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戲劇新訊 《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加演
刻畫台灣女性堅毅 吳念真與觀眾「搏」淚
從電影、電視到劇場,「台灣最有創意的歐吉桑」吳念真,一向都以樸實自然的情感、平易近人的故事,伴佐柴米油鹽,飄著豬油香圍爐的「台灣味」,和觀眾搏感情。這股「念真」味移到劇場舞台上亦然,他編導的「人間條件」系列至今推出三集,成功吸引不少平常不進劇院看戲的觀眾走入劇場,打造「國民戲劇」的口碑。以二二八事件前後,白色恐怖為背景的《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即將重演,雖然承載著沉重的歷史背景,卻是一齣讓人笑到噴淚,也會暗拭眼淚,更多時候是笑中帶淚的悲喜劇,就像劇中名言:「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笑出聲音來!」 靈感來自吳念真在台北橋頭聽到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阿嬤守著淡水河畔的古厝不願意改建、變賣,直到臨死前才說出一個一輩子都緊守的秘密,原來她曾在二二八事件時,從淡水河裡撈起幾具被打死的年輕男人屍體,她不顧禁忌,將這幾具無名裸屍洗乾淨,穿上衣服,埋在自家的後院。吳念真說,男人在外拼搏往往蠻幹,面對困境,一句話,就是「幹,我跟伊拼了」;但實際護持家庭,靜默無聲的往往是女人,她們面對困境適應力強得多,比如文化、年齡、社會變遷快速,男人還在抵抗時,女人已經調整好,輕鬆接受。他一直覺得男人偉大應該感謝女人的謙卑,他也一直想寫出台灣阿嬤堅毅的故事,於是有了這齣戲。(廖俊逞)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原偶戲團《大師的音樂盒─德布西兒童世界》
在國內兒童劇一面倒綜藝化的表演傾向之下,一個不譁眾取寵、卻能吸引大人小孩一同聚精會神觀賞的演出,顯得如此難能可貴。台原偶戲團持續邀請國際編導合作,之前有企圖宏大的《絲戀》和《重別》,這回小型的《大師的音樂盒─德布西兒童世界》則有法國導演和英國鋼琴家的參與。《胡桃鉗》、《兒童與魔法》的劇情架構,真人與各種戲偶(包括皮影戲、台灣布袋偶)的共同演出,方寸間不可思議的創意變化,連一道幕的進退升降都有其詩意。孩子觀賞後的收穫不是一般兒童劇附贈的玩具或面具,而是被開啟的無窮想像力和好奇心,順帶還得以親近現代音樂的一塊瑰寶:在德布西《兒童世界》完成一百年後,我們得以在奇幻的視聽夢境中接觸這組簡單卻迷人的小品,真是何等幸福的機緣。
-
音樂新訊 喇叭加鐵管 打擊樂化身「推銷員」
朱宗慶打擊樂團2「Show Off愛現」
