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夢之夢》打破鏡框劇場成為四面觀戲舞台。(王錦河 攝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揭開神秘面紗 幕後風華動人再現

瞬息與永恆—國家兩廳院劇場設計與技術展

一九八七年啟用的兩廳院,廿五年來在台灣表演藝術舞台上扮演著先行指標的角色,尤其在舞台技術方面,更是不斷琢磨累積經驗,從早期的《紅鼻子》、《糖果屋》,到近期的《鄭和1433》、《黑鬚馬偕》、《有機體》,在在展現舞台技術人員的創意與心力。藉由「瞬息與永恆-國家兩廳院劇場設計與技術展」,兩廳院邀請大家見證並回顧舞台上精采的永恆一瞬間。

一九八七年啟用的兩廳院,廿五年來在台灣表演藝術舞台上扮演著先行指標的角色,尤其在舞台技術方面,更是不斷琢磨累積經驗,從早期的《紅鼻子》、《糖果屋》,到近期的《鄭和1433》、《黑鬚馬偕》、《有機體》,在在展現舞台技術人員的創意與心力。藉由「瞬息與永恆-國家兩廳院劇場設計與技術展」,兩廳院邀請大家見證並回顧舞台上精采的永恆一瞬間。

瞬息與永恆—國家兩廳院劇場設計與技術展

2012/11/1~2013/1/1

台北 國家戲劇院一樓大廳、國家音樂廳地面層文化藝廊

INFO  02-33939888

 

「25載文物啟航—國家兩廳院.飛行到我家」

10/3~11/7 台北 國家圖書館

「表演藝術是時間與空間的藝術,它只存在於當下,演出的瞬間是開始也是結束,但價值卻是永恆的。大家在看到舞台的絢麗時,可曾想過這些效果是怎麼出來的?」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感性地說,走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兩廳院,製作演出的風格與形式多元多樣,此次特別揭開幕後面紗,推出重量級展覽——「瞬息與永恆——國家兩廳院劇場設計與技術展」,這不但是國內首次針對舞台設計與技術的大型展覽,也是兩廳院歷年來演出技術成長軌跡的展現。

此次展覽由資深劇場設計王孟超策劃,展出內容為廿五年來兩廳院精選節目的舞台設計與技術執行,包含舞台、燈光、道具、服裝等,主要展場為國家戲劇院大廳及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王孟超說,以往兩廳院展覽大多以歷史文件的靜態介紹為主,但此次將以動態呈現設計的靈感發想與技術執行的過程及挑戰,讓觀眾了解設計工作者是如何隱身在幕後,填補創作與執行之間種種看似無法跨越的鴻溝,成就出一幕幕動人的表演。

戲劇院大廳主展區—瞬息與永恆

可以想像嗎?戲劇院大廳竟可以變身為表演舞台!王孟超表示,觀眾將在大廳裡,看見一座重新搭建出來的國家戲劇院鏡框舞台,以大面玻璃為投影牆面,放映經典場景的影像,搭配自動控制系統,以懸吊或推進式的舞台布景實景,虛實交錯、立體展現舞台設計精髓。

例如雲門舞集的《九歌》,首度與國際舞台設計泰斗李名覺合作,使用畫家林玉山的畫作《蓮池》製景,並將樂池轉化為荷花池,鋪陳滿台荷花的景象,營造出舞劇的恢宏氣勢。在展場中,《九歌》的經典畫面將會投影在玻璃牆面上,當每個畫面切換時,舞台上的實體設計模型與布景也會隨之變換,讓觀眾看見設計與劇場之間的巧妙連結。

「我們所選的都是具有舞台技術代表性的節目,而且是有歷史資料可呈現的。」王孟超說,此次主展區呈現的作品,還有無垢舞蹈劇場宛如道教祭儀的《醮》、屏風表演班李國修的半自傳作品《京戲啟示錄》、將二維空間的幾米繪本改編為舞台劇的《地下鐵》、表演工作坊打破鏡框劇場成為四面觀戲舞台的《如夢之夢》、優人神鼓展現極簡美學的《入夜山嵐》,以及兩廳院分別與國際導演盧卡斯.漢柏斯、羅伯.威爾森合作的《洛神賦》、《鄭和1433》,還有全球第一部以台語和英語雙語演唱的歌劇《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當時為了呈現淡水城鎮高低起伏的建築及中法戰爭的磅礡氣勢,六個巨大方形鏡框幾乎占滿舞台,雖是兩廳院有史以來最重的舞台裝置,卻展現了最輕巧多變的質感,也標記了台灣劇場設計概念與技術執行的成熟。

此外,大廳主展區兩側的迴旋樓梯,則布置成經典服裝專區,將廿五年來曾在國家兩廳院舞台上款擺的長裙、飛揚的衣袖和件件襯著舞台人生即景的劇裝一一陳列,希望能在有限的空間中,盡量呈現劇場的多樣性。

音樂廳文化藝廊多媒體展示區—幕後.風華

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的主展區分為兩個子展區——多媒體展示區及櫥窗展示區。多媒體展示區以影像呈現劇場的幕後工作與設計師們的創作歷程,有些是二○一一年布拉格國際劇場設計四年展所拍攝的設計師群像,有些是劇場工作者的訪談,有些是介紹劇場設計、技術部門的專題影片,內容涵蓋「舞台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偶的設計製作」、「兩廳院劇場空間」等主題。試圖展現不同形式演出的幕後觀,也讓觀眾一睹劇場設計師們的歷練過程。

