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許斌

發表文章 1075 篇
  • 由藍領階級組成的「工人綜藝歌舞劇團」
    即將上場

    調戲一夏──大家一起來扮戲

    由文建會和中時晚報共同策辦的戲劇節「調戲一夏──大家一起來扮戲」,六月份在大安森林公園先以節慶活動揭幕,呈現各式動、靜態的音樂、戲劇、舞蹈演出,並邀請國內的專業劇團輔導業餘劇團,演出曾經上演而廣受好評的劇目,希望藉此帶動相關經驗的傳播與交流,爲日後的藝術環境培養更多的生力軍。 七、八月份共有四齣戲劇上演,《世俗人生》由「白鴒鷥台語藝術硏究室」和公敎人員組成的「牛古演劇社」共同合作,蔡明毅導演;《三人行不行》由「屛風表演班」指導藍領階級組成的「工人綜藝歌舞劇團」演出,黃英雄導演;《圓環物語》由「表演工作坊」和企業界主管者組成的「企業表演俱樂部」合作;《荷珠新配》則是「蘭陵劇坊」和市議員助理組成的「三色菫劇團」共同製作。節目場次如下: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3期 / 1995年07月號
  • Blue Note是台北爵士迷的心靈補給重鎭。
    焦點

    一個爵士樂迷在台北

    你是一個爵士樂迷,住在台北;空氣汚濁,交通混亂,飮食不潔!更糟的是,還得忍受隨時隨處漫天席地而來的噪音!好不容易回到家,卸下一身的塵勞憂傷,再從數量有限的爵士樂CD當中,仔細地挑出一張,丟進CD player裡頭,你睡著了!在夢中,你看見大旱對雲霓說:「求求你,救救我吧!我快渴死啦!」雲霓緩緩地睁開雙眼,憐憫地看著大旱;於是雲霓輕輕地揮一揮手,在遠處的地平線,突然出現了幾點閃亮的金光! 大旱不解,看著雲霓說:「那是什麼呢?」 雲霓拈起了一朶優曇尼花,嘴角帶著微笑,輕聲說道:「喔!沒什麼,只不過是一些廣播電台罷了!」 時鐘正敲著第十二響,你從夢中驚醒。回想著歷歷如繪的夢境,你打開了收音機,在地下電台構成的迷宮當中捜尋著。 突然間,傳出了一陣狂野的即興。這,這不正是鳥人派克和暈眩基列斯比的合奏嗎?原來,夢裡的一切都是眞的! 飄盪在空中的Jazz樂 從一開始,這件事就像是一個夢!台北市居然加入了世界上極爲少數的城市,擁有了自己的專業古典音樂電台!對一個爵士樂迷來講,這個電台的成立,也爲他們帶來了不少好消息!因爲,這個電台願意撥出它有限的資源,來照顧更爲少數的爵士樂迷!每天晚上十二點鐘,只要你打開收音機,轉到台北愛樂電台,就能收聽到極豐富的爵士樂節目。從週一到週五晚上十二點到一點,是由湯志偉主持的「藍色狂想曲」,一點到兩點,則是程港輝主持的「藍色情挑」。 「藍色狂想曲」主要是以傳統的爵士樂爲主,而「藍色情挑」的內容更爲多變,有時候還可以聽到藍調音樂甚至於搖滾樂!週六的晚上,台灣爵士樂前輩,「蔡爸」蔡輝陽會把他珍藏的爵士樂CD拿出來,在空中和大家分享。到了星期天的晚上,傅慶良則會爲大家介紹爵士樂史上著名的專輯,除此之外,還會幫當週出生的爵士樂手過生日。 除了台北愛樂電台之外,台灣唯一的英語廣播電台ICRT,在週一到週五晚上七點,由Michael J主持的The Jam,也是一個蠻有趣的爵士樂節目。The Jam的風格就像ICRT其他的節目一樣,相當的美式,也相當活潑,播放的音樂也包含了許多Jazz-Rock Fusion(融合爵士)。 台北Jazz迷大本營</p

