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小提琴家伊凡諾夫
音樂新訊

小提琴家伊凡諾夫 來自比利時的華麗丰采

一九八六年出生的比利時小提琴家伊凡諾夫(Yossif Ivanov)演奏融合俄國與法國學派,曾被英國《絃樂》The Strad雜誌及法國古典權威雜誌《音叉》Diapason評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權威演奏家」、「明日最頂尖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從年少時期即被譽為天才,十六歲便在「蒙特利爾國際小提琴比賽」奪冠,為該賽最年輕的得主。十八歲榮獲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音樂比賽」小提琴第二名。廿二歲便受聘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成為該音樂院史上最年輕的小提琴教授。不僅如此,他更曾以《法蘭克、伊薩依與丹奈小提琴奏鳴曲》專輯獲得《音叉》雜誌「年度金獎」(dOr de LAnne)。錄製的巴爾托克與蕭斯塔可維奇小提琴協奏曲與杜悌尤(Henri Dutilleux)的作品都獲得高度的評價。 法國比利時學派,是小提琴學派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以華麗的音響和浪漫色彩著名,此次來台,伊凡諾夫不但將與台灣絃樂團合作交流,演出理查.史特勞斯的絃樂六重奏,選自歌劇《隨想曲》、蕭頌的《詩曲》、選自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稍慢板〉等精采曲目外,更有一場獨奏會展現他的天才丰采。值得一提的是,協奏音樂會,將配合台絃即將舉辦的「法國名琴名弓大展」,使用展出樂器。

文字|李秋玫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重擊黑暗 向宿命提出控訴

NSO《馬勒第六》

國家交響樂團將在音樂總監呂紹嘉帶領下,演出馬勒的經典之作《第六號交響曲》,這首瀰漫悲劇氛圍的曲子,卻是成於作曲家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彷彿是命運的預示,揭露了接下來的厄運,讓後世聆賞者為之欷歔;同場音樂會也要演出荀貝格控訴猶太同胞遭受納粹屠殺的《華沙生還者》,由獨唱者、男生合唱團與管絃樂團唱出這人間悲劇。透過音樂,讓我們用心感受馬勒與荀貝格為命運所做的控訴與撞擊。

文字|李秋玫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卅六句詩情詩景 打造當代崑曲「最好的樣子」

專訪《春江花月夜》導演李小平

去年六月首演,在上海引發「這個時代崑曲最好的樣子」討論熱潮的《春江花月夜》,劇組靈魂人物除了製作人與主演張軍,還有台灣戲曲導演李小平。近年走南闖北嘗試執導多種當代戲曲的李小平,在這次的《春江花月夜》導入台灣劇場美學,邀請多位台灣劇場重量級設計家參與,他指出,整齣戲以曲牌連套的格律書寫,既好聽,又推動情節不斷前進,身為導演的責任就是把這麼優美的文本「立體化」,豐滿觀眾對於詩的想像。

文字|李玉玲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朱宗慶打擊樂團

四大天王各顯特色 尋找「第五種擊聲」

邁入卅周年,朱宗慶打擊樂團慶祝活動不斷,完成開年的團慶音樂會,接下來將首度進軍台灣國際藝術節,演出「第五種擊聲」音樂會,朱團的「四大天王」吳思珊、何鴻棋、吳珮菁、黃堃儼擔綱上陣,分別以「戲」、「狂」、「美」、「技」四項主題揮灑,將世界首演四首新創曲目,在此中與觀眾共鳴,讓觀眾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五種擊聲」!

文字|張震洲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心心南管樂坊「此岸.彼岸」

心境流轉 展現悠緩之美

南管藝術家王心心突破傳統南管的演出形式,與各種藝術合作,企圖展現當代生活下人們多元的內心活動。將在三月演出的「此岸.彼岸」,上半場的《春祭》以完整的上下四管組合呈現南管由指而曲、循序漸進的典雅傳統,下半場由王心心將四個與觀音大士相關的主題作品重新以南管曲牌編曲,將她近年的感悟融入南管的血液裡。

文字|李育慈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陳必先與來自瑞士的音樂家們

聽吧,阿爾卑斯山下的音樂國度

三月上旬在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奏廳演出的這場室內樂音樂會,邀集大提琴家簡碧青、小提琴家威利.齊默爾曼、指揮家與長笛家卡斯帕.參德,還有大家熟悉的鋼琴家陳必先,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瑞士」,這個阿爾卑斯山的國度,也是音樂繚繞的國度,來自瑞士的古典音樂將如何打動人心,令人期待。

