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典藏系列「聲情詠戲—周藍萍的臺灣小夜曲」
唱起小夜曲,重憶周藍萍
〈綠島小夜曲〉過去總被誤解為政治受難者的心境,但事實上卻是一首美麗的情歌,由音樂家周藍萍寫給妻子的定情曲,優雅的歌詞與琅琅上口的旋律,在台灣傳唱至今逾一甲子。這位傳奇音樂家的作品不但橫跨了台灣、香港兩地的流行音樂界以及電影界,最膾炙人口的配樂作品莫過於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可惜他英年早逝,即便作品傳頌不歇,「周藍萍」之名卻逐漸被淡忘;直到近年,在音樂學者沈冬教授、周藍萍女兒周揚明等多位努力下,完成了生平及音樂研究,以及紀錄片的拍攝,「周藍萍」這個名字才被重新喚起,連結起大家的記憶。 在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重啟台北市音樂季的第一年,以「聲情詠戲─周藍萍的臺灣小夜曲」演唱會作為樂季壓軸,向周藍萍致敬。為此本刊特邀沈冬教授撰文介紹,在音樂會演出之際,讓讀者近身了解這一位從古典跨入流行、開創新世代的音樂先驅。
-
TSO精選 TSO Choice
TSO六年耕耘 再造北市最令人心動的聲音
自二○一三年接任TSO首席指揮的吉博.瓦格,即將在十二月底卸任。對樂團來說,六年來他帶給了樂團豐厚的刺激與鼓舞,此刻回顧所有訓練與要求,其實都成了樂團面對未來最好的後盾。在團員心中,瓦格曾經帶給他們什麼呢?本刊特地訪問樂團首席姜智譯與大提琴首席簡荿玄,分享這位世界知名的匈牙利指揮一路帶給樂團的禮物。
-
焦點專題 Focus
從「叛徒」出發 追尋劇場愛滋啟示錄
每年的十二月一日是「世界愛滋日」, 目的在提高人們對於HIV感染與傳播的意識、 並對過往那些因疾病而失去的生命哀悼。 卅多年後的這一天,回望過去, 那些過多的推諉、歧視、誤會、恐懼, 在一切都還沒來得及被理解前, 已形塑成形,直至今日,亦難擺脫。 八○年代爆發,成為人們聞之色變的病症時, 愛滋還沒有藥物可醫治。 它曾是絕症,也在世界各個角落, 讓病患與感染者被以「非人」態度對待。 從那時開始,劇場的創作者們, 或現身說法、或高聲疾呼, 或映照人性、或深入關懷 現在它得以控制了、測不到就不會傳染, 當生命得以延續、不受病毒侵擾之後, 我們得重新開始, 面對彼此,面對接下來的年歲, 面對關係,面對性、面對愛。
-
焦點專題 Focus
不了解愛滋,如何面對恐懼?
卅多年前愛滋為世人所知時,因為不知治療之法而造成大量罹病者死亡,也埋下世人的深深恐懼,避之唯恐不及下,採取隔離或汙名化方式應對,也衍生出不當的歧視心態,影響迄今仍鉅。因為不了解,所以恐懼吞噬心靈,在愛滋可以治療控制、已非致命絕症的今日,讓我們回探愛滋的「前世今生」,從認識愛滋開始,讓恐懼攤在陽光下融化
-
焦點專題 Focus
當愛滋不再是絕症,這些人的故事會繼續……
二○一七年在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首演的《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是簡莉穎身為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時所進行的田野調查與創作計畫成果,原本她想寫的是「台灣版」的《美國天使》,但在資料蒐集與訪談的過程中,發現愛滋已經不是絕症的現在,感染者面對的是不一樣的人生難題,於是方向轉了大彎明年此劇將搬上國家戲劇院的大舞台,本刊特地專訪簡莉穎,一談創作過程中的點滴與轉折。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對社會的高聲吶喊
上世紀後期引爆的愛滋風暴,不只奪走了上萬人的性命,也對社會與人心留下深刻的烙印,美國的劇作家以此議題出發,創作了如《愛滋秀》、《平常心》、《現況》、《巴爾的摩華爾茲》、《美國天使》等劇作,或探討當時政府對此疾病的處理,或描繪患者╱感染者與他人╱親人的關係糾葛
-
