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演出製作事二三
如何掌握局面、完成演出?
掌握一個局面,其實外在呈現很重要。透過個人行為所展現的,被他人觀察到的表現就是直接訊息的溝通。各位舞台監督們,進排練室與進劇場時,首件要事就是在場內的下舞台中心區,建立舞台監督的工作區及攜帶充足的後勤補給配備,例如:六尺的白長桌、排插、電力、夾式工作燈、通話系統、電腦、網路等等。此一陣仗,即清楚地定義出主控區。
-
紐約
全新藝術中心「棚屋」開幕 多元形式的育成基地
位於紐約曼哈頓Hudson Yard地區,歷時十年興建的全新藝術中心「棚屋」,終於在上月初開幕。這幢藝術中心從設計到興建都備受矚目,藝術總監普茨將之定位為無藝術類型限制、只呈現新作品的場所,從第一個月開幕節目的多樣性就可以看出其企圖心。但日後如何持續以作品吸引觀眾上門,也是「棚屋」未來的重大挑戰。
-
柏林
柏林FIND藝術節 試圖勾勒當代人類學樣貌
由柏林列寧廣場劇院舉辦的「FIND藝術節」,今年以「當代人類學」為主題,邀請各地團隊演出探討當代世界的政治和社會環境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兩齣與亞洲相關的節目,一是由薩尼婭.米特諾維奇執導、講述德國社會中的越南移民故事的《感謝德國》,一是中國導演李建軍與新青年劇團的《大眾力學》。
-
倫敦
Pah-La以「父親」為名 映照中國與西藏的衝突關係
由印度劇作家馬祖德所寫的Pah-La一劇,因內容與二○○八年在拉薩發生的鎮壓與暴動相關,北京曾警告倫敦皇家宮廷劇院,威脅不可製作相關演出。但歷經波折後,此劇終於在四月初首演。Pah-La 在藏語中是「父親」之意,而劇中故事主角是一位意志堅強的年輕女子,劇作家透過描寫德莎爾的革命式舉動,對權威與暴力的形式、對父權亦對生死,提出哲學式的疑問,也似乎透過劇中的父女困境,鏡射中國與西藏的關係。
-
巴黎
楊.法布爾身陷#metoo風暴 藝術界暗藏的父權陰影
比利時跨界藝術家楊.法布爾去年遭到其舞團Troubleyn的人員,以公開信譴責法布爾逾越道德底線的工作方式,近期他的兩齣新作到巴黎演出,也引來抗議人士拉布條發傳單,控訴創作者的非道德行徑。事實上,「法布爾事件」只是歐洲表演藝術界的冰山一角,藝術圈中的階級與父權陰影籠罩,#metoo運動揭露文化圈不為人知的潛規則,以及濫用藝術之名的權力遊戲。
-
北京
「變與不變」為題 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再出發
以中國現代劇場大師、外號「大導」的林兆華為號召,突顯其選戲品味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在停辦一屆後,今年的活動將在五月至七月重回北京舉行。今年邁入第八屆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從二○一○年創辦迄今,從北京到天津,再從天津回到北京,舉辦歷程數來坎坷曲折,今年的主題是「變與不變」,聚焦於年輕新銳導演的作品,只邀了兩檔歐洲劇目,並由大導之子、既是導演也是演員的林熙越主導。
-
香港
風水大師李居明的創意 《粵劇特朗普》為沉悶香港突圍
四月的香港,上演了由風水大師李居明編創的《粵劇特朗普》,在香港目前唯一活躍的商業劇場新光戲院演出。劇作內容全屬虛構,描述特朗普與其「孿生兄弟」川普分離和重逢的故事,不少年輕觀眾因宣傳海報中的「特朗普」造型奇趣於是買票觀看,全劇如港式綜合節目般結合扮演、嘲諷,盡顯粵劇作為民間娛樂的精髓。
-
企畫特輯 Special
韓國Novus弦樂四重奏 創造亞洲樂壇聲響新章
近年從國際樂壇崛起的韓國新銳Novus弦樂四重奏,以令人驚豔的演奏實力與極具穿透力的音色,獲得各大國際媒體讚譽。四位音樂演奏功力高、顏值也不遑多讓的歐巴美男,將帶來莫札特的第十七號作品《狩獵》、舒伯特優美動人的《死與少女》等弦樂四重奏經典曲目。
-
戲曲
以「愛」給當代戲曲一帖未來處方箋