文字|林琬千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你連數字也不是

評《大世界娛樂場II》

荷官的僵直和電投人的扭曲,是反映他們現實處境的社會姿態,而她的硬撐和他的被壓垮,無非是為了確保巨額賭注可以持續流通。也就是說,他們只是數字的媒介,他們的身體姿態是被數字雕塑出來的,那不只是社會的、更是經濟的姿態。但最令人不寒而慄的還不是這個,不是冰冷的數字在割肉剔骨,而是她和他是自願的剝削者,是你我看著他們操勞到滿臉大汗,卻還掛著滿面笑容,居然都能跟著發出會心的苦笑。

文字|郭亮廷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來上「國樂經典必修課」! 北市國向前輩致敬

當年,前輩們篳路藍縷以彙整樂譜、創作樂曲、巡迴演出、改良樂器等方式,在台灣撒下國樂的種子,才有今日開花結果的蓬勃發展。飲水思源,為了向他們致敬,並且讓晚輩們了解他們是如何以為國樂奠基,臺北市立國樂團即將要開堂必修的音樂課,再現國樂前輩作曲家王正平、王沛綸、馬水龍、許常惠、莊本立、陳裕剛、董榕森、盧炎、鄭思森等人的經典作品如《陽明春曉》、《柳暗花明》、《南山玉笛》、《鑼鼓操》、《桃花姑娘》、《山地歌舞》等。 「課程內容」除了請瞿春泉指揮與臺北市立國樂團,以獨奏、小合奏、大合奏等方式表現外,更邀請在國樂界深耕多年的音樂學者林昱廷、蔡秉衡兩位老師搭配音樂,擔任兩場節目的主講人。特別優惠的是,單憑一張「上課證」就可以連上兩堂課。想聆聽國樂懷舊經典,絕對不能錯過這場,現已開放選課,要搶要快!

文字|李宜萍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波西米亞人在台北

台北愛樂歌劇坊 重詮《藝術家的生涯》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藝術總監杜黑為了提供舞台給台灣的表演者,擴張演出領域,從古典走到通俗、從人聲跨到交響樂團和劇場等,於二○○九年成立「台北愛樂歌劇坊」,由曾任布拉格國家劇院助理指揮的邱君強擔任音樂總監,積極培育古典歌劇表演人才。不但推出「歌劇藝廊」至各美術館、博物館巡迴演出。自二○一五年起至今年一月,還有高達卅場的「甘泉藝文沙龍」系列音樂會,給國內年輕歌手有個磨練實力與嶄露頭角的平台。不僅如此,還以全本歌劇製作為目標,定期演出大型歌劇如《費加洛的婚禮》、《蝙蝠》、《法斯塔夫》、《喬凡尼先生》等。 二○一六年三月,台北愛樂歌劇坊將推出浦契尼三部歌劇傑作之一的《藝術家的生涯》La Bohme(又譯《波西米亞人》),劇情描述十九世紀巴黎年輕藝術家的窮苦生活,及他們之間愛情與友情的糾葛。在指揮邱君強與導演鍾欣志的帶領之下,將嘗試突破原劇框架,會帶給觀眾不同的詮釋。

文字|李宜萍
第278期 / 2016年02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經典動畫詩意世界 現場音樂再掀感動

《佳麗村三姊妹》電影音樂會

二○○三年的動畫電影《佳麗村三姊妹》,以天真與懷舊並存、鄉愁與幽默兼具、寓意深沉卻又充滿奇幻詩意的表現,橫掃世界各大影展的動畫、甚至是最佳電影獎項;其配樂揉合爵士、藍調、古典、香頌,甚至民俗音樂,與情節搭配得渾然天成。當年擔綱配樂設計的班華.夏希斯將帶領「佳麗村真糟糕樂團」來台演出,搭配電影畫面重現聲光饗宴,讓影迷與樂迷一起重溫美麗的感動

文字|李永忻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浮沉於現代化浪潮 我們牽起手反抗

原舞者《Maataw.浮島》

繼二○一三年與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拉法合作《Puing找路》後,依循田野調查為基底、加入現代劇場概念與手法的路線,原舞者今年推出了新作《Maataw.浮島》,以蘭嶼達悟族為主題,由能演能導、本身為台東阿美族的陳彥斌執導,他將達悟族樂舞與族人面對的當下情狀對照呼應,在演出中讓族人以傳統拋船儀式「蠻阿威」驅趕入侵者,成為族人間相互鼓勵打氣的「反核身體」。

文字|樊香君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春江花月夜》系列報導一 讓崑曲與生活一起呼吸

張軍 小生 自己作主!

