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視窗 News
第1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國際】 第1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 台灣當代藝術中具有指標性的獎項之一「台新藝術獎」,至今已邁入第12屆,評選機制經大幅改變,首度將「視覺藝術類」、「表演藝術類」兩者合併,以不分類的方式進行評選,並由七位提名觀察人王浩威、李俊賢、林于竝、胡永芬、紀慧玲、陳泰松、陳漢金,全年度親臨展演現場、觀察眾議、獨立提名、撰文評論,日前公布15項入圍名單,老中青藝術家皆榜上有名,如張照堂、何曉玫、林文中、蘇育賢、牛俊強、羅智信等,當中也不乏跨國、跨領域製作模式,呈現了近年來的藝術創作、策展方向。 綜觀而言,本屆入圍作品維持以往「創新」、「人文關懷」兩個面相的特質,並更加重「藝術介入社會」的參與,將觸角深入近來延燒於台灣土地的動盪與壓迫,而格外讓人欣喜,比如蕭紫菡舞蹈劇場「土地計畫金磚上的遺民」為土地正義發聲;陳仕瑛《山地話》呈現不同族群的對立,高壓政權對人性的摧殘;蘇育賢《花山牆》將鄭南榕的自焚事件發展成一個有多重指涉的龐大政治寓言;高俊宏「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凝視礦災殘骸,歷史遺跡的現代性警示;而張照堂的「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橫跨進一甲子的回顧展,捕捉了台灣庶民生活與困頓,不只是攝影大師的生涯呈現,也厚實地展示了時代的切面,堪稱去年度不可錯過的重量級展覽之一。 6月份由包含國際專業人士所組成之決選會議,將評選出1名年度大獎,得主將於6月21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張慧慧) 第25屆傳藝金曲獎全新上路 金曲獎自民國79年開辦,原以「流行帶動傳統」的思維與策略推動,但「非流行音樂類」獎項在「金曲獎」的光環下顯得相對弱勢。雖在1996年第18屆起劃分為「流行音樂作品類」及「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並分別舉辦頒獎典禮,但為因應傳統表演藝術專業領域長遠發展,後者自今年起,轉型為「傳藝金曲獎」,移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辦理。 邁入第25屆,傳藝中心連結表演與出版領域,重新歸納獎項。特別考量台灣傳統表演藝術家長期缺發獎項的肯定及面臨人才斷層危機,增設「戲曲表演類」相關獎項。而由於傳統暨藝術音樂需有優秀且具經驗的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她寫作,因為她不想自殺
關於孤獨,她說,她終生一個人寫作,有時有人陪伴,有時沒有人陪伴,她和每個人都一樣,一路把孤獨掩藏到底。原來,她是這麼活下去的。原來她這麼活了一生。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紅舞鞋》排練
時間:二○一三年十月卅一日 地點:宜蘭演藝廳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難題永遠都在,重要的是改變心境
在「影像設計」這塊對於大多數台灣劇場人來說尚屬陌生的領域中,儘管前輩無法提供什麼技術上的幫助,卻願意給予時間讓王奕盛慢慢嘗試,有時他們看似無關的意見,也帶來不少解決問題的靈感。一手攤開過去曾參與的影像設計,從傳統戲曲到大型晚會,不同的演出形式都有著不同的切入點,但最終,還是要回到「人」本身。
-
企畫特輯 Special
巨靈的過場
如同廢墟裡的雜物反映了屋主的性格,工地上的瓦礫碎石也是某人留下的痕跡。不對,沒有任何人能完成如此大規模的毀壞,那必定是某種比人更巨大的東西,政府、國家、企業,或是這樣說吧,發展主義的巨靈。這麼說來,布魯克的話還是有幾分道理:這幕工地戲的真相,就是發展主義的巨靈一步步碾碎了紅毛港的聚落,我們見證了巨靈的過場。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玩文弄字 與西方世界對話
徐冰是在國際間享有知名度的中國藝術家,但多數作品尚未在台灣展出過,大眾是透過報章雜誌的引介熟知。六十歲前夕,北美館為徐冰策劃生平第一次大型回顧展,廿二組件展品梳理四十年創作歷程,包括《天書》、《鬼打牆》等巨型裝置代表作,一窺他「玩弄」文字,與環境、藝術對話的格局。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專業演員加持 學生作品也亮眼
今年金穗獎入圍影展共有五十四部影片,一般作品類有廿五部,學生作品有廿九部,各分為劇情、紀錄、動畫、實驗四類,加上有許多專業演員助陣,成績相當亮麗。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一趟敲叩生命的探尋之旅
「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廿年來,多次進出印度,那些體悟也轉化成優人神鼓的創作靈感。印度,對某些人來說是聖土,一次又一次的印度行旅,對黃誌群來說,就是生命的精神糧食了。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表演和靜坐時的境界一致,都是「活在當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走吧,走吧!直到自己變成街道,變成路
右手寫書,左手教書的吳明益,以《浮光》一書,爬梳攝影史並書寫個人影像史。書中以「正片」、「負片」的結構方式將兩者並陳,互相滲透與對話。他透過「負片」的人文抒懷,也將自己揉進了「正片」的脈絡之中。這是《浮光》最吸引人之處,看一名創作者如何誠懇面對媒材、面對自己與拍攝對象。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安可,再多來幾次!
