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低音提琴家吳昇耀
企畫特輯 Special 琴音乘翼 凌霄飛揚

台灣賓士「星天賦」計畫加持 低音提琴新秀吳昇耀圓夢

除了長年贊助「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派對」,讓更多人可以分享爵士音樂的美好,台灣賓士更與伊甸基金會合作,設立了「星天賦」計畫,以幫助有發展潛力、卻囿於現實的學子,能在支援下一圓夢想。低音提琴新秀吳昇耀就是去年「星天賦」計畫獎助金的得主,從小習樂卻家逢變故的他,在獎助金的協助下,得以一圓舉辦獨奏會與出國參加比賽的夢想,未來更期待將精湛琴音與跨領域藝術結合,讓更多人認識低音提琴之美!

文字|林千琪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局外人》+《倫理學》

向內向外 殊途同歸的自我探求

「自我的存在」是許多編舞家孜孜矻矻的主題,三十舞蹈劇場今年所端出的年度製作《局外人》、《倫理學》也不例外。有趣的是,一少一長的編舞家各自發展,卻不約而同選擇了相似主題,分別向內與向外探求,而讓觀者產生不同層次的觀看趣味。 《局外人》向內,是新生代編舞家王怡湘從去年的三人舞《The Stranger》發展而來。更早則是追溯到法國求學時期所發表的獨舞,王怡湘自言,在法國自覺是局外人,但回台後,疏離感依舊,「我是一個內在充滿拉扯的人,也常覺得人做了很多選擇,但卻沒有意識那或許並不是自己的選擇。」講起話來如機關槍,語言似乎追不上她思考的速度,她不時跳躍、岔題,卻充滿力道,如《局外人》中所呈現的各種衝突、對峙,她說:「創作就像照鏡子,能覺察自己。」 《倫理學》則將存在的主題範疇擴大,討論個體與群體的對應關係,由藝術總監張秀萍與社會學背景的余奐甫共同合作,從舞蹈創作中少見的生硬論文式主題發展,「愈困難,我們愈要找出新的可能性。」幾乎像是「給自己找麻煩」的過程,難以拿捏的創作概念,卻也碰撞出異質而充滿新鮮感的火花。但「倫理」關乎生活的潛規則,要如何落實到動作的編排?他們從日常動作出發,比如在〈親密的威脅〉一節中,以捏、掐、揉等充滿挑釁的肢體,表現親密個體間的越界與侵略。

文字|張慧慧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西薇.姬蘭 PUSH

今年四月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第一次來台,那時我錯過了,但心中一直記著多年前在國外看到她和阿喀郎.汗(Akram Khan)合跳的《聖獸舞姬》Sacred Monster。姬蘭修長的雙腿攀纏在阿喀郎朗腰間,在暗藍色燈光的映照下,舞動的身體就像一股有自我意志的輕煙。 看心智和技巧都已臻成熟頂峰的演員或舞者演出,真是一大享受。我也想起前年赫佐(Christian Rizzo)在實驗劇場演出的作品《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b.c, janvier 1545, fontainebleau。擔綱的舞者茱莉.吉柏(Julie Guibert)那時卅八歲,同樣算是高齡舞星的她,在純白空間裡優雅從容,緊緊抓住觀眾目光。 九月要在台灣演出的PUSH,當年是姬蘭主動向羅素.馬利芬特(Russell Maliphant)邀舞。馬利芬特遲疑了很久,因為那時他四十二歲,正想專心編舞不要表演了。但開始排練後,出乎兩人意料,他們的身體和默契一拍即合。 我想這一對擁有超凡身體控制力,又愉快享受彼此的共舞組合,必將散發出讓觀眾身心靈都舒暢的能量。今年姬蘭四十九歲,馬利芬五十三歲,要看這支舞就是現在。

文字|貢幼穎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開季音樂會─馬勒第九」、「時間之流」、國臺交《蝴蝶夫人》

