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薪傳歌仔戲劇團旦角
張孟逸 偶然起步執著前行 「用心」唱好戲曲人生
因為高中參加歌仔戲社團,張孟逸因緣際會踏上了傳統戲曲之路。因喜愛而投入,因執著而不悔,在恩師廖瓊枝帶領下,她探索苦旦表演的精髓,更於去年以《王魁負桂英》焦桂英一角獲得傳藝金曲獎「年度最佳演員獎」。如今張孟逸接下薪傳歌仔戲劇團團長重任,她說:「我知道我肩上有很重的擔子要擔,我會努力、我會勇敢。」或許就會如龍山寺廟公對她抽到的籤詩的解釋:「不管你要做什麼,只要你用心,它都會好。」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光劇團旦角
林庭瑜 想方設法塑造角色 期待挑戰「必演戲單」
從戲曲學院旁熱炒店的女兒,到成為傑出京劇旦角,林庭瑜說:「我就是被騙進去的!」卻也因為京劇而開啟人生的奇幻旅程。性格中的自信與倔強讓她綻放出舞台光采,去年演《西施歸越》的西施拿下傳藝金曲獎,今年又要在《孝莊與多爾袞》中演年輕的孝莊皇后,林庭瑜希望多方嘗試,探索自己的可能,還立了一張「人生必演清單」,「我想要把我喜歡的戲演過一輪,人生就夠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代傳奇劇場旦角
黃若琳 多元學習來助翼 「創造」獨一無二的角色
從國小四年級進入劇校,黃若琳卻因大三時參加了當代傳奇開辦的傳奇學堂課程,踏入了繽紛多樣的跨界表演。一路從《水滸108蕩寇誌》、《仲夏夜之夢》演到《浮士德》,她學著打破傳統演員的框架,為戲進行多元的學習,發現原來「不從身段,而是從內心出發,也是一條與觀眾共鳴的途徑。」個性倔強的獅子女,期待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舞台角色!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打開票房百寶盒 揭密表演市場大數據
卅多年來,兩廳院的售票系統資料庫中累積了過去台灣表演藝術族群的購票軌跡,這次所提供的消費分析集中在兩廳院售票系統網路購票的客群,其餘售票系統或以其他方式購票的觀眾則不在此限。透過近三年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市場的趨勢變化、各類演出的票房狀態,從而描繪出各類型觀眾的面貌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不一樣的月光
面對台灣表演藝術的市場過小與演出週期過短的問題,將同為華文地區的中國大陸作為未來的市場,是可能解套的方法。但中國的演藝產業是一個極端複雜的領域,因為它是從野蠻生長到秩序歸整的一個過程,可以給我們不少啟發。本文作者長期旅居中國,觀察當地演藝生態,希望能透過系列文章,為台灣劇場創作者打開一扇認識中國表演藝術環境的窗。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一顆強壯的心 為作品創造合適的世界
趁著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帶著《康乃馨》再度訪台,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也應邀與台灣的觀眾面對面,與本地藝術家吳季璁與舞台設計廖音喬分享交流創作經驗。長期與德國名導彼得.查德克及碧娜.鮑許合作,面對這兩位喜愛在排練場上探尋未知的創作者,帕布斯笑說,「你需要有顆強壯的心,也要對自己非常有耐心,得有定力繼續等、繼續找。」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評論的已知、無知與未知
二月份,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與香港分會合作,邀請羅馬尼亞籍劇評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總會副秘書長柯迪維.薩尤來台,舉辦為期三日的劇評人講座與工作坊。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安排專訪,請薩尤一談他對劇場評論的思考:評論人與觀眾的不同何在?在自媒體當道的時代,評論人如何讓專業得到重視?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歐洲劇場研究與資料中心考察記(二)
政策轉彎下縮減規模 低度運作線上蒐整資料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劇場研究中心成立於一九二五年,最早是從三位個人收藏家的藏品開始的。但自從數年前文化部人事替換後連政策也轉變,劇場研究中心也自二○一三年起「關門大吉」,所有藏品已由阿姆斯特丹大學接管,同時縮減為一個只有三位全職員工的特藏部門。中心目前處於低度運作狀態,但仍維持協助出版戲劇年鑑和更新線上荷蘭劇場百科全書,藉由與「表演藝術媒體」宣傳平台合作蒐集各種製作資料。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探索「根源」 讓藝術與生活激盪迸發
