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歡慶20 兩廳院二十歲了!
青春正盛的兩廳院,如何立足亞洲,放眼國際? 本刊特別專訪藝術總監平珩,並深入探討大陸、新加坡劇院現況 為讀者帶來第一手觀察,剖析兩廳院在亞洲劇院中的競爭優勢 二十年來,百萬觀眾見證了無數場表演的感動 這台前台下,幕前幕後,各自精采 且讓藝術家朱宗慶、賴聲川、漢寶德、雷驤告訴你,他們與兩廳院的共同回憶 歡慶二十,兩廳院為觀眾帶來與世界同步的藝術能量 莫努虛金、菲利普.格拉斯、鈴木忠志、碧娜鮑許等大師,齊聚兩廳院。 本刊嚴選今年度十大重頭戲,要你好看! 乘載著文化藝術的夢想,領著表演環境向前翱翔 如果兩廳院的過去,你還來不及參與,現在,你可以更靠近它一點!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當我遇上兩廳院
賴聲川:它是我「永遠的家人」
我和兩廳院的「第一次」,其實是個可怕的回憶! 一位外國導演曾對我說:「一個新的劇場,五年之內都不能去碰它!」我想他是對的。一九八七年,我應邀為兩廳院的開幕季製作《西遊記》,這是當時國內首齣現代音樂舞劇,其宗旨是「透過戲劇方式來呈現兩廳院所有舞台設施」,於是,我認真地在舞台上搭了一個三層樓的建築、七個壯觀的場景,除了主角吳興國外,還有兩百多個角色,而旅美音樂家陳建台所譜的樂曲,也動用了八十人的樂團,結合了國內表演藝術界傑出人士,總製作經費高達七百萬元。 但當時兩廳院對於國內團體演出卻有許多僵硬不合時宜的規定,例如裝台時間只有三天(紐約市立芭蕾舞團卻可以十二天)、經費核銷程序繁複、舞台機械使用動輒得咎等等,除了讓我身心俱疲外,還負債累累,真是哭笑不得。 說實在的,兩廳院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劇場,它是根據十九世紀德國歌劇院所建造,再搭配中國宮殿式的外觀。對於劇場人來說,它的舞台鏡框裁口太大,第一排觀眾距離舞台上的演員太遠,不符合現代劇場的「親和」要求,所以我一直覺得兩廳院不好用,它讓我覺得太冷,演員無法和觀眾產生熱切的互動,這個想法直到一九九○年才被打破。 一九九○年一月,表演工作坊在兩廳院加演《這一夜,誰來說相聲》,這是一齣成熟的劇碼,由金士傑和李立群主演,記得當時觀眾從頭笑到尾,笑聲之大,幾乎把水晶燈都給震動了!我們一共加演了四個晚上,場場震動,說也奇怪,震動過之後,我突然發現兩廳院的質感變了!從此之後,兩廳院的劇場就變得很好用了。 《這一夜》之後,表坊又陸續推出許多新劇碼在國家戲劇院首演,在劇院演出變得愈來愈舒服,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他們居然都能接受。像二○○一年的《等待狗頭》,我搭了一個通道從觀眾席延伸到舞台最深處,而戲就在這個通道上進行;到了二○○五年的《如夢之夢》,我甚至打破了鏡框舞台格局,取消了一樓的觀眾席,讓觀眾在台上看戲(也成為戲的一部分),而且演出時間長達七小時。這些創意在國外劇場都不一定能接受,但是兩廳院卻願意嘗試,而我在得到尊重的同時,也無不竭盡所能來回饋劇場與觀眾。 明知道劇場不完美,但是台灣劇場界也就這麼蠻幹下去,而兩廳院也敞開心胸,欣然接受,對照國外劇場的謹慎保守,一股驕傲感便從我心裡油然而生。二十年了,兩廳院對我來說,就像是個未
-
戲劇 在舞台上讀到賴聲川的創意學!
表演工作坊 × 明華園=《暗戀.桃花源》n ?!
