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里程碑 Milestone
無賴與靈修者的雙面一體
在浦浪克百年慶的今年,回顧他於不同時期的代表作時,從他創作上明顯的風格變化中,可以看出他性格上的雙重性,同時,似乎也反映出當時法國文藝思潮的演變。
-
歐陸劇場
戲劇在生命的軌道上運行
史泰勒執導的劇作範圍橫跨古希臘到現代,他認爲展現原作的精神更重於自我的詮釋,劇評家多賀認爲,史泰勒總是審愼處理劇本、作者與戲劇形式之間的問題,呈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可能最足以作爲二十世紀導演的代表。
-
歐陸劇場
此景可待成追憶?
以《再會三部曲》無人不知的傳奇劇照當德國戲劇雜誌《今日戲劇》九七年十月號探討駐院劇團危機主題的封面,不僅因爲本戲爲柏林「戲院」的招牌戲之一,更重要的是,《再會三部曲》之所以成功,全繫於十六名演員無懈可擊的默契,使觀衆深刻感受到台上所見爲現代社會的縮影。《再會三部曲》可謂一駐院劇團的典範之作。
-
工作坊
威爾斯的另類聲音
表演硏究中心(CPR)一九八〇年中期改組之後,除持續推出創作,並開始製作與引薦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與另類的表演藝術,舉辦各式形色的工作坊、示範講習、大師課程、座談、學術硏討,與論文發表會等等活動。透過硏究、分享,CPR正戮力扮演著劇場新思維的催化劑。
-
表演書房
「喇嘛與欽」的救贖之水
在巴爾巴筆下,葛羅托斯基的神話性色彩漸然褪去,年輕劇場人的靑澀、笨拙、孤僻、狂熱、奉獻、達觀使得大師更具人性,而値得一書的是,作者不畏劇場硏究瑣細的罄竹難書,將整個葛氏體系的崛起置放於宏觀的歷史脈絡,同時那些曾經在葛氏探索中投下心力的無名英雄,也得到較爲公平的關注。
-
交流道
北京演員眼中的台灣導演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賴聲川在北京排演的《紅色天空》所引起的紅色效應,雖然並沒有產生撲天蓋地的轟動,但也爲疲軟不振的大陸劇場帶進一股淸新、自然、動人的生命力。今年六月,北京版的《紅色天空》將在台北登場,本刊特別專訪參與此劇的一級演員林連昆,談談他此次合作的經驗。
-
現象視察
背負與跨越
當我們目睹且參與了台灣現代劇場在二十世紀末最後的一場硏討會之後,即便許多要求與期待硏討會修正改進的聲音此起彼落──諸如硏討會的主題分類與命名、論文的蒐集對象與順序安排、論文講評人與發表者組合的適當性,甚至是論文發表與講評討論互動交流的時間分配等技術細節等等;然而,也肯定了劇場/戲劇活動在台灣的歷史價値體系上需要不斷地被重新思考的事實。
-
現象視察
社區的劇場實驗
目前台灣對於社區劇場的窄化觀念是我們至今難以衝破的藩離。這些窄化觀念不外是將社區劇場功能化、業餘化、以及過度渲染的集體化,換言之,許多人提及社區劇場不免聯想,它必須從事社區服務,如環境保護、關心受虐兒、獨居老人、甚至流浪狗等不屬劇團的工作;這些狹隘觀點極大地限制了社區劇團體的發展空間。
-
專欄 Columns
Scenography及其他 羅夫.可泰舞台設計回顧展
說到近代劇場設計,早期具突破性的觀念實在是來自歐洲,揚棄繪畫佈景,要讓舞台空間產生意義,而非僅是裝飾,開始講求光影、音樂、造型,掀起了二十世紀的舞台設計革命,而羅夫.可泰正是在英國沿襲這條路,經過近四十年的時光,創出他自樹一幟的設計。
-
專欄 Columns
公共電視貼近你的心
媒體是社會公器,公共電視不只是一個媒體,還是一個文化機構,公視的節目不只是電視節目,還是一個以節目形式來進行觀念傳遞、觀念互動,提供公共議題討論空間的場域。
-
專欄 Columns
音樂文字會式微嗎?
