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攝影手札來回
身處在劇場中,有時意識會飄移、連結到某個日常時刻,生活裡的切片也常經提煉,被納入為黑盒子裡的元素。 看似不同的空間切換,但思緒與創造是既連動也流動的。此以紙作為第三種形式,試圖將影像們匯作另一個小劇場。
-
紐約百老匯春季演出重打經典與明星牌
去年秋天百老匯重開時,除了疫情外,業界討論最熱烈的就是新製舞台劇,尤其是非裔劇作家作品數量之多,多年未見。百老匯41間劇院中有9間是演新製舞台劇,其中有7部是非裔作家所寫、主要演員多是非裔、描述非裔生活。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1945-1990s 台灣現代舞蹈流變小史
舞蹈的核心精神,是以身體作為語言,表達人類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因此,舞蹈從來就不單純只是舞蹈,它必定和創造者(編舞家)、演出者(舞者)和觀看者(觀眾、評論者)的內心世界息息相關。而作為一個人,我們並非單獨活在這個世界上,實際上,個人的內心世界來自他所生活的環境,個人的生活、想法、思考方式,都與社會環境,經濟發展,政治情勢等大環境的動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因此,舞蹈看似是種讓身體自由發展、自由表達的藝術,其實早已受到許多規範的限制。其中,現代舞蹈的發展就是20世紀的人類(尤其是女性)追求自由與解放,最具代表性的象徵。現代舞蹈從歐美傳入亞洲,再從日本傳入台灣,它反叛的不只是古典芭蕾,也不僅僅是單一帝國主義的殖民體制,更是禁錮人的身體和心靈的傳統價值。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以身體為量器,為台灣舞蹈記錄時代樣貌
回推至關鍵的1991年,台灣社會在此前後的10年間,不僅走過股市萬點崩盤的谷底,歷經民間抗議房價飆漲自主發起的無殼蝸牛運動;以及隨之而來的野百合學運,促動國會改選、憲政改革,奠定了台灣今日自由、民主、開放的基礎。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舞蹈人的當代工作方法
史蒂芬・金寫過一個短篇小說〈眾神的電腦〉,主角拿到一台電腦,他發現,只消在螢幕上鍵入句子,所提到的東西就會出現,而他自螢幕上刪去的東西,就會從生活中憑空消失。這個寫作靈感來自於史蒂芬・金拿到他的第一台電腦(王安電腦),原先使用打字機寫作的史蒂芬・金,第一次感受到「能刪掉句子」的神奇感受,他想「如果我刪掉的東西會消失,那會如何?」,於是誕生了這篇小說。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從舞蹈中體驗民主,觀看中開啟政治性想像
身體的社會性一向是當代舞蹈裡的重要面向,也是許多當代編舞家的創作關懷,而當我們縱覽至今曾出現在台灣舞壇的諸多作品,大致可看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取徑:從早期的舞蹈前輩蔡瑞月、蕭渥廷、陶馥蘭,一直到近年的賴翠霜、王世偉,此類編舞家擅長以舞蹈劇場式的敘事手法,與強烈多變的視覺符號意象,在舞作中建構鮮明的批判文本與角色關係,以此針對特定的政治與社會性議題,呈現編舞家獨特的視角與觀點。
-
布里斯托《戰馬》導演宣布今年底卸任老維克劇院藝術總監
英格蘭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Bristol)的老維克(Bristoal Old Vic)劇院,將在秋天與其藝術總監說再見。2009年,原於英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擔任聯合導演的湯姆.莫里斯 (Tom Morris )搬到布里斯托,接下老維克劇院藝術總監一職,一待就是12年。
-
巴黎凡.霍夫攜手法蘭西劇院重現莫里哀失傳經典
從1月中起,法國以不同形式慶祝莫里哀誕辰400周年。無論演出、展覽、座談或出版,一系列藝文活動嘗試揭開法國戲劇文豪的神秘面紗。
-
柏林「戲劇盛會」年度十選名單出爐
柏林戲劇盛會(Berliner Theatertreffen,以下簡稱TT)將於5月舉行,過去兩屆因疫情轉線上舉辦,今年若能順應防疫政策,有望實體演出。從全德語區劇場540件作品中選出的10齣邀演名單,掀起不同視角的討論:女性創作者占半數以上,各類跨界非典型的、複合式的、紀錄式的、肢體舞蹈的、音樂視覺的元素輪流成為主角,分工精準、體系嚴謹的「劇院製造」也不再是唯一,獨立藝術家團體與共製模式各起山頭,是這幾年的趨勢。
-
跨界對談 楊輝 X 汪兆謙大鬧殿堂的行前宣告
《十日談》(Decameron)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的寫實主義短篇小說集。說的是,1348年的一場瘟疫讓一群年輕男女躲避到佛羅倫斯郊外山上的園林別墅,每人每天講一個冒險故事、或是色情笑話等來放鬆心情,而這10天裡100則葷素不忌的故事,就是《十日談》的內容。 數百年後的今天,有群人躲進台灣南部的「釣蝦場」,於是《釣蝦場的十日談》就在這個新的(後)疫情時代裡誕生了! COVID-19與黑死病,義大利佛羅倫斯與台灣嘉義,薄伽丘與阮劇團,是跨時空與跨文化的對照;人戲與偶戲╱布袋戲,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則在不同領域、世代的創作者手中,找尋著交會的位置。傳統布袋戲出身、卻在歐陸與當代劇場合作的國際偶戲大師楊輝,以及回到嘉義創團、決定用「鄉村包圍城市」的阮劇團創辦人汪兆謙,要用不登大雅之堂的故事、接地氣的通俗語言,闖進戲劇的殿堂這是他們即將行動的預告宣言!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因為我們的語言是身體
