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舞蹈的心跳》其實應該作為工具書運用,當你看完一支舞,常常有一種不是「看不懂但也不能說懂」的感覺時,手邊有一本可以立刻幫忙把朦朧的印象說得更清楚一些的,當代舞蹈的袖珍辭典。
這本書最糟糕的讀法,大概就是像我這樣,為了介紹它而一口氣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其實,法文原書為了避免讀者用錯力氣,還特別在書名「當代舞蹈」(Danse contemporaine)後面,加上副標題「使用手冊」(mode d’emploi),打從封面就告訴你它是一本用來查、而不是讀的工具書;它是譬如當你看完一支舞,常常有一種「不是看不懂但也不能說懂」的感覺時,手邊有一本可以立刻幫忙把朦朧的印象說得更清楚一些的,當代舞蹈的袖珍辭典。
身體的解放史
中文版名為《當代舞蹈的心跳》的這本書二○一○年在法國出版,一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缺、很懶得翻譯外國書的美國,居然手腳快到在二○一一年就發行了英文版,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作者努瓦澤特(Philippe Noisette)是記者兼舞評人,寫過的兩本舞蹈專書都和這本一樣,詳盡史料搭配了精美的圖片:《舞蹈服裝設計師》Couturiers de la danse細數時尚界和舞蹈家結下的良緣和樑子,從香奈兒和俄國芭蕾舞團一九二四年合作的《藍色列車》Le Train bleu說起,一路評點克里斯汀.迪奧、尚-保羅.高堤耶、川久保玲、三宅一生這些時尚大師設計的舞衣,究竟舞者穿起來是覺得自由,還是很彆扭;《身體與舞蹈》Le Corps et la danse則恰好相反,探究的是舞蹈如何擺脫層層束縛,從抽象的社會框架脫到具體的衣服,把廿世紀舞蹈史當成一則身體解放的故事來說。
上述主題,努瓦澤特在這第三本著作都精簡地收錄了,這次他的野心更大,企圖一網打盡當代舞蹈所有面向。當然,作者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當代舞蹈作為當今最爭論不休的藝術領域之一,到底它的「所有面向」包括哪些,恐怕還沒有誰說得準。
如何當代?怎樣舞蹈?
就說起源吧,舞蹈從誰開始才「當代」了起來?書中不只一次提到,有人認為是採用隨機編舞、終結舞蹈大敘事的模斯.康寧漢,但是反對舞一定要跳得整整齊齊美美的美國後現代舞蹈,最反對的剛好也是把脊椎視為身體中心線的康寧漢。同樣的,如果優美地跳舞顯得「不當代」,那當代是不是等於「不跳舞」?書裡一樣再三提及,當今傑出的編舞家如傑宏.貝爾者,正是以此模糊了日常生活的動作、舞蹈肢體、體育運動和行為藝術之間的多重分際,但也正是這個傑宏.貝爾拒絕被什麼「不跳舞、非舞蹈」(non-danse)亂貼標籤,堅持說他一直在跳的,就是舞蹈。
這是作者的難得之處,他深知當代舞蹈存在太多爭議,但這也是活力充沛的證據,因此,即使在〈當代舞蹈的六大誤解〉一章裡,面對「當代舞蹈只是素人觀眾在看素人舞者跳舞的業餘行為」這類偏見,他的辯護還是保持開放,時常回答對也不對。可惜的是,作者開放的心胸似乎有限。如他看似很全方位地照顧到非洲和亞洲的當代舞蹈發展,還特別提到了台灣的雲門和無垢,卻只說了一句「編舞風格近乎儀式性」。且不說那異國情調的帝國之眼令人不爽,雲門的太極和書法系列豈可以「儀式性」一筆帶過嗎?
另外,像威廉.佛塞、碧娜.鮑許等大師,作者顯然推崇備至,在「開路先鋒」一章寫不夠,又把他們名列「三十位編舞家」。結果,莎夏.瓦茲那麼重要的編舞家居然被擠出榜外,這不是很奇怪嗎?
裸體的困難
全書譯文大致流暢,除了某些地方有待商榷。如〈裸露情色〉一節,開頭譯道:「仔細想想,沒什麼比裸體的舞者更醒目的」,「醒目」的原文為évident,這裡應理解為「顯而易見」。作者的意思是,過去尼金斯基才穿個緊身衣大家就議論紛紛,今天多的是舞者全裸上場。但這個觀點令塞納河國際舞蹈藝術節總監艾妮塔.瑪蒂爾(Anita Mathieu)很反感,為文反問:裸體真的有那麼「顯而易見」嗎?西方的白人世界可能有,但是伊斯蘭教社會呢?
不過,政治不正確無損本書的高度實用價值。況且書中有長期拍攝舞蹈的羅杭.菲利普(Laurent Philippe)大量的照片,幾乎等於是他的舞蹈攝影集,使這本書不只是詳盡的名詞彙編,也是一本為當代舞蹈收藏瞬間的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