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管女兒王心心(許培鴻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新移民 Republic of Arts 悠悠南管 伴伊天涯遠唱

南管女兒王心心

懷抱琵琶,幽幽吟唱南管清音,身形古典,眉睫含情帶愁——這可能是南管藝術家王心心予人最深刻的印象。出身南管故鄉的福建泉州,從小聽著唱著南管長大的她,也因為南管,遠嫁來台,歷經生命周折,卻也在藝術上綻放異果,一張以南管吟唱唐詩的專輯《静夜思》贏得今年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南管,畢竟是她永遠的心靈故鄉……。

懷抱琵琶,幽幽吟唱南管清音,身形古典,眉睫含情帶愁——這可能是南管藝術家王心心予人最深刻的印象。出身南管故鄉的福建泉州,從小聽著唱著南管長大的她,也因為南管,遠嫁來台,歷經生命周折,卻也在藝術上綻放異果,一張以南管吟唱唐詩的專輯《静夜思》贏得今年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南管,畢竟是她永遠的心靈故鄉……。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二日,深圳通往香港的羅湖關口,依舊人潮雜沓,二十八歲的王心心帶著二歲多的女兒姿樺、肚裡懷了身孕,踏上她人生一次未知的旅程。由泉州一路送行的父母、兄姐身影漸行漸遠,陪著她的只有父親親手製作的「歸心」琵琶,王心心的心糾結在不捨、忐忑的矛盾中,有如南管十三腔〈山險峻〉行到雁門關的王昭君,舉目所見盡是黑水滔天;而迎接王心心的則是一段因南管締結的兩岸姻緣,一段改變她命運的不歸路……。

被捧在胸懷照顧,奇蹟似存活的早產兒

就如母親為她取的名字,未到台灣以前的王心心,不只是王家疼在手掌心的么女,也是泉州南管界倍受寵愛的南管女兒。王心心不只長得古典嫻雅,更有一副動人的好嗓子,年紀輕輕就獲得不少獎項,集三千寵愛於一身,任誰都難以想像:早產的王心心,當年要不是母親寸步不離把她捧在胸懷裡照顧,也熬不過那段連醫生都不看好的日子,長大成人。

落戶在泉州近郊晉江市永和公社的王家,家境不算富裕,有了三個孩子,王心心的到來並未受到家人的期待,媽媽怕生下第四個孩子無力照顧,知道懷孕後,照著民間傳說的秘方猛喝白花油,希望打掉孩子,沒想到打胎不成,王心心卻在不滿九個月就趕到人世間報到。

王心心一落地就哭鬧不停,身形比一隻兔子還小,皮膚薄到連腸肚都隱約可見,小小的嘴也因潰爛,根本無法吸奶,醫生看了都搖頭說:這孩子可能養不活。媽媽卻不放棄希望,坐月子那一個月,片刻不離把王心心擁在懷裡,連上廁所也是抱著,每天以棉花沾著鹽水浸潤王心心的嘴,王心心就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奇蹟似活了下來。

媽媽為好不容易救回來的寶貝么女取名「心心」,滿月那天,還放鞭炮昭告鄉里,這在鄉下地方,可是生了男孩才有的排場。

南管當兒歌,父製「初東昇」琵琶期許無限

生長在南管樂風鼎盛的泉州地區,王心心不只打從娘胎起就受到南管的薰陶,成長過程中,南管就是她的陽光、空氣、水。鄉下地方雞犬相聞的濃厚人情味,對於泉州人來說,換成了「南管相聞」,王心心記得,小時候,物質生活條件不好,沒電視可看,唱南管、聽南管就成了最好的消遣。夏夜時分,村民總愛爬上「厝頂尾」哼唱著南管,悠揚的南管樂音在星空下迴盪,有如清風吹過,令人昏昏欲睡。

還不會識字的王心心,就在伯父、父親等人調教下,開始唱起〈雪梅教子〉的「孫不肖」:「孫不肖,致惹你娘親心受氣……」小小年紀的王心心,雖然無法理解雪梅教子的苦心,卻陶醉在南管曲牌的音韻中,南管成了陪伴王心心長大的兒歌。