身體是自然嗎?身體發出的言語,召喚出什麼樣的存在呢?在我們所生活世界中,每一種語言,都如咒語,能召喚出特定的思想與行動。像本期受訪者蘇品文在創作中所暗示的:你的身體,不只是你的身體。身體雖不言語,卻隱藏特定的存在經驗,無時無刻彰顯著個人所處的社會位置與氣質,因身體關乎族群、文化、時代,有其社會性與象徵意涵。 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們將以雕刻家黃土水在1921年發表的《甘露水》在2021年重新面世為引,追溯台灣舞蹈家們百年來的身體語言演變。在「摩登女身」中,我們探究了現代舞蹈家們的身體如何在日殖時代成形;並以「因為我們的語言是身體」梳理現代舞蹈在台灣的百年發展。從大舞團時代,到中小型團體百花齊放的當代,這群舞蹈工作者們或許性別、背景、族群各不相同,卻同樣有將某些僵固的限制,轉為自由、寬廣表達的能力。因為他╱她們的語言是身體。 編輯協力|Stella Tsai企劃協力|張欣怡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甘露水》與她的摩登女子朋友們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簡稱日殖時期)(註1)的1920年代之後,在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推動的現代性浪潮中,催生了一批新鮮、充滿朝氣的面孔「摩登女孩」(日文為モダンガール,為英文modern girl的外來語)。在這群脫離纏足舊習,接受日本新式教育的「新女性」中,也包含了台灣第一批女性舞蹈家。 但在回溯這群舞蹈前輩之前,讓我們先藉著消失近半世紀的《甘露水》在2021年底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一展中重見天日的機會,透過展中的5件重要作品與檔案,從摩登女孩們的姿態、穿著、使用的器物、發出的言語、藝術的實踐,重新認識這個獨特的群體,一窺她們在大時代中的自處、言說、安頓之道,並以此勾勒出時代的斷面。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日殖時期舞蹈「新女性」的誕生
1921年,台灣雕塑家黃土水以《甘露水》入選殖民宗主國日本最重要的官方展覽會「帝國美術展覽會」。這年,也是臺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成立之際。 文協透過讀報社、演講會、電影放映會、文學、新劇等現代形式的活動來啟迪民智,提升人民的文化素養與理性認知。其目的是使台灣人能自覺殖民政府對自己的剝奪與壓迫,啟蒙大眾爭取台灣人民的自治權。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摩登女子養成記
雙足解纏、受日本殖民地教育,歷經時代更迭,在國民政府的統治下,以舞蹈作為語言的摩登女子們,在禁錮的時空中,她們的真實面貌為何?她們如何舞蹈?如何成為自己?她們創作出了什麼樣的作品?透過5位摩登跳舞女子的生命列傳,讓我們一探究竟。
-
東京本多集團獲「讀賣戲劇大賞」藝術榮譽獎
由讀賣新聞主辦、日本現代戲劇指標性獎項之一的「讀賣戲劇大賞」,於2月份公布了第29屆(2021)的獲獎名單。最優秀作品獎由NODA.MAP劇團以《FAKESPEARE》拿下,該劇以Fake+Shakespeare作為概念,延續導演野田秀樹取材莎士比亞《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無事生非》、《理查三世》等劇的創作脈絡,進行拿手的語言遊戲與台詞轉換。同劇男演員高橋一生並以此作品獲得最優秀男演員獎。
-
首爾韓國首部元宇宙合唱音樂劇問世
「元宇宙」可謂近期全球最熱門話題之一,除了前景與商機備受看好,在當前全球疫情尚不見終點之際,將虛實整合技術應用於演出製作,也被視為是維持並延續公演界生態的解方。
-
曼谷曼谷設計週邀藝術家展現與疫情共存之道
由泰國創意經濟局(Creative Economy Agency)主辦的泰國藝術界年度盛事「曼谷設計週」(Bangkok Design Week)2月5日到13日在曼谷多個地點登場,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2年後,今年第5屆的曼谷設計週主題為「與創意共存」 (Co With Creation )。
-
檳城檳城表演藝術中心正式宣布關閉
剛於去年11月11日渡過10周年慶典的檳城表演藝術中心(Penang Performing Arts Center),經過數月以來的協商後,最終還是不敵疫情的現實,從今年1月15日起正式停止營運。管理單位「藝人館」(The Actors Studio)基於復甦前景不樂觀和財務上無法再支撐,沉重宣布為中心進行清算,把場地歸還給發展商「東家集團」(Eastern Oriental),結束為期10年的合作關係。
-
續聊天過年劇場
亮:當了爸媽之後,過年比起開工反而更不像放假了,對吧? 芝:我們都是北部的小孩,過年濕冷的氛圍特別有年節之感。小時候在冷冽空氣裡放鞭炮的煙硝聲響和味道,會覺得好像真有什麼在新舊交替之際又破又立。然後在遊子皆歸鄉的冷清城市裡,散步看書,實在是過年期間最令人享受的孤獨醍醐味,是冬天裡藏與靜的意境。但生了小孩後,反倒是進入立春的蠢動交響,一種隨年節而牽引啟動的各種羈絆,也變得多重了起來。
-
上海「元宇宙+戲劇」碰撞出表演形式新火花
自從臉書宣布全面進軍元宇宙以來,資本和市場立刻陷入狂歡,中國的演藝行業也不例外,各種表演形式都想和虛實空間交互的「元宇宙」碰撞出火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