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音樂
楊頌斯:「這是個會思考的樂團!」
歐洲最古老的三大管絃樂團之一的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將在音樂總監楊頌斯率領下,首度造訪台灣。這個名團以後期浪漫樂派的經典詮釋聞名,同時維持著演奏當代作品的傳統,理察.史特勞斯、馬勒、德布西與斯特拉溫斯基都曾指揮過該團。現任音樂總監楊頌斯更是以拓展當代曲目為近期的工作目標。
-
藝號人物 People 「唯有從事藝術能讓人保持活力」
求仁得仁的古典樂章—泰密卡諾夫
指揮大師泰密卡諾夫又要帶領聖彼得堡愛樂管絃樂團訪台了!這位一派優雅的灰髮紳士,對音樂有著不改其志的堅持,一手提拔的指揮與音樂家不計其數,與之合作而能登上國際大舞台的獨奏家、歌者更如過江之鯽。他說:「唯有從事藝術能讓人保持活力、保持神志清明;我們每天為了生活到處奔波,終於有一天你想到:天啊!我忙了大半輩子,現在卻感覺似乎從來沒活過!」
-
藝視窗 News 譚盾、張藝謀聯手 多明哥、吳興國演出
視聽歌劇《秦始皇》 將攻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譚盾、張藝謀聯手 多明哥、吳興國演出 視聽歌劇《秦始皇》 將攻佔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接受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委託,十年後終於交件的譚盾歌劇《秦始皇》,終於要在十二月演出了。譚盾將這齣歌劇定位為「視聽歌劇」,在視覺與聽覺上都要達到顛覆的效能,並找來電影導演張藝謀擔任製作,男高音多明哥將演出始皇帝,台灣京劇名家吳興國也將擔綱陰陽師一角,大唱京劇。 終年馬不停蹄寫出一部又一部大製作的作曲家譚盾,今年更是國際音樂舞台的焦點,因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盼了十年,終於盼到了一九九六年委託譚盾的歌劇作品《秦始皇》The First Emperor 。 一九九六年,譚盾在慕尼黑首演《馬可波羅》Marco Polo,隨即接獲大都會歌劇院此項委託創作,與院方幾經研商之後,決定以秦始皇這個中國歷史人物為主題,讓大都會上演一齣「中國的歌劇」。這十年來,譚盾寫了《臥虎藏龍》的配樂、歌劇《茶》Tea、 電影《夜宴》的配樂、電視劇《紅樓夢》配樂等等大作品,卻唯獨《秦始皇》遲遲不見亮相。去年,譚盾終於丟出前半部的總譜,大都會歌劇院表示「鬆了一口 氣」,但當時對於這部歌劇是否真能落實上演,仍不敢掉以輕心。直到今年,譚盾完成總譜之後,《秦始皇》登上大都會歌劇院舞台這件計畫才再往前跨出關鍵的一 步。 將秦代古樂搬上大都會劇院舞台 這部歌劇的定位,以譚盾的說法為「視聽歌劇」,在視覺與聽覺上都要達到顛覆的效能,他找來張藝謀當製作、樊躍擔任舞台設計、 王潮歌(註)則負責執行導演。張藝謀、樊躍與王潮歌曾合作過《印象‧劉三姐》等印象系列,在以視覺呈現搶攻表演藝術票房的模式上,已經累積了相當深厚的成 功經驗。再度攜手打造《秦始皇》,因為打著「第一個在大都會歌劇院首演的中國歌劇」,三人更是戒慎恐懼,時時惦記著「不能給中國人丟臉,得爭氣!」。張藝 謀更直言,在整個視覺設計與編導發想的過程,「觀眾會不會睡著?會不會鼓掌?」是三人對這部作品的檢驗標準,因此他很有自信宣稱,觀眾將不斷地在視覺上受 到衝擊。另外,服裝設計為電影《英雄》的日本服裝設計師和田惠美,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戲台上 深情扮愛侶 戲棚下 慈母兼嚴師
他們的緣分不止一樁,或師徒,或親子,或工作夥伴 在藝術的領域裡攜手並行,在人生的路途上扶持前進 多重奏的緣分,是否也造就不同的藝術領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路上 相依不相隨
廖年賦與廖嘉弘,是台灣音樂圈中知名的指揮父子檔。廖嘉弘從小由父親廖年賦啟蒙學習小提琴,兩人同樣從小提琴家開始,後來轉換跑道擔任指揮,且都成立了自己的樂團,然而兩人在事業經營上各有想法。這對父子如同被音樂所包容的兩條平行線,相傍相依,靜靜欣賞彼此的飛揚與丰采。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三代」同堂 攜手玩劇場
即將在十一月中旬上演的《不三不四到台灣》,編導周慧玲、主要演員徐堰鈴與吳維緯,恰巧也有師生關係。從台北藝術大學的教室到劇場排練室,周慧玲啟蒙、帶領著有「小劇場天后」之稱的徐堰鈴、與新生代中表現亮眼的吳維緯,不斷探觸劇場與人生的各種質地。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兩岸三地當代表演藝術研討會紀實
誰在「消費」表演藝術!