欣賞完精采的音樂會之後,人人都期待如「甜點」般的安可曲。如今貼心的演奏家已經將它們完整打包,讓樂迷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將安可曲目通通帶回家。法國鋼琴家薩洛挑選了知名的巴洛克曲目;小提琴家希拉蕊.韓甚至廣徵安可曲目,親自挑選錄製。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EX-亞洲劇團「亞洲創意實驗室」
四位新秀初登場 《iStory 4》說自己的故事
兩年前,一群對劇場懷抱熱情的年輕人,每週末聚集在苗栗受訓,從擦地板開始,接受包括印度武術、印度舞、太極導引等基本功訓練,如今他們首度站上舞台,要訴說自己的故事。這是EX-亞洲劇團「亞洲創意實驗室」,專為培訓專業演員而成立。藝術總監江譚佳彥說:「好的演員不應只是會表演的機器,演員應該丟出你自己的想法、看法,跟導演討論,互相激盪才能有好東西出來。」他強調,「我們希望培養出主動思考的演員。」 《iStory 4》是他們經過長期培訓後的階段呈現,每個人將自己的生命經歷轉化為舞台作品。想法來自於江譚佳彥在新加坡上課時,戲劇大師郭寶崑的一席話:「表演者如果不能認識自己,就無法表演。」演出由四個小品組成,四位創作者:吳融霖、賴麗婷、蕭景馨、劉唐成,從「自身」出發,探討在「藝術家」的身分底下,如何藉由誠實面對自己來挑戰不同的角色背景;更在創作過程中,藉由肢體、視覺、音樂、燈光等劇場語彙,將個人故事轉化為共通感動。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蘿絲小玫瑰》 搖擺爵士的瑰麗夢境
舞台宛如一個立體繪本,在色彩瑰麗的夢幻房間裡,花朵偷偷從角落綻放、小碎花牆壁群起鬧革命、老鼠先生隨著老爵士樂搖擺、方糖在馬克杯中跳躍、花園 守護神專注的聽著廣播。在法國歐卜劇團(Cie Opopop)作品《蘿絲小玫瑰》中,主角蘿絲小玫瑰(Rosie Rose)生活在一個卡通般、既甜蜜又瘋狂的世界,伴隨著一九五○年代黑人爵士女歌手蘿絲.墨菲(Rose Murphy)溫柔纖細的歌聲,邀請大小觀眾,走入她的異想世界,共同感受超現實的歡樂夢境。 歐卜劇團傳承了法國傳統雜耍丑戲的表 演形式,擅長結合馬戲、肢體和特殊物件,並以燈光和音樂烘托氣氛。表演者Karen Bourre透過極富詩意的巧思,賦予傳統馬戲的經典技藝全新生命,展現身為雜技高手的才華。全場從球戲到帽子戲,從自己溜走的小陽傘到轉動不停的呼拉 圈,雖然沒有語言,卻有超越國界、超脫年齡限制的獨特魅力。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高雄春天藝術節─歐卜劇團《蘿絲小玫瑰》
