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天兒牛大

相關文章 14 篇
  • 山海塾舞者即便下盤穩中深沉,和著弦樂的上半身是延伸拉長的,偶有顫動抽搐,卻依舊優雅。
    企畫特輯 Special

    映照自然的鏡子 循環不停的絕美 暌違九年重訪 山海塾演出新製作《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

    在睽違九年之後,山海塾將於今年七月再度來台演出,帶來最新製作《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MEGURI。其創作理念源於中文象形文字「回」,並將MEGURI視為動詞,指的是像水一樣循環不息,旋繞在所有事物上。MEGURI以「回」的精神,用既和諧且規律的方式,穿梭循環在世界萬物上,如時間的流逝、四季的循環和轉移、地球的變遷。

    文字|樊香君、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印尼艾可舞團、山海塾

    文字|詹傑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 山海塾。
    即將上場

    山海塾

    舞踏吸取了歌舞伎及能劇的要素,亦受到雕塑、性、普普藝術及表現主義等現代文化運動的影響。山海塾是繼日本舞踏發展脈絡衍生而出的一種新舞踏,具有傳統舞踏的祭儀化境地,但更飽滿地呈現了日本文化與西化交疊的融合點,通過身體,表現出兩種文化並存一體的光華之美。無論身體造型或空間氛圍,不只是反映日本人精緻的美學感度,更是西方愛琴海文化原形的再現。 日本山海塾即將來台演出的《卵熱》是創始人天兒牛大一九八六年的作品。在此舞作中,山海塾運用了土、氣、火、水等元素,再加上代表生命的起點和永生的蛋,透過剃光頭髮、全身沾滿白灰的五位舞者,在沙及水中,隨著獨特的音樂舞出信息,踏出幕幕難忘的畫面。饒富禪學意味,動靜中呈現無比的構圖張力,極具雕塑之美。 山海塾在日本國內聲望已凌駕所有舞踏表演團體之上,更風靡了歐陸觀衆,尤其法國人對山海塾的讚譽只能用「三千寵愛集一身」來形容。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8期 / 1994年04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謝幕學

    一九九二年,倫敦薩德勒之井劇院,我第一次接觸山海塾《卵熱》。其實,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只記得創團人天兒牛大在接受謝幕時的神情與姿勢,單腳微曲,使得包在白色垂墜布質裡的身體,有著雕塑般的曲線,頷首而立,那鋪天蓋地的掌聲彷彿與他無關,他不喜不衿,眼簾微張,像神般佇立。 從那時候起,我常特別觀察每個團謝幕時的方法,在這段表演與現實過渡的短暫時間裡,可以看到每種不同訓練哲學的表演團體,身體裡的信仰與組織文化。 天兒牛大說:「舞者的身體像一個水就要溢出的杯子,多一滴都不行,他們的身體已進入極端的平衡狀態。」即便在謝幕裡,天兒牛大依然是舞台上的祭司,他是暗黑舞蹈裡的白色舞踏,在沙、水、土的自然元素裡呈現生命的優雅高貴。 碧娜‧鮑許則不同,她談人間世,人間事裡的失衡,不滿足,不公平,回到人的身上探索關係失衡權力、壓力、暴力對於人的直接反應。一九九七年,她在國家戲劇院,站在《康乃馨》的花海裡,她的瘦使得她格外醒目,瘦削蒼白,目光柔軟而堅定,她看著觀眾,安詳而誠懇,那個眼神讓我想起在澳洲媒體的一篇專訪中,她說:「我是個永不放棄的人。」她的舞者們像凡人一般,高跟鞋、襯衫、洋裝、但流著汗,才剛要從被解剖過的表演過程裡回來。 要和讀者們抱歉的是,早在去年十月我們便著手製作屆滿三十週年的烏帕塔舞團專題,但十一、十二月的表演旺季讓這個專題一延再延,直到這一期,知道即將於一月第二度訪台的山海塾,我們終於等到一個正當理由把他們同時端出。從舞蹈史來看,山海塾與碧娜是「遠親」關係自瑪麗‧魏格曼、庫特‧佑斯以降的德國表現主義,一路影響到亞洲,台灣近五十年的現代舞發展也在這個國際軌道之中,而開出自己的花朵。 在「卡片」滿天的時代裡,你的皮夾裡有沒有一張「兩廳院之友」卡?這一期我們用了十頁的篇幅介紹新推出的「兩廳院之友」卡,雖然有老王賣瓜之嫌,但著實是覺得「好康」與大家分享。事實上,經營會員幾乎是各地劇院、表演團體、藝術機構重要的手段,每一家的策略固有不同,但基本上有幾項共同條款:優先購票、優惠價格、資訊送到家,兩廳院最近更為「兩廳院之友」規畫套票,在價格上更為優惠。其實,判斷一張卡值不值得,我個人有一個小小的「撇步」,除了上述的基本款項之外,它有沒其他的「利用」空間?兩廳院有圖書館、一年有

