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國光劇團春季公演「不能說的秘密」 開春大爆料
國光劇團春季公演推出「不能說的秘密」,三齣京劇《孟麗君》《春草闖堂》《新寶蓮燈》,由唐文華、溫宇航、劉海苑與旦角黃詩雅、林庭瑜等人領銜主演,爆料三對男女三件秘聞。
-
無垢舞蹈劇場《潮》 種子踏浪而歸 回憶生命輪廓
無垢舞蹈劇場演出全新力作《潮》,彩排記者會搶先公開精采片段〈溯〉及〈潮〉,以上千碼雪白布匹呈現廣袤無垠的冰河景致,充滿爆發力的舞作及淒美空靈的歌聲震撼全場。
-
杭州越劇院 六朵梅花五齣大戲登台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二○一七女人女戲」,杭州越劇院由鄭國鳳、單仰萍、謝群英、陳雪萍、徐銘、李敏六位梅花獎得主領銜,帶來五齣大戲,深刻地傳達亙古唯美的人間真情。
-
一場把技術變成藝術的實驗 專訪編舞家周書毅談開幕演出《走過,許多時間》
三月三日下午,進行卅年整修工程休館八個月的國家戲劇院,正式宣告重新開幕。開幕演出邀請編舞家周書毅編創《走過,許多時間》,以複雜的舞台伸降變化,展示舞台的全新肌理。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影像世代的觀看革命
照相機、攝影機等記錄工具的發明,創造出相片與電影等再現系統,改變了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同時也挑戰了藝術表現形式的傳統定義與認知。例如電影的出現,即突顯了劇場演出的現場性;鏡頭力求真實,也引發我們對舞台寫實的重新思考。隨著科技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引進劇場,尤其近年的歐陸劇場,融入影像敘事的舞台手法已成常態,例如曾來台的德國導演歐斯特麥耶(Thomas Ostermeier)、卡斯多夫(Frank Castorf)、荷蘭導演凡.霍夫(Ivo van Hove)、比利時導演蓋西耶(Guy Cassiers)等,然而真正將電影與劇場二者的形式融合並推向極致,創造出嶄新劇場語彙的,當屬凱蒂.米契爾(Katie Mitchell)。 米契爾將攝影棚搬上舞台,現場同步呈現電影拍攝的過程,從電影運鏡、打光、收音到剪接,全然赤裸呈現在觀眾面前。觀眾看到影像的同時,也看到影像如何被建構。米契爾認為,她的作品既不是劇場也不是電影,而是挪借劇場和電影的元素,融合出的新形式,藉此營造出「雙重敘事」。對她來說,影像是捕捉角色行動與情感結晶的產物,演員斷裂、不連續的表演,多場景的空間切換,零碎的敘事與獨白式的語言,其實是當代人類生活中接收訊息的方式,她只是將這些「真實」的行動與反應組合起來。 米契爾以「電影劇場」的手法重探、拆解經典文本,曾招英國評論家批評其撕裂文本、對文本不忠,致使她從英國劇壇出走,投向歐陸劇場的懷抱。事實上,鑽研史坦尼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米契爾,對文本的重視,無庸置疑精確、縝密的文本分析與探討,才是工作的基礎;宛如編舞般的表演與技術、分鏡與構圖,繁複且精密的計算與統合,都是為了回應文本精神。在《導演的技藝》一書中,便翔實記錄了米契爾如何以史氏工作方法,理解並建構角色。 不論選材經典、新文本或小說,米契爾從不避諱女性主義的立場。接受本刊專訪時,她表示:「我總是以女性的眼光看事物,我認為這是值得讚揚的。有時,是沒有必要做一個女性主義者,那只是我的凝視,女性的凝視。」她強調,作為一個女人,有太多值得被頌揚的地方,光是女性會有經期、會懷孕、會面臨更年期的事實,就給予了女性很多改變視見的特權。「這些都是我熱切地想要與他人分享與共同探索的事。我可以選擇不去做,可以選擇不去談我的女性主義,但我想,如果我去談這些,對
-
專欄 Columns
聊聊