在音樂表演嘗試過各種跨界合作、搞怪演出過後,又有什麼新點子能夠吸引觀眾的目光?而各式的音樂會行銷手法,有什麼比得上直接在舞台上做推銷來得令人驚喜? 就從許多連樂團邊演邊跳、邊拉邊唱的表演看來,音樂會炫技的演出不僅在影片出現,就連現實中,不安於座位上的情況也早已蔓延。朱宗慶打擊樂團二團年度音樂會及是以「Show Off愛現」為主題,將沉悶的音樂會變得活潑熱情。最特別的,是團員們化身為超級業務員,詮釋全方位的美國作曲家麥克.道格提的《二手車推銷員》使用響亮的鐵琴與車場內的喇叭、鐵管「打」出爾虞我詐的二手車買賣,用詼諧的口吻說著,「您看看這輪胎,我可是從不騙人的二手車銷售員,破產、離婚,沒問題我們可以貸款給您!提供您電控窗、電動鎖,但不提供保證書」。 在音樂上呈現多元風格,不僅融合口白在曲子內,也結合現代爵士風格,更有改編為木琴版的巴赫名曲。站著打、坐著打、跳著打,就是為了讓觀眾在感動中體驗各種表現,並將各種精湛的手法展現到極致。(李秋玫)
-
音樂新訊 在多元樂音中,體驗土地之愛
台灣音樂之美—2008群策會感恩音樂會
以多元化的社會建構的台灣,包含著許多不同的族群,當然也囊括著各種美麗的聲音。這個由民間團體群策會所舉辦的感恩音樂會,一直以來即以推薦台灣作曲家作品為主軸,將此一類已經於國際上受邀演出的音樂回過頭來介紹給國人,使其有機會欣賞與認識,其間並佐以通俗改編大眾喜愛的客家、台灣、原住民等多元音樂和合唱曲目。 「群策會感恩音樂會」這次首度納入了西方名曲,在二二八前夕特以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慰藉各界心靈。而貝多芬以十六世紀艾格蒙伯爵領導荷蘭脫離西班牙統治的獨立運動為背景所創作的《艾格蒙序曲》,以及西貝流士在芬蘭被俄國所侵吞後,為自由革命的人們及激勵民族意識所寫的《芬蘭頌》在此時演出別具意義。下半場轉以台灣作曲家馬水龍、李和莆、李哲藝及金希文的作品,更將最貼近台灣的音樂,輔以象徵團結的合唱,共同頌讚這片土地。(李秋玫)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喜樂社區》
我不認識曾慧誠,但我得承認,他即將首演發表的音樂劇《喜樂社區》,是我這個月最感好奇和興趣的表演。一方面是我本來就對原創、新風格、本土的作品感到興趣,一方面是因為這種精緻路線的作品,補足目前日新月異音樂劇舞台的新門類。 從前年開始,綠光劇團和嵐創作體陸續引進中小型的百老匯音樂劇,這些美式音樂劇講究細膩與寫實,就像室內樂一樣,適合親近的欣賞環境與直接的交流溝通。雖然規模小,但就像近距離魔術一樣,反而需要更成熟的技術與訓練。 本劇是「耀演」劇團的創團之作,由團長曾慧誠(導演,美國紐約大學音樂劇碩士)和詞曲創作人李潔亭共同創辦。而《喜樂社區》的創作靈感得自百老匯音樂劇《Avenue Q》,這是一部以芝麻街布偶演出的可愛作品,如同去年演出的《I love you, you are perfect, now change》一樣,關切的是平常人生活中的小問題。也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所以它就成為人生共通的大問題。從該團對本劇創作理念的陳述看起來,台灣音樂劇已經從「為做而做」的摸索階段,進入有所嚐試而做的實踐階段。而這群以新面孔為主幹的新血輪,相信可以為本土音樂劇場帶來更多的思維與動力。
-
焦點專題 Focus
指揮星光幫.樂壇聖手誰接棒?
