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名家訪談
庫德的音樂時光隧道(上)
別人冠給庫德頭銜不嫌少。吉他手、電影配樂作者、搖滾/民謠歌者、藍調樂人、製作人。早年他額束髮帶,領口敞開的「吉他王子」樣,到電影配樂的綺麗雲霧,到「世界音樂製作人」的新職銜對庫德來說,他都只在做一件事情,彈吉他或與人對彈。
-
歐陸劇場
你認識浮士德博士嗎?
一九九九年,歌德誕生二百五十週年。爲了熱烈慶祝這位德語文學巨擘之誕辰,歐陸各國重要舞台自然皆適時推出一代文豪的經典作品。法國導演安端.維德志生平兩度以《浮士德》,作爲自己開創「易符里社區劇場」與接掌「國立夏約劇院」的開幕戲,其詮釋的角度與表演策略,於今看來,仍渙發新意與深諦。
-
專欄 Columns
重現台灣文化史的集體記憶
「拱樂社」劇本的整理、出版是台灣重要紀事,保存了衆所關注的戲劇史料,重新體驗台灣「內台戲」的舞台魅力,喚起衆多台灣民衆的集體記憶,有助於台灣文化史與戲劇史的硏究與創作。
-
專欄 Columns
孤兒情結與邊緣意象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副刊編輯余林在評郭寶崑的劇作時,特別捻出「邊緣人」的心態作爲郭作的特色。郭寶崑也自稱爲「文化孤兒」。台灣曾經被「祖國」所拋棄,所割捨,不怪有「孤兒情節」;新加坡的華人是自願離棄唐山,投奔一個新的「樂園」,怎會也有「孤兒情節」?
-
即將上場
相聲瓦舍推出《大唐馬屁精》
相聲瓦舍今年新編的相聲《大唐馬屁精》,故事敍述皇帝爲了心愛的貴妃,貼出金榜昭吿天下:「若有人能博得妃子一笑,重重有賞!」消息一傳出,立刻成爲全民運動,大家都爲了皇上的老婆,挖空心思、兩肋挿刀。有兩個傢伙,快手快腳地趕在所有來拍馬屁的人前面,引出許多有趣故事。《大唐馬屁精》由宋少卿、馮翊綱帶領相聲瓦舍創作群做集體即興創作,並且擔任主演。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掌聲擊鼓 海潮音動馬其頓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導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競技遊戲
幕起,演員在如夢似眞的場景中移位走動;幕落,可能有的記憶多是針對編導演的表現評價。然而,幕起幕落之間有一群黑衣人,他們是演出的推手,不會站到台前接受觀衆的喝采;他們腦中轉著藝術的思維,手中握著實踐、判斷的量尺,一步一步將藝術與技術融合,建構完美演出。他們是「技術劇場」的工作者。 此次,他們難得卸下黒色裝束,站在燈光打亮的舞台上、說著屬於他們的台詞。藉由這個機會,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每場演出背後所需要的是怎樣的群體努力和環境才能支撑所有台上光鮮炫目的呈現,以及「技術劇場」曾走過的艱辛歷史和目前的難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藝術的情感 拉近現實的距離
在現今的環境,仍有許多問題無法即刻解決,劇場各部門唯有靠誠意及互相體諒之心,討論出一個折衷之道,劇場才有「坐大」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激情過後 人比事難爲
遠程的目標需要眼前的努力;在追求更健全的工作環境的同時每一個技術工作者都應先關心自己的權利及應盡的義務,未來才有可能會更好。
-
藝術之旅
來自巴爾幹的造夢者
《胡桃鉗》是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兒童故事,敍述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士兵人形的胡桃鉗在聖誕夜展開的一段夢境歷險;但在這個舞台上,該劇不是我們熟悉的芭蕾舞劇,在三面錯落排開的屛風上,表演者以木偶、眞人,以影戲或偶戲的方式呈現出故事中的想像氛圍,只有《胡桃鉗》音樂的陪襯,但多變的燈光與人偶的肢體,卻能不透過語言來述說這個夢境。 這是《如一場夢》Like a Dream,由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改編自《胡桃鉗》,即將來台搬演。對於這個來自遙遠的巴爾幹半島、其文化藝術背景對台灣觀衆來說相當陌生的劇團,到底能會呈現什麼樣的兒童劇著實令人好奇。我們可以先從了解這個劇團的背景開始。 「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對台灣的觀衆來說雖然是陌生的,但對世界來說卻不;這個在一九九〇年才由馬國文化部資助成立的國家級兒童劇團,早以多次獲得國際比賽獎項、以及一年兩百場的世界巡迴演出,獲得國際的注目。這個劇團的根據地在馬其頓首都市中心,擁有自己的劇場,而演出的內容則包含了兒童劇、靑少年劇及偶劇三種類型,一年可以推出五部新劇碼,活動力及創作力可說是非常旺盛。 雖然是國家級劇團,但「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的人員編制相當精簡,僱用的專職演員只有八位,全是畢業於戲劇學院的學生,演出時才視需要向其他劇團借將。而該團所聘請的藝術總監班丘.