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林向秀舞團 X sjDANCEco《心之所向》 「鈕扣x鈕扣計畫」

這些年,不少台灣養成的優秀舞者站上了國際舞台,有人發光發熱、揚名四海,有人靜靜深耕自己的舞蹈藝術。他們築夢成真後的共同心願,竟然是在自己的故鄉跳舞。這些西遊歸來的舞者,如何展現東、西方舞蹈在他們的身體相融、轉化、再生的新貌?是我長期關注的焦點。 這個月的兩場演出,可以印證不同世代舞者的蛻變。旅美多年的林向秀,在不同身體語彙「混融」於無形後,已不在動作技巧上去定位自己是誰或從何而來,而是以身體探討東西文化的差異與認同。這次她帶著美國sjDANCEco同台演出,從莎翁作品到反恐反戰議題,究竟能玩出混東西的哪些矛盾和趣味? 「鈕扣計畫」每年邀請旅外舞者返台,是把這些海外遊子介紹給台灣觀眾的重要平台。在國外他們多是舞者身分,回來身兼編舞及舞者,雖難免近鄉情怯的生澀,也總有令人眼亮的創意和身體風景。今年林燕卿、許耀義、劉奕伶邀請他們外國藝術家朋友參與創作,又會激盪出什麼火花,看了就知道。

文字|徐開塵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文件、影像、表演 述說回家的想望

阮劇團《家的妄想》 紀錄劇場形式取材在地故事

在臺北藝術節總監耿一偉的撮合下,長期在嘉義耕耘的阮劇團,與莊益增、顏蘭權合作,以「家的妄想」攝影計畫為題,探訪嘉義東石沿海一帶,藉紀錄劇場的形式,探問人與環境的關係。藉由田野調查,創作者帶出一個分崩離析的家,家中四個無法團聚的角色,牽引出「墳墓」、「頹圮」、「四散」等莊益增的攝影作品幾個不同的主題。演出將透過「文件」的選裁,創造劇場「互文」的可能性。

文字|廖俊逞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美女與野獸》 穿透表象求得真愛

經典動畫音樂劇版 百老匯團隊精緻打造台灣首演

膾炙人口的迪士尼經典動畫《美女與野獸》,相信在許多影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優美的金獎歌曲、活潑魔幻的故事場景,都讓人回味再三,而一九九四年改編的音樂劇版,更是讓戲迷大呼過癮,巡迴過廿二國,迄今仍是百老匯十大經典音樂劇之一,今年八月,這齣經典音樂劇終於要首訪台灣,製作團隊除了帶領專屬樂團現場live演出,也將重新打造台大體育館,讓它化身頂級音樂劇劇院!

文字|廖詩昀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邊緣反思主流的聲音 《造音翻土》獲大獎

記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現場

六月十三日的「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上,由立方計畫空間鄭慧華、羅悅全、何東洪的《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獲得評審團特別獎,抱回一百五十萬元獎金,評審團指出:「《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再次注目非主流、邊緣文化的價值,使其成為能夠反省主流文化、思考現實的主體,進而追索其遞嬗過程。」而這次頒獎典禮也再度與TEDxTaipei合作,讓每位藝術家們用短短十八分鐘精簡地描述自己漫長積累的創作痕跡,舉重若輕。

文字|張慧慧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城市角落音樂會與歌劇《睡美人》

讓樂音飄出殿堂 枕在你身旁

國家音樂廳自六月起休館維修,但兩廳院就不製作音樂節目了嗎?那可不!不但做,而且外出「趴趴走」,讓精采樂音來到你的生活中。七月初是兩廳院歌劇工作坊二○一三年的口碑製作《睡美人》,除了台北,還將在新竹、嘉義、台南劇場演出;另有兩場城市角落音樂會,分別由樂興之時管弦樂團、Punch打擊樂團及Voco Novo爵諾人聲樂團擔綱,將在台北中山區與信義區上場。

文字|李秋玫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2015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放下武裝 攜手合唱

今年邁入第十五屆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邀來美國、德國、印尼、匈牙利、拉脫維亞等國際團隊,並將經典音樂會移師國父紀念館演出。音樂節以錢南章《十二生肖》作為開幕,為了羊年應景,錢南章更在戲劇編排上加入「喜羊羊」一角增添趣味。閉幕則演出卡爾.詹金斯的《武裝之人和平彌撒》,此曲以樂音提示戰爭的悲劇,進而喚醒人們卸除武裝、追求和平。