開春之後,古典音樂界緊接的盛事,便是兩大天團來台,一個是以經典之姿加上重量級指揮馬捷爾(Lorin Maazel)的紐約愛樂,另一個則是灌錄相當多電影原聲帶,加上剛上任不久的指揮家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所率領的倫敦愛樂。馬捷爾的精湛功力、尤洛夫斯基和倫敦愛樂的第一次來台,錯過哪一個指揮,都令人遺憾萬分!不同的樂團,不同的風格加上年紀的衝擊、樂團的走向等等話題,仍舊在樂壇持續發燒,而接下來呢? 誰是下一屆紐約愛樂總監?誰是洛杉磯愛樂下屆指揮?誰曾被《BBC音樂雜誌》評列為二○○四年四十歲以下傑出指揮家之首?誰獲得二○○七年留聲機大獎年度「年輕藝術家」稱號?也許以上這些答案,您可以說出個名號,但除了姓名之外呢?您對他的了解有多少? 不怪樂迷們不了解,這些新銳指揮們或崛起速度快得讓人應接不暇,或從未受人矚目,或尚不曾有錄音,連長什麼樣子都不清楚,當然別說來過台灣了!但這些指揮家們之所以受到大師們的寵愛及樂團們的青睞,其潛力與前瞻性確實不容忽視。而究竟誰是明日之星?就從本刊舉辦的票選活動來一窺究竟吧!讓與評鑑團們幫您先看、先聽、先篩選、先分析,也讓這些新興指揮在樂迷的心中,不再止是一個名字而已! 本次專題感謝: 上揚唱片提供《尼爾森斯指揮:蕭斯塔可維奇小提琴協奏曲第一、二號》 金革唱片提供《約丹(Philippe Jordan)指揮:比才【卡門】》 絕響唱片提供《尤洛夫斯基指揮:浦羅柯菲夫第五號交響曲》 環球唱片提供《杜達美指揮:馬勒第五號交響曲及貝多芬交響曲第五、七號》
-
藝號人物 People
荒蕪年代的啟蒙人 劇場視野的開拓者
榮念曾於七○年代末自美國留學返港,於一九八一至八二年間已經開始進行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包括給香港藝術中心及香港話劇團策劃節目;一九八二年,他領著一班有志於探索戲劇的年輕人,成立「進念.廿面體」,在戲劇與思辯上,啟蒙了無數劇場後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變動中的劇場觀點
彼得.布魯克 空的空間
簡約空曠純粹荒寂的舞台,他把空間還給劇場 神乎其技一人多角的敘演,他把創造還給演員 由簡馭繁化少為多的語彙,他把想像還給觀眾 無盡挖掘不斷變動的形式,他把探索留給導演 在每一次幕起幕落間,他尋找燃燒和飛逝的滋味 在每一次燈明燈滅時,他讓那些不可見的被看見 他是彼得.布魯克,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劇場導演、理論實踐家 彼得布魯克的新近作品《希茲威.班西死了》即將為今年兩廳院的國際劇場藝術節揭開序幕,而他影響劇場甚鉅的著作《空的空間》中譯本也將出版,我們終於可以ㄧ窺這個自認生活重心都是工作,把所有狂熱執著與專注都投注在劇場的大師作品與論述,雖然他從不以大師自居。本刊特別帶領讀者,深入解析他的劇場思考、創作觸發、工作方法、作品美學、空間運用上,呈現他那六十多年來,不停止變動的劇場觀點。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種虛構;在劇場裡「如果」卻是種實驗。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種逃避;在劇場裡「如果」卻是種真理。 當我們被說服,並相信這一真理時,那麼戲劇和生活就合而為一了。 --彼得.布魯克
-
特別企畫 Feature
黑色的大陸 劇場的明燈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彼得.布魯克帶著一群演員踏上為期三個月的非洲之旅,途中經歷五個國家,包括阿爾及利亞、尼日、奈及利亞、貝南、馬利,沿途重點並非斑馬、羚羊,既無購物樂趣,也無浪漫邂逅。唯一存在的是溝通,一趟試圖讓劇場超越文化限制的奧徳賽之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走進歌劇世界(下)
