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影像世代的觀看革命
照相機、攝影機等記錄工具的發明,創造出相片與電影等再現系統,改變了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同時也挑戰了藝術表現形式的傳統定義與認知。例如電影的出現,即突顯了劇場演出的現場性;鏡頭力求真實,也引發我們對舞台寫實的重新思考。隨著科技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引進劇場,尤其近年的歐陸劇場,融入影像敘事的舞台手法已成常態,例如曾來台的德國導演歐斯特麥耶(Thomas Ostermeier)、卡斯多夫(Frank Castorf)、荷蘭導演凡.霍夫(Ivo van Hove)、比利時導演蓋西耶(Guy Cassiers)等,然而真正將電影與劇場二者的形式融合並推向極致,創造出嶄新劇場語彙的,當屬凱蒂.米契爾(Katie Mitchell)。 米契爾將攝影棚搬上舞台,現場同步呈現電影拍攝的過程,從電影運鏡、打光、收音到剪接,全然赤裸呈現在觀眾面前。觀眾看到影像的同時,也看到影像如何被建構。米契爾認為,她的作品既不是劇場也不是電影,而是挪借劇場和電影的元素,融合出的新形式,藉此營造出「雙重敘事」。對她來說,影像是捕捉角色行動與情感結晶的產物,演員斷裂、不連續的表演,多場景的空間切換,零碎的敘事與獨白式的語言,其實是當代人類生活中接收訊息的方式,她只是將這些「真實」的行動與反應組合起來。 米契爾以「電影劇場」的手法重探、拆解經典文本,曾招英國評論家批評其撕裂文本、對文本不忠,致使她從英國劇壇出走,投向歐陸劇場的懷抱。事實上,鑽研史坦尼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米契爾,對文本的重視,無庸置疑精確、縝密的文本分析與探討,才是工作的基礎;宛如編舞般的表演與技術、分鏡與構圖,繁複且精密的計算與統合,都是為了回應文本精神。在《導演的技藝》一書中,便翔實記錄了米契爾如何以史氏工作方法,理解並建構角色。 不論選材經典、新文本或小說,米契爾從不避諱女性主義的立場。接受本刊專訪時,她表示:「我總是以女性的眼光看事物,我認為這是值得讚揚的。有時,是沒有必要做一個女性主義者,那只是我的凝視,女性的凝視。」她強調,作為一個女人,有太多值得被頌揚的地方,光是女性會有經期、會懷孕、會面臨更年期的事實,就給予了女性很多改變視見的特權。「這些都是我熱切地想要與他人分享與共同探索的事。我可以選擇不去做,可以選擇不去談我的女性主義,但我想,如果我去談這些,對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跳脫英國脈絡 參透文本解體重構
不同於其他英國劇場菁英的事業發展軌跡,凱蒂.米契爾因未曾赴波蘭、俄國、喬治亞、立陶宛等國家,學習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系統、葛羅托斯基訓練方式,也經驗了前蘇聯政權的瓦解、柏林圍牆的倒塌等政治風向轉變的時期,讓她的創作概念與對政治與劇場的體悟都相當不同,非常重視排練前的準備功夫。雖與英國國家劇院有長達十年的親密合作關係,但晚近則將工作重心轉至歐陸,發展創新的多媒體劇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場引人入勝的戲劇遊戲
文本是米契爾結合電影與劇場美學背後的一股驅動力,就像《茱莉小姐》中配角被轉換成主角一樣,在米契爾的即時攝像劇場中,真實幻象是「如何地被創造」已經越俎代庖成了觀賞中心,帶給觀眾扣人心弦、前所未有的看戲體驗。劇末,讓人如夢初醒,赫然驚覺,不單單螢幕上是幻,劇場上揭露的真實亦是幻,一切都是一場引人入勝的戲劇遊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虛實交錯的體驗 多層切入的感知
結合多媒體影像與現場表演的劇場手法,已經成為當代劇場的新興風潮,無論是定點拍攝、數位裝置的攝影、即時剪輯、經過特殊處理的合成效果或是3D投影,舞台上的影像不僅製造出強烈的感官效果,也讓劇場演出更貼近當代人的生活。除了凱蒂.米契爾,將於五月到訪的凡.霍夫,作品曾經來台的蓋西耶、卡斯多夫他們透過同步影像製造一場虛實交錯的感官體驗,帶領觀眾深入層次分明的敘事空間,讓他們自行辯證對於現實的多元感知。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多媒體劇場 重新走一趟《冬之旅》
舒伯特所譜寫的藝術連篇歌曲《冬之旅》是西方古典樂壇的經典之作,在廿世紀末時,德國作曲家漢斯.詹德大膽改寫融入當代音樂,以表現主義的手法,用各種聲音暗示每一首歌詞的意境;此次將在台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的《孤絕的詠歌冬之旅》,由男高音博斯崔吉詮釋,導演妮夏.瓊斯以黑白影像表現冬天萬物休眠的寂寥風景,重新詮釋舒伯特晚年的孤寂與流星般快速燃燒殆盡的生命旅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在有限的舞台上 開展無限的旅程