文字|李秋玫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體相舞蹈劇場《Mr. R 2.0—烏托邦》

李名正 強烈視覺揭示「傾聽」之必要

維持李名正一貫的「視覺劇場」風格,《Mr. R 2.0烏托邦》讓概念引導視覺先行,舞作討論「存在」命題,延續前作《Mr. R》的「兔子」角色,以兔子的長耳朵強調「傾聽」。李名正的兔子要人正視月之暗面、人性隱晦處、生活的實相,對編舞家來說,「舞蹈像山水畫的留白」,白是為了讓人看見自己。

文字|張慧慧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話《白水》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複製也無法複製《白水》產出年代台灣小劇場的「粗裸」與「貧窮」,我們也不一定只能允許男人反串,而不讓女人也來雌雄人蛇同體一番,但在對所有改版詮釋保持開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對《白水》在「敢曝美學」上的虛假性(作為對父權異性戀性別霸權最基進顛覆力的虛假性)與反寫實有所感受,必須對《白水》在語言文字與身體發聲上的造作不自然有所堅持,否則所有對《白水》致敬的劇場改版,都有可能成為《白水》的當代雷鋒塔。

文字|張小虹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舞蹈新訊 鈕扣x鈕扣計畫

旅外舞者帶外國朋友 展現多元舞貌

作為「讓旅外舞者回家」的編舞平台「鈕扣計畫」今年邁入第五屆,本屆更延伸出「旅外朋友帶外國朋友」的設計,也是首次進行戶外公演,三位旅外舞者許耀義、林燕卿、劉奕伶除了各自闡述己身的跨文化累積之外,外國藝術家也以讀詩(許耀義作品《News of the World》,合作藝術家Mr.Macek)、面具創造(劉奕伶作品《噓》,合作藝術家Alden Moore)等增添不同的觀舞趣味,許耀義笑說:「戶外演出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得加入多一點的元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我們沒有辦法預期哪些人會來看演出。比如我用詩,從語言下手,如果可以讓觀眾覺得這外國語很美、很好聽,讓他願意留下來看舞,從而進入這個作品。」 有趣的是,有別於過往多偏向當代、現代舞的舞者,本屆的參與者許耀義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芭蕾舞者,本次作品《News of the World》也是現代芭蕾的呈現,分為法國、捷克、德國三個段落,分別呈現他不同階段的旅歐歷程,「巴黎的段落有細膩的動作,抒情的方式發展,但使用的音樂又是音域較廣的,呈現我在那時期的探索與未知;布拉格則是充滿色彩,我在這裡第一次得到一紙正式的工作合約,對未來充滿希望;在德國我達到了舞蹈生命的巔峰,是我最有自信的時期,有很多漂亮富技巧性的動作總的來說,我的作品很正面陽光,生命是很美好的。」 而相較於許耀義的優雅,兩位女舞者林燕卿、劉奕伶則是充滿力道的當代舞蹈呈現。比爾.提.瓊斯(Bill T. Jones)舞團的劉奕伶《噓》是「藉舞蹈、語言及面具三樣工具來對症(證),呈現出藥效發作(心理衝突)時的獨白狀態。」阿喀郎舞團的林燕卿《日.月.犬.鬼》則是發想自十六世紀荷蘭畫家Hieronymus Bosch詩意的宇宙觀。

文字|張慧慧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戲劇新訊

《Stop!巴士》 臨場體驗鬼故事

在歐美盛行的實境劇場(immersive theatre),將在台灣上演!一輛載滿乘客的公車,在即將廢除的公車路線上繞行巡禮,然而旅程尚未結束,乘客卻已全數消失,是遭歹徒挾持,還是靈異事件?由曉劇場策畫的《Stop!巴士》,結合實境劇場與國內當紅的密室逃脫,引導觀眾在一輛行進的公車上,進行一場鬼話連篇的推理遊戲,觀眾得要靠智力尋找線索、解答謎題,才能完成這趟驚悚的旅程。 導演鍾伯翰表示,《Stop!巴士》是「夏日微涼夜話」系列第三部,他們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說鬼故事,在小小的空間讓觀眾感到不安、感覺有鬼;演員這一刻扮鬼、下一刻變成遇鬼經驗者,同時又要擔任說書人穿針引線、營造氣氛。實境劇場強調的是打破舞台和觀眾之間的界線、拉近觀演距離,讓觀眾被包覆在精心設計的演出之中,五感全開、身歷其境,甚至成為表演的角色之一,完全符合聽鬼故事的當下感受。