張軍,不是傳統定義下的崑曲小生,他的舞台,不只在大紅氍毹上,歌劇、實驗崑曲、跨界演唱會都看得到他的身影;他不甘崑曲被世人冷落,一步一腳印奔走校園,在年輕學子心中埋下崑曲種子;他創立全中國第一個民營崑曲劇團「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打造實景園林版《牡丹亭》;去年他更製作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演繹唐代詩人張若虛橫跨人、鬼、仙三界的深情探問。他創造自己的舞台,不願被世人左右,說自己「是很爽,且一意孤行的崑曲小生,不怕別人的眼光,然後Enjoy it!」

文字|邢本寧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曾道雄醞釀卅七年大作

《鄭莊公涉泉會母》 至孝感天樂美動人

《鄭莊公涉泉會母》是歌劇教父曾道雄最新的製作,取自《春秋左傳》,透過獨唱、重唱、合唱及舞蹈,將古典的傳說做最貼近現代的詮釋。繼以往為歌劇導演之後,這次曾道雄不但親自創作劇本,更首度為歌劇寫譜樂曲。而最令人驚嘆的是,這一部感人肺腑的製作,已然在他心中醞釀了卅七年。

文字|李秋玫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芝加哥交響樂團再訪台灣

慕提領軍 以美國之聲演繹傳統與現代

由音樂總監慕提帶領,這次芝加哥交響樂團再訪台灣,推出紮實的樂團曲目,從古典風格的貝多芬《命運》與浦羅柯菲夫模仿海頓風格的《古典》、充滿浪漫派管絃聲響的柴科夫斯基第四與世紀末的馬勒《巨人》,恰與充滿理性主義的廿世紀德國作曲家亨德密特《協奏曲,為絃樂與管樂》形成對比。

文字|賴家鑫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陳仕瑛重詮馬克.瑞文希爾作品

《瞎拼,幹》 挑戰消費與性愛的道德準則

英國劇作家馬克.瑞文希爾的《瞎拼,幹》由十四個短景構成,共有五個角色,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探討消費主義盛行下的社會,消費取代了所有社會道德準則。挑戰過多部英國「新文本」的導演陳仕瑛,這次將重詮瑞文希爾當年初試啼聲之作,她將劇本的語境拉近台灣的情調,並模糊掉原劇本中特定的時空背景,更貼近我們的生活。

文字|廖俊逞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隨著開場感覺就不一樣了

河床劇團的《夢見大衛林區》

我覺得有趣之處,並非是河床劇團演了一齣向美國作者致敬並重新挪置其語彙的作品,而是劇團自身的創作基因可謂就和上述的舞台化的影像世界,抑或,影像化的身體與姿態脫離不了關係,甚至是奠定其劇場特色的核心結構。如果河床劇團的特徵(之一)是透過此種舞台化的影像世界或影像化的身體與姿態來構成「林區式」的形態,那麼「夢見大衛林區」究竟意味著什麼?顯然,向超現實系譜汲取靈感來彰顯其繼承關係,是其中一個可能的線索。

文字|孫松榮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音樂新訊

曼斯特領軍 維也納國家廣播交響樂團首度訪台

維也納國家廣播交響樂團(ORF Radio-Symphonieorchester Wien,簡稱RSO)將在首席指揮曼斯特(Cornelius Meister)帶領下首次來台演出。定期於維也納金色大廳(Wiener Musikverein)及維也納音樂廳(Wiener Konzerthaus)演出的RSO,自二○○七年起亦開始與維也納歌劇院(Theater an der Wien)合作,使這個樂團的觸角更多元。年方卅五的曼斯特,是目前最受矚目的新生代指揮家之一;廿一歲即於漢堡國家歌劇院首次登台演出,廿五歲任海德堡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至今他已是歐陸各大歌劇院包括維也納、史卡拉歌劇院的客席指揮座上賓。此次來台演出包括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之德奧經典,其中布拉姆斯交響曲是曼斯特獲得樂評極度讚賞的曲目之一。此外,同行的還有鋼琴家拉杜圖(Maria Radutu),曾在維也納莫札特年受邀開幕音樂會演出的她與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的合作,令人拭目以待。

文字|吳珮語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芝加哥交響樂團與指揮大師慕提

二○一三年一月,芝加哥交響樂團首次來台演出,原本應該是由他們的音樂總監慕提(Riccardo Muti)領軍,就在演出前一週,慕提因病開刀而必須緊急取消亞洲巡演;這次樂團二度來台,終於能夠聽到他們的合體了!雖然之前紐約愛樂亦極力爭取與其合作,但二○○八年慕提決定情定芝加哥,自二○一○年起成為他們的音樂總監,二○一五/一六樂季已經是他第二任期的開始,經過五年的磨合,現在正是樂團與慕提的成熟發展期,知道彼此要什麼,但還沒「老夫老妻可能就沒太多火花」的階段;加上這次來台演出的演出曲目,都能夠充分展現樂團的實力特色(尤其是以磅礡著稱的銅管),令人非常期待這以嚴謹風格聞名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七十四歲的大師指揮棒下,究竟會迸發出怎麼樣的精采火花?的確很值得讓人一探究竟。