歌劇,這個集人聲、器樂、戲劇、舞蹈、舞台設計之大成的演出形式,四百多年來始終是樂迷心中的Prima Donna,是舞台上恆久不墜的明星,她如何生成如此耀眼風姿,而且能歷經歲月洗滌,仍熠熠生輝? 延續上期的特別企畫,這回我們將更深入歌劇世界,為讀者介紹時代變遷下的歌劇風格,以及歌劇發展的當代面貌。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從指揮星光到彼得.布魯克
星光幫的熱潮延燒至今不退,相關報導不僅入選年度十大發燒新聞頭條,星光幫成員也一夕之間從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瞬間爆紅,成了僅次於「台灣之光」王建民的年度十大發燒新聞人物。流行樂界有星光幫,古典音樂的指揮也有星光幫,誰最有潛力成為下一個賽門.拉圖?誰是小澤征爾的接班人?誰又是楊頌斯第二?誰是接下繼馬捷爾之後,下一任的紐約愛樂音樂總監呢?開春之後,台灣古典音樂界緊接的盛事,便是紐約愛樂及倫敦愛樂兩大天團相繼來訪,趁此之際,本刊特別為讀者規劃「指揮星光幫」專題,讓來自媒體、樂界、學界、產業圈的各派人馬,從多位您或許還十分陌生的新銳指揮中,預言誰將是樂團指揮的明日之星。 同樣的,除了古典樂界的指揮星光閃耀奪目之外,在劇場界,則是有另一位重量級的大師彼得.布魯克的作品,在陽光劇團的鐵娘子莫努虛金之後,將首度造訪台灣。創作基地同樣落腳在法國的兩人,乍看之下有許多有趣的對比,兩人同樣強調創造性、講想像力、即興的重要;也都擁有一批來自不同文化的演員;甚至,也同樣主張道具、佈景、燈光、服裝、音效、化妝等的設計應與排戲同時進行。然而布魯克的劇場理念與實踐之起點,是集中於空間與表演的簡約純粹美學,莫努虛金卻著重於東方形式的模擬、研究與再創。雖然兩人都「經過」東方美學的洗禮,但莫努虛金帶給觀眾的是視聽的饗宴、震撼及精準的混合性劇場美感,布魯克則力顯素樸深刻的質地與力量。 彼得.布魯克自十八歲起導演生涯,創作軌跡橫跨劇場、電影、論述,執導超過七十部不同風格形式、劇場語言的作品。但他卻從不以大師自居,不以強烈的美學自滿,反而不斷以空的舞台、變動的觀點、簡單的扮演、開放的即興,永無止盡的觸探導演、演員和觀眾當下交流所迸發的火花。並藉著探索不同的個體、不同文化的本質與溝通的可能,呈現出劇場藝術最真實也最富生命力的一面。 此外,對香港文化界影響頗深,可謂是當地劇場視野開拓者的「進念.廿面體」創辦人榮念曾,也是本期我們所關注的藝號人物。香港特約作者潘詩韻更是以「教父」來形容這位作品充滿思辯性的導演,由此可見,他對香港現代戲劇的貢獻。而在家鄉宜蘭羅東踏出第一個舞步,從芭蕾、中國古典舞到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一路在歐洲藝壇發光發熱的台灣編舞家林美虹,則將與我們分享她創作的心路歷程。當然,接下NSO藝術顧問暨首席客席指揮根特.赫比希也是我們不會錯過的焦點,本
-
演員的庫藏記憶
一朵山花,還會開
她問我:「你演什麼人?」我說:「西毒歐陽峰,發瘋了!!」我問她像不像,她說:「不像!」我就演給她看一下,她高興地拍著手,笑著說「好像」,她高興了,我整理整理頭髮,也高興著,雖然觀眾只有一個,劇場也不大台上台下,充滿了和諧。
-
四手聯談
曼巴薩
巡迴各地演出的鋼琴家,有如率領十指大軍的將領,每征服一地的聽眾,就像打贏了一場勝戰,然而,有時真正致命的,卻是一些無謂的樂評。
-
音樂電影文學的邊界
音樂美感的高峰 對全體存在的聆聽
《就像在天堂》這部電影也暗示著,音樂終究不只是台上的事、不只是音樂本身的事,聆聽過程中的美感經驗,會不自覺地轉化成為一種人生哲學,潛移默化人格特質;而集體的聆聽經驗,還可能生發社會文化轉變,甚至會促成革命。
-
即將上場 Preview
在嘉義,發現法蘭西藝術的魅力風情
今年春節的嘉義縣,將會非常法蘭西!來自法國的「春天藝術節」,今年將首度在嘉義熱鬧登場,從大年初一開始,高聳優雅的長頸鹿大遊行、法國新舞蹈、台灣漢唐樂府、法台合作的馬戲秀,一路演出到元宵,濃濃的藝術氣氛,讓這次的過年分外特別!
