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垂青(林韶安 攝)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第卅屆傳藝金曲獎特別獎得主

葉垂青 保存台灣的聲音 讓世界聆聽

在他的「白金錄音室」裡,留下許多珍貴的「台灣之聲」,不管是流行樂界還是古典樂界,不管是八○年代集結六十多位歌手一起完成的〈明天會更好〉,或是許常惠教授費心蒐集的台灣民間音樂,葉垂青的錄音技術,讓台灣的聲音得以留存,見證了台灣錄音史,這也是他獲得今年傳藝金曲特別獎的主要原因。

在他的「白金錄音室」裡,留下許多珍貴的「台灣之聲」,不管是流行樂界還是古典樂界,不管是八○年代集結六十多位歌手一起完成的〈明天會更好〉,或是許常惠教授費心蒐集的台灣民間音樂,葉垂青的錄音技術,讓台灣的聲音得以留存,見證了台灣錄音史,這也是他獲得今年傳藝金曲特別獎的主要原因。

走進建國北路與長春路交叉口的大樓,很難想像完成許多流行經典與古典音樂唱片的錄音室——白金錄音室,就在這棟不起眼的大樓裡。這裡是許多音樂人時常出沒的地方,就算沒來過此處工作者,也早已久仰白金錄音室的大名、耳聞其輝煌事蹟。今日白金錄音室也掛起另一個招牌——「福爾摩沙室內樂集」,這是老闆葉垂青第二個非常驕傲的招牌。「白金錄音室從一九七九年開始錄音,最早是在三重的公寓裡,有三間錄音室,隔年女兒儒沛出生。當時錄李泰祥受新聞局委託創作的音樂,錄音時,將整個絃樂團搬到錄音室來,塞滿了錄音室,我女兒就在裡面跑來跑去,我很擔心她把地上的提琴踢倒,不斷地要她小心。」葉垂青說。

沒想到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台灣第一位紐約愛樂正式團員的音樂家——大提琴家葉儒沛,而她與好友旅美小提琴家林允白、中提琴家陳則言、小提琴家林以信組成的福爾摩沙絃樂四重奏,在二○○六年靠著視訊方式排練,一舉奪下「倫敦絃樂四重奏比賽」的首獎,同時獲頒「阿瑪迪斯獎」,是第一個奪得這個比賽首獎的亞洲室內樂團,儼然成為傳奇。現在這個傳奇室內樂團的台灣經紀人,就是老爸葉垂青。

從三重到台北  見證台灣錄音發展史

早年三重的排水系統不是很好,一下大雨便淹水,使得到錄音室的音樂家半夜必須提著鞋子走出去,有一次葉垂青邀請日本樂團來台錄音,就遇到這個尷尬場面,讓他下定決心將錄音室搬到台北的大樓,一來交通方便,二來基礎建設較完善的台北,比較沒有淹水的問題。他還從日本聘請音響大師平田義一來台,設計、規劃新的錄音室。葉垂青說:「父親當年與朋友創了鳳鳴唱片,我從小聽黑膠唱片長大。大學畢業服完役,因從小習慣在唱片裡,於是自然而然地回家工作,早期的黑膠是洋干漆,後期是塑膠,品質不好。而且當時全球的唱片沒有統一規格,一直到五○年代美國才設定RIAA黑膠唱片的統一規格。七○年代,我們就有VM70的刻板機,一個月可以刻八十張唱片,已經有立體音響的效果,有接近原始的聲音,但是當時受限於錄音的品質不好,於是當錄音室搬到台北時,我就請平田義一先生來台,為我設計這三間錄音室。」

現在,白金錄音室基本上有三間錄音室,最大的一間可以擺下小型的樂團,一間是獨唱的錄音室,一間是可以塞下三、四人左右的中型空間。在大型錄音室裡,有一台音樂廳使用的平台鋼琴,已經有四十年的歷史,是早期的象牙鍵,在聲音不斷地調整下,有著過去鋼琴柔和優雅的音色,在這裡彷佛看到許多古典音樂的演奏家在這裡錄音、排練,但最傳奇的,是在這裡曾經錄製了〈明天會更好〉這首激勵人心的樂曲。一九八五年台灣歌手們為響應援助非洲衣索比亞大饑荒,史無前例地大團結一起高唱這首歌曲,當時由李壽全擔任製作人,李宗盛與羅大佑作曲,參與人數高達六十多位。葉垂青說:「當時還好已經引進廿四軌的同步類比錄音,樂團與歌手的聲部可以分開錄,可以先錄樂團,再錄主唱,再是其他人,之後再混音,當時也加了電子樂器,給製作人一些新的想法。當時來的歌手,每個人只唱一句,我在麥克風上套上類似絲襪的網子,去掉一些雜音,使每個人的原音重現。但不可思議的是,這六七十人獨特的聲音居然可以融合,所以這首大合唱的歌曲,在三天內就錄好了,創下歷史性的紀錄。」這歷史性的一刻,不僅見證台灣歌手的愛心與團結,也見證了卅年前台灣非常先進的錄音技術!

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 創立白金錄音室,在70年代時有全台第一個VM70刻版機,創下一個月刻80張唱片的紀錄。
  • 是80年代第一個進入數位24軌同步錄音的台灣錄音室,創下三天內錄製六十多位歌手及樂團的錄音,完成〈明天會更好〉這首集結當紅歌手的大合唱。
  • 帶領台灣錄音工程師加入世界性的錄音組織「AES聲音工程協會」(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走入錄音工程的新紀元。
  • 台北第一屆花火節攝影比賽銀牌獎、2019年傳統藝術金曲獎特別獎得主。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