文字|廖俊逞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日本青年團《蛻變—人形機器人版》

半調子文青多少讀過一些卡夫卡,看過幾部路易.馬盧或奇士勞斯基。半調子文青式的懵懂,既是關於混沌年代的無知想像,也是對解烏托邦的過於天真的臆測。忽然女神伊蓮.雅各即將翩然抵台,化身葛雷戈之母,是老了一點兒的Weronika/Veronique,空靈染上風塵的Valentine。而文青女神究竟不朽,更何況是跟安哲羅普洛斯,跟奇士勞斯基,跟路易.馬盧,跟文.溫德斯有染的伊蓮。 於是此時不待,半調子文青幻想蝸身水源劇場牛奶色的椅子上,膜拜女神降臨,大口呼吸曾經的名導的氣味,並駑鈍地分析:葛雷戈之為機器人,平田織佐漏失了什麼,切割了什麼,又完成了什麼。

文字|葉炫伽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菲利斯.克立澤 帶著法國號跨界遨翔!

北市國「我要高飛」 現代舞、國樂同台展藝

德國備受矚目的法國號新秀演奏家菲利斯.克立澤,將首度應邀來台,與北市國一起「高飛」!四歲即與法國號迷人多變的音色結下不解之緣,沒有雙臂的克立澤以腳與輔具,精準呈現樂句各種細膩色彩變化,這次他將與北市國演出莫札特《第三號協奏曲》,還有編舞家蘇威嘉以「嬉戲」為主軸編舞同台展演,果然「瘋跨界」!

文字|白斐嵐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相聲、Rap、音樂劇 夜市開講

表演工作坊《夜夜說相聲》 唐從聖擔綱主演

從第一齣《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意外讓相聲在台灣起死回生開始,表演工作坊的「相聲」系列漸漸成為該團金字招牌。今年適逢卅周年,表坊特地製作《夜夜說相聲》,回顧此前四大經典相聲劇最精采逗趣的段子,由唐從聖主演,場景從當年時髦的西餐廳搬到最具本土風味的夜市開講,形式除了說學逗唱,還加入饒舌Rap、音樂劇,讓「相聲、Rap、音樂」三合一。

文字|廖俊逞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小提琴家朱利安.拉赫林

三重身分 獻上室內樂之夜

生於立陶宛、成長於維也納的天才小提琴家朱利安.拉赫林,受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之邀,將於六月來台獻藝,他將以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和指揮三重身分,帶領樂團團員,展演整場精采迷人的室內樂曲目,包括李斯特小提琴協奏版的《但丁奏鳴曲》、許尼特克《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皮亞佐拉《布伊諾斯艾利斯的四季》等。

文字|張皓閔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戲班子劇團《再見好不好》

人生能否重來? 「後悔」編織成戲

曾經停團多年的「戲班子劇團」,兩年前在編導杜政哲的號召下以《再見好不好》宣告復出,今年則推出《再見十年前的我好不好》雙戲連演,並邀來影視演員助陣。杜政哲表示,《再見好不好》藉由八位男女間的情感糾葛與衝突,串連起他們的片段記憶,而劇中的每段「再見」,都夾雜著悔不當初。

文字|廖俊逞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光劇團「花漾二十.談戀愛吧」

精選愛情題材 經典老戲一樣「粉青春」!

歡慶成團廿周年的國光劇團,下半年以「花漾二十.談戀愛吧」系列熱烈開展慶生活動,選出多齣以愛情為題材的京崑戲碼,在暑假期間連演十六場,演出劇目包括《鎖麟囊》、《鳳還巢》、《烏龍院》、《寶蓮燈、劈山救母》、《玉簪記》、《白蛇傳》、《四郎探母》等,由年輕演員擔綱,展現從裡到外的青春洋溢!

文字|廖俊逞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紐約到台北 一個仲夏的熱情邀約

2015亞洲切爾西音樂節

由指揮家肯.大衛.馬舒與鋼琴家李天慧這對樂壇佳偶創辦的紐約「切爾西音樂節」,結合時尚與創意、音樂與美食,廣邀世界級的音樂家來共襄盛舉,讓音樂在各個領域中無限傳遞並開花結果。這個充滿創意的藝術節,今年也在合唱指揮家梁秀玲博士邀請下來到台灣,並與馬舒夫婦一起擔任策展人,期待能讓台北的樂迷也能透過「聆聽、品嚐、觀賞」,甚至加上嗅覺香氛,多面向地與音樂互動

文字|劉馬利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焚風過後:「腦內風景.陳君岱」

「腦內風景」作為一個新的「感覺團塊」,正在於給出一種不確定的曖昧,在凝止的時間之中,有焚風的湧動翻攪,在死亡的焦黑之中,有藏閃的毛髮氣息與野獸能量,更有重與輕、硬與軟、粗與細之間的永恆擺盪,焦黑讓能量轉換,讓重量消失,一碰即脆裂、有如黑炭般的時間雕塑上,卻滿布密密麻麻的細小文字遺跡。