焦點專題 Focus
追憶那個美好卻殘忍的年代
八○年代中至九○年代中期,被視為世紀黑死病的愛滋在法國肆虐,造成民眾深刻的恐懼,面對這場風暴,法國藝術家也藉著創作探索生命抗爭背後的人性價值。如劇場導演莫虛金、舞者暨編舞家亞藍.布法、電影導演歐諾黑等都有相關作品,他們召喚了早逝的靈魂,讓大家感受他們曾經遭受過的創痛和追求自由的意志。他們的作品並非單純緬懷過往,反而映照出現實的未竟之業。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那些女人的故事,就在基隆港邊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飾演一個女人,陳麗卿。」當金鐘主持人澎恰恰在躍演劇團音樂劇《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排練場說出這句話時,我以為我聽錯了。怎麼可能!澎恰恰在綜藝節目《連環泡》梳阿婆頭演「阿澎嫂」、穿花圍裙演「焦妻」、在《鐵獅玉玲瓏》戴各式各樣假髮演「珠寶姐姐」,不但扮相別具特色,而且廣受觀眾歡迎,令人難忘。 當我正在納悶,想要細問時,坐在旁邊的金鐘編劇詹傑冷不防丟出一句話:「麗晶卡拉OK倒了。」我是不是又聽錯了?怎麼可能!為了寫《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劇本,詹傑去年才親訪座落在基隆文化中心對面的麗晶卡拉OK店老闆娘陳麗卿,怎麼才沒幾個月,店就倒了?難怪他要被陳麗卿Q:「劇名有『最後一夜』,你是不是在詛咒我?」詹傑苦笑之餘,只能力邀她明年一月三日到華山烏梅劇院看首演。 屆時,麗卿看麗卿~有意思!
-
戲劇 故事工廠X夢田文創「致親愛的孤獨者」
四齣小戲 窺見現代社會的多種孤獨
十二月推出的「致親愛的孤獨者」劇展,以人類共有所感的「孤獨」為題,推出《2923》、《你必須醒來》、《花兒》、《#越想越不對勁》四齣小戲,由范瑞君、王靖惇、梁允睿、黃彥霖等人擔綱編導,探討各種人生境況下的孤獨處境與孤獨中的自我凝視。
-
企畫特輯 Special
臺北市傑出演藝團隊國際演出、共製開新局 表現亮眼
近幾年來製作豐富的音樂劇團隊C MUSICAL製作(下稱C MUSICAL),為本年度臺北市傑出演藝團隊,另亦於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計畫輔助下,將於明年一月推出台韓合製新作《傾城記》,特邀來自韓國的導演韓圭晶、編舞鄭皓準和歌唱指導金仁馨來台一起工作。透過他們的訓練方法與親身示範,為演員提供了表演時的豐沛能量。導演韓圭晶也表示,他希望能提升演出「秀」的成分,讓觀眾更能享受被樂音和演員的能量、歌聲、情感團團包圍,只屬於現場音樂劇的熱情氣氛。
-
企畫特輯 Special
台北演摩莎劇團攜手澳門曉角話劇研進社
演摩莎劇團為今年臺北市傑出演藝團隊,其自創團以來即持續辦理國際合作計畫,在今年九月推出與澳門曉角話劇社合作,由陽光劇團資深演員Shaghayegh Beheshti執導的《鏡花轉 Kalidoscope》。此劇工作期長達三年,使用陽光劇團工作方法進行即興創作,讓團長洪珮菁深刻感受到創作自由與堅持的意義,這段回首艱難、從早到晚毫不停歇、共同生活創作、手工勞動的經驗,便是此國際合作可貴之處。
-
企畫特輯 Special
蔡博丞回看千禧世代
繼與盧森堡獨立編舞家Jill Crovisier合作之後,編舞家蔡博丞在國藝會「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的第二年,將推出與西班牙La Veronal舞團激盪出的《MILLENNIALS》。這次蔡博丞將目光聚焦於自身所屬的「千禧世代」,打造一場一九九九跨二○○○年的指標性「跨年派對」, 以LA VERONAL總監Marcos Morau的身體方法「Kova 工具」詮釋「狂豔、瘋癲」的詭譎派對肢體,以現在的時空去形塑當年,在當下進行跨越,「或許更能對應到我們當下的處境,期許與失落。」蔡博丞說。
-
企畫特輯 Special
現實框限下 如何逃逸與飛翔?