由奇巧劇團與臺灣豫劇團合作的新戲《未來處方箋》,是編導劉建幗閱讀俄國作家契訶夫小說《六號病房》後,取其精神構思出的作品。本劇時空背景架構在「未知的未來」,擔綱主演的是劉建幗的媽媽、「豫劇皇后」王海玲,她飾演的是一名「故障」了的人類,沒有名字,只有編號。跳脫戲曲程式行當,王海玲勇敢接下挑戰,對女兒推廣戲曲的志願,她以參與演出力挺,都是因為愛。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名家系列「Aranjuez!西班牙的呼喚」
荷西.龐斯經典詮釋 舞動熱情西班牙
在西班牙當代最重要的指揮家荷西.龐斯指揮下,TSO將在五月初演出「Aranjuez!西班牙的呼喚」音樂會,將演奏兩套法雅的代表作,此外也有羅德利哥、圖里納等西班牙作曲家充滿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以及法國作曲家拉威爾以西班牙舞曲素材寫作的〈小丑的晨歌〉,大師手下的經典詮釋與濃烈的西班牙風情相互激盪,精采可期!
-
藝號人物 People 舞蹈空間舞團藝術總監
平珩 為了藝術 創造「空間」
今年適逢「舞蹈空間舞團」卅周年,作為繼雲門舞集之後、台灣第二個專業現代舞團,舞團的特色在於不突顯單一創作者的標誌,而是如其名「舞蹈空間」為舞蹈人準備好的一個創作空間、合作網絡,讓合作的編舞家、設計者展現多元創意,而維持這一切的,正是該團團長兼藝術總監平珩。回顧來時路,平珩談及舞團的核心精神,她最在意的,就是舞蹈性,「每一次都希望開發新的肢體語彙。」
-
藝號人物 People 跨界作曲家
李欣芸 華麗的冒險 為了台北我的家
從小學習古典音樂、主修大提琴,作曲家李欣芸卻不願只停留在原來的世界,她選擇浸潤在跨界音樂中,享受創意爆發、自由自在的氣氛,衝撞、激盪、交流她追求的,其實是所有感官的刺激。愛拍照、愛美食、愛香味,都跟愛音樂有關,用各種感官體會的,最終都融合成她的音樂養分。而最讓她感受深刻的,還是孕育她的家鄉土地,長於台北的她,也透過創作來寫出對台北的深刻情感,把曾經感動她的景點,化為音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孵夢,藝起來
曾有科學家研究,在入睡前反覆詢問自己一個問題,那麼在夢裡,潛在的能力會被啟動,思考也會更活絡。在經過一夜睡眠醒來後,困擾自己的那個難題,有極大的可能會獲得解決。聽來無厘頭,卻也似曾相識。在劇場中誰不是反覆問著問題,尋求放得過自己的答案,只不過,愛做夢的劇場人,有沒有個安全舒適的搖籃可以依靠? 在國家兩廳院宣告與國際場館簽訂合作計畫之際,此地也同時成了培育藝術的基地。在交流互換的過程中,看似是以場館資源支持藝術家,但最重要的,還是藝術家所建構的基底。從國際到台灣,從場館到藝術家、生力軍到實習生,是藝術將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一起,因為相互傾聽、陪伴,期待藝術的夢,自然孵出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發現世界的同時,也讓國際看見台灣
在相同理念下合作 攜手探索時代議題
藝術家的才華,需要堅持與努力才能發光發熱,而有伯樂的提攜與支援,也才有可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成立迄今卅二年的國家兩廳院,近期扮演起橋梁搭建的角色,以更有系統、更長期的方式做藝術家們的後盾,自二○一八年起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的「開動計畫」結盟,今年更與法國巴黎國立夏佑劇院與西班牙巴塞隆納花市劇院締結夥伴關係,將透過藝術家交換駐村、合作共製、節目交換邀演等方式,搭起橋梁,讓藝術家登上更大的舞台,在看見他人的同時,也讓國際看見台灣。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伯樂遇見伯樂 跨國開動藝術陪伴之路
劉怡汝 ╳ 杜勒葉
