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 深夜》 揭開中東情慾面紗
繼二○一○年的《白雪公主》後,普雷祖卡舞團將再度訪台,將演出以阿拉伯經典文學為本的《一千零一 深夜》,編舞家普雷祖卡聚焦於「夜」的背景,並套用原作連環故事的形式,展開一連串極具神秘氛圍的短篇舞作,並在其中融入他對當代性別、情慾、文化衝擊、消費社會等議題的種種思考。
繼二○一○年的《白雪公主》後,普雷祖卡舞團將再度訪台,將演出以阿拉伯經典文學為本的《一千零一 深夜》,編舞家普雷祖卡聚焦於「夜」的背景,並套用原作連環故事的形式,展開一連串極具神秘氛圍的短篇舞作,並在其中融入他對當代性別、情慾、文化衝擊、消費社會等議題的種種思考。
又到了芭蕾舞迷的朝聖時節!將在四月登場的「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一樣邀請了多位技藝精湛的芭蕾舞星閃耀國家戲劇院舞台。而演出舞碼除了古典經典,也包含多支現代風格舞碼,其中更有兩支是世界首演;而巧的是有兩支不同編舞家編創的《牧神的午後》,呈現方式各有千秋,舞迷可以好好比較享受!
《偷偷愛》由花雅劇坊邀請朱育宏及陳大任共同編導,藉由進出寫實與幻想,呈現角色外在行為與內心動機背道而馳,發掘人們在面對道德與愛情相互矛盾之時,複雜而糾結的內心世界,探討都會情愛的沉重負擔與人心的軟弱。以日常生活切片堆砌對白,插入大量時事,運用場景與語言的雙關,形式上運用音樂作為提示和串連,整齣戲節奏明快、喜劇色彩鮮明。編導朱育宏與導演陳大任則試圖開創新的敘事風格,不過分玩弄形式,在故事之中超越觀眾對人物場景的想像,真正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
在戶外環境的夜色、極大的新鮮感包攏之下,通過音樂的襯底與牽引,以及現場感官所能接收現場來自或遠或近作品們的色彩、線條、形體、聲響等,彷彿一個個舞台上的角色現身,雖然沒有使用任何言詞,仍可感知各個角色的鮮明性格,加上一些可見與不可見的動作、姿態、神韻,當下逐漸產生若干情境、互動、甚或可能的故事想像讓人聯想起全然沒有對白、充滿戲劇動態與文本意涵的「無言劇」
馬頭人,是馬還是人?是動物還是人類?是虛構的傳奇,還是現實的隱喻?EX-亞洲劇團《馬頭人頭馬》改編自印度劇作家Grish Karnad取材古老神話的《阿濕波變身記》HAYAVADANA,主角是一名因為母親與馬結合而被生下的馬頭人,終其一生的願望就是變成一個「完美」的人。在這個「變身」的敘事框架中,還有另一個三角關係的故事互為呼應:兩個好友約定在女神廟前自殺,其中一人的妻子哀求女神,讓兩人活過來。女神答應了她的請求,卻在慌亂中錯置了頭。有丈夫頭的人,有丈夫身體的人,誰才是真正的丈夫? 印度籍導演江譚佳彥表示,《馬頭人頭馬》的劇情以古寓今,透過魔幻離奇的情節,直指人性慾望的追求;表現形式交融肢體、吟唱、舞蹈、面具等亞洲劇場元素,更加入台灣原住民的歌舞文化,展現以「肢體說故事」的跨文化劇場美學。此作也是江譚佳彥定居台灣十年,對自我跨國生活異文化衝擊和表演思考檢視後的作品,由魏雋展、陳彥斌等演員共同演出。
