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德和
-
台灣音樂界壯舉 作曲家賴德和無償讓與著作財產權給臺灣音樂館
9月6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迎來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時刻,台灣著名作曲家賴德和正式將其珍貴的音樂作品著作財產權全數無償讓與臺灣音樂館,同時將樂譜手稿捐贈給館方典藏保存。此壯舉不僅彰顯賴德和對台灣音樂文化的深厚承諾,更為臺灣音樂館在保存與推廣台灣音樂資產的使命上,增添了一項重要的文化瑰寶。
-
少年往事
「狂.小子」的奇幻之旅
作曲家慢慢從帆布袋裡拿出他的傳記《孤獨行路終不悔賴德和的音樂人生》,這本由音樂學者顏綠芬在歷時十數年的訪談後匯集而成的精裝磚頭書,內有500餘頁紮紮實實的內容,重兩斤,賴德和本人則形容它是「擲地有聲」,因為「抌落真正會『硞』一咧!」(擲在地上真的會發出kho̍k一聲) 這是屬於賴德和的幽默,一如他不介意眾人觀感,在回答自己作品中的傳統元素從何而來時,逕自丟出一句「因為我小時候家裡窮」,所以沒有機會接觸西方音樂,被問到如何整合東方傳統與西方技巧而不偏廢時,拋出了更令人莞爾的回應:「藝專同學一畢業就出國,留學個5年8載,學得很好,脫胎換骨,我37歲才出國,而且只去兩年就回來了,沒有被汙染。」但這些如珠妙語的主人,其實曾是個「狂小子」!
-
北藝大40年校慶 音樂學院12場表演精銳盡出
1982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北藝大)以「國立藝術學院」為名創校,音樂學系也同時成立,由作曲家馬水龍擔任創系主任。在經過遷址、更名及歷屆系主任的耕耘下,音樂學院已成為該校7大學院中規模最大的學院,也孕育出許多活躍於樂壇的音樂家及音樂工作者。適逢今年創校40周年,也是院慶的時刻,音樂學院精心策劃了12場系列音樂會,結合教師、校友與朱宗慶打擊樂團、亞洲作曲家聯盟、現代音樂協會等單位共同合作,以精采的演出呈現實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大師掌旗令人期待 讓樂團與產業、市民同在
這個新樂季對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是個全新的開始,自從國際指揮大師殷巴爾首肯接下首席指揮,就讓樂迷對北市交的未來充滿期待。果然這個樂季就以殷巴爾擅長的馬勒出發,定名為「英雄時代殷巴爾的馬勒傳奇」,將透過演出三場馬勒的交響經典,升級樂團的演奏功力。另北市交也力圖觸及一般大眾,透過下半年開季第一場的音樂劇《綠島小夜曲》,用現代角度回顧當年的時光。
-
即將上場 Preview NTSO「海神家族與巨人」
馬勒與賴德和 「標題」交響曲的大膽相遇
馬勒在廿七歲完成的《第一號交響曲》是他最常被演出的作品之一,把這般宏偉的曲目,和另一首交響曲擺在同場音樂會一起演出,是相當新鮮而大膽。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的音樂會「海神家族與巨人」,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與台灣作曲家賴德和根據小說《海神家族》創作的同名交響曲同台演出,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場音樂會的重頭戲不是馬勒交響曲,而是一部真正的「標題交響曲」的世界首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演出私回憶/2010.賴德和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NSO演出我的創作《吾鄉印象》交響曲。