還有什麼比能在一個月內聽到呂紹嘉的馬勒、西貝流士,和簡文彬指揮的《蝴蝶夫人》更幸福的了呢? 每次在歐洲看到呂紹嘉的音樂會都有種想飛過去聽的衝動。二○一○年十二月,呂老師在哥登堡指揮馬勒《第九》,便讓我嚮往了半天。 呂 紹嘉對後期浪漫派的作品有很獨到的觀點,在縱向/橫向細密而理性的推演中,散發出冷豔的色澤與光彩。他的馬勒國人已相當熟悉,而西貝流士其實同樣精采。記 得二○○三年他在巴黎指揮西貝流士《第七》,把平常散漫而偏暖調的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帶出一種冷凝的金屬感;去年台北的開季音樂會,在獨奏家不穩的狀態下, 他仍將管絃樂幻化成壯闊的北歐風景。 簡文彬好久沒在台灣指揮歌劇了!充滿酒神性格的他,以長年在德國累積的Kapellmeister(駐院指揮)的實力來帶領國台交這支老牌樂團,這次的《蝴蝶夫人》當然不能錯過!

文字|尉任之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音樂新訊

王乙聿作品專場 展演絲竹風情

台灣國樂的發展從廿世紀中期開始,無論是大型樂團型制、獨奏樂曲到演奏形式等,皆受中國的民樂發展影響。尤其是大師級指揮、作曲家、演奏家的改革和創見更令熱中國樂者趨之若鶩。早期雖也有多位前輩作曲家留下經典作品,但在國樂教育與訓練逐漸完善與吸收西方養分後,新生代的幾位國樂作曲家,已經能從舊有作曲手法脫穎而出,並與對岸媲美王乙聿便是其中一例。 身兼二胡演奏家、作曲家與指揮,王乙聿自幼便有紮實的音樂訓練,不但以二胡演奏打天下,鋼琴、小提琴甚至管風琴都是他精通的樂器。有別於傳統作曲手法,他所創作的樂曲不但富有新意,並且深受國內樂團與觀眾的喜愛。為此,桃園樂友絲竹室內樂團將以他的作品為主題,主辦「青年築夢III王乙聿作品專場音樂會」,讓觀眾能夠在音樂會中欣賞他的音樂風格與創見。 此次演出,精選《風兒》、《風之谷》、《台北樂響》、《sol la do re》、《快板》、《六重奏》等絲竹合奏作品展現。而為了本場音樂會,將首演絲竹版的《戲柳》,藉由柳琴展現的各種演奏技巧,娓娓道來一段在熱鬧的台北東區巷弄的小酒館裡,怦然邂逅的愛情故事。而在《庫伊的愛情》裡,作曲家大膽地將西方長笛技法移植在中國笛上,並且嘗試在排灣族傳統歌謠中置入爵士樂的節奏。此外,作曲家更將親自指揮演出,讓樂曲中所有冒險、趣味、突破及自我的國樂新語法,原汁原味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文字|李秋玫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不可言說的真實》 由身體出發探問「觀看」

五位女性創作者 如何與蘇珊.桑塔格的生命疊合?

由編舞家古名伸、梅卓燕,聲音藝術家梁小衛與鋼琴家黎國媛,與導演張育嘉一起推出的跨界製作《不可言說的真實》,勇敢地挑戰被譽為「美國最聰明的女人」的作家與評論家蘇珊.桑塔格。五位創作者從「身體」出發,萃取出「觀看」的關鍵字,既對「外」,亦向「內」,試圖從各自的生命經驗,找出與桑塔格的生命經驗疊合的可能。

文字|張慧慧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野良犬之家》 以狗喻人的家庭寓言

七年級世代的生命困境 世代間的無解矛盾

如果人活得像「狗」,他的人生會是如何?編劇林孟寰獲第十五屆台北文學獎劇本首獎的《野良犬之家》,即以一對「狗」兄妹影射失落的七年級世代,如被家庭豢養般,失去開創未來的能力,而與看似理所當然存在的父母,卻又是如同陌生人這齣家庭寓言,將由五年級的動見体劇團導演符宏征搬上舞台,他以「差異與認同」的世代距離作為文本詮釋策略,與編劇展開不同世代間的對話。

文字|廖俊逞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當西方指揮大師碰上台灣布袋戲?!