    文字|黎時潮
    第44期 / 1996年06月號
  • 超過七十歲的模斯.康寧漢依舊活躍在舞台上。
    特別企畫 Feature

    「老」之語錄

    聲樂家金慶雲:身體就是我們的樂器。 我不是職業演唱家,自覺技巧藝術上都還有欠缺。我以爲對表演藝術工作者來說,在藝術生命裡,「老化」和「死亡」是一種普通人沒有的壓力。而演唱者又和其他的音樂表演者不同,他的身體就是他的樂器。但這樂器經不起歲月的摧殘,演唱家的藝術生命往往比演奏家更短。 許萊亞二年前來台時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費雪狄斯考不唱了,我還能唱多久?」費雪狄斯考不再唱了是大藝術家對自己藝術標準的嚴格要求,而繼續在唱的是和歲月悲壯的競走。總有一天他們會被歲月那猛獸趕上呑噬,但這夕陽無限好的時刻就是藝術家一生成就的總結。 舞蹈家李彩娥:忙得沒時間「痴呆」呢! 十一月剛滿七十歲的「南台灣舞蹈之母」李彩娥,在今年上半年全省巡演六場的「半世紀的脚步」舞展「復出」成功之後,其接班人即長子洪仁威就提議今年母親生日時,爲她策劃兩場演出,並邀請李彩娥日本的師弟妹來台共舞。 談吐與動作完全不像祖母級的李彩娥說,由於自己五十幾年來沒有間斷練舞,後來也持續敎健美操,因此身手敏捷、柔軟度極高。她表示自己從來不覺得是七十歲的人。 「人是動物,所以要多動、多運動!」她開玩笑地說:「我練舞忙得都沒時間『痴呆』呢!」曾有記者問她如何把皮膚保養得如此細潤,她笑著說:「以前在屛東鄕下躱空襲,沒有保養品可擦,就拿了『小護士』抹臉,結果效果不錯,『面速力達母』就這樣陪伴了我五十年!」 看來年齡的確沒有帶給這位幽默開朗的舞蹈前輩任何困擾,主要也是因爲她很幸運地擁有一群非常孝順的子女及孫子長期圍繞她,並與她一同分享舞蹈的喜悅! 京劇演員李寶春:像蹺蹺板,這頭高來那頭低。 很矛盾,嗯(用力找詞狀)這很難統一。 年輕時體力好,功夫得心應手;年紀大,感到有點吃力了,可這時多了一份體會,懂得運用、表現出那個韻味。 年輕,有股衝勁;年紀大,有股帥勁。很難同時具備。 像蹺蹺板,這頭高來那頭低。 舞蹈家鄭淑姬:能跳就是福。</stro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 梁志民將《喬峰》的搬演,視爲「圓夢」的過程。
    台前幕後

    私房練功

    武俠小說會帶給藝術創作者怎樣的養分和影響?從私房「練功」一直練到劇場的過程,又有怎樣的轉折和趣味呢?爲此,我們採訪了參與《天龍八部之喬峰》的三位藝術工作者;以及,曾經創作《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等音樂作品的作曲家。

    文字|周思芸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 與工作坊學員工作時的謝喜納。
    焦點

    從理察.謝喜納的「表演工作坊」尋找扮演角色的可能性

    每年夏天,理査.謝喜納幾乎都會舉行一次爲期四週的「表演工作坊」。在工作坊當中,他帶領參與者一起尋找扮演「角色」的各種方法。

    文字|黃尹瑩
    第36期 / 1995年10月號
  • 總統府前廣場飆舞是一次公共空間大解嚴。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不嫌大,不嫌小,只怕不適「中」 展演空間的開發與規劃

    這一兩年在擁擠的台北都會中,竄出了許多新的表演場地,有些是將政府公共空間開放利用,或是企業界的附屬劇場,表演團體的排練場地也兼做正式展演,還有自成一格的「pub劇場」。這麼多新興的五花八門場地,對於長期困擾表演團體的「展演空間不足」問題,是否開啓了新的契機?新型態劇場與演員、觀衆之間又建構了何種對話邏輯? 官方空間大解嚴 陳水扁上任市長一年多來,不斷推動市民主義,他帶領的一批年輕幕僚群,以十足的創意改造台北城市空間。最顯眼的一次「空間解嚴」,就是去年十月二十五日數萬市民湧進總統府前廣場,以雷射飆舞晚會來慶祝「終戰五十周年」。雖然這次活動引發的回響褒貶不一,有人批評此爲花俏的噱頭,失去活動本意;不過在晚會尾聲時,陳市長接受在場民衆英雄式的歡呼,新市府似乎已贏得大多數參與市民的歡心。 緊接著,已有一甲子歷史的市長官邸將改造爲市民藝文休閒場所的藍圖出爐,由文化界、表演團體、建築專業人士共同策劃,八百坪的深宅大院,未來將設置庭園咖啡屋、書店、花店和藝文劇場,開放民間經營。這棟曾經居住過當今台灣政權核心人物的歷史建築,即將在水泥圍牆拆除後,呈現一個透明、開放的市民空間。 新市府的「公共空間解嚴」計畫將持續進行,士林官邸、陽明山蔣公行館已經在下一波規劃中了。 表演藝術進駐台北舊城 今年初由淡水社區工作室、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以及古風史蹟協會,共同發起爲期六天的「台北舊城工作營」,從歷史記憶、公共空間、多族群文化三個觀點,建議讓「北門」成爲街道端景,將中山堂、西門町、總統府前廣場、新公園、衡陽路規劃爲戶外表演空間,邀集表演團體進駐。 這些提議在農曆春節期間即得到初步行動。先是「年貨大街」迪化街的傳統商圈活動,北市府交通局在年節前二個星期開辦年貨專車路線,配合施行交通管制,專車上還發送迪化街導覽地圖及環保購物袋。並由文建會與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迪化街商圈聯誼會等民間團體共同企劃「永樂廣場民俗活動」,進行各種表演及影像呈現。另外,導航基金會針對靑少年舉辦「佔領西門町」活動,以各式街頭舞蹈、另類音樂表演及服裝秀提供靑少年展演機會;台北市都發局也已著手改造西門町計畫,未來規劃完成的街道、廣場將公平分配給靑少