那首曲子的鄉土性強烈:第一樂章是南管、第二樂章是北管、第三樂章是原住民音樂、第四樂章是現代音樂。赫比希指揮過不少當代、前衛的音樂,那對他不陌生,但我想,前三個樂章對他來說,是很陌生的文化。我們練習時間不多,平常還沒發現什麼特殊之處,到了演出上台,非常精采,團員跟指揮的默契讓我很震撼。對一個外國指揮來說,他精采地抓住了陌生的文化。 記者會上他說:「第四樂章是廿二世紀的新音樂」。我想這話有褒有貶,也相信這作品對他來說,還是有很多問號。比如交響曲的四個樂章,竟然風格完全不同,這在西方傳統的音樂架構中,可能無法想像。但以我一個創作者來說,那場音樂會很讓人動容。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八:國人作品
累積創作力量 期待更多新樂章
透過創作,才能累積屬於我們的音樂文化!各大樂團每年樂季節目中推出的委約創作質量,自然也是觀察在地音樂發展的的指標。新樂季中,NSO與國臺交都推出二至三首的國人作品首演,北市國也以新作首演慶祝十月。令人期待未來各團能在這部分加把勁,展演更多國人的樂章。
-
藝@CD 台灣管絃樂的多重樣貌
關於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樂典—珍藏當代台灣的聲音」系列錄音
編按:兩廳院啟動的「樂典國人創作、演出、錄音發行計畫」,是以「珍藏當代台灣的聲音」為出發,將以三至五年間,推出近20張由國人作曲、國家交響樂團(NSO)錄製的「樂典珍藏當代台灣的聲音」系列CD。第一波將推出馬水龍、潘皇龍與賴德和三位的錄音,接下來將於明年第一季再推出盧炎與蕭泰然。為讓讀者瞭解這幾位作曲家的創作特色與樂曲,本刊特地轉載由音樂學學者陳漢金為本系列錄音所撰的介紹專文。
-
即將上場 Preview NCO樂季閉幕音樂會「霸王別姬」
中西樂團同台 重現楚漢歷史煙塵
NCO閉幕音樂會「霸王別姬」以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為主題,將演出關迺忠《十面埋伏》、賴德和《楚漢》琵琶協奏曲與劉學軒的大提琴與二胡雙協奏曲《霸王別姬》;並邀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與NCO同台演出。整場宛如史詩般壯麗的音色與聲響,將古老的傳說重現眼前,讓觀眾穿梭時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花開時節 他們吟歌起舞
都是因為《花語》。因為林懷民說,好像怎麼樣也逃不出紅樓文學裡黛玉葬花「花謝花飛花滿天」及秦可卿「三春去後諸芳盡」的人生感懷,於是我們返回雲門的《紅樓夢》,尋索春花秋月的一路軌跡。賴德和,現任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當年雲門委託創作《紅樓夢》、《白蛇傳》、《待嫁娘》的作曲家,曾獲吳三連文藝獎,一九八七年以《紅樓夢》榮獲國家文藝獎,評審讚譽其以三管編制的管絃樂團加上琵琶和平劇鑼鼓,產生新的音色、音質和音響,在音樂的形式和意境的經營上尤其出色。 在這場對談之前,是雲門《花語》的試景排練。只見賴德和坐定位後看得津津有味,專注音樂和舞蹈的各種細節,不時和身旁的老友林懷民交頭接耳,當下給予意見。「花沒有風是不成的。」林說。「可不可以」賴接口:「讓花有其他種吹法,讓風的線條更清楚?」林高興了起來:「可以啊,我們有這種工具!」對談時兩人有如掀開百寶箱,三十多年前,那個愛跳舞的、充滿文化使命感的帥勁小夥子,那個浪漫的、將故事與舞蹈化為音符的文藝青年,有些事情變了,有些事情似乎復返當年。尾聲,夜色中兩人擁抱良久,「風吹啊吹,吹啊吹,吹白了我們的頭髮,我們年輕時都沒想到這一點。」林懷民撫著賴德和的頭髮說。「你的頭髮都沒變。」賴德和笑道。兩人依然創作,依然品嚐生命的花落花開,時光多麼精采,知音多麼芬芳。
-
音樂 「歌,樂與文學—交會時互放的光芒」音樂會
古今詩詞入樂 綻放繽紛丰采