芬蘭指揮家潘努拉 與北市國共結「東方奇緣」

來自芬蘭的國寶級指揮家約瑪.潘努拉,將應北市國之邀,來台演出「指揮大師潘努拉的東方奇緣」音樂會。這次的「東方奇緣」有多奇?潘努拉除了要指揮國樂團,還得跟布袋戲同台演出鍾耀光的《哪吒鬧東海》,一邊指揮管絃樂團一邊與布袋戲北管鑼鼓呼應;此外,除了演出西方管絃經典,也要挑戰樂名曲《東海漁歌》與《古槐尋根》大師使出渾身解數,場面想必精采可期!

文字|李秋玫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國際中樂指揮大賽 打造中樂更遠更廣的未來

第二屆結果剛出爐 三年後將與台灣合辦

由香港中樂團舉辦的「國際中樂指揮大賽」今年已經舉辦了第二屆,新的優勝名單也才剛剛出爐,愈辦愈熱烈的活動也將延續,二○一七年的第三屆更將與台灣的傳統藝術中心合辦。這個大賽源自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閻惠昌有感中樂指揮人才缺乏,是中樂發展上的瓶頸,藉著舉辦國際賽事,可讓世界更多指揮人才參與中樂演出,更可藉此推展中樂,讓更多世人認識的多元面向!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吳思珊、何鴻棋 聯手二重奏

認真「聽」與「說」 重新認識老朋友

吳思珊和何鴻棋這兩位朱宗慶打擊樂團的頭號人物,為樂團同台演出一年少說上百次,但只有兩人合作的二重奏,這回可是第一遭。在「你說我聽.你聽我說」音樂會中,兩人特地委託作曲家周莉婷新創《我說你聽》,用一種概念性的銜接將擊樂、對白、人聲、戲劇元素串在一起。透過這次的合作,也讓認識了廿多年的這兩人,重新像學生一樣向對方學習。

文字|李秋玫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實驗性創作.創作性實驗

Yes! Try Out的「實驗.創意」讓不同作品的多重影像劇場本質迸發出來,當人們已經厭倦了刻板的劇情結構,這個Lab實驗啟動計劃,不僅在單一作品中表現出展演的多層次,更是在橫向的「作品作品」聯結上,讓每個作品的影像與內涵,複疊到另一部作品上,一部接著一部、一部影片疊著另一部影片,在同一空間的不同區塊面向裡呈現,而且絕對超越僅僅由視覺影像所呈現的空間感,同時也是一種多元敘事觀點的表現策略。

文字|邱誌勇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純情天婦羅》

陳昇,一個全身上下充滿戲的傢伙,他的說話方式、他的歌曲、他的一舉一動都是「陳式風格」,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沒有人把他丟上舞台搞一齣戲咧? 直到《純情天婦羅》出現,終於有人帶種弄了一個音樂劇給他,但這讓我們不免擔心陳昇會不會忘詞,或許我們就是期待他忘詞的那種憨樣,甚至我們開始想像他脫稿演出時的瘋狂,然後cue大家站起來一起High。 照節目介紹上說,一個失眠女子與一付金屬假牙的愛情寓言,夠詭異,還有九首陳昇經典作品與三首新歌,加上吳天章與李啟源兩位大師加持,我想,吃完這碗《純情天婦羅》,不瘋癲也難。