四度搬演的表演工作坊經典作《暗戀.桃花源》,導演賴聲川超越眾人想像,找來歌仔戲天團明華園合作,為這齣原本就充滿衝擊力的劇作再添舞台魔力!明華園祭出當家丑旦陳勝在、鄭雅升、陳昭香,以歌仔戲來演出劇中的〈桃花源〉,還加上明華園招牌的吊鋼絲,連賴聲川都說觀眾「肯定笑到流眼淚!」
-
演員的庫藏記憶 那一年,我遙望了聖母峰(四)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在我們心中
去了一個月的喜馬拉亞山,回到台北,很清楚地覺得自己內心中有一份空前的寧靜,過去的是是非非紛紛擾擾,就真的不再影響我了,像得到過一次大山的恩寵,看什麼都是好的,看到自己有個家,房子還是自己買的,還能有一輛燒汽油的車,哇!我太幸福了,我太滿足了。
-
音樂
演出緊湊,毫無冷場
簡文彬以稍稍偏快的速度,充分推展樂譜內建的前進動量,讓整個演出極為緊湊,毫無冷場。此外,他也能夠在適當時機凸顯莫札特無與倫比天籟般的美妙譜曲。導演賴聲川場景轉換的乾淨俐落,值得讚賞。開頭與結尾畫面一致的設計,頗具巧思。總結來說,謔而不虐的喜趣動作,高品味的舞台構圖,水準亮麗的音樂表現,大多數觀眾應該可以心滿意足歡欣離場。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你的莫札特經驗是什麼?
人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莫札特。 編輯廖俊逞提議說要做莫札特紀念專輯的時候,初時我皺了皺眉,這是最難做的題目,最容易被 看懂,最不容易被滿足,對老饕級的莫迷而言,認識莫札特,文字永遠比不上音樂本身;對入門的人而言,莫札特一生創作六百二十六首,我們算了算,一個常人就 算用每天抄八小時,也要花三十年才能把他所寫的譜抄完,我們要從哪一個角度來認識莫札特?難。 於是我們想:建立自己的莫札特經驗。二百五十 年以來,莫札特對人類的影響無遠弗屆:全世界暢銷排行榜的國際通童謠裡,「一閃一閃亮晶晶」應該是第一名如果沒有莫札特的話,它可能無法離開法國鄉間 的民謠身分;我知道有朋友在生產前,一再叮嚀醫生,如果可以的話,分娩時為她播《魔笛》裡的夜后之歌〈我心燃繞著怒火〉;當然,就更不用說,醫學上如何努 力證明,莫札特音樂不只使孩子不會變壞,更證明足以使孩子變聰明。 但是你認識莫札特嗎?我們反過來問,這位兩百五十年來像鄰居般存 在在世界各角落裡的長不大的音樂家,他真的靠天才過一生嗎?我們翻讀了許多關於莫札 特的書籍、書信之後,覺得他一生不快樂的時間應多過於快樂,他喝酒、說髒話,還愛對女生毛手毛腳;在金錢方面,如果活在現代,他肯定是各家銀行現金卡最搶 手的廣告代言人,然而天才與貧窮似乎是宿命裡的同卵雙胞胎,他給世人留下豐富的音樂遺產,自己卻窮得連棺材本都沒有。 關於莫札特的書多如牛 毛,除了《安魂曲》之外,這位作曲家裡的阿波羅永遠給人向上的、華麗的、優美的、光明的想像與慰撫。這本紀念專號的策畫,一方面為讀者先預告了一整年關於 莫札特的全球活動,另一方面,就像我們對潘金蓮仍有無限的想像與同情,全世界的歌劇導演都在嘗試重新詮釋莫札特歌劇裡的女人,今年國家交響樂團選擇了以兩 齣歌劇《女人皆如此》與《費加洛的婚禮》,導演賴聲川把兩齣歌劇搬到民國三○年代繁華時髦的上海,在這一期裡由賴導演詳盡說明了整個導演的想法。
-
演員的庫藏記憶
回味,人生啊!
