的配角。然而,就在架好器材後,遠方一大片雲層飄來,而林懷民也抵達現場。 面對我們選在這個奇怪的地方拍攝,林老師沒多問,走下灘頭直接入鏡。踩著腳下纍纍的石頭,他抬頭笑說:「真是篳路藍縷!」 「老師,《薪傳》時你們還搬石頭呢!」當然,這裡的石頭比起當時的巨石,豈止小巫見大巫。 走了一段,他駐足眺望海面,「有魚跳出水面哪,跳好高!」他歡呼著。片刻,完成拍攝,他又獨自對著大海坐了一晌。 不遠的排練場上,舞者等他,眾多行程等他。雲門的第五十年等他。但這一刻,看著暫時擱下等待,面朝大海的林懷民,忽然想把海子的詩送給他。 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 ,劈柴 ,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