另一個優點,他有在急就章又不得不像打亂仗的電視表演中,盡量幫助演員的能耐,讓演員可以充分發揮;稍微有點名氣的演員,或多或少都有點「超級尊嚴」,一捅就傷,所以導演何演員溝通的能力,往往會成為一齣戲拍攝效果的關鍵。告訴你「結論」或者「指令」和教導你如何「思維」與「創造」,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
-
專欄 Columns
從《封神榜》到複雜理論
每件事情好像也都有它自己的封神榜,時間到了,該上榜的人就自己飄了上去。也許其實只是我年歲漸長,對於人和事的網絡大了,比較能運作帷幄,所以因與果的順序其實沒那麼玄。尤其數學家已經計算出來,世界上每個人與另一個人的關聯,絕對不會超過六個連結,不管他們有多麼地天南地北毫不相干,都逃不過這個運算。所以人類的文明與心思,會如蝴蝶效應般地有其相互影響的法則。
-
專欄 Columns
變聲男孩的「喔咿喔咿喔~~」
「哈囉!」他用著裝出來的低音說,直到他發現那是他媽打來的電話。「嗨~老媽!」他的聲音變高,分岔音突然出現,雖然他盡量保持小聲講話,但我還是完完整整地聽到了所有用鴨子叫聲講的談話內容。啊哈~被我發現了,原來他一直在偽裝。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全盤跟我的室友們招供,一起偷笑他。但我們都喜歡馬特,所以決定不告訴其他人。直到現在,我還經常想到馬特,並試圖在臉書上尋找他,但都沒成功。
-
專欄 Columns
改
改,比原創難,很多原本的文字和設定不太能直接拿來用,過程中多了一個步驟是扮演,資料的大量閱讀,是為了演好莎士比亞、杜斯妥也夫斯基或吉本芭娜娜,演好得先撕裂自己,如何用他們眼睛看到這世界,如何用心感受他人,然後用手寫下這些文字,然後以這樣的表演/感應/附身,望向眼前的劇場及所有參與者,重新想像,如何實際地,創作一齣作品。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價值觀背道而馳 川普迎來激烈藝術抗議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從競選期到上任後,爭議不斷,與其價值觀背道而馳的藝術界更是反應激烈,除了影劇界拒絕在就職大典表演,視覺藝術界也號召博物館藝廊就職當天關門,而禁止七國穆斯林入境的禁令更是引爆抗議熱潮,公開發言反對,或故意演出這七國的樂曲創作或展出這七國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如今抗議者從個人升級到團體,愈演愈烈,藝術家與川普的衝突可能愈升愈高。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劇盛會揭曉入選十強 展現多元區域劇場風景
二○一七的柏林戲劇盛會入選名單於二月初公布,除了有德國、瑞士等大城的大劇院外,令人驚喜的是也有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型劇院如萊比錫劇院、多特蒙德劇院、美茵茲邦立劇院入選,可見獨立評審團的多元品味,這次入選的十強製作裡有許多年輕新進導演,每一齣都飽含文學文本、政治指涉,瘋癲的德式劇場舞台上,用力針貶現世。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英國文化之都」在赫爾 展演活動豐富可期
比照「歐洲文化首都」概念,英國從二○一三年起首辦「英國文化之都」活動,期待能為入選城市的社經發展帶來正面影響。第二屆入選城市為位在倫敦北方兩百五十公里的古城赫爾,一整年的活動從一月展開,四季各分四項主題進行,從節目內容與主旨來看,主辦單位不僅向內探索城市歷史,亦有向外宣揚城市形象的企圖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傳承偶戲技藝 法國加強硬體建設與專業認證
