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 廿周年世界巡演首站在台北
經典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今年六月將展開廿周年紀念世界巡演,首站就在台北。劇中飾演鐘樓怪人科西莫多的歌手Angelo Del Vecchio與遊唱詩人葛林果利的Richard Charest先行來台宣傳並接受本刊專訪。
-
小人物的母親是每個家庭的大人物 TCO臺灣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
臺北市立國樂團的「TCO劇院」系列,在第一年的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第二年的音樂劇《賽貂嬋》之後,將在五月下旬推出《我的媽媽欠栽培》。改編自《花甲男孩》原作家楊富閔的同名著作,《我》劇邀來歌仔戲名伶呂雪鳳演出母親一角,劇中交織歌仔戲、流行樂、美聲等不同的表現形式,正好反映了台灣的多元文化及世代衝突。
-
舞蹈空間卅周年前哨戰「勥」輪番上陣
舞蹈空間舞團卅周年前哨戰「勥」繼上週首演後,b套節目「物件劇場」及c套節目「意識劇場」即將於本周登場,蓄勢待發的六位編舞家及舞者們更是磨刀霍霍,儲存滿滿拚勁。
-
名導郭寶昌引領名家團隊來台 開啟《大宅門》京劇新視野
熱門電視劇《大宅門》原創作者、中國影視戲劇名導郭寶昌,本週末率領北京京劇院名家、新銳戲曲编導李卓群與設計團隊來台,於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精緻唯美的京劇版《大宅門》。
-
NSO三度聯手音樂家魏德曼詮釋經典
國家交響樂團與風靡歐洲樂壇的音樂家魏德曼將進行第三度合作,接連兩天於台北國家音樂廳及演奏廳演出。十七日晚間,魏德曼將展現指揮、作曲、單簧管演奏的三重實力,隔日午後將與NSO團員共同演奏室內樂。
-
北市交五十周年團慶 《臺北交響曲》世界首演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今年歡慶五十周年,特別委託旅美知名台灣作曲家溫隆信全新創作《臺北交響曲》,由北市交攜同家族樂團,包含青年室內樂團、管樂團,組成超過百人的樂團編制,加上將近二百人的合唱團,要在當晚撼動人心。
-
《幕後傳奇─苦魯人生》3.0 笑唱文化勞動困境
刺點創作工坊《幕後傳奇─苦魯人生》3.0將台灣文化產業困境變成創作題材,融入真實事件,以劇場幕後工作人員為故事主角,用自嘲、幽默手法呈現產業基層不為人知的一面,向觀眾揭露華麗演出背後的神秘面紗。
-
舞蹈空間卅周年前哨戰「勥」 母親節熱鬧展開
舞蹈空間舞團卅周年前哨戰「勥」即將於母親節週熱鬧展開,但熱心藝文活動的學校老師已等不及到週末,率先於演出前以校外教學方式,讓學生搶先嘗鮮,在舞蹈空間舞團從大廳一路玩下去,以三種方式體驗演出。
-
王榮祿X周書毅相會雲門劇場 尋找無用之力
二一六年,《無用》在香港首演,作品的誕生是因為不加鎖舞踴館團長王榮祿,為了邀請台灣編舞家周書毅參與當年度舞團重現前香港編舞家伍宇烈舞作《男生》,搭機來台拜訪周書毅而相約共同創作。
-
從台日交流到國際發聲 NSO日本巡演大阪演出現場
五月六日,當最後一個音符在大阪交響廳落下,現場爆出如雷掌聲的同時,也為NSO「來自台灣──二一九日本巡演」完美劃下句點,從東京、金澤到大阪三地的緊湊行程下,實為體力與能力的嚴苛試煉。
-
音樂劇在臺中 今夏掀起百老匯炫麗風潮
臺中國家歌劇院今年「音樂劇在臺中」將在八月推出百老匯原裝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及台灣阮劇團與日本流山兒★事務所合作的歌舞劇《嫁妝一牛車》;綠光劇團《再會吧北投》PLUS也將再度於歌劇院上演。
-
在珍貴的一刻 上演歷史脈絡 NSO日本巡演東京演出現場
二一九年四月卅日,日本「平成」年號最後一天,國家交響樂團由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來到日本,以「來自台灣」為主題,在東京文化會館完成暌違七年的日巡第一站。
-
兩廳院售票系統2013-2018年消費行為報告 30、40世代都會區女性購票火力直攀
國內最主要藝文票券銷售平台「兩廳院售票系統」,今年委託國立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分析2013-2018年藝文票券銷售資料,透過大數據分析,了解國內藝文消費樣貌及產業發展趨勢。
-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二》 重量級舞台劇情侶時隔十三年回歸