思念過去的人和事,從來沒有停止過。端詳熟睡的妻子和小孩,也一直是我愛做的事。明明是很辛苦的路途,我卻沒有氣餒過;看到贏的時候,卻有莫名的躁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莫札特狂熱 台灣發燒
二○○六年一月二十七日,莫札特兩百五十歲的生日,更是全球樂壇的重大慶典,國際重要城市的音樂廳、劇院、交響樂團,莫不陷入莫札特狂熱中,盛大推出莫札特音樂作品。在台灣,兩廳院與NSO將從一月開始,以長達半年時間推出「二○○六阿瑪迪斯狂想世界」系列音樂會,由身為莫札特「頭號粉絲」的導演賴聲川執導歌劇《女人皆如此》揭開序幕,「維也納愛樂管樂獨奏家」、「人聲莫札特」等六檔音樂會陸續登場,六月賴聲川與NSO再以《費加洛的婚禮》,來為莫札特年畫下美麗浪漫的句點。 《女人皆如此》挪到民初上海,《費加洛的婚禮》設定在清朝末年 繼《唐‧喬望尼》後,賴聲川再度與NSO攜手合作《女人皆如此》與《費加洛的婚禮》,完成莫札特歌劇三部曲。賴聲川認為,導演莫札特歌劇對他而言是一大享受與挑戰,「《唐.喬望尼》的經驗讓我確定一件事:不要相信劇本表面上所有的事。這些歌劇之偉大,絕不只是公認的偉大音樂,更是音樂與劇本之間的互動關係,音樂如何暗示劇本文字所不能或因策略關係不願表達的。」 賴聲川更從業餘鑽研的占星術中,觀察莫札特的命盤,發現他渾然天成地隨手即出的音樂創作。「一般相位若呈現七十二度,代表是創意的角度,一般人有兩三個相位呈現創意角度,即已充滿創意了,然而莫札特竟能在十一個相位中,都呈現創意的七十二度,證明莫札特簡直就是位獨一無二、不世出的天才音樂神童,音樂作品的創意無限,因而能時時予以一氣呵成的音樂,從他作品手稿中幾無修改的痕跡,足以應證這個看法。」 在導演詮釋上,賴聲川顛覆這兩齣歌劇給觀眾的既定印象,賦予獨特的解讀方式和導演手法。他表示,《女人皆如此》的場景挪到民國初年的上海,一個剛從封建枷鎖獲自由但立即頹廢的世界,讓被解放的男女關係自由而盲目地奔放出來。《費加洛的婚禮》則把場景設定在中國清朝末年作為對比,他深感這時代背景與當年莫札特的時代有許多神似的地方,和《女人皆如此》形成前後呼應的對比。 維也納愛樂管樂獨奏家連袂來台 除了歌劇,NSO四月也邀請「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多位管樂聲部首席,與NSO攜手演出,曲目包括莫札特的D大調第三十五號交響曲《哈弗納》,這首曲子是他定居維也納之後所寫的第一首交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只女人皆如此
「女人皆如此」這樣的一個劇名, 對我來講是「開個玩笑」, 而絕非一個沙文主義的象徵。 黛絲碧娜在戲裡也說:「男人都是這樣」, 可見它是一個平衡報導, 這是我要做的, 把「女」字去掉――「人皆如此」。 賴聲川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百年孤寂》《女人皆如此》
就像《春之祭》之於舞蹈、《尼貝龍根指環》之於歌劇,《百年孤寂》也是讓劇場導演又愛又懼的偉大挑戰。Baboo的導演作品向來有濃濃的超現實意味,處理起「波赫士」、「卡夫卡」或「愛因斯坦的夢」這類題材特別有趣,《百年孤寂》原著豐沛的靈感想必也能激出火花。加上各路演員眾星雲集,有如台灣小劇場的點將錄,精采可期。 賴聲川曾將契訶夫《海鷗》移轉到老上海,《如夢之夢》中唯妙唯肖的氣氛營造更是讓人津津樂道,這次他將莫札特《女人皆如此》再度搬到同一時空,想來豈不就像讓張愛玲小說的俗世男女,唱起了義大利文?除了舉世難遇的獨特風味,賴導演向來犀利的情感觀察,也可望在這齣歌劇中大加發揮,必能打破認為《女人皆如此》膚淺牽強的傳統迷思,還莫札特一個公道。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及電影導演
-
戲曲
既在當代,何必等待?