以面具默劇表演形式聞名的德國弗洛茲劇團(Familie Flz),繼去年的黑色喜劇《天堂大酒店》後,將為台灣觀眾帶來全新作品《中年大叔青春夢》Garage DOr。故事圍繞著三位中年男子,他們各自擁有工作、剛懷孕的妻子、平淡的生活,但成為探險者、發明王、歌手的夢想揮之不去,現實生活的壓力不但沒有澆熄他們的熱情,反而激發更多瘋狂的想法,雖然像白日夢,卻樂在其中。 《中年大叔青春夢》以幽默手法將中年男子想要逃離苦悶、追求冒險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全劇像是極富詩意的無言劇,透過表情空洞的面具及精準的默劇肢體,我們感受到角色在一成不變的困頓日子中,壓抑內心的狂想與希望。來到人生下半場,還可能有做夢的勇氣跟力氣嗎?就如同劇中三位大叔,無論是發明、飛翔、航行,即使旁人眼中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只要懷抱夢想,就可以不平凡。
《姐夠甜.那吸》是美國知名表演團體「開檔褲劇團」在一九九一年首度演出的作品。這部劇作試圖藉由解構經典劇本《慾望街車》對於角色設定刻板的性別認同,進而討論當代性別意識的多重樣貌。台南人劇團的新銳導演許芃,將在四月重新演繹這部劇作,她要面對的是兩個問題:首先是如何在改編作品上再改編並呈現出嶄新的樣貌;另外是如何讓國外劇本中探討的性別認同問題,使台灣的觀眾產生自我投射。對此,許芃採取的方式是更專注在演員的即興發想。與其刻板地置入在地性的台灣符號,許芃試圖經由演員們的集體即興創作,顯現彼此生活經驗的交織與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即興的結果是一連串的NG場面,導演可能也正在當中找尋社會中隱含性別偏見的語言與行為。 如果在一般大眾的認知裡,非異性戀者的關係已經是個NG ,台南人劇團的《姐夠甜.那吸》或許能在NG中找出如何將國外劇本融入在地文化一種新的模式。
作為台灣成軍最早的絃樂團,台絃年年邀請國際知名的演奏家來台,除了全方位展現實力之外,長期與一流音樂家共同合作,讓樂團演奏實力不斷提升,近年到歐洲的演出更獲得當地的樂評的讚賞,一個全屬民間資助的團體,廿多年來堅持自己的道路實屬不易,更不用說台絃在推廣教育上的投入,兩年一度的台絃比賽長期以來更是發掘新一代的台灣演奏家,提供他們嶄露頭角的舞台。 將在四月十二日音樂會中與台絃共同演出的維特哈絲(Antje Weithaas),是現今德國最俱實力與聲望的小提琴家與教育家;台灣正流行造神,儘管不想一窩蜂,但我確實認為維特哈絲是個不折不扣的神級人物,且不論她曾贏得早期數個重要的歐洲比賽,演奏型態的多樣性及傑出的教學成就,更突顯了她身為當代一流演奏家的藝術價值。演奏同時,身兼瑞士伯恩室內樂團總監及德國柏林漢斯埃斯勒音樂院教職,教出許多傑出的演奏家,如小提琴家寧峰及對傳統及非傳統曲目如數家珍的台灣小提琴家吳孟平,都出自其門下。筆者在任職澳門樂團期間曾有過數次與其合作的經驗。平常多做中性打扮的維特哈絲抽起菸來嚇死人,演出前一根接一根,我不過陪著多抽了幾支,上台時弓就抖個不停,而她則一如往常地將貝多芬協奏曲拉奏得宛若天籟。
從小備受國際樂壇矚目的「東方珍珠」日本小提琴家宓多里,將於三月中再度訪台,演出西貝流士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宓多里的音樂天才無庸置疑,洋溢的才華與傳奇性的故事也都讓樂迷津津樂道,但舞台下的她,則更樂於與是人分享她對音樂的愛,拉近音樂家與樂迷們之間的距離,更是打破了年社會、種族的藩籬,讓人們的心更靠近,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影響著世界的許多角落。
春天展演新氣象,戲曲也不落人後!台北大稻埕戲苑推出「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邀請1/2Q劇場、李清照私人劇團、栢優座與風神寶寶兒童劇團,透過年輕創意的發揮,分別以崑曲、歌仔戲、京劇,或經典改編或歷史新詮,翻轉題材與形式,春日新「藝」,盡在其中!