將於四月廿七至五月卅一日舉行的「第廿九屆澳門藝術節」,以「根源」為題,期許觀眾在生活中體驗藝術,用藝術啟發生活,拓展觀眾對生活不同面向的各種思考。此次將有廿六套節目,包含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日本導演鈴木忠志、韓國「梯子肢體實驗室」、雲門2、比利時「偷窺者舞團」與多個澳門在地團隊,加上各類型於當地社區舉辦的工作坊、講座等延伸推廣活動,將共同呈現近百場的藝術饗宴。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心理分析進入藝術領域 重現「世紀末」潮流
奧地利作曲家許瑞克曾是廿世紀初最火紅的作曲家之一,但因納粹掌權,有猶太血統的他被迫卸下國立柏林音樂院院長一職,作品被禁,他也因此被大眾所遺忘。今年剛好是許瑞克歌劇《被烙印的人》首演百周年,柏林喜歌劇院特地製作演出,並邀西班牙導演彼耶多執導。這齣導入心理分析理論的歌劇,在彼耶多手中,則呈現出主角拒絕長大的彼得潘症候群,把舞台打造成一個童趣卻又暗藏恐懼的兒童樂園。
-
藝視窗 News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二屆董監事名單出爐
【台灣】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二屆董監事名單出爐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二屆董監事人選於日前出爐,董事包括第一屆留任董事現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吳靜吉、音樂教育家劉富美、作家及劇場工作者鍾政瑩(鍾喬),以及新任董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教授林淑真、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教授鄭榮興、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前執行長蘇昭英、蒂摩爾古薪舞集團長路之.瑪迪霖、永豐金控總經理兼永豐金證券董事長朱士廷、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成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勝傑、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以及文化部政務次長楊子葆、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外交部政務次長章文樑。 第二屆監事名單包括第一屆董事轉任的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教授楊其文、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律師陳玲玉、財團法人臺灣新光保全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張敏玉,以及政府機關代表文化部主計處處長李秋月。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二屆董監事將持續引進社會各界資源,帶領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邁向新的發展方向與願景。 國家兩廳院「阿特銀行Arts Bank」正式上線 歷經兩年籌備,由文化部指導,國家兩廳院策劃主辦的文化科技紮根專案「阿特銀行Arts Bank」,107年3月正式上線。為擴增藝文人口、落實藝文扎根及培養國人參與藝文習慣,以「Arts Bank」為名的阿特銀行,透過APP、悠遊卡╱一卡通之趣味科技儲幣,鼓勵小學生與大眾參與「美術」、「文創及藝文園區」、「表演藝術」、「歷史博物」及「藝文電影」等五類藝文館所活動,年度達成參與目標即可獲豐富獎勵機會。民眾每一次參與藝文活動,兩廳院同步做公益,眾人共同累積的藝文行動次數達15,000次,兩廳院即啟動送藝文到偏鄉,邀請師資至藝文資源相對較薄弱的學校,有機會體驗量身訂做的藝文活動。為提升民眾加入藝文體驗的便利性,完成「阿特銀行」開戶只需三步驟:線上申請驗證完成。更多資訊請參網站<a href="http://www.artsbank.com.tw"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
專題
藝術行政 這樣過日子
這群人熱愛表演藝術。愛到即使不創作也不登台,也能對自己角色的低調不張揚樂在其中。身形隱藏在舞台以外的任何地方,或是指揮若定、或是體貼周到、或是鉅細靡遺、或是精於協調。 他們有老闆的腦,秘書的心,對藝術家的照顧近乎保母,守護創作團隊勝於麥田捕手。面對公家機關,他們的斡旋溝通與耐心毅力奇高。面對觀眾市場,他們戮力開路、找路,通往更多潛在人口 這群人想必非常愛表演藝術,他們普遍不被看見,忙起來管不了一例一休勞動基本法,甚至管不了一天只有廿四小時,卻總在暗中兀自發光,成了創造藝術的人們身後,一盞盞可隨時通訊返還、請求支援的小燈塔!
