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密斯與葛萊利二重奏(國家兩廳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音樂

乘風舞動黑白鍵 站在音樂之父肩上共鳴

南北三場管風琴音樂會

從八月到十月,一股管風琴熱潮將從北燒到南,有傳統有跨界,展現這樂器巨無霸的多元魅力。由史密斯與葛萊利二重奏打頭陣,演出管風琴與打擊樂同台激盪的「戰慄夜曲」,接著兩檔則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由荷蘭演奏家利昂.貝爾本與法國巴黎聖母院首席管風琴大師拉特利接力登場。三場的曲目及風格各異,但音樂之父巴赫的作品則成為所有演奏家的最大公約數。

從八月到十月,一股管風琴熱潮將從北燒到南,有傳統有跨界,展現這樂器巨無霸的多元魅力。由史密斯與葛萊利二重奏打頭陣,演出管風琴與打擊樂同台激盪的「戰慄夜曲」,接著兩檔則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由荷蘭演奏家利昂.貝爾本與法國巴黎聖母院首席管風琴大師拉特利接力登場。三場的曲目及風格各異,但音樂之父巴赫的作品則成為所有演奏家的最大公約數。

「顫慄夜曲」管風琴打擊音樂會

8/16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音樂廳精選系列

利昂.貝爾本 管風琴音樂會

9/7  14:30

法國管風琴名家拉特利獨奏會

10/12  14:3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INFO  07-2626666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建築是空間的構圖,而以複音音樂為基礎的管風琴,則在傳統中開拓創新的版圖,以旋律進行構成空間的經緯,歌詠出時間的聲響。這樂器中的巨無霸,跨越了宗教與世俗的藩籬,穿梭於古老與現代的時空,模糊了古典與跨界的疆界,持續以各種不同的尺寸與樣貌,遊藝於世界各地的音樂廳、教堂裡,為時間與空間寫下絕佳的註腳。

早在中世紀早期,管風琴從拜占庭帝國傳播開來,最初被用於世俗和皇室音樂,隨著奧干農(organum)為複音音樂在教會揭開序幕,管風琴遂成為音樂廳最宏偉的裝置藝術,透過風的輸送,吹響上千根的音管,其海納百川般的豐富音色,不論是幽咽泉流水下灘,或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用千變萬化的聲響架構了璀璨多姿的穹蒼之頂。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巴黎聖母院的管風琴  歷經歲月災厄的巨人

巴黎聖母院,這座矗立於塞納河畔的巴黎之心,見證了花都的歷史興衰,用歲月釀製成高盧舊事,是一眼萬年的傳奇。一八三一年,雨果(Victor Marie Hugo)筆下的《鐘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讓這棟哥德式建築再次鮮活了起來,其中那台離地十六公尺高的管風琴,擁有約八千根音管,五層手鍵盤,踏板和一百零九個音栓,更是揭開了複音音樂的序幕,也因此大約在一一六○年至一二五○年,造就了「聖母院樂派」(Notre-Dame School)的輝煌時期,與巴黎聖母院的建造同時,在同一個百年裡締造了音樂史與建築史的里程碑,讓各自獨立的旋律線以完全音程平行前進,在寬闊的空間裡充分的共鳴,交織出澄澈透明的虔敬聲響。

能在巴黎聖母院擔任管風琴師都是一時之選的名家。從一九八五年起,有三位管風琴師輪流負責每週日的彌撒服事。此外,每週六晚上也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管風琴家來「試奏」,如同管風琴界的「武林大會」,至今已有上千名的管風琴家應邀演出,早已成為指標。

聖母院雖歷經法國大革命、二次大戰等風雨飄搖的年代,但這台「時代的巨人」始終沒有受到摧殘,而今年四月的祝融之災,它也逃過一劫,雖然之後的整修絕對是一大工程,但「焉知非福」的欣慰早已悄然來臨,吸引更多人注意到管風琴的藝術,更指日可待管風琴的另一個黃金時代。(劉馬利)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