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芝苑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透過音樂 讓歐洲更認識台灣
郭芝苑作品 首度在愛爾蘭發聲
早期,西洋古典音樂雖是透過傳教士作為媒介進入台灣,但真正開始落地生根,則是在19世紀中期之後。日治時期,藉由日本人引入西化音樂教育,為藝術風氣奠基,也影響愛樂者赴日求學。在台灣接觸近代西洋古典音樂之初,前輩作曲家郭芝苑就以其廣泛多元的創作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當時代表人物之一。經過了一個多世紀後,古典音樂在台灣已有相當卓越的成果,不但有優秀的音樂家在海外爭光,樂團也屢屢在巡演中獲得極高評價。此時,該是由台灣反向發聲、讓世界聽見自我特質的時候了。只不過,如何傳遞?又該傳遞什麼?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音樂新訊
紀念大師郭芝苑 體驗作品中滿溢的土地關懷
橫跨近一世紀的兩個世代,國寶級作曲家郭芝苑將台灣傳統音樂與西洋現代樂派融合為一,這種獨特音樂性孕育自台灣民間歌謠與戲曲,及日本顛沛戰事中吸 收的西方音樂養分,而能創作出許多兼富民族性與現代性的音樂作品。今年年末,為了紀念新逝的一代大師,國臺交舉辦「郭芝苑紀念音樂會」,由梶間聡夫指揮, 並邀請曾錄製《郭芝苑鋼琴獨奏曲集》的鋼琴家葉綠娜、首位全場演出郭芝苑作品的青年鋼琴家陳丘祐,帶領觀眾回溯民間、體驗現代音樂中滿溢的土地關懷。 九 十二年的生命中,郭芝苑創作曲種包羅萬象,旋律更蘊藏著豐富的台灣特色並流露深刻時代性。此次將演出管絃樂組曲、鋼琴協奏曲及交響樂,各是郭芝苑以台灣風 俗、民歌、原住民為題譜寫而成。回顧一九七三年,郭芝苑也曾進入當時省教育廳交響樂團研究部,並創作出許多大型作品;四十年後,就讓觀眾與國臺交一同緬懷 這位民族音樂家,及他一生取材鄉土的溫謹流風。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七:國人作品
大師經典再現 新曲紛至沓來
國人作品的創作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在各大樂團多年的努力下,已有可觀的成績出現。在這次樂季中,前輩作曲家的作品如蕭泰然、郭芝苑、李泰祥皆現身,中生代作曲家潘世姬也在三大團的曲目中占了重要位置。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堅持用音樂詮釋他走過的時代
郭芝苑
台灣國寶級作曲家郭芝苑,於四月十二日因大腸癌辭世,享壽九十二歲。郭芝苑一生堅持創作,創作類型及風格多元而廣泛,是台灣第一位寫出交響曲《台灣土風交響變奏曲》,創作台灣第一部歌劇《許仙與白娘娘》,也是第一位寫出台語藝術歌曲《紅薔薇》的作曲家。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曾親自為郭芝苑撰寫《穿紅鞋的人生永懷祖恩的郭芝苑先生》及《沙漠中盛開的紅玫瑰》兩本書,應本刊之邀,特以口述方式回憶與郭芝苑大師過從的點點滴滴
-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作曲家
郭芝苑 樂譜音符 鋪展一生無悔
雖然已經高齡九十二歲,只要談起音樂,作曲家郭芝苑可以精神奕奕地從早上聊到下午;跟他邀約作曲,口頭上雖說「沒有精神啦!」但總是一週後就拿出成品來。立志融合西洋古典與台灣風格於一體的他,一生埋首創作的時間多過一切,他也就成為台灣第一位完成歌劇、第一位發表管絃樂曲及第一位寫鋼琴協奏曲的作曲家豐碩的音樂成績,是以無悔的一生歲月付出換得!
-
當代台灣作曲家
郭芝苑
雖然郭芝苑自謙不像江文也等人具有波瀾萬丈的人生,但,對於年輕音樂家來說,這位受日本敎育的前輩作曲家,仍有許多値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郭芝苑於六月完成《許仙與白娘娘》的演出之後,他表達了要繼續多寫台語藝術歌曲的心願。
-
專欄 Columns
懷念林博秋導演
林博秋先生走了。在參加了他的吿別式後,我一直在想,這位典型台灣文化人走的時候,是如何看待他自己的一生?