高雄春天藝術節(KSAF)已邁入第五年,今年的美國現代舞大師比爾.提.瓊斯、加拿大瞬間劇團、德國佛洛茲劇團、法國歐卜劇團等各種節目都非常令人期待。 來自法國的歐卜劇團以五○年代黑人爵士女歌手蘿絲.墨菲(Rose Murphy)的溫柔纖細歌聲貫串全劇,而復古又卡通風格的舞臺,到處充滿著驚奇的小機關,帶來了天馬行空的無限想像!此團擅長以馬戲與肢體結合特殊的小道具、運用富有巧思的光影變化,並且配合淘氣逗趣的雜耍戲法和俏皮的肢體動作,將一齣不可思議的夢幻遐想劇表演得維妙維肖!兩位演員完全不靠語言輔助,展現了法式幽默的小戲新風情,帶領觀眾進入一場超現實的歡樂夢境,值得闔家觀賞。
-
音樂新訊 TCS經典人聲
「品味.Renaissance」 如咖啡般豐富動人
十六世紀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從宗教桎梏中解放之時,樂觀、主導、以人類意志為先決的眼界,一舉開拓了絢爛亮麗的文明榮景。這樣的過程在台北室內合唱團的巧思下,被濃縮在一只咖啡杯中,「品味.Renaissance」將以人聲無伴奏合唱引吭歌頌文藝復興音樂的黃金時代。 一杯咖啡的口感層次,從視覺、嗅覺、味覺多面向豐富了感受經驗,而「品味.Renaissance」演唱曲目也綜合了文藝復興時期聖樂及當時歐陸各地的俗樂,以多元面貌的十數首人聲合唱讓聽眾一次體驗。近年來致力於現代音樂成績斐然的台北室內合唱團,將發揮他們久違的拿手好戲演唱文藝復興的經典作品,並且邀請咖啡達人蘇彥彰加入對話。於是,教會中的聖樂經文歌頌禱,就像奶泡純淨潔白,綿密而趨於精神合一;而橫跨西義德法英等國的田園牧歌與香頌,如同來往舌尖喉頭的醇厚滋味;透過不同地域的社會俗樂,民情風貌與活力生動體現,時而微酸苦澀卻又回甘。讓聽眾身兼饕客,從咖啡品味出發,提升至文藝復興崇高的藝術層次。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倫敦交響樂團
倫敦交響樂團的曲目可以說是「比較」近代的,而匈牙利節慶管絃樂團則是「比較」浪漫的,這「好像」也反映在兩個樂團的指揮跟獨奏者的年齡上!倫敦交響的哈汀指揮起來不得不讓人感歎真是英雄出少年,王羽佳在台上的衣著跟高超的鋼琴技巧,永遠是被人談論的話題。這樣的組合加上台北場的拉哈馬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斯特拉溫斯基的芭蕾組曲《彼得洛希卡》,這樣的搭配如果沒有吸引力,那甚麼才叫「吸引力」?尤其除了台北場以外,也首度由衛武營主辦,讓樂團南下高雄至德堂演出,不但為開館做準備,南部民眾也將有機會欣賞這兩人的搭檔演出。 不過,匈牙利節慶管絃樂團的兩場曲目也不賴耶,至少喜歡濃濃鬱鬱浪漫音響、情意綿綿不斷樂曲的愛樂者,就不能放過舒伯特的《未完成》跟布魯克納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要是你的口袋麥克麥克,就都去吧!如果只能選一場,那就倫敦交響樂團囉!