在面對「消費時代」下,兩岸三地的劇場界近年來都起了非常大的變化,除了有各種不同的戲劇形式興起之外,在演員表現、導演創作、經費成本、宣傳造勢等,各種劇場基本的結構也都產生了大幅的改變。而表演藝術工作者在面對這樣的一個劇烈變動的環境時,應該要如何自處?是要臣服於「消費時代、觀眾至上」的巨獸之下,還是要學唐吉柯德,拖著夢想之矛,與其戰鬥?
-
音樂
精細塑造樂句,執著完美呈現
音樂會以莫札特十一歲之作F大調交響曲(K43)打頭陣。哈丁指揮時不用指揮棒,全靠動作細膩的雙手做出提示。他對樂團各個群組的掌控可謂鉅細靡遺、無所偏廢,瞬間動態變化的雕琢尤其精采,整個演奏充滿新鮮的戲劇生命力。
-
音樂
武俠情境展絕技
全場共演出七首作品,其中陳中申、鍾耀光、蘇文慶與劉學軒的作品均為世界首演,由於主題明確、四位作曲家也都是為自己所擅長的樂器而作,沒有賣弄做作或無意義的炫技,因此沒有出現單場音樂會太多新作品容易造成的艱澀與乏味。
-
舞蹈
「身體」作為一種歷史觀點
秦Kanoko在台灣演出的舞踏,凡看過的都會對她的身體的確充滿了充沛的能量表示同感;是的,這次她在《天然之美》中的表演,仍然用了強大的身體能量凝聚出一股興兵作亂的力量;在日本舞踏中,這股叛亂的力量往往提供了建構一種歷史觀點的文脈,將被排除於黑暗中的民眾記憶,撥弄到眾目睽睽之前凝視。
-
舞蹈
樓梯上下間的男舞魅力
演出的節奏由沈靜而激動;從和緩到活潑;由內蘊戲劇情感到外顯肢體能量,一支支看似獨立的小品,串連出一場點題清楚的舞蹈,舞者與舞台物件及舞者彼此的互動,明確傳達出人與時空作用後引發出的各種意涵。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千年古董梨園戲裡的前衛思維
為了愛、管她人?鬼!
《朱文走鬼》故事大抵反映了作者對性格軟弱的書生朱文的嘲諷,同時歌頌了敢於大膽追求愛情婚姻的女主角一粒金。而劇中對於是人是鬼、是真是假、是虛是實,也提供了諸多可供詮釋的曖昧空間。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湯顯祖用水磨調理的科幻奇想
人蟻戀的虛擬實境
作為戲劇故事題材的夢境,如同網路虛擬遊戲或科幻小說電影,其虛擬世界或夢境必然是「可控夢境」。以此看來,《南柯記》無疑是一部虛擬實境的「類科幻劇」。劇中主角淳于棼彷彿是在「遊戲主持人」契玄禪師的操控下,進入了一個虛擬又真實的夢境中,談了一場難分難捨的人蟻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白蛇傳》的人妖戀到同性愛
無性別的愛情
《白水》首演版導演田啓元使用了四個男演員呈現出白素貞金山尋夫的故事,自傳統男女夫妻組成的家庭結構抽離,讓白素真與許仙除去了性別框架而並未流於反串,使整個故事就某方面成為了一個沒有性別的「純粹的」愛情故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出、入 女人心
「昭君出塞」與「文姬歸漢」是中國文化傳統裡兩幅蒼涼美麗的圖像,這兩位女子行走在不同的時代、反向的空間,命運交疊的二人,如果擦身相遇,她們會有哪些對話?《青塚前的對話》是這樣產生的。
-
藝術家的OFF學
世界的盡頭(上)
像是不祥的預言或末世天譴,在地上玩樂喧嚷的諸神突然化為石像,從此,噤聲靜默,遙望遠方。這是最與世隔絕的人類居住地,距離最近的南美大陸約四千公里,仿若被創世主遺忘。
-
一本藝術經
嚴長壽 總裁音樂心
從年少時期就迷醉古典音樂的嚴長壽,曾經期待自己成為一個指揮家,後來雖然選擇另外的路途,但始終是個認真熱情的聆賞者。他認為,現代人的感官常被多色聲相所鈍,往往讓人難以重返平淡寧靜的心靈,導致了普遍的感官無覺,嚴長壽表示:「欣賞音樂與追尋音樂的練習,讓我的心靈可以更細膩,更能聽見來自客人的想法。」
-
專題
真誠煽動你的爵士狂想
搜尋!藝術部落客 BLOG已經成為最新的網路書寫模式,圖文並茂地揮發格主的才情創意,這個月《PAR表演藝術》就為大家介紹幾個勤於筆耕、下筆有料的藝術文化類格主,看他╱她們如何在網路世界經營自己的一方天地。
-
專題
抒情感性的私房密談
