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咖啡店、書局、畫廊、理髮廳這些日常場所,推開店門剎那發現似乎習慣不再成自然。眼前的熟悉場所,有著舞台布景,原先屬於各場所的專業工具變成了道具,找到了不同以往的嶄新定義。劇場就在這裡,演員操弄著各式各樣戲偶,在你面前拉開一幅新世界圖像。
每年十月固定在台北市舉辦的「超親密小戲節」,就是源自生活場景的狂想。藝術節邀請了來自國內外創作者,共同以偶為創作元素,在永康街區、敦南誠品、民生社區等充滿奇趣值得探訪的小區,拆解重組日常的景觀。這一切,都要從飛人集社的團長——石佩玉的奇思異想說起。
超親密小戲節
永康區
10/12~14 19:30 10/13~14 14:30
Yaboo鴉埠咖啡、咖啡小自由、東家畫廊
民生社區
10/16~20 19:30
日光大道 富錦廚房、6636創意生活空間、邀月酒坊
仁愛圓環區
10/19~21 19:30 10/20~21 14:30
日升月鴻畫廊、新畫廊、Abby Rose Learning Studio
INFO 02-23378859
散步和搭公車,通常在仁愛路
家住台北市幾近中心地段,大棵樟樹和木棉整齊排列的仁愛路上,交通便利,公車計程車班次頻繁,去年新開通的捷運站提供了更多樣選擇,規劃每日行程該搭何種車該走多少路,帶給石佩玉許多生活樂趣。從家裡到公車站的途中,路樹被陽光大氣又細緻地剪出搖曳光影,在微小細節中存在著美好,公車站成了最天然的劇場。
「搭公車好玩的是可以看風景,看車上的人。」石佩玉認識城市的第一步驟就是搭公車,看到有趣的地方就跳下車東張西望。「台北市公車在人少的時候很舒服,免費冷氣可以吹,窗外還有陽光灑進來。」石佩玉用交通來切割日常與工作的分界:「以前我還特地去木柵租工作室,想讓生活跟工作有段距離」。
從小,石佩玉就喜歡走路,不分晴暑陰雨,她喜歡慢慢走路慢慢思考,喜歡聽雨打在雨傘上的聲響,喜歡白花花的陽光灑在身上。「我覺得能感覺到風的存在,是很美好的事。」對她來說,街坊巷弄像是立體書或等待展開的藏寶圖,時常不經意拐彎處撞見奇異風景或便宜好逛的店家。重度近視的石佩玉,笑稱自己很早就辦好保險,「因為太容易分心注意旁邊的事情,感覺會發生意外。」走路,也是工作卡關、腦中東西太多需要傾倒時,最立即見效的解決方法。石佩玉會走大量的路,遇到紅燈就轉彎,不讓自己停下來,可能一不小心走完整條仁愛敦南之後,心和身體也床頭吵床尾合,煩躁困擾的事情都被吹進風裡。
「有一次,我背著兩大箱小戲節傳單在街上發,大白天走遍台北市,我真的都快哭出來了,為什麼沒有人幫我?為什麼我會搞成這樣?然後我一抬頭,突然看到二樓窗戶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微笑。」正因如此這般冥冥注定的暗示或神蹟或啟發,彷彿天上真的有一位神,拿著望遠鏡對準街角每個落淚邊緣的人,我們只能繼續辛勤生活,繼續埋頭往前走,或許轉角處也有微笑等著我們。
到永樂市場、太原路周邊尋找素材
「永樂市場到太原路這一段區域,布料店、塑膠五金皮革、派對用品店、玩具店,各種材料各種項目,什麼都有。」石佩玉笑說,這一區應該算是台北劇場工作者的天堂。她通常會坐捷運到火車站,從地下街走到太原路再步行至永樂市場。逛累了想填飽肚子,永樂市場旁的土魠魚羹或涼麵都是上選,也會坐進市場隔壁的小藝埕咖啡,攤開筆記本,整理材料思緒和靈感。