文字|張小虹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詭 跡.Wind Scar》 探索「似曾相識」的平行存在

「存在」幾乎是編舞家羅文瑾的創作母題了,從《鑰匙人》(2010)、《單身》(2012)等,至今年《詭跡.Wind Scar》靈感來自存在主義大師沙特的《嘔吐》,「人必須選擇存在的意義,但存在主義告訴我們,活著沒有意義。」羅文瑾對存在的虛無與偶然性感觸特別深刻,「每個人都是莫名其妙地被丟到這個世界,焦慮是必然的,活著的每一刻又逼迫我們去選擇。」 從「選擇」出發,羅文瑾藉由以雙人舞呈現「平行時空」如Dj vu(似曾相識)一般的詭異感知,以編舞家的說法是「詭跡」──強烈地感覺到有人在某處正和你做同樣的事情,而周遭「物件」的存在強過人自身,將淹沒人的主體。「詭跡」讓人噁心嘔吐,也讓人反思存在。 有趣的是,本次與羅文瑾共舞的李佩珊,兩人有相似的身形,兩人扮演互為「另一個時空的自己」恰如其分,而三角形的舞台不僅對舞者的移動造成局限,也強迫觀者用傾斜的角度觀看演出,演出中漏水聲響貫穿全場,賦予空間的不安定感。值得一提的是,以「存在」為題,本次音樂設計卻避開了使用極簡音樂的固定公式,而邀請爵士樂手以各種變形,現場演出《嘔吐》書中迴返往復的曲子〈Some of these days〉。

文字|張慧慧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仲夏《夜遊》 體驗花蓮「夜之美」

從超親密小戲節、戲遊@大稻埕到台南的321小戲節,以表演藝術結合在地人文地景的演出形式在各地遍地開花。在花蓮深耕十五年的「山東野表演坊」從去年的「夜市劇場」得到啟發,今年自發主辦《夜遊》,每晚九點半開演,帶觀眾漫步遊走在花蓮最早開發的市中心溝仔尾一帶。 《夜遊》以「夜晚」為創作靈感,將一齣六十分鐘長的連續劇,拆解成數集,觀眾按著地圖路線行走,拼湊出屬於自己的夜遊故事。演出過程將探訪花蓮溝仔尾的巷弄,深入體驗花蓮文創園區、choco choco手工巧克力、私人住家屋頂及廟埕等空間。 導演曾恕涵表示,《夜遊》召集花蓮的藝術工作者,並在里長和店家老闆的協助下,挖掘在地生產的藝術創作,讓藝術從「個人參與」引發「地方參與」,激起更大更多元的創作能量。

文字|廖俊逞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Mamma Luna月亮媽媽》 探索生死議題

月亮因太陽與地球相對位置的改變,有著如人的生命般週而復始的變化,而天氣變化、雲層覆蓋也讓月亮的樣貌有所不同,如同生活中不可抗拒的意外與變故。 由劇場演員黃凱臨創立的頑劇場,首部作品《Mamma Luna月亮媽媽》以月球表面的光亮與黑暗,隱喻人的新生與衰亡,未知的人生、遺落的記憶、無可抗拒的老去與死亡,隨著謎一般的月亮,揭露一則真實的故事。 黃凱臨曾負笈法國,接受巴黎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的訓練,也曾前往義大利學習義大利即興喜劇與面具製作 回台後持續創作、表演及教學。 頑劇場諧音「玩具廠」,意在提供一個玩耍、實驗的空間,激盪創意並付諸實踐。 《Mamma Luna月亮媽媽》將由黃凱臨獨角演出,運用小丑、面具、默劇、物件等元素,發展一齣精煉、簡單,詩意的劇場作品。