論表演,五位表演者用盡全身力量撐出表演能量,展現坐科的「工」的優異總成,但僅僅如此;論詮釋,上半場硬生生將所有關於基督信仰的台詞全改為佛陀經義,移花接木,讓人宛如丈二金剛。
-
演員的庫藏記憶
賴聲川的「廿年一覺飄花夢」夢得好
把人性的五毒轉為五種正面的能量,本就是賴聲川從佛法裡體會到的一種創作企圖。 他的《如夢之夢》,與其說是他個人廿年的劇場經驗總結,我倒真覺得是一篇劇場「思維」與「執行」一致的高級「論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如夢之夢A Dream Like a Dream
這場夢來自菩提迦耶的一場奇妙的領悟 一個下午迸發出的連鎖思緒 讓賴聲川疊疊套套地 用劇場演出了七個半小時 的《如夢之夢》 《如夢之夢》第三度搬上舞台 國家戲劇院的空間被全面改造 將有每場八百多個、約有七千多個觀眾 有機會經歷這場穿越時空、故事接連著故事的奇異夢境。 賴聲川為何造「夢」? 這次又將如何造「夢」? 這次的特別企畫將為你「戲」說從頭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賴聲川的一千零一夜故事
這是一個大膽的突破,一個深遠的旅程,不是新手的探索,而是成熟藝術家自信的自我超越。在題材上,賴聲川勇於大量引用修習多年的佛法,在形式上,是他過去所有嘗試的總和,並且超越這一切。像當年《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一樣,但卻又完全不一樣,他又創造了一種新型態的劇場,在中國語文世界中。 故事發軔於《西藏生死書》第269頁,敘述一位醫學院剛畢業的學生第一天到醫院上班,結果病房中五位病人死了四位。這位醫生驚慌地發現,她多年來在學校裡所學的訓練和技能,完全沒有教她如何面對這一刻,她只能當一個無助的旁觀者,看著他們在恐懼和驚恐之中死去。 醫生的表妹告訴她西藏密宗有一種「自他交換」的方法,可以幫助瀕臨死亡的病人,但如果「自他交換」太困難,做不成,那麼傾聽病人敘述他們自己的故事,也會對病人有很大的幫助。事實上瀕死病人的故事,蘊藏著驚人的智慧,同時也富有治療的價值。 於是醫生決定傾聽剩下「五號病人」訴說自己生命的旅程。故事也從這裡展開。
-
戲劇
這一夜,Womem來當家
《這一夜,Women說相聲》探討的是為何自古女人就不說相聲的這種奇特現象。這回三個女人與賴聲川運用其擅長的高級幽默,帶領觀眾從古老的「裹腳族」到新時代的「劈腿族」,用笑聲和哲理剖析女性所面臨的種種挫折與抉擇。
-
演員的庫藏記憶
回憶《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我們也不管是否經過三年拜師、五年出師,或者是否練就什麼「說、學、逗、唱、捧」等相聲的基本動作,就憑著賴聲川─一個讓我們倆信得過的舞台創作導演,還有國修編、寫、演過電視短劇,我在短劇和二千場左右的西餐廳秀累積的經驗 ,再加上我們對相聲的熱愛,就不論成敗地、也沒什麼壓力地,開始替相聲寫起「祭文」來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樂迷百態
台灣爵士樂的樂迷人數或許拼不過古典樂迷,但其熱中與投入的程度,也絕對不遜色!本刊專訪八位各行各業的資深樂迷,讓大家瞧瞧他們是多麼「就是愛爵士!」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絕世小丑
丑來囉! 順著觀眾的笑聲 我們看到台上小丑耍寶逗樂,好似無憂無惱 只是小丑下台 一樣要面對柴米油鹽 一樣要經歷起起落落的人生 陳勝在 明華園的當家丑角 只要一上戲 整個舞台都發亮 他在家族劇團中,是最晚開竅演戲的一個孩子 是怎麼繼承了父親的丑戲才華 又如何成為劇團名列藝術殿堂的功臣? 倪敏然 曾經是觀眾無人不曉的喜劇天王 「七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 歷經十年沉寂 才又在賴聲川的相聲劇中找到舞台的第二春 他是如何走過人生的起起落落? 又如何面對重新開展的演藝人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丑角人生比戲更像戲
說起「七先生」,五、六年級以上的觀眾沒有一個不知道:說起「倪附總統」,七、八年級以下的也都耳熟能詳。創造了這些喜劇角色的倪敏然,其實有一肚子的人生故事,比戲更像戲的人生,讓他的丑角表演,在惹笑之外,還多了許多別的東西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新偶像
台灣劇場小天后─徐堰鈴
今年初台新獎的年度評選入圍會議上,徐堰鈴成為無法讓評審們不注意的名字,不只是演出量大,而且各種角色都有,從屏風表演班《女兒紅》的客家婆婆到幾米《地下鐵》裡的企鵝,每一次出現,都在舞台上成為亮眼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