文字|吳孟珊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音樂新訊

小提琴家羅曼.金 鬼才改編向帕格尼尼致敬

從Youtube影片竄紅到音樂廳舞台上的鬼才小提琴家羅曼.金(Roman Kim),可說是古典樂壇上的「另類現象」。年屆廿四的他,以精湛的技巧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觀眾。他的才氣不只是在演奏小提琴上,也在樂曲的改編或創作上。著名的例子,就是他改編了巴赫的《G弦之歌》在網路上成為流行金曲後,引來德國樂譜出版商 Barenreiter特別出版了羅曼.金版本的《G弦之歌》樂譜。他的首次來台演出特別挑選了「能完美演繹他心境」的曲目;除了小提琴經典名曲《魔鬼的顫音》、易沙意《敘事曲》外,亦包括帕格尼尼及羅曼.金自己譜寫或改編的小提琴曲。帕格尼尼對於羅曼.金而言可說是一位「精神導師」,他的生平和作品都深深地啟發這位來自哈薩克的年輕小提琴家,因此他把其中一首改編自威爾第《茶花女》的主題與變奏曲〈飲酒歌〉題獻給他的偶像。

文字|吳珮語
第277期 / 2016年01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張艾嘉獻聲助陣 《仲夏夜之夢》陪您倒數

NSO跨年音樂會 戲感十足

NSO這次的跨年音樂會讓人眼睛一亮,不僅大寒冬裡演出莎翁原著、孟德爾頌譜寫的《仲夏夜之夢》,還邀來編導演俱佳的張艾嘉演出!音樂總監呂紹嘉為了演出全本,特別請樂評人焦元溥改寫劇本、去蕪存菁,而由張艾嘉生動扮演劇中多個角色。歡樂劇情加上熱鬧氣氛,讓這一場夢跟著音樂,陪大家迎向新年的來臨。

文字|李秋玫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別忘了,你也曾經是小王子

綠光劇團《老王子》

多年不曾推出編導作品的綠光劇團編導羅北安,因十分喜愛經典名著《小王子》,決定重拾創作,將近年所累積的經歷化為養分,花近一年半的時間改編成《老王子》。這是一齣荒謬喜劇,情境設定在一所精神療養院中,「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純真的小王子。」羅北安說,《老王子》想呈現的就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承受著生活的種種壓力,內心不斷在面對現實與流失的純真間抗衡的寫照。

文字|廖俊逞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從生活到舞台 兩組雙人舞的平行世界 驫舞劇場《兩對》

這回不是男人跳舞,也不只是男人與女人跳舞,而是兩對伴侶,各自編作雙人舞,然後放在同一個舞台一同起舞這是驫舞劇場的新製作《兩對》,由陳武康與葉名樺、劉冠詳和簡晶瀅這兩對生活中的伴侶演出。創作發想從生活出發,私人的關係延伸至舞台上奇妙的互動,是默契的展現,還是隱隱的對抗?兩對四人以舞步構築的平行世界,將讓觀眾看到怎樣的隱喻?

文字|李時雍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挑動「戲」胞的浪漫美聲

「法式音樂劇,巨星演唱會」 六大巨星台北獻藝

同樣是音樂劇,法式音樂劇與美國音樂劇有何不同?曾四度來台演出《鐘樓怪人》男主角的麥特.勞倫如此形容:「法式音樂劇其實就是『具有故事情節的流行演唱會』!」而其氣勢磅礡的場景、演員華麗的肢體表演與膾炙人口的歌曲,更讓法式音樂劇能夠跨越語言藩籬、在世界各地演出不輟。這次的「法式音樂劇,巨星演唱會」,邀集麥特.勞倫、勞勃.馬利安、席瑞爾.尼可萊、理察.查理斯特、史黛芬妮.貝達爾與阿黎安.高堤耶,六大巨星齊聚台北,為觀眾獻上最原汁原味的音樂劇經典美聲!

文字|蔡育昇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澳共製《大世界娛樂場II》

提問生存 對「賭」人生

二○一三年在澳門藝術節演出的《大世界娛樂場》,從大大小小、紙醉金迷的博彩娛樂場,窺探「大世界娛樂場」這一座巨大的當代城市徵狀。導演高俊耀與澳門「足跡劇團」將推出該作第二部,從賭桌延伸到人生賭局,透過分別來自台灣與澳門的四個演員,以粵語及中文交錯演出,帶觀眾逼視早已置身博彩模式的當代生活,深入慾望與夢想的交匯場域。

文字|廖俊逞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