新銳編舞家賴翃中將在年底推出創團作《無盡 天空》,脫胎自前一年的雙人舞《Birdy》,賴翃中將之發展為長七十五分鐘、六位舞者演出的作品,演繹追逐夢想的人們在現實壓迫中,如何逃逸,進而飛翔。而賴翃中也在舞作中融入近一年來陪伴憂鬱症親友的感受,肢體質地融入了更多的躁動與不安,「《無盡 天空》已不執著在鳥的型態,而是放大了其所象徵的自由與夢想,也因為我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為憂鬱所苦,希望能透過這個作品更靠近他們一點。」賴翃中說。
-
企畫特輯 Special
歲末寒冬中 感受莫札特的幽默及熱度
「莫札特冬之戀胡瀞云與長榮交響樂團」是長榮交響樂團二○一八年的最後一場音樂會,將以一整場莫札特的曲目,為樂迷帶來一個溫暖又幽默的歲末音樂之夜,除了特邀台灣旅美鋼琴家胡瀞云與香港新銳鋼琴家蔡惠萍演出鋼琴協奏曲,樂團也將在德籍音樂總監舒馬富斯的指揮下,演出莫札特的晚期作品歌劇《女人皆如此》序曲與《第39號交響曲》。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8表演藝術回顧
十大現象觀察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開幕,如何經略全新表藝版圖? 原創音樂劇大爆發,卅年發展迎「高點」? 參與式展演蓬勃發展,體驗方式多元 地方藝術節開始重視策展 讓表演更「接地氣」? 傳統藝術節目陡增,展現創新力量? 藝術創作陪伴,作品製作期拉長 重演、巡演節目大增,延續製作壽命? 創作與導引,為青少年打開劇場之門 國藝會接手承辦演藝團隊分級獎助計畫 各種體驗參與,各場館延伸推廣活動多元化 PAR People of the year 布拉瑞揚 汪兆謙 林勤超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1: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開幕,如何經略全新表藝版圖?
國表藝全員到齊 競合互助中驅動劇場未來
十月中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文化中心風光開幕,也標誌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最後一塊拼圖的完成。北中南的三個國家級場館背負著推動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重任,已有卅一年歷史的國家兩廳院帶頭轉型,尋找台灣表演藝術的標誌、提升品質,透過活動來與社會產生關連,臺中國家歌劇院則藉由各種低門檻活動增加與歌劇院的互動,而衛武營則先以南台灣觀眾為目標,訂出「開幕起一年室內入場觀眾應達廿五萬人次」的高標準,以示經營決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2:原創音樂劇大爆發,卅年發展迎「高點」?
蓬勃背後卻見蒼白 產業未來仍待努力
這一年可說是台灣原創音樂劇製作大爆發的一年,不管是首演、重演或重製,數量超過廿個,可說是歷年來的高點。然此時台灣音樂劇發展乍看蓬勃,其實外強中乾,量雖然逐年增加,但產出的質卻有道不出的無奈,大多數創作者和劇團總是倚靠熱情和衝勁,突破困境和挑戰。相較於音樂劇產業發展完熟的韓國,與起飛中的中國,台灣的音樂劇如要更上層樓,政府的扶植挹注、場館的合作共製,都可能讓未來看到一片藍天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3:參與式展演蓬勃發展,體驗方式多元
後數位時代 「參與體驗」成為最真實的現實
回看今年的表演形式呈現,最令人有感的莫過於「參與式藝術」,不管是戴上耳機、五感齊發的行走體驗,在過程中參與投票、議題討論,或是以素人身分加入演出,多樣的參與體驗表演可說是蓬勃發展,蔚為風潮。表演藝術獨有的現場性與共時性,讓參與成為個人獨特的經驗,是這類型藝術深具魅力的特色之一。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4:地方藝術節開始重視策展 讓表演更「接地氣」?
策展體現各地創意 拉進觀眾與藝術的距離
各地藝術節舉辦多年,往年面貌多是各團製作的巡迴大串連,但近年加入了策展概念,讓個別藝術節呈現出具自我特色的面貌,如今年首次舉辦的「跳島舞蹈節:新竹跳」、邀來前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策展的「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基隆「聽潮招待所」等。「藝術節就是創造一次人與人相聚的時刻」如何讓這樣的相遇有更多可能,讓藝術與人得到更有意義的互動,是在地藝術節可持續深耕的課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5:傳統藝術節目陡增,展現創新力量?
青年接班展長才 繽紛華采奔未來
愛好傳統藝術的戲迷、樂迷,可能都有發現這一年可說是傳藝演出爆量的一年,而且除了量的蓬勃,更有質的變換,新編創作如潮湧來,更有許多為青年戲曲人才打造的展演舞台,讓他們的技藝與創意被更多人看見,這都讓我們看見傳統往下扎根的實力與努力,同時也看見傳統向未來奔湧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