-
即將上場 Preview
搞怪加混搭 點子狂舞異次元
充滿創意、奇想、又凝煉優美之華的創作芭蕾「點子鞋Dance Shoe」,精采躍進第五年!自二○○四年起,高雄城市芭蕾舞團每年邀集芭蕾新銳及編舞家,為芭蕾創造富有現代創思與在地活力的新舞作。這次,張慈妤、顏鳳曦、張雅婷、蔡博丞、高辛毓五位各擅勝場的編舞者,又將擦亮你的眼。
-
即將上場 Preview
跨時又跨界 一趟超越想像的魔幻旅程
台灣絃樂團這次的新作不僅將不同的藝術種類相結合,還將音樂、圖像、影像、故宮字畫及東西方古老的圖騰與現代相輝映,可謂兼具「共時性」與「歷時性」,「跨界」組合得淋漓盡致。
-
即將上場 Preview
以愛之名 唱誦島嶼的重生
今年的二二八,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特別邀集了三大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與國家國樂團,規劃了「台灣百合藝術系列」音樂會三場演出,分別由世界級指揮大師馬卡爾、瓦薩里,以及NCO新任總監溫以仁指揮,曲目融合國內外經典與本土新曲,精采可期!
-
焦點專題 Focus 候選人簡介
六位樂壇新星,誰能笑傲江湖?
連續幾個交響樂團對外公告下屆音樂總監與指揮後,令眾人難以置信,這些陌生的名字有的從未與樂團公開合作,有的媒體幾乎沒聽過,更在樂迷閱歷之外。 環顧古典樂界,新銳指揮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頭來,這些不到四十歲的新興指揮們,不乏音樂世家出身,更有幾位是當代重要指揮家之子,不僅贏得各項國際大賽,更準備接下各國大團,並在二○○八到二○一○年樂季大展身手。 為預測明日之星,本刊特別舉辦票選活動,從台灣地區具有影像、錄音與相關資料的條件允許之下,以四十歲以下作標準,選出六位菁英作為候選對象進行票選。當然,新銳指揮決不只如此,才器能力或許超過六位,但無法搜尋完整影音者,為了公正,僅能列入遺珠之憾,只作簡單介紹。 這些稚嫩的臉龐、羞澀的笑容、操著南美洲口音、戴著近視眼鏡加上小捲捲頭,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和能力呢?在投票前,先一起拿著放大鏡找一找吧! 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 36歲,1972年出生於莫斯科 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的父親是同樣身為指揮家的米凱爾.尤洛夫斯基(Mikhail Jurowski),從小就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在家鄉莫斯科音樂學院(Music College of the Moscow Conservatory)完成基礎音樂訓練,在一九九○年舉家遷往德國之後,他持續在德勒斯登與柏林接受高中的音樂課程,師從名指揮家、柏林歌劇院音樂總監羅特(Rolf Reuter),並與俄羅斯鋼琴家史凱金(Semion Skigin)學習聲樂指導課程。一九九五年,二十三歲的尤洛夫斯基在威斯福特慶典(Wexford Festival)中指揮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歌劇《五月的夜晚》May Night,開始受到國際矚目,同年在皇家歌劇院柯芬園演出威爾第歌劇《納布果》Nabucco,讓他大放異彩。許多知名的歌劇院也紛紛與他合作,如皇家歌劇院柯芬園、巴黎巴士底歌劇院、威爾斯國家歌劇院、德勒斯登歌劇院等
-
焦點專題 Focus 評鑑團說
他們心目中的TOP 3
票選指揮星光幫,本刊特邀張己任、歐頭、王世強、李勤一、林采韻、施迪文六位長期觀察古典音樂界動向、具有相當音樂專業及指揮家等身分者擔任評鑑團成員,依據「台風」、「外型」、「親和力」、「台灣熟悉度」、「樂曲詮釋」、「樂團掌握」、「未來發展潛力」、「整體表現排名」共八個不同項目給分,將結果製圖分析,讓整體排名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現。在得知結果前,不妨先聽聽評審團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