部落格所在: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0816091600/ 人物小檔案 ▲一九七三年出生,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戲劇系畢。作家、劇場編劇和演員。 ▲劇場演出作品:密獵者劇團《早安夜車》、《床上的愛麗絲》、《歐風晚餐》;外表坊時驗團《一又二分之一》、《道德神經》、《一又三分之一》、《早安夜車/南風版》、《交界》、創作社《影痴謀殺》。 ▲著有長篇小說《蟻獸出發》、《海豚紀念日》、《包子和大寶的愛情故事》(皇冠出版)。 「部落格寫作,就很像在自己家裡客廳喝茶。會有認識的朋友來訪,也會有不認識的人來參觀,不認識的人來了可能就走了,也有可能留下來繼續多認識,變成朋友。在這裡不限話題,不限時間,只是會來的人比較有限罷了。」 四年前,隨著第二本長篇小說《海豚紀念日》問世,希望能和讀者有更直接的互動管道,黃小貓開始部落格寫作。「由於是這樣開始部落格的,所以後來會常態性地將作品藉由部落格來發表也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吧。但這真的很適合我。我想真的是因為我的書寫向來很任性吧。我只是因為想寫而寫的,寫了之後能夠有人閱讀雖然很棒,但畢竟還是寫了之後的事情。這樣任性的動機,大概也只有在自己的部落格裡面能夠盡情。」 對於身兼作家和演員雙重身分的黃小貓而言,部落格的出現對寫作最大的影響,就是鼓勵並鞭策她常態性地持續寫。「不知道為什麼有了部落格之後,要是很久沒有文字發表就會覺得心虛。但是我必須先承認,大部分在我自己的部落格當中,那很可能算不上是寫作,只是心情的抒發而已。」 部落格本身其實能讓人很自然地用不同的嘗試在寫作,然而,部落格書寫還是有其介面的限制,比方說,篇幅可能不會太大,黃小貓說:「基本上我個人很討厭在電腦螢幕上閱讀文字,尤其小說,所以會放上去的東西還是會以輕便短小為主,加上部落格的文字經常搭配圖像,於是不知不覺地便經常以短歌的形式出現,喜歡使用大量的空行,有時寫著寫著散文插入短歌的形式,短歌進行一陣子又回到散文的形式。」 點進黃小貓個人部落格,一幅幅色彩厚重的蠟筆畫撞擊著讀者的視覺,和抒情感性的散文口吻形成強烈對比;黃小貓說她一直很喜
-
專題
古典音樂欣賞品牌
部落格所在: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lassic/ 人物小檔案 ▲媒體工作者,小學念過音樂班,大學卻是唸數學系,出社會則曾經擔任過音樂雜誌主編。 ▲喜歡聽音樂,更愛透過音樂來思考,因為一直持續聽古典寫心得,所以「勉強」可以稱作資深樂評人!未來打算聽寫一輩子,如果耳朵跟眼睛一直沒問題的話。 歐頭這個人,有好幾副耳朵聽各種不同的音樂;有好幾雙手寫各種調性的文章;有好幾個腦子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與身分(註1)。但如果以為他也與絕大部分的部落客一樣,幾乎每個提供部落格的入口網站都開個格子,這邊寫寫、那邊聊聊的話,那就錯了。歐頭在寫格這件事情上,一如他的文風:沉穩、舒緩、舉重若輕。 當二○○○年「明日報個人新聞台」上路時,歐頭當時也是整天掛網工作,而拜網路所賜,當時唱片銷量大幅衰退、古典音樂雜誌也非常低迷,因此他藉由在明日新聞台建置「古典啟示錄」,成為一個既無出版成本,又能維持與愛樂朋友們分享與互動的平台。 歐頭一開始便以品牌的概念經營寫新聞台,以此為網路身分證,將累積多年音樂文字書寫的經驗與成果,結集為一個古典音樂資料庫,進而成為一個「古典音樂欣賞品牌」。「古典啟示錄」開台至今六年,因為主題專一、文章規格整齊,加上歐頭巧妙結合聆聽感想與愛樂知識的敘述,的確在網路世界的古典音樂台、音樂部落格中,已經建立出指標性的品牌形象。習慣在網路搜尋各種音樂資料的愛樂者,必定都逛過「古典啟示錄」,也看過歐頭精采文章,這些讀者很少不定時回鍋閱讀的。 雖說以品牌經營的理念寫網路文章,但「古典啟示錄」同時也是歐頭從工作崗位返家之後,解壓的小宇宙,能跟網友們分享音樂世界裡的種種,是歐頭覺得經營「古典啟示錄」最大的收穫。面對現在紅不讓的部落格風潮,歐頭自有穩健的腳步與定見,他認為成功的部落格取決於經營者的想法與內容,雖然現下幾乎人人都是部落客,但大多數都只能稱為網誌寫手,隨性地寫寫殺時間的網路文章。歐頭有系統地經營他的小宇宙,卻有廣大的理想,他認為「古典啟示錄」就像古典音樂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