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人物專訪
莫蘇奇:街舞,不僅是把頭頂在地上一直轉圈圈而已
形容自己像塊海綿、必須不斷找尋養分的莫蘇奇,在很多受訪影片裡總帶著一股微笑,一股跟他十五歲剛開始跳街舞時幾乎同樣角度的微笑,既是北非裔臉孔上常見的友善,也隱約帶點來自街頭的家常:他體諒地鐵障礙下遲到十分鐘、慚愧得不得了的訪問者,也在你忙著把錄音器材擺上桌時、問你從巴黎那一區前來 莫蘇奇常說自己的馬戲所學讓他很不習慣空著的舞台,因為沒有安全感,或是覺得不夠實在;我倒覺得這來自他的具體化,就像他把貼心好意用問話表達出來,把童年的疑問及志願用街舞跳出來。 莫蘇奇提出的國際合作計畫是他二○○九年得以在最後關頭脫穎而出、帶著卡菲舞團獲選進駐CCN Crteil的最大關鍵,這次跟台灣兩廳院合作的《有機體》則是他將提案中「開放舞蹈可能及擴展合作領域」具體化的一大步,令人期待。
-
焦點專題(二) Focus
他的一生 宛如戰後當代音樂史
梅湘一生的創作生涯,可說是一部二次戰後的當代音樂史,內容之廣、影響之大,廿世紀少有人能出其右,並且著書傳達教學與創作理念,尤其是在節奏方面的著述。對於後世的影響,是從西方到東方,梅湘不僅是一位音樂家與藝術家,更為後人樹立了大師的典範。
-
焦點專題(二) Focus
炫彩斑斕 構築音樂天堂
梅湘自稱患有類似「光幻覺」的疾病,可在聽到聲音時同時看見色彩。這種特殊的「聯覺」除了讓他可以鉅細靡遺地寫下自創調式及各種和弦的繁複色彩,更讓他在音樂評論上獨樹一幟。對梅湘而言,所有的音樂家都可用「色彩」來區分,像蒙台威爾第、莫札特、白遼士、蕭邦等人都是色彩的音樂家。從欣賞、分析到創作,色彩統馭著一切,形成梅湘獨特的美學概念。
-
焦點專題(二) Focus
虔誠堅定 揮灑音符頌讚基督奧蹟
梅湘曾說:「我所想要表達的第一個理念,也是最重要的理念,即天主教信仰真理的存在因此我部分作品的目的,即是為了闡明天主教信仰的神學真理。」是以,在長達六十餘年的創作期間,梅湘透過不同形式的創作來傳達其信仰,包括經文歌、管風琴作品、鋼琴作品、室內樂、交響樂作品、神劇,以及一部歌劇。
-
焦點專題(二) Focus
譜寫「鳥歌」 羽翼模特兒的紅塵知音
無論是對於作曲組師生、演奏者或一般的愛樂大眾而言,親近梅湘的音樂,都是相當新奇的聽覺經驗。特別是以「鳥歌」為主題的作品,更堪稱是前所未有的聆聽歷程。須完全拔除對於音樂情緒流動的慣性,建立全新的感知思維;且自單一音型、主要素材、旋律線條、樂段發展、樂曲架構、直至深層音樂語境的表露,無一不以「鳥」為核心。
-
焦點專題(二) Focus 與梅湘《基督升天》一起感動……
《修女安潔莉卡》 朱苔麗美聲催淚
在這場曲目宗教意味濃厚的音樂會中,除了可以聆賞梅湘精采的《基督升天》,更可以透過「東方卡拉絲」、女高音朱苔麗的美聲,體驗浦契尼高人一等的催淚功力。《修女安潔莉卡》這部獨幕歌劇,全劇所有角色均為女性,也展現浦契尼在處理女生戲劇性上的功夫。
-
焦點專題(二) Focus 與梅湘《被遺忘的奉獻》一起震動……
「鼓動.春之祭」 「擊」動心靈的節奏
在NSO的「鼓動.春之祭」音樂會,將隨著打擊樂的起舞,推送震動人心的節奏!除了有常被並比的斯特拉溫斯基《春之祭》與梅湘《被遺忘的奉獻》,還有天才擊樂家馬丁.葛魯賓格再度來台展技,將演出安倍圭子為六根琴槌創作的《稜鏡狂想曲》及作曲家多爾曼的雙擊樂協奏曲《香料、香水、毒素》。
-
演出評論 Review
建構重新感知「身體」的平台
三種形式及三種與身體對話的方式,漂亮完成「身體平台」整個策展概念。雖不是說每個表演都無懈可擊,對身體的探討也不可能至此而盡,但它確實做到國內策展難見的拳拳到「肉」,而非空有理念包裝;也展現出表演藝術於新時代的革命,不在議題而可能在「感知方式」上的潛力。
-
新藝見/新銳藝評
致命的額頭叉
用兒孫滿堂的畫面取代實際舞台的表演,亦是將王海玲用以敘事抒情的「唱段」壓縮。或許,這些影像讓《美人尖》的敘事性提高,但對於一個戲劇演出,將情節完整交待完是最重要的事情嗎?而被萎縮的,會否才是戲曲藝術最重要的核心?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表演藝術百年 開啟邁向數位雲端之路
作為一種「熱中於消逝的藝術」,如何為表演藝術留下記錄,會有多少可能?兩廳院在廿年前創辦了《表演藝術》雜誌,以文字記錄演出,更成立「表演藝術圖書館」留下書籍影音等史料;廿年後跟隨網路科技與雲端數位的概念,由《PAR表演藝術》雜誌推出「表演藝術百年史」維基百科網站,冀透過全民編寫的的機制,留住「當下」、回溯「過去」、延伸「未來」,開啟台灣百年表演藝術史的建構工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蝴蝶君》名編劇黃哲倫推新劇
《中式英語》叫好不叫座 悵然揮別百老匯
以《蝴蝶君》在百老匯打響名號的華裔劇作家黃哲倫,去年在芝加哥推出新作《中式英語》,試演成績斐然,順勢挺進百好匯,雖然劇情背景是經濟正在崛起的中國,頗具話題性,雖然評論不差,製作群也卯力宣傳放送口碑,但仍不敵百好匯先天態勢,在演完一百廿八場之後,悵然揮別下檔。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蒙特蘇瑪》 政治宣示盡在其中