戲外認識十多年的李永豐和林美秀,時隔十三年再次於《人間條件二》飾演男女主角的老年時期,兩人在戲中有多場精采對手戲,是綠光劇團最著名的悲劇舞台劇情侶。
-
《平庸的邪惡》 思考人性與世界關聯
香港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與台灣楊景翔演劇團共同創作的舞台劇《平庸的邪惡》,搬演漢娜.鄂蘭著作《平凡的邪惡》,冀能透過港台兩地的創作衝擊,將這廿世紀最複雜的政治討論投射出更多面向,並回歸思考人的本性。
-
焦點專題 Focus
創造另外一種觀點與聲音
以前分為「劇展」、「舞展」、「樂展」的新點子系列,從今年開始統合為「新點子實驗場」,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視之為「兩廳院內在的叛逆人格」,「我們不求它一定要票房大賣,叫好叫座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劉怡汝表示,「而是該去質問我們到底有沒有勇氣,去做以前不敢想的、不敢做的,並期待參與其中的藝術家們,能在這裡創造另外一種的觀點與聲音。」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備好沃土、搭起橋梁 讓藝術大爆發
國家兩廳院對於創作者來說,不只是個演出場地、專責節目策劃,更要搭起橋梁,與國外場館、藝文機構合作,共築交流平台,二○一八年兩廳院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開啟了「開動計畫」,結盟共製作品包括今年台灣國際藝術節備受好評的《宅想新世界》、新點子實驗場的《微塵共感》及蘇文琪《氣候計畫》。 今年,兩廳院又往前進一步,與法國五個國家劇院之一的巴黎夏佑劇院、南歐首屈一指的舞蹈之家巴塞隆納花市劇院締結夥伴關係,明年雲門2《十三聲》將前往巴黎,而花市劇院和兩廳院藝術家的交換駐館計畫,也將在未來啟動。本刊特別邀請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與鳳凰劇院藝術總監杜勒葉,進行一次雙總監的「焦點對談」,同時也專訪花式劇院總監瑪嘉莉、夏佑劇院總監德尚,介紹他們在人才、場館、培育、合作上的理念與目標。 同時,兩廳院也要成為藝術家的家、藝文工作者的搖籃,陪伴孵育大家的夢想。今年的兩廳院藝術基地,不僅有長期駐館藝術家吳明倫、周東彥、樊宗錡,短期駐館藝術家王安琪、紀柏豪等五位,更包括了五位Gap Year兩廳院壯遊的創作者,七位藝術行政計畫實習生;也特別邀請林強擔任導師,給予藝術家們人脈資源的引薦和尋找資金的方法。林強也在本次的訪談中化身「心靈導師」,暢談自己在藝術與生活之間、音樂創作和儒道經典之間的種種領會。 最後兩廳院也希望能持續保有一種「叛逆」基因,讓場館成為藝術家的「新點子實驗場」,讓團隊們可以純粹創作,不用擔憂外在環境、票房好壞,發展實驗想做的事,拉長時間、做好準備,並且能鼓起勇氣,冒險邁進。 本期,我們也將揭密兩廳院售票系統的藝文票券銷售資料,看看自二○一三到二○一八年的各項票券數據,在國立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的分析之中,透露了哪些售票趨勢變化與購票者消費樣貌,也期望這些資料能夠適當輔助相關場館及藝文團隊,作為開發潛在觀眾與行銷溝通的參考。
-
平心而論
肝膽相照的功夫
荷蘭策展人羅勃在受訪時說:「大凡表演團隊分為二種,一種是以呈現單一藝術家的作品為主,藝術家就代表團隊;另一種是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的團隊,那我就會介紹團隊幕後的核心人物,他怎麼做、做過什麼。」原來一直以為作品永遠是最重要的,原來他還會關注其他的層面。
-
音樂飛行
我們需要一間國家級表演藝術圖書館
在這公共圖書館體系缺乏龐大藝術圖書收藏品的台灣,我們真的很需要一間大型公共表演藝術圖書館,不專屬於任何藝術大學師生,也不是寄居於國家兩廳院底下,而是一座開放給全民借閱使用的圖書館,否則在台灣音樂家們將紛紛退場的未來,大家這三、四十年來的豐富收藏,不是變成回收紙來擦餐桌,要不就是化為焚化爐的青煙。
-
A Bigger Picture
戲劇,是重複,還是重述?
在看他的作品時的我,是全面打開,感受著情感與思考的同步衝擊,因而比別的時候興奮、快樂儘管,它也讓我面對哀傷、憤怒、無明。 在一個又一個片刻組成的脈絡裡,文化差異彷彿只是語言不同而已,由於他的直接,和作品呈現的透明,我與本來遙遠的世界的距離便拉近了許多,並且想往前再多踏出幾步。 這是一種把人從劇場帶出去的動力,猶如穿過虛幻,去找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