二○一七年,兩廳院以「陪伴並支持年輕藝術家發展其最具開創性的藝術計畫」為理念,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Le phnixscne nationale Valenciennes)簽訂長達四年的「開動計畫」(Kaidong Project),從二○一八年開始實施至二○二二年。位於法國北部近比利時的鳳凰劇院,屬法國國立劇院Scne nationale網絡,同時也是法國文化部四個「歐洲創作基地」(Ple Europen de Cration)之一,與里昂舞蹈之家、亞眠文化中心及雷恩布列塔尼國立劇院並列,所主辦之節目強調當代創作,為歐洲極其活躍的國立劇院。兩個場館進行的節目交換、共同製作以及駐館藝術家的駐村創作、發表、交流,可說是近年來台灣國際連結的一大創舉。 在藝術家們透過交流平台之際,兩位總監亦藉著訪談暢談理念。年輕的鳳凰劇院總監杜勒葉(Romaric Daurier)經營鳳凰劇院已有十年,而兩廳院總監劉怡汝亦擁有豐富的藝術家育成經驗。在肩負起總監要職之時,他們侃侃而談;在互訪閒談時,他們相互討教。「雖然這麼說有點微妙」,但劉總監所形容的「亦師亦友」,正是為場館與藝術家們共同激盪的無限可能性,下了最佳的註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西班牙花市劇院總監
翁潔兒.瑪嘉莉 陪著藝術家與其作品長大
西班牙巴塞隆納花市劇院總監翁潔兒.瑪嘉莉,集舞者、編舞家與舞蹈教育者於一身,可說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最重要的當代編舞家之一。兩年前她接手花市劇院總監一職,透過CL.LULA計畫,開始陪伴藝術家重回創作、開展創作,她說:「我希望透過這樣的計畫,讓大家可以有比較長時間的認識彼此,創造就像實驗室LAB的環境,我也希望讓編舞家們之間互相對話、分享,遇見其他創作者、舞者╱演員。」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國立夏佑劇院總監
迪迪耶.德尚 孕育創作的場館是滋養社會的力量
法國國立夏佑劇院是法國戲劇界的指標之一,在現任總監迪迪耶.德尚的領導下,更轉變為發展編舞創作的當代藝術重鎮,也透過文化軟實力拉近與普羅大眾之間的距離。迪迪耶.德尚表示:「文化機構在協助藝術家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多元的視角是整體社會的養分。藝術家也透過創作回饋劇院,讓它們能開展更為豐富的行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誠懇面對自己,才有好的創作
林強
曾經叛逆愛玩、因《向前走》專輯大紅卻又墜入人生谷底、近年又持續因電影配樂創作備受肯定面對人生的高低跌宕,後來沉浸在儒道經典中的林強,皆能轉念正向以對。接下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的導師一職,林強謙虛地說:「我不是他們的導師,這只是兩廳院為了宣傳給的頭銜我給的是人脈資源的引薦與尋找資金的方法,如果他們問我人生的事,我仍樂於與他們分享我的生命經驗與人生體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周東彥 探索彼此的相遇和關係
創作很跨界的周東彥,這回在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期間,將延伸發展自己在紀錄片《你找什麼?》的探尋,與澳洲阿得雷德ActNow劇場藝術總監之一的愛德溫.坎普.阿垂爾斯,合作關於虛擬社交與人際間情感互動的創作。對時常與各國不同創作者共事的周東彥來說,每一次合作關係也好似展開一段感情關係,在短期間相互理解、工作然後分開,直到有緣再聚也隱隱和此次的創作主題遙相呼應。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吳明倫 深入黑暗走向希望
入選兩廳院為期兩年的駐館藝術家,身為阮劇團註團編劇的吳明倫,提出的創作計畫也將與阮劇團合作,從民間信仰取材編創奇幻的劇作《十殿》。故事以一棟因九二一震災而半廢棄許久的住商混合大樓為背景,描繪無法離開的住戶的故事,吳明倫說:「我想寫的,就是這些仍住在樓裡、平常不太往來但當外侮入侵,卻又團結抵禦的社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