隆葛夫(Bonjo Lungov),則是來自保加利亞首都蘇菲亞(Krsto Sarafov)木偶學院的敎授,因爲他的專長即在木偶戲的硏究,所以「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也是以偶戲爲其最重要的發展項目。班丘隆葛夫同時也是該團重要的編導,像這次將來台的兒童劇《如一場夢》以及另一齣爲成人設計的《夜空下的回憶》Memories in the Night,都是由他執導。而除了「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外,班丘隆葛夫自己也有兩個劇團Theater 13和Al-bena。 以這樣精簡的人力,「馬其頓國家兒童劇團」會怎樣製造台灣觀衆也看得懂的夢境,讓我們對馬其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刊編輯 莊珮瑤)
-
藝術之旅
瞥見馬其頓
-
柏林
生命的迷宮──Oraculos
Oraculos意指「水聲訴說著你的心思」。人生的諸多小啓示被濃縮在這充滿感性的神秘之旅中,每個人的經歷與體驗均不同,沒有人能代替他人走這一遭。
-
柏林
亞細亞的混血兒──《李爾王》
導演王景生的《李爾王》並非莎翁的《李爾王》,而是亞洲文化的混血兒。因此,若以看莎劇的眼光來評《李爾王》,自是大錯特錯。反過來說,保存亞洲的傳統藝術形式並非導演的創作本意,因此,以傳統美學來看《李爾王》,也不對頭。
-
回想與回響 Echo
留下一個版本,但憑人說
陳士爭說:「廿四歲之前,我還在中國,與自己的文化太過貼近,看不淸許多事。來到美國,經過這些年經歷,有了距離重新看待中國戲曲,覺得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做戲。傳統不是一成不變,傳統要靠創新力量來推進、保持她的活力;《牡丹亭》是我對中國戲曲的一種詮釋,是領悟後的心得。」
-
即將上場
爵士歌手黛安娜.克瑞兒首度來台
出生於英國哥倫比亞的納奈摩鎭,十七歲的黛安娜以高超的琴藝與歌聲,贏得溫哥華爵士音樂節的獎學金,也贏得爵士樂壇元老、著名貝斯手Ray Brown的靑睞,引領黛安娜正式走入了當代爵士樂壇。 一九九三年加拿大Just Time唱片公司爲黛安娜發行了第一張專輯Stepping Out,由John Clayton爲她跨刀助陣。一九九四年爵士唱片集團GRP旗下Impulse簽下她發行專輯Only Trust Your Heart,這次Ray Brown親自參與錄音,GRP總裁Tommy Lipuma爲她擔綱製作。另張專輯All for You是爲了向Nat King Cole三重奏樂團致敬的專輯,與吉它手Russell Malone及貝斯手Pal Keller共同錄製的CD,賣出三十萬張的佳績,並獲得九六年葛萊美獎最佳爵士女歌手的提名。一九九七年Love Scenes也再度入圍葛萊美獎。一九九九年黛安娜.克瑞兒發行了When I Look in Your Eyers,特別收錄電影《迫切的任務》的片尾曲,並問鼎年度排行榜總冠軍爵士專輯。
-
即將上場
俄羅斯國立管弦樂團
一九九八年是拉赫曼尼諾夫一百二十五年的冥誕,「俄羅斯國立管絃樂團」將特地來台演出拉氏作品,其中對音樂專家而言,相當具挑戰性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 No.2)全曲長度近四十分鐘,此次音樂會將由旅奧鋼琴家陳瑞斌與樂團在台北(11/08)、台中(11/05)及高雄(11/07)三個場次演出;其他曲目還有柴可夫斯基的《義大利綺想曲》(Italian Capriccio)及第四號交響曲。 11/4嘉義、11/6新竹與11/9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演出主題爲「俄羅斯之夜」,曲目有格林卡的《羅斯蘭與盧德米拉序曲(Ruslan and Ludmila)》、穆索斯基的《荒山之夜(Night on the bare Mountain)》、柴可夫斯基《花之舞》(出自《胡桃鉗》Nutcracker)」等,每場上半場還有古俄羅斯浪漫歌曲的演唱,由得到蘇聯人民功勳獎章(由前蘇聯政府頒發,是一種對藝術家對國家貢獻卓著的肯定)的庫留金娜嘉林娜(Kulioukina Galina)演出,曲目包括《草灘小鴉(Meadow Duck)》、《歇閒謠(Soobotheya)》、《到我家走一趟吧!(Koomanyok)》等詼諧小調。
-
即將上場
蘿拉費琪演唱會
從小就全家隨父親旅居於南美洲烏拉圭的蘿拉費琪(Laura Fygi)是第一位打入美國吿示排雜誌爵士樂排行榜的荷蘭歌手。 羅拉費琪在台共發行五張專輯,尤其在《秋水伊人》專輯中邀請到法國電影配樂作曲家米榭勒格航(Michel Legrand)爲她編製新專輯。此次來台偕同其專屬樂團,從拉丁爵士情調到電影主題曲,涵蓋拉丁、古典和藍調的多重唱腔。
-
舞蹈
風格的承續與突破
楊桂娟從中國傳統題材找靈感的編舞風格,這種抒情且溫婉的舞蹈形式在「世紀末的美麗」中可探尋一二。現代舞除了承續以往的編舞脈絡之外,更重要的是探索肢體語彙的新意象,面對第十年創作生涯的壓力,她努力突破了。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藉著嬰兒油, 光環舞者又一次如魚般地 悠游於舞台的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