「歌.樂與文學交會時互放的光芒」音樂會所要呈現的,便是「以詩入樂,以樂吟詩」之美。三首古詩詞、四首現代詩,七位台灣當代知名作曲家所譜寫的樂曲,將古今詩詞搭配西洋樂器以及打擊樂歌唱,呈現多樣丰采。
-
音樂
尋找台灣的姿態
台灣的作曲家,常常談到東方藝術裡的古詩詞與意境,藉以在歐洲文化的強勢壓力下,尋求出路。其實音樂在歷史上,跟語言文字的相關性只是其一,大家好像忘了另外一半,舞蹈,也就是音樂跟身體的關係。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專一的純然美感─台北打擊樂團「純粹擊樂」與國家交響樂團「新生代小提琴奇才列賓與NSO」 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團體。沒有喧嘩的言語與鼓譟的宣傳,總是在你正思忖著何時才能再聽到他們之時,悄然地端著一盤佳餚現身。台北打擊樂團一年一度的國人作品首演音樂會即將登場,一向重質不重量的台北打擊樂團對於演奏首演作品更是精益求精,每每讓首次見世的作品更加耀眼。今年受委託創作的作曲家有賴德和、黃婉真、金希文、鍾耀光與洪崇焜。賴德和的《幻想非洲》延伸作曲家近年來所嘗試的關於時間性的思考,而鍾耀光則以自創的易經作曲系統融合了東西方的相異點,並延續去年新作《第五號鼓樂》的手法與風格,完成了今年這首給擊樂六重奏的《第六號鼓樂》。世界首演是一首作品脫離作曲家之手開始真正參與音樂歷史的起點,台北打擊樂團的功力值得愛樂者親臨這歷史的時刻。 小提琴家列賓(Vadim Repin)將與指揮麥爾(Uri Mayer)共同揭開NSO的年度樂季。列賓這次帶來俄國作曲家蕭士塔可維契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首度與NSO合作的他,似乎有以這首音樂性與演奏技巧都具高度要求的曲目征服國內聽眾的企圖心,列賓燦爛華麗的技巧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如何傳達蕭士塔可維契曲中扭曲的情感,卻令人期待親眼一見。曲目中還有英國作曲家艾爾噶(E.Elgar)相當有趣的《謎之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試著閉上眼睛,聽聽艾爾噶的音符,猜猜看現在登場的是誰?(林芳宜) 舞蹈 放下嬰兒油,回歸客家母土光環舞集《平板》 如果我們把當今的舞團與舞蹈風格做成一張表,玩個連連看的遊戲,那麼,光環舞集,不假思索地應該會跟「嬰兒油」連在一起。 二十年前,劉紹爐夫婦離開雲門舞集另創光環,經過將近十年的摸索,終於在一九九三年發表《大地漫遊》,柳暗花明一遊驚人,奠定其「嬰兒油上的現代舞」的招牌風格。而《奧林匹克》一作獲得德國路德維表演藝術中心的「表演藝術創新獎」,更為光環打響國際名聲,此後的系列舞作,除了閃亮可見的嬰兒油,劉紹爐也據此整理發展出一套「氣身心」三合一的舞蹈
-
音樂
細心「打」造,值得「擊」掌
萊克的這首六重奏是minima音樂──重覆極小的動機組成冗長的旋律,在不斷重覆的旋律當中漸漸加入極小的、不易被査覺的變化,而形成新的動機與旋律。萊克善於以漸進的聲部重疊形似重覆的旋律,台北打擊樂團的團員以音樂出現的順序陸續走上舞台,一個小小的點子讓觀衆對於萊克的minima音樂特質有更具體的體會。
-
舞蹈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雲門舞集《紅樓夢》觀後
紅樓在台灣、自生自長、創意而多樣。雲門的「異質」表演,値得肯定。
-
焦點
林懷民魂牽夢縈舞紅樓 賴德和朝思暮想譜樂曲