王孟超認為,兩廳院廿五年來製作了相當多精采的作品,但這些創意別具的劇場設計與技術執行過程,在演出結束後便隨著舞台的拆解而消失,雖然留下了演出的影音記錄,但針對製作及設計、技術部門進行工作記錄的拍攝計畫,卻是近幾年才開始,這一轉變,對於台灣劇場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藉由此次展覽,兩廳院大型自製節目的概念發想與執行過程,都透過影像的記錄而有了更明晰的傳達。

音樂廳文化藝廊櫥窗展示區—創作.風景

音樂廳第二展區是緊鄰於多媒體區的櫥窗區,以靜態方式介紹「舞台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與「舞台監督」四個不同領域。在七十公分深的櫥窗裡呈現王孟超、張贊桃、林璟如、郭遠仙四位設計師的工作場域並不容易,王孟超笑道,有的在劇場,有的在工作室,有的在工廠,他只能發揮「舞台設計」的技巧,以線圖描繪背景和空間的方式,加上實品,呈現虛實相間的效果。

櫥窗裡有設計師的工作桌、設計稿及工具、半成品等,一切就像是設計師們暫時離開,只為讓觀眾偷偷探訪他們的工作環境一般。觀眾可以慢慢觀察展品的細節,瀏覽設計師在手稿上留下的思維印記,甚至比對成品與設計稿的差異與演進歷程,靜靜沉澱出設計師心中的設計風景。

劇場的幕後世界,和幕前一樣精采迷人,「瞬息與永恆」展現的正是驚人的設計創意與技術執行者克服萬難的熱情。展出期間,兩廳院也將安排多場劇場達人導覽,以及劇場技術專題講座,歡迎大家一起來看熱鬧也看門道!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兩廳院廿五周年  慶生活動熱鬧滾滾

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表示,為了迎接廿五周年慶,相關活動其實於去年即開跑,由地下室燈箱展「廿五周年大事紀」揭開序幕,今年將陸續進行的除了「劇場設計與技術展」之外,還有「兩廳院文物巡迴展」、「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年會」等重要活動。而慶祝走過四分之一世紀,兩廳院不但新增一項公共藝術作品《水之即景》,並再度邀請法國陽光劇團來台同歡。

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  兩廳院作東辦年會

成立於一九九六年的「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其營運組織與管理十分嚴謹,目前場館會員已有六十六個,兩廳院則是創始會員之一。今年三月,兩廳院藝術總監黃碧端在全體委員及執委的兩階段推選下,當選為協會副主席,十月底又將承辦此次年會,屆時亞太地區重要表演場館及各國藝術經紀公司代表都將齊聚台北,針對節目共製、行銷宣傳、場館經營等研討交流,並藉由廿五周年慶的活動,讓台灣的表演藝術成果有所推展,無異是兩廳院廿五歲最好的生日禮物!

廿五載文物啟航  兩廳院飛行到我家

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曾說:「兩廳院好像一艘飛行的船!」此次的廿五周年文物巡迴展即以此為主意象,當兩廳院飛行船緩緩降落,一切藝術的可能就在此發生。船上承載著廿五年來兩廳院所珍視的寶物,從最初的建築緣起、每一次表演藝術傳遞、每一場旗艦節目與兒童音樂會,以及圓夢計畫和人才培育,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一一展現兩廳院的藝術價值。這艘飛行船已自六月起展開全台巡迴,從高雄衛武營、台南文化中心、宜蘭傳藝中心到台中圖書館,十月將回到台北國家圖書館,期望所有民眾更瞭解兩廳院的樣貌。

《水之即景》  動靜皆美的藝術獻禮

除了展覽之外,廿五周年慶令人眼睛一亮的,莫過於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所設計的《水之即景》,這項新增的公共藝術,將置放於國家戲劇院。此作品以此哲學思想為引,讓楮皮及雁皮纖維演繹自然裡的「雲騰致雨」的水景。

黃碧端表示,紙在台灣不但是文化光榮之一,也是記錄人類文明的重要工具,兩廳院此次首度嘗試紙製公共藝術,不但拓展了材質的可能性,也使藝術品更接近自然環保。牆上的大型光壁藝術紙,以優雅、流線的弧度包覆中央壁面,再以天然的楮漿為底,一道道筆直的線條圖樣,模擬出無數水精靈從空中降落的意象;光壁局部再抄入青瓷色的雁皮漿,彷彿落地後逕流的水景。青瓷色將與空間中地毯的赭紅色、石材壁面的乳白色、植生牆的翠綠色,達到微妙的調和之感。

而在表演節目的重頭戲,兩廳院則再度邀請法國陽光劇團於廣場演出。五年前,兩廳院廿歲生日時,法國陽光劇團便曾在藝文廣場搭起了一座巨型帳篷,演出亞維儂藝術節同步推薦的新作品《浮生若夢》,一演就是六點五小時,令人印象深刻,也讓此次的演出《未竟之業》Les naufragés du Fol Espoir備受期待。(盧家珍)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