勒帕吉的作品中都有大量的自傳元素,包括他的雙語家庭,魁北克的分離主義背景等。在他的獨角戲中,也經常出法語與英文交替出現,還有故事在兩個城市中交替進行的狀況。背後的主要原因,還是勒帕吉說的:「我非常注重角色產生蛻變的戲,但我也重視場景和主題有所蛻變。在一個舞台上穿越時間與空間,到無限去旅行,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但是這個發生在舞台上的蛻變,讓這種旅行成為可能。」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電玩!新馬戲 「看」後MV時代的古典樂
現在的古典音樂會愈來愈有「可看性」,多樣的表演形式與音樂演奏同步呈現,讓觀眾的耳目皆大歡喜。音樂演出的視覺化趨勢,早有歌劇帶頭,但進入當代,除了作曲家在創作時就把「舞台指示」寫進譜中,新型態音樂表演更不吝於跨界合作,若是戶外音樂會更熱鬧,煙火、機器裝置、飛行特技、動畫、電玩、水舞、偶戲、舞蹈都可以搭。但重點是,作曲家或音樂家得依舊是演出的焦點主體。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結合電影、動畫與現場表演
《謀殺克雷曼》 懸疑片般的臨場體驗
英國模仿狗劇團的《謀殺克雷曼》,全劇交疊主角的主觀視角與敘述者的第三人稱觀點,雙重敘事手法交錯進行;兩層旋轉的舞台裝置,多重切割的多媒體影像,結合電影、動畫與現場表演,創造如懸疑片般驚悚的臨場感。
-
即將上場 Preview 奇趣又動人的《電紫兔/克 2.0 版》
張開雙手 擁抱數位電音
由香港音樂人梁基爵製作的多媒體電子音樂表演《電紫兔/克》,強調運用生活中的新科技,以一套新穎、怪異又兼具趣味的裝置,配合互動影像及動畫投影來演出,顛覆了百年來演奏樂器的方式,也讓科技與人類拉近距離。
-
舞蹈新訊
《靈動運河》 舞動城市的流動記憶
每年皆有新創作演出的廖末喜舞蹈劇場,今年受台南文化中心邀請製作《靈動運河》,演出以台南運河為背景,並融入府城文化風情,透過結合多媒體的舞劇形式,為觀眾呈現出老運河的新意象。 台南運河自一九二二年開闢以來,除了負擔輸送物資的任務,也意外成為台南人情感的載體,提供精神的寄託,這曾經是台南人的驕傲;但隨著府城的繁榮熱鬧,工商迅速發展,卻使得秀麗美景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令人望之卻步的汙染,如同一個棄婦般,運河,默默地承載了城市的起落興衰,納盡了人間百態,曾幾何時,人們卻漸漸將它遺忘。 府城的歷史故事隨歲月光影照映於河上,人文風景在粼粼波光中閃耀,這是台南人的心靈安歇處,《靈動運河》用舞蹈將這條生命之河的「靈、氣、韻、動」活躍於舞台上,以靈動的肢體與投射場景帶領觀眾進入運河的情感記憶中,並喚起對環境的珍視,舞出城市靈魂之美。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首映會-Premiere 2.0》
你還在喝瓶裝水? 舞動環保的警示燈!
《首映會-Premiere 2.0》除了延續前作對環境生態的關懷,藝術總監楊桂娟和賴翠霜媒合了資深媒體人周倩漪,共同以電腦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的模式,擷取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事件和舞蹈語彙,一人撰寫舞蹈文本,一人打造舞台風景,企圖開啟觀看舞蹈的新視角,拉近與觀眾對話的距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多媒體與舞者手牽手
讓我們舞出一個異想世界吧!
在這個充滿圖像資訊的年代,變化多端的畫面搬上舞台與舞者共舞,與劇情共同發展,營造環境,以完成一個表演的完整性,已經是一個可以被觀眾期待、也能被接受的事實了。表演藝術的更多元化,涵括電影、動畫、互動影音裝置、魔術般的特殊效果等等,都在創作者求變求新的渴望下,開始進入另一個新型態表演的高峰。
-
舞蹈
空間遊戲?
域之二的問題在於,所使用的諸多媒材間似乎未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
-
專題
編舞軟體Life Form簡介
一般說來,Life Form是在麥金塔系統的電腦上操作,但Life Form也有出產適用於Windows的版本。Life Form檔案不大,一般的電腦都可以安裝,網路上有適Windows版的試用版可供下載。從前年開始,台灣仕治電腦公司即有代理販售。Life Form舞者的動作基本上都是由操作者設定的,但它也提供部分典型的動作圖庫(比方旋轉動作),可在某種程度節省操作者設定動作的時間。 (本刊編輯 陳品秀)
-
專題
舞蹈與多媒體(上)
當九〇年代台灣舞壇逐漸融入影像的實驗與嘗試的時候,編舞家做了什麼?觀衆應該怎麼來看這些難以界定的新實驗?這些創作經驗又將對未來的舞蹈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在這個分上下兩次刊登的專題中,我們將從這幾年大型的多媒體製作,包括《行草》、「狂想年代舞展」、《非愛情故事》、「與電腦共舞」等, 從經驗、技術、創作者的跨領域對話等層面,深入探尋舞蹈發展的新面貌。
-
專題
乘著銀幕飛毯而來的新舞伴
台灣舞蹈運用多媒體的製作多出現在九〇年代後期,進入二十一世紀更見蓬勃,儼然成為一股新的趨勢。從雲門舞集、台北藝術推廣協會、古名伸舞團到新古典舞團,不管在經驗、創意的執行上,皆對多媒體的運用付出相當大的心神。
-
台北
光影四濺、大開眼界
今年的「台北.國際城市藝術節」帶來結合科技與表演藝術的多媒體視覺實驗潮流,以包括肢體、音樂、戲劇、舞蹈、馬戲、電腦影像等元素的跨界融合演出,呈現變幻無窮的劇場視覺新境界。