由法國、加拿大魁北克兩地劇場菁英合作的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首演迄今十七年,演出足跡踏遍歐亞美洲各地,已被翻譯為英文、西班牙、義大利、俄文、韓文、比利時等六種語言演出,英文版《鐘樓怪人》受歡迎程度,讓該劇在倫敦西區上演長達十七個月,被譽為「法語世界的《歌劇魅影》」。睽違十年再度訪台,老將新秀的組合,風起雲湧的時代,巴黎聖母院鐘聲再起,將激起怎樣的燦爛火花?
由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所寫的《成吉思汗》,原是寫給交響樂團演奏的作品,指揮閻惠昌獲知後,便邀請唐建平將之改編成中樂版本。集合大型國樂團編制,加上六十多人合唱團,更運用了馬頭琴、呼麥、長調,及短曲、嘲爾合唱、四胡等,磅礡氣勢中,成吉思汗的馬上英姿再度馳騁,他曾有的寂寥,也在舞台上展現。
被譽為「人聲魔術師」的演唱家巴比.麥菲林,多年間在複雜寬廣的各色風格當中遊走後,這兩年的Spirityouall系列錄音與演出,其實是回歸到他個人的音樂啟蒙,回溯他音樂品味與創意的養成黑人靈歌。即將訪台的演出中,他以一種非常開放的態度,把各種音樂元素與靈歌結合,爵士、藍調、搖滾、靈魂樂、民謠,無所不用,當然也包括了他的招牌絕技:人聲模擬,以自己的創意,為黑人靈歌增添了一抹全新的時代感。
延續《逃亡2013》核心精神「將逃亡視為脫離某種處境的能量」,三十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暨編舞者張秀萍與韓國導演洪銀志及前衛劇場導演暨演員金玫廷共同創作,推出《逃亡2015》,將「逃亡」的行動視為「一股亟欲突破現狀的正向能量」,表演者在場上找尋逃脫現實世界的中介通道,「類似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
從一則男嬰在水管中被發現的真實新聞出發,導演黃丞渝拼貼串接人生中各種荒誕又真實的片段,探討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如何自我定位與對待異己的認同問題。演出將焦點放在「人」身上,試圖挑戰「人作為的一切」的可能,舞台上演員的身體將被物化,變成桌、椅等各式情境中出現的道具。
藉著俄國作曲家穆索斯基名曲《展覽會之畫》,奧地利偶戲藝術家凱琳.雪佛將畢卡索、米羅、康定斯基、夏卡爾、安迪.沃荷、保羅.克利、歐姬芙等廿世紀藝術大師的作品搬上舞台,以偶戲、多媒體等形式與現場音樂互動呈現,也讓觀眾藉著立體的演出對名畫有更深入的認識。
這個世界並不平靜,它的風暴,不是駐足窗前欣賞的景緻,更不是顯眼立見,因為它平靜地上演著,斯文騷動,處處都是,語言就是戰場之一,陳界仁的《殘響世界》與蔡海如策畫的「鏡花園」也是如此。這是藝術話語的倫理場域,介於作者與其塑像之間,它的平等從來就不是省事的平和,教義派的條列,而是實驗性的,可以不斷發明、戲耍探索的空間。
三月的節目百花齊放,我的目光卻已被2015 TIFA的前衛視覺系歌劇《迷幻戰境》所吸引,不見歌劇名伶,也沒有王侯子爵,十二位歌手兼演員都出身自拉脫維亞廣播合唱團,別輕看這群歌手,他們才剛在 二○一四年拿下第五十六屆葛萊美獎最佳合唱演唱大獎!承襲歐陸豐厚人聲基因的拉脫維亞廣播合唱團,與丹麥Hotel Pro Forma劇團藝術總監克斯汀.迪霍姆繼《行動奧菲歐》之後再次合作,在舞台上結合電子音樂、日本動漫、機械裝置等特質,也深受日本能劇啟發,用日文詩詞 來吟唱、演員的肢體低限簡約,卻藉光影勾勒出一幕幕強烈的畫面,控訴戰爭的血腥,這部號稱比擬《沙灘上的愛因斯坦》,二○一一年發表後在歐美各地大受歡 迎,此次亞洲演出首站就在台北,也點出今年TIFA「聲視浩大」的精神,如此多樣化的前衛作品,我這視覺控當然非得親臨現場不可。