    文字|盧健英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新藝見/新銳藝評

    化外之境,唯心而已

    整個作品所建立「化外之境」的氛圍讓人想起小孩遊戲,照著鏡子、面對水面或看著光線下的影子,小心翼翼看著這些「影像」如何跟著你動,受你操控,動靜虛實來自你對自己、載體空間(鏡、水、空氣)和反射物件的知覺。這是一種觀照、想像和純真本質的回歸。

    文字|陳韻如、Jacques Denarnaud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 舞者在嘈切的電音版日本民族祭典音樂中起舞,彷如一尊尊舞動中的米開朗基羅大理石雕像,呈顯各種生物的千姿百態。
    新藝見/新銳藝評

    在宇宙穹蒼之間舞動身體詩

    在鵝黃色的光芒中,舞者幻化為草葉與花朵,順著大自然的韻律,與世無爭地逕自展顏。末了,蓮葉緩緩降下,回到舞台平面,藉此,天兒牛大引領觀者再度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燈光逐漸微弱,枝葉間悄悄開出一朵朵荷花,而花,正是日本幽玄之美的最高境界。

    文字|伍翎、Jacques Denarnaud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 山海塾將舞踏中常見的身體受苦或否定轉化為令人暈眩的美學奇觀。
    即將上場 Preview

    四度訪台帶來魔幻夢境 山海塾《影見》 一場絕美的水鏡祭儀

    在《影見》中,蓮葉漂浮,光與影交錯,舞台以水取影,虛幻的水面下暗藏綿綿不絕的力量。一切在地球上的存在是《影見》的核心,在八十五分鐘內建構了七個場景,包含沙與水、灰塵和血液、生命與死亡。潔白的蓮葉成一直線漂浮,輕觸地面,當舞者在演出開始平躺於蓮葉下,這個場景便開啟了一個魔幻之夢。

    文字|周倩漪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青山前與後,白雲西又東

    于特福斯的《三姊妹》電視版本在片頭之後穿插日本書法家良寬的墨寶:「青山前與後,白雲西又東,縱有經過客,消息應難通」,這詩放在契訶夫劇前,真是畫龍點睛的偈語,道盡原作的含蓄與無奈。

    文字|莊裕安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進出在生死間的神秘儀式 山海塾與其作品《響》

    《響》的演出中,液體有節奏地從玻璃甕中滴落至十三個透鏡中,四個舞者如同蓮花一般,在燈光下緩緩舒展開來,像復活的花崗岩雕像,在細沙和光影中、內斂且不疾不徐地移動著

    文字|田國平、Birgit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天兒牛大
    藝號人物 People

    關於不塗白粉的天兒牛大……

    本刊一月號的封面主題是日本舞踏團體「山海塾」,圖中展現凝鍊肢體的舞者,正是山海塾的藝術總監天兒牛大。這位大師級的藝術家,在未塗上舞踏演出的白粉時,是怎樣的面貌?本刊編輯特地在國家劇院後台訪問他,簡短的問答,讓人見識到這位連三宅一生都為其藝術折服的大師,胸有成竹卻謙沖為懷的一面

    文字|田國平、林鑠齊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 天兒牛大在偌大的舞台上,可以近乎靜止的表演,吸引住整個劇場觀眾的目光。
    舞蹈

    山海塾的光明美學

    被稱為「美形舞踏」的「山海塾」,被許多評論家認為失去了舞踏最根本的黑暗叛逆的精神。然而,「山海塾」的藝術家以其凝鍊的專注力、詩意的風格和洗練的劇場美,其所建構的舞台世界,仍令人神往不已。

    文字|黃尹瑩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 《寂靜》所傳達的是透過身體動作的美學實踐所展現於情緖的、超越形式而來的感動。
    舞蹈

    如花自放、水自流 山海塾《寂靜》的體驗

    觀看「山海塾」的表演之所以被稱爲「山海塾經驗」,就在於它的作品中所超越作品自身的藝術思考。

    文字|陳品秀
    第43期 / 1996年05月號
  • 《寂靜》擁有舞者身體與時空對話的存證。
    焦點

    山海塾經驗

    前年,帶來《卵熱》的日本山海塾舞團及天兒牛大,在其全球性的頻繁巡演中,再度降臨台北的舞台──《寂靜》。

    文字|Gilles Kennedy
    第41期 / 1996年03月號
  • 聲音和波影共鳴,舞台上的展現令人摒息昏眩。
    焦點

    美學:不是解放,是壓抑…… 山海塾《卵熱》

    舞者步入池水,劇場裡處處閃爍著水光。從一枚卵,到多枚,複生的卵站立;四極的鐘散放著金屬的淸脆,是不可抗拒的共鳴。砂和水,陰和陽,表演沉溺在一種節制、純淨的肢體美學之中。

    文字|王浩威
    第18期 / 1994年04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