自小喜歡手工藝的石佩玉,回想起國中時期,第一次踏進永樂市場,被各式各樣的材料和一家接著一家的布店嚇愣了久久無法回神:「關於成衣的每個部分都能夠自成一家店,鈕扣、花邊、袖子,真的太多了。」隨著年歲漸增,逛的次數多了也逐漸掌握竅門,永樂市場對她來說,成了永不停息隨時可以去進補的靈感來源,也不一定非得為了買什麼才去,更多時候是去尋求感官體驗。觸摸不同的材料,也是創作上的刺激。
在咖啡店整理筆記和創作材料
石佩玉偶爾會找間咖啡店,泡在裡面一個下午處理文字工作。對她來說,劇團是給團體工作用,家裡則是避風港。當需要個人作業時,她會去永康街區的咖啡店,離家近用餐也方便。「其實我不常去咖啡店,因為進去就要花錢。通常是抱著劇本去做紙上工作,用手一筆一劃的寫,處理分鏡、處理偶的形式、把當天蒐集的素材整合成更實際的形式,做比較深入具象化的思考。」有時候,石佩玉也會在咖啡店畫圖剪紙,試做一些東西,「在不熟悉的空間做熟悉的事,好像就會有些不一樣」。
最近,除了十月即將開跑的「超親密小戲節」,飛人集社和馬賽東西社合作的「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即將在明年春季推出最終章。接連做了《初生》跟《長大》之後,最後一部石佩玉想要談論死亡:「死亡很沉重,要怎麼突顯背後的哲理,輕重濃淡的調配,很難做。」石佩玉不只把三部曲當作兒童劇,更是「小孩也可以看的大人戲」,是大人小孩看完戲之後能一起討論的戲。石佩玉隨身帶著創作雜記,十一月就要開排,「偶戲開排時間都比較提前,因為演員是偶,總得先把偶完成才能開排。偶的形式千百種,要選哪一種是我現在最困擾的。」
飛人集社劇團開會
飛人集社每年固定舉辦的「超親密小戲節」,集結了國內外共九組創作團隊一起參與,對身為製作人的石佩玉來說,等於同時擔任九齣戲及一個劇展的製作人,工作分量十分吃重。她要和九位創作者開會,國外的戲都是已經演過、頗受好評的作品,國內的六組團隊則都是嶄新製作,需要製作人密切緊盯進度。除了整體活動企畫宣傳之外,石佩玉要約技術團隊開會,要看排,創作者可能沒做過偶戲、遇到困難她也要協助找資料想解決辦法,還要跟協辦單位及演出場地所有者協調,整個小戲節來往的信件總數超過一千封。
所以,石佩玉幾乎每天都得去中華路的劇團和同仁開會,大家圍在一個類似餐桌的會議桌邊,四處桌廚牆櫃上散放著演出曾經用過的偶、海報或相關用品。大家效率極高地將會開完之後,緊接著又要上網進入虛擬辦公室,繼續開會。
到小戲節演出場地,勘景或看排
演出在即,小戲節中的六組國內團隊已經開始進駐演出場地排練,配合場地限制調整細節。因為小戲節刻意選擇了非劇場空間演出,其中大多是餐廳或咖啡店,店家和製作團隊的配合變得格外重要。
今天石佩玉來到位於永康街的「咖啡小自由」,看其中一組創作者的粗排。她們一邊嘗試現場的樂器演奏,一邊討論著現場既有咖啡店器材的雜音:「這台咖啡機要關掉」「然後是空調」「抽風機」,抽絲剝繭仔細地檢查整個場地,直到聽不出多一顆雜音為止。接著她們解決光線的問題,將鏡子反置在吧台的洗手台裡旁邊打上小燈,天花板閃起七彩波浪閃爍,石佩玉看得出神,一邊拍手一邊說:「太棒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生活中任何小驚喜或合眾人之力完成的奇妙魔術,總是吸引石佩玉的目光。她認為自己不是會整齊規劃一天行程的人,反而習慣以週為單位來規劃,譬如某一週都忙小戲節,小戲節之外的事情都進不去她的腦袋,「像現在,如果你突然問我『一睡一醒之間』三部曲的事,我就會一副完全不知道的樣子。但我現在也蠻想有那種規律的創作生活,維持一種不間斷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