    文字|謝韻雅
    第41期 / 1996年03月號
  • 眨眨眼,扮個鬼臉,陳揚的頑童赤子心不僅表現在音樂創作上,更在實際生活的實踐中。
    樂界越界

    在最多的框限下發揮最大的創意 陳揚談廣吿音樂創作

    對一個現代人而言,廣吿的無孔不入與無所不在,確實已經在生活中造成了驚人的影響力。它不但成為人們消費採購的重要資訊來源、也是一般民衆對新商品甚至新事物判斷的依據,因此,各種產品投注在廣吿上的財力和精力,往往並不亞於產品本身。 最具挑戰的創作型式 一支精彩的廣吿片,不但要有創意及好的畫面,具有畫龍點睛效果的配樂更是不可或缺。廣吿音樂可以營造感覺、鋪陳氣氛、突顯重點、加強印象,所以一隻好的廣吿配樂的旋律必須能朗朗上口、予人強烈印象,才能讓產品在衆多的同級商品中脫穎而出,達到最出色的宣傳效果。 提到廣吿音樂的創作,陳揚可以說是箇中高手,十多年來,他的創作數量多得嚇人,連自己也算不淸楚到底是三位數字還是四位數字。其中最令人熟悉的旋律包括:伯朗咖啡、黑人牙膏、白蘭氏雞精、佳麗寶化妝品、摩黛絲衛生棉、棕欖洗髮精。好像飮料和婦女用品特別喜歡找陳揚作廣吿音樂,也許因為他的音樂總是洋溢著特別多靑春浪漫的氣息吧! 短短幾秒的廣吿片,看來炫爛又多彩,但其背後卻集結了不知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對創作者陳揚而言,寫作廣吿音樂其實是對自己最大的磨練和挑戰。廣吿是有任務性的,要注意到產品的屬性、區隔、賣點,寫曲的時候更要有絕對的敏銳度,短短二、三十秒的時間,所有起承轉合都必須在瞬間一氣呵成,音樂還必須跟著畫面走,配合一定的秒數「在最多的框框、最多的約束中,卻要發揮最大的創意。」這是廣吿音樂最可怕卻也最迷人的地方。 債主家中坐,腦中還是一片空白 雖然已經是這行的老手,陳揚還是覺得寫作廣吿音樂壓力最大,幾秒的音符,靈感來時,可能一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就完成了;有時寫作的時間卻要一個星期、一個月或兩個月都有可能。在創作過程中更是趣事不斷,有一次,陳揚為一支廣吿寫了兩種版本的音樂,委託人兩首都愛不釋手,深怕放棄其中任何一段就會被別家廣吿公司買走,最後決定兩首都要。當然,並不是每次做廣吿曲都這麼順利,碰到態度惡劣、要求刁蠻的業主時,陳揚也有與對方大吵一架、甩下「不幹了」的紀錄;有時候時間緊迫,對方已經逼上門坐在樓下等了,陳揚還躱在樓上不敢出來,腦筋一片空白。 酸甜苦辣

    文字|劉家渝
    第39期 / 1996年01月號
  • 臨界點劇象錄演出田啓元編導的《瑪莉瑪蓮》,兩名女性之間的情誼、性別、關係,衍生出同性戀情以外的模糊地帶。田啓元生前即表示過,他的作品
    特別企畫 Feature