文字|李彥祥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約翰.皮薩瑞里爵士吉他四重奏

聆聽約翰.皮薩瑞里,已經很多很多很多年了 Jazz Times雜誌讚譽他:「聽皮薩瑞里五分鐘演出,就可心領神會他獨到的溫暖、幽默,以及飽滿的靈魂。」我覺得不需五分鐘,當他的音樂一出現,根本不需一分鐘,您就能被他美妙的嗓音吸引 從一九九○年在Chesky灌錄的My Blue Heaven專輯裡清亮的男聲,到一九九四年的Dear Mr. Cole以自己的方式詮釋納京高的經典歌曲,再到近年的Knowing you(2005)、Rockin' in Rhythm: A Tribute to Duke Ellington(2010),及與父親Bucky Pizzarelli合作的Family Fugue,約翰的嗓音日益成熟,演唱輕鬆恬適,不但擁有正統的爵士歌手豐富的歌唱技巧與歌唱演繹,還有他傑出優異的吉他演奏技巧,可說是張張精采,曲曲動人。 在八月份的炎熱季節裡,安排一個浪漫的週末爵士之夜,光是想像就讓人開心,相信約翰.皮薩瑞里絕對能讓大家沈醉在迷人的爵士音樂世界之中

文字|林仁斌
第260期 / 2014年08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傳統當底有好料 小劇場端創意好菜

再推「小劇場.大夢想」系列 三劇團創意爭鋒

近年來積極嘗試跨界合作的國光劇團,邀請資深劇場人王友輝策畫「小劇場.大夢想」系列演出,透過戲曲題材的顛覆、重組與新詮,以及戲曲元素的吸收、消化與融合,接棒敲響時代新聲。特別邀請EX-亞洲劇團、栢優座,以及年輕編導與國光劇團合作,讓傳統與當代劇場持續對話,激盪出嶄新的火花!

文字|廖俊逞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匯聚四國十位新生代編舞家

「驅動城市藝術節」 跨國交流看見自己

匯聚了台日港韓四國十位新生代編舞家的「驅動城市藝術節」,不只讓觀眾看見亞洲的年輕編舞家,也讓他們看見自己。藝術節的主題是RAM,討論記憶,城市的記憶、歷史的記憶、自我的記憶這群編舞家因為人生厚度的不同,作品也有不同的重量,但多是從自身出發,呈現現代人面對的各種處境。

文字|張慧慧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安排三套結局 劇場見分曉

《大算命家》 「算」出最佳繼承者?

《大算命家》故事描述企業首富想從三個性格迥異兒子挑選繼承者,但三人各有弱點,為解決繼承權的爭奪風波,於是找上命運精算師指點斷言。該劇由樊光耀飾精算師,高英軒一人分飾三位性格迥異的繼承者候選人。編劇更安排了三種不同結局,觀眾進劇場才得分曉。

文字|廖俊逞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OH,MY嘉! 與藝術一起「玩遍偶嘉」!

2014嘉義市戲劇節 讓藝術滲透在地生活

嘉義擁有獨特的新舊交雜的城市意象,為了結合地方文化特色,讓民眾近距離接觸藝術,今年首度開辦的「嘉義市戲劇節」,透過演出、工作坊及講座等多元類型,著重在各種偶戲的豐富演出,非常適合親子欣賞同樂。觀看節目之餘,也可來趟嘉義慢活小旅行,細細品味地方風土民情,讓藝術自然融入生活,不再遙不可及。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感受霧島風情 聽見頂尖的聲音

霧島節慶管弦樂團首度訪台 台灣的首席與世界級首席一齊獻藝

將世界拉到霧島,讓年輕音樂家接觸閃亮的巨星,進而拓廣視野、與時並進,是「霧島音樂祭」的初衷。而今台灣的學子們,藉著霧島節慶管弦樂團訪台的相關活動,也能夠在自己的土地,讓世界走進來,聆聽、學習、並且期待未來走出去。在這一切的美麗發生同時,讓我們先感受霧島風情,傾聽頂尖的聲音。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結合《春之祭》與《新世界交響曲》