法國對文化藝術的保存與發揚向來不遺餘力,擁有悠久歷史與豐富傳統的偶戲,,自是法國政府致力的重點,早在一九八○年代就成立「國際偶戲學園」與「國立偶戲藝術高等學院」,為偶戲傳承培育人才。二月初文化部長阿祖雷女士更宣布偶戲將獲得文化部「國家標章」殊榮,未來除可享有更多預算,且學位認證與教育制度的層級都有所提昇,讓偶戲在國家殿堂的地位再上層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總結去年中國演藝市場 直面不容樂觀未來
年初是回顧與總結過往一年成績的時候,也藉此觀望可能的未來,除了傳統與新興媒體,線上網紅也不缺席,提出個人的觀察與喜好排比。而整體來看去年的中國演藝市場,政治因素造成審批愈趨嚴格,讓創作者在取材上不知所措,而國家資源又偏於國有院團,民間團體生存更難。未來的不確定性,讓二○一七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百歲出征再掛帥 老牌遊樂園「大世界」重新開張
一九一七年開幕的「大世界」,是上海知名的綜藝遊樂場,曾有「不到大世界,枉來大上海」的威名,裡面曾有十多個功能不一的劇場,演出遊藝雜耍和南北戲曲、相聲曲藝,是上海人娛樂回憶中的重要部分。在休息了十多年後,在適逢百歲的二○一七年重新營運,轉型後的大世界將重點圍繞非遺表演、展示、傳授等內容,原本生猛民間文化的展現地,翻轉成清雅的高大上風格。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將台灣的聲音帶給世界
歡慶卅周年的國家交響樂團真的很忙!繼去年底首度遠征美加,三月底又將啟程進行二度歐洲巡演,將台灣的聲音帶到多個首度造訪國家與城市。呼應第一個巡演點「克拉勒國際音樂節」的策展主題「家,甜蜜的家」,NSO相應的曲目,除演金希文為二二八事件而作的交響曲《臺灣》,也邀請台裔小提琴家陳銳,在前五站演出。三月中的「來自臺灣」音樂會,就讓台灣樂迷先聽為快。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藉年輕人之眼 以舞看世界
雲門2每年的重頭戲「春鬥」是國內年輕編舞家競藝的平台,透過與雲2舞者的工作排練,編織出他們看到的當下世界。今年的「春鬥」邀請了近年在國際備受肯定的蔡博丞、曾為雲2編舞的黃懷德與陳韻如上陣,蔡博丞《瞳孔裡的灰牆》用現代芭蕾療癒憂傷,黃懷德《亮》以單純動作表達力量,陳韻如《潛》則是她遁入自我空間的創作。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一喜一悲 折射生命寓意
台南人劇團的「春天戲水」系列來到第四年,從水源市場移師到新北市藝文中心,推出分別由廖若涵與呂柏伸執導的兩檔作品:《海海人生》與《夜鶯之戀》。《海海人生》是編劇趙啟運的原創新作,故事以一位有閱讀障礙、流轉在各種臨時櫃的櫃姊為中心展開,偏於喜劇氛圍;《夜鶯之戀》則是英國劇作家Timberlake Wertenbaker改編希臘神話中被化為夜鶯的悲情公主裴洛美的故事,以古探今。
-
藝號人物 People 奧斯陸愛樂音樂總監
佩特連科 微妙平衡裡 讓不同的人得到滿足
是怎樣的能力與魅力,讓甫過四十歲的瓦西里.佩特連科,超越「年輕」的魔咒,讓比自己年長許多的管絃樂團成員心服口服,讓不止一個頂尖樂團爭取留任音樂總監?在本刊這次難得的專訪中,他在提到曲目時,充滿了年輕指揮家的衝勁與熱情;而提到自己與樂團的發展時,卻又相當務實。在競爭激烈的年代裡,他深知與其去爭取受人關注的特別機會,不如自己想辦法讓每個得到的機會都有特別的成果。這樣的人格特質,或許就是他致勝成功的關鍵。
-
藝號人物 People 劇場暨影視演員
謝瓊煖 因為戲,了解自己更了解他人
跨足舞台與影劇,更獲得金鐘獎肯定,即使已是「姐」字輩演員,謝瓊煖對演戲還是嚴陣以待,不愛上戲劇以外的通告,她說,所有心力都放在角色身上了,沒有餘力再從事與表演無關的事情。她說:「作為演員最大的快樂是:過不一樣的人生。因為戲,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他人,對於生命有了更多的包容,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