文字有其無與倫比的想像力和穿透力,當樂譜無法對一般大衆構成意義的時候,文字還是一種比較貼近的詮釋。客廳的電視即使三十九吋,也無法框住音樂廳的舞台;手上一份精心編寫的音樂雜誌儘管只是菊八開,卻可能開向一個無限寛廣的音樂世界。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藝術行政人員策略經營研習班」招生 藝術行政工作牽涉浩繁,舉凡企劃、宣傳、執行、財務、律法等等實務,都是藝術行政工作人員絕不可或缺的實務經驗。台北市藝術管理學會與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敎育中心合作,設計了「一九九九藝術行政人員策略經營硏習班」系列課程,分爲「理論組」以及「實務組」,由淺入深,讓有志於藝術行政工作者,能逐步跨入藝術行政的領域。 「實務組」課程邀請了國內藝文機構中資深工作人以及文化學者,包括雲門舞集行政總監、擊樂文敎基金會執行長、台北愛樂電台公關經理、年代售票系統總經理等人,敎授藝術行政工作中各項擅長與技巧。課程共計三十四個小時,自七月起開課。 「理論組」課程則試著用不同的角度與模式,思考自己的角色與定位,以及所謂「文化藝術」,到底能和「人」產生哪些更不同的交集變化。「理論組」課程,由學術界敎授主講,探索「藝術行政」最大的可能性──從自我角色的認同、遠景規劃開始,再以「傳播者」的角色,理解並符合這個「社會」對於藝術的需求,明白如何因應「經濟」帶來的風潮,抓住觀眾的「心理」欲念,加上大量「創意」的滋潤,有效「行銷」。課程共計三十個小時,七月底開始上課。 每組名額以三十名爲上限,報名「理論組」者有資格限制。「實務組」課程費用爲四千元整,「理論組」則由台北市藝術管理學會贊助,免收費用。 報名日期自六月一日起至十八日止。 洽詢及報名電話:02-27237545台北市藝術管理學會 (編輯室) 「民俗藝術終身成就獎曁特別貢獻獎」得獎名單揭曉 近年政府部門針對傳統民俗藝術設立許多獎項,包括敎育部「民俗藝術薪傳獎」、「民族藝師」、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傳統工藝獎」以及由台灣省文化處特別針對地方藝人或團體所主辦的台灣民俗藝術節「民俗藝術終身成就獎」曁「民俗藝術特別貢獻獎」等。其中由文化處舉辦的「民俗藝術終身成就獎」爲獎勵個人,需年滿六十歲,長期從事傳統民俗藝術創作並熱心推廣者;「民俗藝術特別貢獻獎」則是獎勵個人或團體長期從事調査、硏究,或長期竭力維護、推動傳統民俗藝術而成績卓
-
即將上場
十方樂集音樂劇場
十方樂集所策劃的「台灣當代作曲家側寫」系列,首先安排盧炎作品發表曁座談會。盧炎爲國家文藝獎得主,是台灣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節目中除了演出盧炎代表作品:鋼琴組曲、打擊樂三重奏、長笛與鋼琴二重奏、浪滔沙七重奏等,做成紀錄外,並在音樂會後由盧炎傳記執筆者──詩人陳黎主持座談會,讓觀衆和盧炎做面對面的交流。
-
台北
廣東實驗現代舞蹈團的敎母──楊美琦
身爲廣東舞蹈學校校長的楊美琦,其實可以乖乖從事編舞的工作,但是她卻覺得有更重要的事必須進行,那就是鼓吹現代舞。文革之後雖然撥亂反正,不過現代舞的自由思想與意識型態仍非政府所期許。
-
焦點
比利時文化之旅
從小提琴巨匠易薩伊到現代著名男中音喬凡登、電影《絕他艷姬》等,比利時在國際表演藝術舞台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論及美術和文學大家,也同樣是人才濟濟,留名靑史。前往比國從事一趟藝文之旅,定然不虛此行。 第一站比京布魯塞爾就足讓任何人流連忘返。被法國文豪雨果讚嘆爲「世界最美的廣場」──比京大廣場(Grande Place),歷史歲月映照於光彩奪目的建築上,金壁輝煌,鄰近的小尿童雕像,也是令人莞爾卻不可錯失的景點;此外,現代美術館典藏許多保羅.德爾沃、馬格利特的超寫實畫作,美不勝收。歐盟總部辦公大樓、比利時建國五十週年公園、以及用鐵分子模型再放大兩千億倍的原子球等,均是舉世聞名的參觀標的物。抽空到德孟雷歌劇院看表演、或是赴收藏四千餘件樂器的「樂器博物館」參觀,更是愛藝人的最佳去處。 除了布魯塞爾,比利時第二大城──安特衛普的人文歷史和壯闊繁榮的經濟,是安市在世界鑽石批發中心之餘,最恆久吸引觀光客前往的本錢。