《第一天》 寫給台灣的一封情書

一九一三年五月廿九日,芭蕾舞劇《春之祭》在巴黎香榭麗舍劇院首演,平地一聲雷,斯特拉溫斯基革命性的音樂概念與尼金斯基挑釁的舞蹈詮釋,無不讓觀者驚嚇難耐、坐立不安,有誰想得到,當時引發強烈醜聞的舞劇,卻吹響了時代的號角,至今仍召喚無數編舞家投身創作。台北室內芭蕾藝術總監余能盛也是其中之一,新作《第一天》,將《春之祭》與捷克音樂家德弗札克《新世界交響曲》結合,注入現代芭蕾的語彙,呈現出現代人在壓迫、寂寞的世代中,如何重新認識世界,探索內心底層。 現任奧地利格拉茲市歌劇院芭蕾舞團副藝術總監的余能盛,旅外卅載,是當今最早在歐陸發展的一位台灣舞蹈家,卻每年不辭勞苦地固定返台發表新作,歷年作品包括《天鵝湖》、《茶花女》、《當芭蕾邂逅柴可夫斯基》、《吉賽兒》等。而今年度的新作《第一天》堪稱是余能盛給台灣的一封情書,投影皆取材自台灣街頭巷尾,雖以《春之祭》的苦悶、壓抑為基底,隱約對映當前紛擾不安的現實,卻不忘加入《新世界交響曲》的開闊,樂曲中對新世界的期盼,不啻是對母土最深切的祝福。(張慧慧)

文字|張慧慧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歐西打街 ∕ Outsider Alley》

以虛擬街道 揣摩都會邊緣人的生活片段

「歐西打街在哪裡?我已忘了它的地理位置,也許在香港、紐約或台北,我只能描述這是一條不太起眼的小街道,跟我們時常路過卻不願多撇一眼的小巷弄差不多。在熟悉的城市裡,這類街道不知凡幾。」索拉舞蹈空間藝術總監潘大謙說。 現代城市對於乾淨、一致性的神經質要求,排除了城市的背面,拒絕了魯蛇、浪蕩者、漫遊者擾亂城市的「秩序」,也因此讓街道失去了個性。以outsider為名,索拉舞蹈空間的兩位靈魂人物潘大謙、程曉嵐以一貫對現實社會的關懷,集結七位舞者在年度新作中,共同發展出一條虛擬的街道歐西打街。進一步地說,不只是人形塑了空間,空間也影響了人的行動,《歐西打街》正是透過一群都市邊緣人的生活片段,讓瑣碎、緩慢的意象不斷溢出,逼視都會齊整表皮下的暗角,反思在現代生活的「平滑空間」中,個體遠離生活的皺褶,無可避免的異化。潘大謙說:「在歐西打街裡,勞動與效應的絕對意向性被取消了,這裡的生活隨時被偶發的片段事件打斷而成為另一番景緻,NG與徒勞在此不能稱之為失敗。」(張慧慧)

文字|張慧慧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台積心築藝術季「戲弄321小戲節-原地散步」

台南的城市意象是老舊中帶著新鮮;傳統裡夾雜創意;生活上遇見藝術。走在台南特有的蛛網式街道巷弄裡遊走,常會出現別有洞天的特殊驚喜,321巷藝術聚落就是這其中的驚喜! 這個聚落是由日治時期的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所組成,區域內有十棟建築,光復後曾為學校單位如成大的教職員宿舍,有很多台南的知名人物曾住在此區,如畫家郭柏川。二○一三年台南市文化局推出「321巷藝術聚落」計畫,遴選出七組藝文團體進駐聚落,而其中三個進駐的表演藝術團隊即是台南在地創作力旺盛的台南人劇團、那個劇團與影響.新劇場。他們的戲劇創作風格非常不同,但能量都非常飽滿,而這次他們將聯合起來在321巷藝術聚落舉辦「戲弄321小戲節─原地散步」,就讓我非常期待這個結合老建築空間的環境劇場演出,想體驗一邊散步在老屋長巷中感受環境詩意般的氛圍;一邊觀賞三個劇團各自帶來與老屋結合的精采劇目演出,讓這個老屋新戲的演出為我的炎炎夏日假期帶來清新鮮活的藝術之風。

文字|羅文瑾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