-
專題 「創作社」行政總監
李慧娜 溫柔的走索者
在創作社演出的外場,常常可以看到李慧娜忙裡忙外的身影,但無論多忙,她也鮮少露出焦慮神色,總是露出親切的微笑。很難想像,她不時在為製作的資金缺口傷腦筋,就這麼扛著劇團、走著鋼索,一路過來廿一年,「做我們這行,都捨不得錯過好玩的事,即使過程中很煩躁、很繁瑣,但每次大家彼此激盪創意,真的很有樂趣。但,好玩之外怎麼存活?問題總是這樣來來去去。」李慧娜依然笑著說
-
專題 音樂會製作人
杜莎拉 把行政事務串成音符的幕後演奏家
帶著百人樂團在歐陸一日一站地移動巡演、打理細節繁複的歌劇製作、規劃執行卅小時不停電的樂團跨年活動這都是個頭嬌小的杜莎拉參與過的難忘經驗,「我的工作就是讓藝術家能順遂地站上舞台,舞台燈三閃三亮,我的工作就暫時結束了。如果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沒有任何問題產生,那就是最安心最開心也最享受的時候。」杜莎拉就像演奏家,樂團遇到的難題是她的樂譜,愈難的題目愈冷靜細心演奏,把「人」與「事」串成樂章。
-
專題 獨立劇場製作人
吳季娟 劇場人的地球塔台領航員
從小團隊的製作到官辦的藝術節,各式各樣展演都可見吳季娟幕後操盤,蓬鬆長髮和溫暖笑容讓人遠遠就能認出。「我希望自己像水,無論怎樣的創作類型和要求都能配合,也希望能讓身邊這群年輕製作在合作過程中逐漸獨當一面,成為他們所期待的角色,像我一樣去陪伴更多的創作者。」吳季娟就像留守地球的領航員,陪伴著藝術工作者,為他們的宇宙飛行指引方向。
-
藝@展覽
孤獨的身體,在往劇院的路上
日常的排練生活, 沒有掌聲的舞台, 孤獨的身體往劇院路上。 與觀展者對話: 1. 什麼樣的際遇, 在幕後? 2. 紀實,紀虛? 3. 紀實者的身體, 在劇場之內,之外? 4. 身體成就劇場, 劇場成就身體? 5. 誰的身體, 誰的劇場? 6. 攝影,書寫身體,書寫劇場? 劇場,書寫身體,書寫攝影?
-
藝@展覽
冷戰,誰的戰爭?
冷戰,在世界的歷史中是標誌鮮明的一段,大國的對峙,對身在島國的人民,有著怎樣的影響與回憶?藝術家張乾琦透過訪談走過這個年代的母親,生存的奮戰與世界的冷戰形成強烈對比;自冷戰時沿襲至今「萬安演習」,袁廣鳴則透過空拍,反映國家機器對人民身體自由的箝制權力
-
藝@電影
編舞奇才與歌劇女皇
四月中旬上陣的金馬奇幻影展,特地挑選知名編舞大師鮑伯.佛西的五部經典,讓影迷重溫他縱橫百老匯與好萊塢的舞蹈才華,品味那個華麗的歌舞年代;而由導演湯姆.沃爾夫花費三年打造的《卡拉絲:為愛而聲》,則能讓歌劇迷一睹不曾見過的歌劇女皇私下面貌。
-
藝@CD
奧斯卡金獎片 原聲帶也經典
第九十屆奧斯卡獎於三月初舉行,從多部得獎電影中,樂評人歐頭特地挑出三張給樂迷們,這三張原聲帶有幾個共同點:一、電影本身都相當好看;二、配樂大師都當紅且拿過奧斯卡配樂獎;三、原聲帶都有列名經典的潛力。是哪幾部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藝@書
〈結婚進行曲〉的由來──你的音樂品味為何?
由擁有作曲碩士學位的物理學家約翰.包威爾所寫的《好音樂的科學:破解基礎樂理和美妙旋律的音階秘密》是趣味易解的音樂科普書,以令人愉快的科學和心理學,描述在音樂表面之下的各種秘密;而續集《好音樂的科學II:從古典旋律到搖滾詩篇──看美妙樂曲如何改寫思維、療癒人心》則整合了音樂相關的心理學與社會學領域數十年的相關研究,藉由了解音樂的內涵,進一步深入剖析:為何你我那麼愛好音樂!《好音樂的科學II》將在本月份出版,本刊特地轉載精采書摘,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