-
光復50周年
他(她)的故事,我們的歷史2
音樂:郭芝苑 舞蹈:林懷民 戲劇:姚一葦 戲曲:王金鳳
-
人物點描
側記郭芝苑
古老的三合院,座落在苑裡閙街上,門前人車喧嘩,四周樓房林立,襯得紅瓦古厝格外沈靜。郭宅佔地寬廣,頗具書香氣,中堂寫著「汾陽世澤」,右邊是「翰墨林」,左邊是「圖書府」,院前滿植花草,還有二株當年引發創作藝術歌曲靈感的紅薔薇。除留日期間,郭芝苑一生大都在此渡過。位於「圖書府」內的工作室,除了書桌、鋼琴、便是一璧的書和音響CD,陳設簡潔,井然有序。郭芝苑熱心的在統鋪上爬上爬下的找資料、照片供筆者參考,並不厭其煩且略帶靦腆的指著一張張斑剝照片訴說過往。郭芝苑有重聽,和人說話習慣傾身前聽,大半時間都待在家中創作,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不善交際,也不太與鄰居往來,走路頭永遠抬的老高,寧守著孤寂也不願與人做無謂的攀談。 自重人重的人生態度 「他總是凡事認眞,一視同仁,每次作品發表前老師就不由的流露出緊張的神態,一直持續到演出,而且無論是音樂會大小均如此,這種處事態度常讓我這個已因經常演出、偶而會出現怠慢心的晚輩當頭一棒。讓我體悟到祇有尊重自己,別人才可能尊重你。」靑年聲樂家阮文池表示。在紐約學習聲樂的阮文池在眼見日本、韓國同學均有其代表歌曲可唱,唯獨他無,回國後便到處找尋,在一次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郭芝苑,立即爲郭芝苑豐富的台語歌曲創作吸引,現正有計劃的演唱、發表郭芝苑的作品,「唱老師的作品感覺很好,以往唱德奧、義大利歌曲時,咬字再淸晰,演唱再投入也都覺得像隔了層紗般不眞實,但唱自己的東西就很踏實。」阮文池說,現在他常在華陶窯後山大樹下唱老師的歌,前往聆聽的民衆常向他詢問這些歌的錄音在那兒買得到,「可見只要是好的作品,就會有人想聽,作曲家需要的祇是被演出的機會。」 除了計劃性的唱老師的歌,阮文池並和台北市立圖書館西湖音樂分館的主任楊珍慧合作,收藏、整裡郭芝苑作品及相關報導,並爲老師作品爭取演出機會。「今年四月十五日是我們一周年館慶,我們便在四樓音樂廳爲老師舉辦了一場名爲『紅薔薇』的作品發表會,上半場是鋼琴作品,下半場則演出十三首老師寫作的台語藝術歌曲,雖然場地祇能容納二百人,但當晚反應很熱烈,老師會後還上台和大家交換意見。」 此外,鑑於許多演奏家對本國作品的草率行事作風,楊珍慧、阮文池以及同爲推動藝術工作的和風工作室的陳耀文發起徵求有心從事本土作曲家作品演出的演奏家活
-
人物點描
頑強、堅靱的仙人掌 郭芝苑和他的音樂時代
在前輩音樂家中,郭芝苑是極特殊但也最受忽略的一位,由於受的是日式敎育不懂國語,致使終其一生均在民間活動而無學生、傳人,而其不擅交際的個性亦使他空有滿腹才華,卻無人知。自二十五歲回國立志從事音樂創作至今恰滿五十周年後的今日,其作品才在有心人計劃性推廣下漸為人知,透過這位傳奇性音樂前輩細數過往,彷彿經歷一場台灣音樂洗禮。
-
即將上場
郭芝苑作品發表會─紅薔薇
郭芝苑目前已七十餘歲,其作品包括有交響樂、民謠、歌劇,及閩南語流行歌曲。如民間流傳的《紅薔薇》及台灣第一部靑少年歌劇《牛郞織女》等。其個人並曾得有國家文藝獎、作曲金鼎獎、吳三連藝術獎等。 在《紅薔薇》節目中第一部分是郭芝苑的鋼琴奏鳴曲、台灣古樂幻想曲和鋼琴小品六首,其中的台灣古樂幻想曲採用了北管〈水底魚〉的五聲音階旋律作爲主題,是一首優雅莊嚴而充滿中國風格的作品一九六〇年由徐頌仁首次演奏;第二部分有採詞於台灣民謠的趣味童謠之〈嫁何位〉、〈一個姓布〉、〈鲫仔魚要娶某〉、〈嬰仔睏〉;爲唐詩作曲的〈涼州詞〉、〈春日醉起言起〉、〈採蓮曲〉;陳聯玉先生作詞的〈雙溪漁火〉;李後主作詞之〈虞美人〉;山地民歌〈耕作歌〉以及李莎作詞的〈按摩女〉與〈笛〉,和由詹益川先生作詞的《紅薔薇》。 此次發表會由蔡采秀、林桃英、阮文池擔綱獨奏和獨唱;另有靑年鋼琴新秀魏宇梅之獨奏和黃韻宇、許惠娜的伴奏。
-
焦點
再唱一段「馬關」百年,思想起
一八九五年一紙馬關條約的簽定改變了台灣的命運,汗涔涔淚潸潸走過曲折百年路,卻在一步一脚印中台灣累積出了自己的文化足跡。「台灣音樂一百年」音樂會將以音符引領我們思想起這段歷史的抑、揚、頓、挫。
-
專欄 Columns
對台灣當前「西式音樂」現象的省思
英國對韓德爾及其他歐洲大陸作曲家及演奏家的百般優寵,卻祇是為英國增加了許許多多以能欣賞德、奧音樂為榮的英國聽衆。而英國的音樂創作歷史,卻因此陷入了衰弱的時期。充其量,英國祗不過是「租用」了一些外國的「明星藝術家」而已,雖然風光一時,就長遠看來,卻無助於英國音樂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