日夜思之,魂夢繫之,化成音符,化成舞姿,四幕舞劇《紅樓夢》在賴德和和林懷民的孕育下,托生於舞臺上。 《紅樓夢》經繁卷浩,若說改編,等閒人不敢輕易嘗試。戲曲中容或有之,也是擷取自成段落的章節敷衍成劇,如〈紅樓二尤〉,〈黛玉葬花〉之類,也只能管窺鉅構,無法洞視原著精神。 去年五月林懷民吿訴賴德和編譜《紅樓夢》舞劇的構想,請賴德和作曲,賴德和驚詫之餘,陷入苦悶的精神交戰中。他曾爲林懷民譜寫過《白蛇傳》,詩經《春水篇》等佳構,但《紅樓夢》? 早想紅樓,晚想紅樓,睡裡夢裡也似徘徊在大觀園藕香榭邊,聆聽梨香院傳來的細細絲竹聲。中夜坐起,樂音似在天上人間迴盪,抓不住,捕不牢。或許就是這份魂牽夢縈,他說服自己接受挑戰。 林懷民以明快作風,鼓勵著謙和的賴德和往前衝。他們決定一個大原則:不講故事,林懷民抛棄慣用的戲劇手法,賴德和也在形式及意境的經營上發揮,於是賴德和開始了整整一年四個月的創作過程。 他先構思整個音樂的邏輯系統,爲交響樂團而作,而以傳統戲劇的鑼鼓點控制表情,突破旋律與線條的觀念,尋找樂器的新音色,以現代聲音來描繪古典世界。 賴德和揚棄以各省戲曲旋律入樂,製作戲曲風格管弦樂的作法,而從純創作的觀點出發,但是工作得好辛苦,經常爲十幾秒的音樂苦思好幾個鐘頭。 今年七月,他將先做好的第四幕請台北市交響樂團製成錄音帶交給林懷民,林懷民開始倒著編紅樓。第四幕分量最重,氣勢最盛,這時賈府衰相已露,大觀園裡,鬼聲啾啾,氣數將盡,穿揷進薛寶釵出閨成大禮,林黛玉魂歸離恨天的情節。整幕二十多分鐘的音樂聽不到一段完整的旋律,嘈切緊迫的琵琶引領,管樂飄忽,弦樂急促,將人鬼交融的世界處理得蒼茫淒涼。 林懷民這次純從舞蹈動作出發。四幕舞劇與時序的春夏秋冬,生命的生老病死暗合,每幕順著這些主題次第發展,故事旣然太龐雜不可能遵循,就掙脫故事的束縛,透視書中哲學及社會批判意識的層面,而將一些重要的情節溶入舞蹈中。 序幕寫女媧煉石補天,獨剩頑石一方悠游於大荒山靑埂峰下,爲一僧一道抛至紅塵歷劫。 第一幕大觀園內金陵十二釵的歡舞,賈寶玉加入嬉戲,音樂是亮麗歡樂的,芒種節送花神的一段以第三幕黛玉葬花的旋律變奏,是全曲少有的漂亮旋
-
編輯室
時間的挑戰
敦煌莫高窟,一個典藏人類藝術文明的洞窟,透露給世人的,不只是佛經敎義中的玄機,同時也藉著石壁的時間錄像,讓後人洞察當時生活、美學觀的投影。 在這個延續一千多年的歷史洞窟裡,遺留了中原、西域、印度、波斯文化的精華,雖然鑿洞的目的是爲了宗敎,但是宗敎卻是爲了成就人類精神上的完滿,也因此各種人類能力所能及的完美事物都成爲供養之物,而最直接表露人心底層虔敬之意的樂舞,當然也就成爲石窟壁畫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近年來,「敦煌學」已成爲國際學者們挑戰時間,熱衷鑽研的一門學問,各種資料的挖掘、整理,都爲再現敦煌樂舞、探究那神祕而炫麗的古代文明而努力。今夏,蘭州將舉辦敦煌藝術的國際性學術研討,就在這群學者、藝術家們嘗試發現另一種表演形態的同時,我們也帶領讀者跨越重山萬嶺,一賞敦煌藝術。 時空的轉換亦從遙遠的千年切進了台北的舞台。十一年前雲門的舞劇《紅樓夢》由林懷民與賴德和合力編織。紅樓的龐大架構在舞影、音符中被拆解、被重組,層層疊現出藝術家心中的夢。而黃寤蘭的一場紅樓驚夢卻發現了,十一年後紅樓新夢面對的是新一代的舞者與觀衆,紅樓小説不再是大家拼貼紅樓的依據。不曾讀過紅樓,失掉了線索,或許給了舞者、觀者更大的想像與詮釋空間,但也給創作者帶來了另一種挑戰。 時間常是藝術提煉最靈驗的試紙。敦煌藝術也好,紅樓小説或是轉換成各種形式的戲曲、舞劇、音樂也好,總要經過代代不同角度的審視與挑戰,才能淬取精華。魏子雲看過不同的紅樓戲,不同聲腔的詮釋經過前後的對照、評比,是另一種看紅樓的觀點。 德國也在時空的舞台上做了戲劇性的演出,在圍牆的隔離下,不同的體制不但影響不同的思想,也形塑出文化特異性。兩德在統一之後成爲了歐洲擁有最多樂團的國家,但是上百個樂團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到底何謂東德的聲音?今月前東德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及著名的「東德指揮」庫特.馬索將帶領紐約愛樂來台,或許正好可給此地樂迷一個聆賞比較的機會。 林靜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