    輕輕鬆鬆的將重要議題「消費掉」

    關於台灣劇場內的同性戀、扮裝等演出,持續蒐集、硏究台灣劇場史料的林克歡認爲:創作者應該更深入的去探究這些議題背後的文化、思想內涵;而不是去「扣大帽子」。

    文字|林克歡
    第48期 / 1996年11月號
  • 趙自強(圖中)表示:舞台劇的排練需要更多的文學性人文思考。
    台前幕後

    呈現「且安且走」的人生態度

    在面對角色的要求時,趙自強認爲最大的挑戰在於表現世間凡人無力超越生命,且安且走的心態,並透過角色和滑稽的情境,引起觀衆的共鳴。

    文字|邱瓊瑤
    第41期 / 1996年03月號
  • 《夢土》呈現豐富的視覺意象與交錯倒置的時空。
    即將上場

    林懷民重編舞作《夢土》

    《夢土》這齣長篇舞作由林懷民編舞,許博允創作音樂。一九八五年首演時,源自壁畫的散花天女、蒙面黑衣人等豐富的視覺意象,帶給觀衆無限的驚嘆與暇想。十年後雲門舞集再度演出《夢土》,九十分鐘的舞蹈全部在一片紗幕後進行,有畫著國劇臉譜卻穿現代服的女舞者、有戴安全帽和穿著內褲的靑少年與敦煌壁畫的沈靜仙女同時出現,更有孔雀悠然漫步舞台上。新版的《夢土》並加入一段瑪麗蓮夢露遮掩飛裙的動作以及時下靑少年著迷的《灌籃高手》漫畫幻燈,呈現中西合璧、傳統融合現代與時空交錯倒置的意象。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 馬戲表演工作者陳星合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馬戲表演工作者

    陳星合 追逐太陽後 更要讓台灣馬戲發光

    大家對他的認識,多是與太陽劇團有關,作為曾站上這閃亮舞台的表演者,他的國際經驗彌足珍貴,但豫劇科班出身,卻自學雜耍成功的他,現在的重點卻不是要重回表演舞台。秉持著當年追逐太陽夢的毅力,他現在致力於打造台灣的馬戲平台,讓更多年輕人有學習馬戲的機會,並建構接軌國際的可能

    文字|李玉玲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吳榮順期待:「臺灣戲曲中心是海內外觀眾及遊客,認識台灣傳統藝術的第一個入口。」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勿忘初衷 向下扎根

    原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知名民族音樂學者吳榮順,甫於十一月八日接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一職,對於旗下三園三團一館的營運大任,吳榮順抱持「勿忘初衷」的態度,堅持傳藝中心保存、推動傳統戲曲及傳統音樂的本質。為讓戲曲中心朝向專業藝術劇場發展,他將導入藝術總監制,為劇場打造特色,並自許:讓臺灣戲曲中心成為海內外觀眾及遊客,認識台灣傳統藝術的第一個入口。

    文字|陳淑英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國家兩廳院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兩廳院30周年 大劇院時代來臨!

    國家兩廳院三十而立之年 這座島嶼,同時迎來 臺中國家歌劇院、臺灣戲曲中心的落成 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也邁向最後階段 這些新的大劇院是航向城市的船 裝載傳統與現代的未來 裝載人們來不及伸手去指的,新的事物 大劇院時代來臨 也是重新激發社會想像力、藝術公共論域的契機 在劇院裡面看戲的人 在劇院廣場運動的人 經過劇院沒有佇留的人 逛美術館卻不進劇院、音樂廳的人 未來 如何都是同一群人 是的,這是一個問題 因為種種問題必然發生 讓我們就此啟航 迎向大劇院未來 探問可能的答案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創造經典 友善環境

    邁入卅周年的國家兩廳院,在新場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當下,如何迎向新的挑戰?如何自我定位?本刊專訪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李惠美,身為草創時期即在兩廳院任職、遍歷多樣工作範疇的她,針對上述提問,表示兩廳院下一個十年要做的,就是「創造昨日與明日的經典。昨日的經典要重現,明日的經典應該在這舞台上呈現。」而她「希望兩廳院是一個友善的環境,只要民眾進來,不論實體空間或心理都沒有障礙。」

    文字|黎家齊、吳思鋒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 伍宇烈與王榮祿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跳舞男生做自己

    香港編舞家伍宇烈,於一九九六年為六位馬來西亞舞者量身訂造舞作《男生》,巧妙地呈現男性對自我定位的憂慮,以身體姿態描畫男生們在城市中逐夢的執著與浪漫;作品也獲得法國班諾雷國際大賽編舞獎,多年來享有盛名,已成經典。十九年後,不加鎖舞踊館藝術總監王榮祿於二○一五年聯同原班舞者,與台灣舞蹈工作者周書毅重演經典,同場變奏出《男再生》全新組合,從《男生》到《男再生》,一支跨越廿年光陰的舞作,經歷建構、嬉鬧,到拆解、重讀,不斷變幻跳躍,在舞台上將夢想火種傳遞下去。 趁此機會,本刊特邀兩位編舞家共聚一堂,不只話當年,也談談這支跨時空的舞作如何成形。