美術巨匠魯本斯的故居就在安特衛普,値得參觀;舊市區大敎堂高懸的魯本斯名畫也是視覺焦點。 無論是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或列日,各城的音樂院都屬於金字招牌,擔負傳承古典樂的任務,名師雲集。近年來以「根特影展」讓台灣民衆逐漸知曉的名城──根特(Gent),除了有高水準的音樂節之外,聖巴沃大敎堂內的美術巨匠范.艾克名作《神秘的羔羊》,更是鑑賞家的最愛。 有北方西歐「北方威尼斯」美稱的小城──布魯日(Brugge),可以爲比利時藝文之旅畫下美麗的句點。原因是這座千年古城美得令人目炫,運河環繞,全城不見一座現代建築。小橋流水,是畫家旅行寫生的勝地;小城內的修道院,幽靜似世外桃園;聖母大敎堂內陳列米開蘭基羅名作《聖母聖嬰像》,更是百聞不如一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獎不獎,有關係
去年年初及今年年底,由報紙及網路媒體舉辦的表演藝術獎,引發劇場界許多正負面的評價。獎項的設立除了鼓勵表演藝術界的從業人員外,對整個生態的發展也有正面的刺激;獎項的設立更是一種美學標準的建立,但,台灣的客觀環境是否已足夠成熟?本期我們除了從各種角度來探討獎項需求的民意基礎及技術考量外,更蒐集了國外知名的獎項,了解在不同的文化環境發展下,各獎項的特色、背景及影響。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奬我也奬,冷暖各自知
爲了讓台灣有心設立表演藝術戲劇奬的人,能有足夠的範例參考,本刊特地蒐羅了包含大陸、法國、日本、香港、德國、英國及美國等國的戲劇獎資料,介紹各個奬項的創立緣起、評審內容與經過和與當地戲劇生態的互動關係;這些獎項有的歷史悠久,有的別具立意,藉由了解這些「他山之石」,或許能讓更多人思考並了解設立「奬」的眞正意義。
-
即將上場
國立國光藝術戲劇學校劇場藝術科畢業展
這個時代如果還有愛麗絲,她會不會還是做著一樣的夢?這個夢裡的場景如果是一個世紀末的後現代廢墟,她會有什麼反應?我們所熟知的愛麗絲拿著懷表緊張的兎子、紅心國王與王后、和笑臉貓,又會有什麼不同? 在原爲公賣局酒廠的華山藝文特區裡,一群年輕的劇場技術工作者將以自己的想像、辛苦三年所習得的一身技術,用舞台布景、燈光、音效、及服裝的靜態展示,和動態演出的方式重新述說《愛麗絲夢遊仙境》這個「古老」的童話。
-
即將上場
「成吉思汗成陵大典」喀爾瑪克蒙古鬱金香民族舞團
農曆三月二十一日是蒙古人紀念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祭典日,蒙藏委員會今年邀請喀爾瑪克蒙古共和國「鬱金香民族舞團」來台巡迴演出八場,將再次掀起一股蒙古熱潮。 喀爾瑪克草原最美的時節是在鬱金香盛開,一片花海覆蓋大地的春季。鬱金香象徵著大地的復甦及幸福的降臨,被當地人視爲「幸運之花」。喀爾瑪克蒙古民族舞團即以鬱金香命名。 舞團成立於一九七三年,集結了喀爾瑪克最優秀的表演藝術工作者。成立之初,俄羅斯的藝術家給予相當大的助力,奠定舞團專業的基礎。鬱金香民族舞團被譽爲喀爾瑪克蒙古共和國最具代表性的表演團體,舞團致力於整理喀爾瑪克傳統音樂與舞蹈。舞團一行二十人,囊括喀爾瑪克多位一級的音樂、歌唱及舞蹈家。將演出蒙古著名的古老慢歌、現代新編作品、及傳統薩滿敎祭祀及民間舞蹈等。蒙古抖肩振臂的絕妙舞技,豐厚嘹亮的歌謠演唱,令人體驗草原民族的豪邁與粗獷。
-
即將上場
人間山海舞蹈劇場「我和我自己的風景」
人間山海舞蹈劇場的新製作「我和我自己的風景」,是兩廳院海闊天空舞展徵選出來的節目,將展現台灣新生代創作者的活力與藝術創造力。 人間山海舞蹈劇場於一九九七年成立,資深舞者及編舞家徐紫櫻擔任團長。此次更結合了活躍於舞蹈劇場的蘇安莉,以及甫學成歸國的靑年編舞家李季霖,一同舞出女性溫柔的情懷及全然釋放的精神。 全齣舞碼包括了四部分,其中有徐紫櫻的《四季》、蘇安莉的Sister以及李季霖的《心旅》及《冰藍》。「我和我自己的風景」將藉由三位女性創作者的自省、關照與生活經驗來書寫眞實底層的自己。三段內在風景圖像雖各自成立,但內在心靈風景卻都以純舞蹈的美學精神相串聯。雅致細膩的意象與氛圍,猶如用身體吟唱一首首晶瑩流動的抒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