以奧地利作家梅靈克科幻小說《科倫》為本,英國一九二七劇團的新作《機器人科倫》以全新故事反思人類與科技的關係。在這一則科技文明的未來寓言中,描述一款最新研發的高科技機器人「科倫」有著像iphone的siri一樣的聲音和功能,能幫人類工作、購物,滿足各種願望;但等到人類的生活完全依賴他,才發現思想、行為、慾望已全被操控。
成軍迄今超過九十年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是德國境內廣播電台歷史中的一塊金字招牌,也是迄今德國境內廣播交響樂團最古老的一團。早年多位知名指揮為樂團打下良好基礎,而在現任首席指揮亞諾夫斯基帶領下,不僅讓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更上層樓,且成功引起了許多話題。此次該團在亞諾夫斯基帶領下訪台,將協同歐陸一線小提琴家齊瑪曼,帶來西貝流士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將於二月登場,荷蘭編舞家安.范登.布魯克與其所創立的「沃德舞團」的舞作《紅》,不僅透過「綁縛」、「編織」的形式,後設地討論了編舞家/舞者、主動/被動、思考/行動的關係,也讓傳統上熱情洋溢的佛朗明哥顯得深沉厚重,在強烈的節奏中,如團塊的濃烈情緒如幽靈般追獵著舞者,迫使他們行動。
同樣是弓弦樂器,小提琴與胡琴在東西樂壇各有其重要地位,而當它們同台演奏,將會是怎樣的風景?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李宜錦與國內二胡演奏名家王瀅絜,將聯袂演出「弦情女人心」音樂會,演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與薩拉沙泰的《卡門幻想曲》,還有李哲藝為此次新創的小提琴、胡琴與鋼琴三重奏《水.漾》。
身兼「電影配樂家」、「古典音樂作曲家」、「跨界鋼琴演奏家」及「電影導演」與「指揮家」多樣身分的日本音樂大師久石讓,將再度訪台指揮樂團演出,這回除了演出自己的《天空之城》等名作,也將演出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五號交響曲》,展現棒下精湛功力。
當藝術家訴說政治議題,最重要的是能夠以歷史的眼光看見人是一個過程,遊牧民族的人是曠野,工廠裡的人變成機械,集中營裡的人變成號碼,大賣場裡的消費者變成商品條碼。從這個角度對照近期的兩個展演,袁廣鳴的「不舒適的明日」和三缺一劇團的「土地計劃」,前者的優點,正是它抓住了今天的我們與災難為鄰的生存狀態,而後者的盲點,是它雖然親身走到環境議題的前線,但它對人的概念仍舊是古典、甚至是保守的。
冬天冷冽還沒消退,已想著該用什麼來迎接春天,NSO的「譚盾與朋友們」肯定是迎接初春的好選擇。譚盾顯赫的獲獎經歷毋需贅述,《臥虎藏龍》也好,網際網路交響曲《英雄》也好,無論你的成長過程、文化背景,全球的聽眾都能在他的音樂中找到倍覺親切的聲響;這也是他立足全球樂壇的絕學,視野寬闊、擅長拼貼各樣元素,自在穿梭於東西方文化之間,譚盾總能在作品中放入最多的聲音:東方的、西方的、樂器的、非樂器的,甚或輪胎鋼圈都能是他的創作素材。 這次他要親自指揮包括NSO在內,全球五個交響樂團的低音大提琴協奏曲聯合委託創作,光話題就已是亮點,而《大自然的眼淚》打擊協奏曲有感於中國與日本的震災而作,由朱宗慶打擊樂團擔任協奏,如不親臨現場,如何感受天地撼動? 喔對了,除了浩大聲響之外,譚盾充滿戲劇與熱力的指揮肢體,也很好看呢!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