    文字|張懿文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國樂作曲家盧亮輝
    藝號人物 People 國樂作曲家

    盧亮輝 流光三十年 譜寫台灣情

    原為印尼華僑的國樂作曲家盧亮輝,歷經在中國、香港的求學與工作生活,因一首《港都之春》交響音詩的創作與演出,讓他留在寶島,迄今卅年。他的樂曲融入了台灣特有的風土之情,讓人聆之感動莫名,也成為比賽場上常被選用的曲目,備受歡迎。對於創作,他只問「藝術能不能感動人?」他說:「作品要成功,一定要與民同心、與民同樂、與民同享。『曲高』還要『和眾』,如果作品沒有得到支持,那就什麼都沒有了。」

    文字|李秋玫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 特爾左布勒斯認為,演員身體的記憶才是最重要的準則,而身體與聲音是記憶的共同空間,演出並不是在敘述一個故事,而是讓記憶活起來。
    特別企畫 Feature

    沉浸於狂喜的身體 洗滌精神的污垢

    《酒神的女信徒》是特爾左布勒斯與他的阿提斯劇團成名作,當年他以民俗儀式入戲詮釋古希臘悲劇,引發國內外的兩極化評價,卻也讓他與反動歐洲文明、回歸原始的歐美前衛運動接軌。特爾左布勒斯以獨特的訓練,讓演員身體達到狂喜的狀態,回歸到既是個人也是集體的潛意識中,從而自然地傳遞一個全新的語言。特爾左布勒斯傳承古希臘的人文精神,以儀式性的身體劇場,洗滌現代人的精神污垢,儼然是跨越時空與文化的劇場巫師。

    文字|林冠吾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 嗩吶演奏家曾千芸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嗩吶演奏家

    曾千芸 嗩吶小鋼炮 用音樂讓大家看到

    就像嗩吶這個樂器,個頭小小的,卻總是能讓所有人聽見它的聲音,嬌小的嗩吶演奏家曾千芸,從高中就因打籃球時能「以小制大」,贏得「小鋼炮」封號,一路也這麼無畏無懼地走來。前年參加臺灣國樂團「嗩吶好聲音」比賽,是參賽者中唯一的女生,卻能以驚人的爆發力風靡全場、贏得冠軍!面對未來,她堅定地說:「我想要接受挑戰,所以一定會讓自己很辛苦!」

    文字|李秋玫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新劇場新氣象,技術劇場upgrade!?

    場館開門了、設備更新了, 表演也將拉開幕簾、迎賓見客。 各地劇場選用的自動控制懸吊系統, 得以快速流暢、一氣呵成的整體演出, 讓人耳目一新、驚呼連連的舞台效果, 新玩具怎麼玩?還有待創作者細細思量。 值得一探的是,當技術提昇了, 勞動人力也相應縮減時, 精緻化、專業化的操作流程與人才養成, 將為表演藝術工作環境帶來哪些變革? 劇場能否成為制度健全的職場? 想讓演出更好的責任如何衡量? 產值增加,素質會否一同進步? 有勞動法源為據,真能適用嗎? 沉潛多年、深居幕後的黑衣人們, 浮上檯面、現身說法, 就過往經驗、長期現況,遠望未來, 腳踏實地,以有限資源,盡力而為。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 設備再新,仍操之在人,演出中許多細微之處,因為有人,才有了不同的風味。
    焦點專題 Focus 新場館新設備

    自動控制系統啟動 翻轉製作思維?!

    這兩年,台灣陸續落成啟用多個新場館,就連卅年老字號的國家戲劇院也正在進行舞台設備更新升級,面對新劇場的新設備自動控制系統的愈趨普及,技術劇場工作者與設計們,如何翻轉新的工作思維,以活用設備、研發設計、整合製景,走向既細緻又全面的製作流程?

    文字|陳茂康
    第286期 / 2016年10月號
上一頁1234567891011..54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風土正在轉變,千禧青年離城歸鄉的生活選擇

  • 特別企畫 Feature

    阿嬤以為他是蓋房子的→→陶維均:「你很難把人分類」

  • 攝影手札

    時間地敘積

  • 特別企畫 Feature

    早一點知道就好了的返鄉/移居10個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