工作之餘以製作樂器自娛的父親,看到么女在南管方面展現的潛質,親手作了一把小一號的琵琶,取名為「初東昇」,期許王心心能如朝陽初昇般,在泉州南管界逐漸嶄露頭角。

這把「初東昇」就成了王心心童年歲月的玩具,每晚,當別的孩子無憂無慮玩耍時,王心心總是關在房間裡練曲,只要一句唱不對,父親的巴掌就打了下來。正是這樣的嚴師,才造就王心心不只能唱,從琵琶、三弦、二弦、洞簫到拍板,各種樂器都擅長。

每遇到村里婚喪喜慶南管館閣出動唱曲時,王心心總會被帶去獻唱幾曲。王心心記得,有一年親戚長輩結婚,依慣例,南管又是持續唱到深夜,她因為「愛睏」沒等到結束就睡著了。有人要聽王心心唱曲,爸爸趕緊到房裡叫醒她,屢叫不醒,最後乾脆用捏的,王心心痛醒後哭了出來,但擦乾眼淚抱起琵琶又幽幽地唱了起來。

原以為縫裁過一生,又豈知樂路未斷離

可能從小就與「老佝佝」的南管為伍,王心心也展現超齡的早熟,成長記憶裡缺乏同齡的玩伴,而是比自己大上許多的南管界前輩,所以,王心心從唸小學開始,就受到特殊待遇。因為專注於南管演唱,白天上學時,王心心經常在課堂上打瞌睡,雖然因為學業成績不好,留級一年,師長總不忍苛責她,王心心也因為這樣的特殊待遇,沒有同學願意和她玩在一起。

王心心雖然有心往南管發展,在當年南管只能當成業餘的自娛活動,中學畢業後,為了維持生計,王心心只有跑去學裁縫,只不過學了一個月時間,就在父親協助下和姐姐開起裁縫店,白天為人做衣裳,晚上則開班教人裁縫,從西裝、喇叭褲、中山裝,都難不倒王心心,甚至,外婆從香港寄來的包裹外層牛仔布,王心心也能拼拼湊湊裁成牛仔褲。

王心心原本以為,自己的一生就要在縫縫補補中度過,等著嫁為人婦。一九八四年,第一屆福建藝術專校南管班招生,王心心看到招生消息,心想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南管當職業,又有薪水可拿,真是再好也不過,馬上跑去報名。結果,第一屆只招生八名,報名人數竟多達五百人,學科成績未達標準的王心心,最後是在省長特批下,才進入夢寐以求的藝術學校求學。

王心心說,三年的藝術學校訓練,讓從小土法煉鋼的她開拓了新的視野,身為第一屆南管班學生可是倍受寵愛,老師比學生還多,不只學南管,民族美聲唱法、京戲各種藝術都要涉獵。暑假時,老師還會帶著同學到南管館閣活動見習交流。當然,手巧的王心心,自然得負責校服及演出服的製作,也因此得到「翹課」的特別禮遇。

初露頭角受矚目,南管造就兩岸緣

學校還沒畢業,王心心就已受到矚目,移居香港的高甲戲編曲家陳華智,為了錄製一張結合唐詩與南管曲牌的唱片,找到王心心擔任主唱。這張以李白〈送友人〉等唐詩譜寫的南管唱片,還得到當年中央電視台主辦的「全國盒式磁帶銀榜獎」。

學校畢業後,王心心正式進入民間南音樂團改制的泉州市南音樂團工作,這顆泉州南管界冒出頭的新星,卻因為兩岸開放文化交流,改變了一生的際遇。

兩岸開放交流不久,漢唐樂府行政總監陳守俊、藝術總監陳美娥兄妹到泉州交流,氣質優雅的王心心,一出場就讓人驚豔,陳守俊也為之傾心不已。幾次到泉州交流後,透過泉州及台灣文化界大老的推波助瀾,想要促成這段兩岸姻緣。

被蒙在鼓裡的王心心,逐漸聽到來自外界的流言流語,說她愛慕虛榮才要嫁給長她十五歲的陳守俊。原本,王心心無意這段婚姻,父母也因兩人年齡相差太大反對,但在兩岸南管文化界的遊說下,王心心想起陳美娥來泉州時,兩人從下榻酒店走到打賜巷時,陳美娥侃侃而談未來將打造的南管願景,王心心終於點頭同意,為了南管嫁來台灣。

 

文字|李玉玲 資深藝文新聞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