-
音樂新訊 歡慶誠品書店廿五周年
「傳承.創新」 音樂家師徒攜手獻藝
甫於去年盛大開幕的誠品松菸生活館,除了象徵誠品在台灣文創投入的心血外,更是誠品邁入創立廿五年之際更增影響力的轉捩點。這場「傳承˙創新」誠品廿五周年音樂會,也將於松菸生活館誠品表演廳舉辦,能一同在別具意義的展演空間回望一九八九年,讓各位陪伴誠品茁壯的書友們透過音樂紀念一路相伴的點點滴滴。 「傳承˙創新」邀集了台灣音樂界近卅位青壯演奏家,橫跨各領域樂種的師承關係,來呼應誠品代有人出、繼之不絕的展望。五組演出皆以傳承主題貫串紀念音樂會主軸「擊之傳」、「管之和」,各由朱宗慶指導、葉樹涵領軍朱宗慶打擊樂團2團與葉樹涵銅管五重奏,帶來歡慶蒸騰的擊樂組曲與韓德爾《皇家煙火》。「弦之承」、「聲之繼」,則是巡演各國的小提琴家蘇顯達及女高音徐以琳提攜門生吳宛蓁、陳韋翰,以雙小提琴組合及歌劇二重唱承繼縷縷樂音。而以陳郁秀、盧佳慧的「琴之緣」作為終章,由除了師恩,更有親情的雙鋼琴合奏,預約誠品的下一個廿五周年。
-
編輯室報告 Editorial
舞的提醒
趕在年前的歡樂躁動中,我們風風火火地解碼季利安。 這是台灣第三次迎來這位荷蘭國寶級大師,距離上一次已是十二年前了。要不是本期專題,我們沒有機會由裡到外檢視這位已年近古稀的傳奇編舞家。他不愛飛機,恐懼飛行,卻在廿一歲時,因戰亂的局勢被迫遠離家鄉捷克,在廿八歲時接掌荷蘭舞蹈劇場,跳上世界舞壇的脊梁,飛得既高且遠。 我們不知道他過早離別家人朋友是否重重捶擊他的心,但他必定曾經歷經許多無人知曉的清晨,讓他以四十年的時光,透過逾百支作品,處理關於人的各種關係,以愛慾、生命、死亡,不間斷地追問生活的實相,優雅又精準,傳統又前衛,就像上次訪台演出的《王者之風》Bella Figura裡,那身著曳地紅蓬裙,赤裸上身的舞者,既華麗又脆弱地展示極端的人生風景。 新年前夕觸碰季利安,讓時間彷彿緊緊地欺壓而上,因舞蹈緊繫肉身,季利安的時間感遠比尋常人更敏銳。 本次來台的四個作品《無名》Anonymous、《生日宴會》Birth-Day、《14分20秒》1420 與《幸運餅乾》Fortune Cookies,創作維度橫跨了十二年,卻都是「時間」的變奏,季利安去年談起《無名》這個二○○二年時所創作的作品時說:「我每天分享我的疑惑、質問、不安全感,與我對美,對那些讓我們的生命更值得活的價值的理解,但有誰能明白我說的呢?有時甚至我不明白我自己,彷彿有一個他者隱藏在我的身體裡。這個稱為《無名》的作品,對觀者而言也是『無名的』,但它的誠實與人性,或許有微弱的可能性,能夠讓素不相識的人們互相了解,並帶領我們抵達一個不屈就於任何既定解釋,且尚未被日常所規範的所在。」 常聽人們說舞蹈難解,或許難的是編舞家總走在日常瑣碎物事之前,如同季利安企圖以肉身鬆解已然被文字囿限的解答。除了傳奇季利安,本期也鎖定了多從文學改編,善於打撈深海底下受苦殘骸的憂鬱喬瑟夫.納許,與中國新崛起的旋風陶冶,老中青編舞家在新年過後齊聚一堂,以身體直面時間,彷彿是個刺點,與提醒。 提醒什麼呢?新的一年已開展,而你將前往何方?
-
專欄 Columns
喜劇真難
演員都會希望自己所演出的東西,被人看懂,被人喜歡。但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的現象有的時候也會很長,所以包括老演員在內,至今還不會演喜劇的也不少。想學演戲的年輕人不少,也不多,學得順利而又能成家的人當然相對地減少,都想突出,都想成名但是,「佛渡有緣人」,電視、電影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學習表演的地方。
-
專欄 Columns
饅頭人如是說
情感畢竟是非形體的存在,它靠體會與感受去發現它的蹤跡,任何一個打算把它描繪個究竟的努力都極有可能是徒勞的。所以情感無形,它是圍繞在形體四周的空氣,但也因為有賴以駐留的形體,所以如空氣般的形體能有所聚集不會消散開來。但什麼樣的形體可以留給情感空氣更多圍繞的空間?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特別身為運用形體表現的舞蹈人。
-
專欄 Columns
我聽著貝多芬,開心洗啊洗……
當我正在浴室水槽中洗衣服時,我聽到廣播正好播放了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幾乎是瞬間,音樂的能量進入到我的身體,我洗衣服的節奏開始搭上樂曲的韻律。搓、揉、搓、揉、沖、擰,再重複。不僅工作變得容易,我開始又有了洗衣服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