文字|廖俊逞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頑劇場《月亮媽媽》

最近在王嘉明的《查理三世》裡擔任操偶員的黃凱臨,把物件玩得栩栩如生,在現實與虛幻裡,交錯地令人驚豔。這回她成立了「頑劇場」,透過面具、默劇、偶,來創造一個魔幻的劇場空間《月亮媽媽》,在月亮的魔性引力裡探討老與死亡的議題。這個議題非常沉重且龐大,我想會是她未來不斷挖掘的主題之一,我喜歡看著創作者成長、看他們如何面對生命的更迭並將之轉化為作品,或許因為自己也是創作者, 因此這次的處女秀更是不容錯過。 在戲劇中的肢體,總是能吸引我的眼光與好奇心,舞蹈的肢體講求的是流暢、力度與美感,而戲劇的肢體更多的是真實性及內在狀態,在巴黎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Ecole internationale de thtre Jacques Lecoq)進修三年的黃凱臨,如何將她過去所學的,揉合成自己的劇場美學,是我所期待的。從小劇場出發,也是一種探索實驗的精神,小小的黑色空間裡,簡易的燈光、舞台,一點點的經費與滿滿的熱情及創造力,這正是小劇場迷人的地方,處處充滿著意想不到的驚喜,燃起的是無限的火光,在裡面你能看見無懼與誠實的夢想正在試圖飛翔。期待黃凱臨的天馬行空,能打造一個奇幻且具有思考性的《月亮媽媽》。

文字|林宜瑾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音樂新訊

打造動人新曲 詮釋天后絕代風華

廣藝愛樂自成軍以來遵循「創意」、「年輕」、「新視界」三個訴求,在各地舉行多場音樂會、精心設計主題、委託作曲家創作,並且積極參與音樂劇、科技表演藝術等跨領域表演。今年樂團推出的「台灣靚樂計畫Ⅴ」更將以「風華絕代」為題,以四位華語樂壇天后鄧麗君、蘇芮、江蕙、張惠妹作為創作核心,發表四大新創交響協奏曲。 首先,是由近年來創作力豐富的作曲家李哲藝,以鄧麗君的璀璨及丰采為主創作,並邀請中國小提琴家呂思清以琴音詮釋她令人難忘的嗓音。而跨足作曲、指揮、二胡演奏的才子王乙聿,也將創作並親自詮釋江蕙帶給大家那般深刻的土地芬芳。接著,擅長電影配樂製作的作曲家彭彥凱,則以蘇芮的〈酒矸倘賣無〉、〈花若離枝〉編寫創作,交由新生代大提琴家歐陽娜娜詮釋。最後,作曲家王倩停與蘇打綠鍵盤手龔鈺祺(阿龔)攜手,遊走古典與流行音樂之間,讓張惠妹的魅力、活力和爆發力展露台上。四位作曲家、獨奏家的串連,在台上各自展現時代精神,也為一個世代的四位天后致上敬意。

文字|李秋玫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耶路薩冷絃樂四重奏

我很喜歡絃樂四重奏,恰到好處的組合。四把高低音域不同的絃樂器融合時,到達純粹的極致;需要層次分明時,四把樂器又可各自獨立,聲部清晰可辨。聽到好的絃樂四重奏演出,感覺像是聽好的鋼琴獨奏一般。(嗯,這大概是鋼琴家的偏見了,哈!) 耶路薩冷絃樂四重奏於二○一三年首度來台,除了熄燈演出的蕭斯塔可維奇最後一首絃樂四重奏,還有貝多芬與鮑羅定的經典。現場聆聽,這組中生代組合優異的音樂表現力、執著的熱情,及堅若磐石的合奏默契,令人深受震撼。 此次再度來台演奏的曲目,依然很有看頭。台北場三首風格各異的經典曲目,都出現在此團五月份歐洲巡迴的曲目中。舒伯特《死與少女》與雅納捷克《親密書簡》,他們都發行了錄音。其中,《親密書簡》則是他們二○一四年最新發行的專輯。我非常期待再次聆聽耶路薩冷絃樂四重奏的現場演出!

文字|許惠品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音樂新訊

吉博.瓦格與林昭亮 攜手演出蕭斯塔可維奇精采樂章

台灣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以他卓越的技巧及音樂的感染力著稱。他所灌錄的唱片曾經獲得留聲機唱片獎「最佳協奏曲錄音」、「英國企鵝評鑑三星帶花」獎、美國Stereo Review雜誌年度最佳專輯等肯定。而在二○○○年時,更獲Musical America雜誌評選為年度器樂演奏家。在獨奏生涯之外,他無論在管絃樂、獨奏、室內樂或教學都有相當的成就。長年來,他對於自己出身的台灣極為重視,不但將亞洲巡迴列入他固定的演出行程,近年也回國與國內樂團合作擔任音樂營藝術總監暨客席指揮、駐團等,更是嘉惠無數新血。 此次他受TSO所邀,將與首席指揮吉博.瓦格與合作,演出蕭斯塔可維奇《a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這首作曲家題獻給當時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的樂曲有極度的炫技、抒情、淒厲的琴聲,絕非浪得虛名。此外,樂團也將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合唱交響曲《鐘》,以「出生」、「婚姻」、「恐懼」和「死亡」四個樂章,描述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

文字|李秋玫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