今年適逢普魯士的腓德烈克大帝三百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音樂家集於一身的大帝,德國各地都推出了相關紀念活動。而他親筆編劇的歌劇《蒙特蘇瑪》,柏林國家歌劇院也於一月底舉行音樂會形式的重演,讓我們有機會認識腓德烈克大帝是如何結合音樂與他的王朝。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人偶同台 解碼克萊斯特的寫作狂熱
安德烈.克里根堡執導、柏林德意志劇院製作的《海布龍城的凱西》,是去年柏林各大劇院為紀念作家克萊斯特逝世兩百年紀念,把克萊斯特重要的劇作都搬上舞台的製作之一。面對這部號稱「一齣盛大的古裝歷史騎士劇」,克里根堡並不照本宣科,而是大量穿插克萊斯特生平自傳書信,追尋還原創作的源頭、線索與路徑,回溯鬱鬱不得志的傳奇一生,並與故事情節交相對照呼應。
-
藝視窗 News
廿世紀代表作曲家作品《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問世
【台灣】 廿世紀代表作曲家作品《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問世 臺灣音樂中心多年來推動台灣傳統音樂的研究、保存及傳承,有鑒於國內鋼琴及絃樂演奏家人才雖多,國人創作品的出版品卻相對稀少,因此於2月出版了《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彙集4位廿世紀台灣具代表性的作曲家陳泗治、郭芝苑、蕭泰然與賴德和,具濃厚鄉土風格的8首室內樂作品。 陳泗治生前留下許多優秀樂曲,其〈嬉遊曲〉收錄於《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郭芝苑、蕭泰然與賴德和則一生堅持創作,曾獲金曲獎、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等無數獎項,享譽國際樂壇,皆堪稱國寶級作曲家。 「法文聲樂大賽」即日起開始報名 台灣法國文化協會、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及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為了推廣聲樂藝術,同時增加台、法文化交流,特別舉辦「法文聲樂大賽」,即日起開報名!比賽組別依年齡,分為曾於國內外大學音樂系修習聲樂的青年組及菁英組,另外還有各年齡、科系皆可參加的香頌歌曲組。比賽日程分為初賽、複賽、決賽三階段,從5月5日至20日,各組的首獎不僅可獲獎金與獎狀,還可獲法國來回機票一張。報名日期即日起至4月23日。一律採網路報名,報名網址為www.vocalistasso.org.tw,內有更詳細比賽方式,或電洽02-25061170。 出國比賽!「放大舞蹈Danse Elargie」大賽 法國最前衛的巴黎城市劇院(Thtre de la ville)與法國漢納國立編舞中心(Centre Chorgraphique National de Rennes et de Bretagne/ Muse de la danse)共同舉辦「放大舞蹈Danse Elargie」大賽,即日起開始甄選,各領域、年齡、國籍的藝術家皆可參加。送件截止日期
-
劇場快門
王墨林帶領演員排練《黑洞3》二○一一年版
地點:澳門「牛房倉庫」 時間:二○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
藝妙人物事
燈亮前,請準備——雲門舞集幕後技術探秘
「如果有十個角色,其中一個人不見,那就要找出他不見的原因。獨舞時看得到,群舞卻看不見了,也要解決。」有時問題不一定出在燈光,可能是舞台位置或服裝的問題,這些也多靠排練場上的try out發現、改善。 對雲門來說,《如果沒有你》是從黑白片跨入彩色片的新體驗,李琬玲從工作中再次得證:最好的設計,就是最簡單的設計:「我花了很多力氣想,怎樣能夠簡單又達到我要的。」
-
藝@書
若藝術形於閱讀、成於書
表演藝術在舞台上奪彩一時,但要轉換成書,就又是另一項藝術。近期剛好有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金枝演社與紙風車劇團的相關出版,從歷史、私人情感與事件記錄等角度切入,呈現了三場精采的紙上表演。
-
藝@CD
聲畫交織 蔣勳磁音傳「美」
由知名美學家蔣勳解說的《聲.情.印象》,是四張不同錄音所組合而成的套裝專輯,透過音樂與畫作的結合,讓整體音響變得更豐富、畫面變得更有想像空間。專輯不以特定的時代或派別作區分,而是以「主題」的方式歸納;沒有刻意找同期音樂家或深奧的旋律來作對應,而以古典、流行、經典改編及全新創作配搭,多樣化,但卻不干擾原有恬適寧靜的詩意。
-
藝@電影
星光閃耀金穗獎
作為台灣電影新秀競技第一擂台的金穗獎,今年展現了更強勁的實力,除了有已獲台北電影節、金馬獎的作品參與,更有不少作品中閃現星光,屢見專業演員上陣擔綱,更增作品可看性。
-
藝@展覽
逃離北韓者的斑斑血淚
美籍台裔攝影家張乾琦二○○七年至○八年間,接受《國家地理雜誌》委託前往中國拍攝「脫北者」從北韓脫逃、跨越國界到中國、東南亞、日本和南韓等國的北韓人民。張乾琦前後花了四年的時間完成此一系列,透過靜態攝影和影片呈現一路跟拍的過程,鏡頭道出脫北者隨時面對被逮捕與死亡威脅的內在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